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5卷

发布时间:2021-09-12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5卷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5卷 第1卷


下列属于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中分散布置的是( )。

A.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內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
B.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布局的影响
C.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发展时,居住用地依托交通干线(如快速路、轨道交通线等),在适宜的出行距离范围內,赋以一定的组合形态,并逐步延展
D.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了沿线房地产业的发展,居住区在沿线集结

答案:B
解析:
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时,居住用地可采取分散布置。前者如在丘陵地区城市用地沿多条谷地展开;后者如在矿区城市,居住用地与采矿点相伴而分散布置。


城市地区分析提出用来表征城市社会地域分化的三个指标是( )。

A:职业、收入和种族
B:城市化、社会阶层和社会隔离
C:财富、权力和声望
D:种族、职业、经济地位

答案:B
解析:
城市化、社会阶层和社会隔离是表征城市社会地域分化的三个指标。


不仅直接影响国内需求,而且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障碍的是()

A: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B:工业发展的速度慢
C:人口增长的过快
D:老龄化问题严重

答案:A
解析: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已达6:1~7:1,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直接影响国内需求,而且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障碍。


城乡规划的法制监督不包括( )。

A:权力机关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
B:特定监察组织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
C:城乡规划的行政自我监督
D:城乡规划的社会监督

答案:B
解析:


在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中,各级行政范围内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各个城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可以看做是按照( )预测的。

A.环境容量法
B.门槛约束法
C.类比法
D.比例分配法

答案:D
解析:
比例分配法是指当特定地区的城市化按照一定的速度发展,该地区城市人口总规模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按照某一城市的城市人口占该地区城市人口总规模的比例确定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在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中,各级行政范围内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各个城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可以看作是按照这一方法预测的。


以下对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

A:在能量使用上,能量来源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能源,还包括大量的非生物源
B:在传递方式上,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式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少
C:在能量流运行机制上,自然生产系统能量流动是自发的,而城市生态系统能量以人工为主
D:能量流动在流动中不断有补充,构成循环,具有明显的双向性
E:除部分能量是由辐射传输外,其余的能量都是由各类物质携带

答案:A,C,E
解析: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规定,城市排水管应以()为主,宜顺坡敷设。

A.竖向流
B.水平流
C.垂直流
D.重力流

答案:D
解析:
城市排水管的设置应注意:排水管道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排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或便于雨水、污水汇集的地带;排水管渠断面尺寸应根据规划期排水规划的最大秒流量,并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确定。


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中,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等属于(  )。

A: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B: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C: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D:涉及周边重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布局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的内容。即:
(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等。
(2)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等。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5卷 第2卷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做好建筑( )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A.节能、节电、节水、节开支
B.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C.节电、节开支、节水、节材
D.节资源、节地、节材、节流

答案:B
解析: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充分认识发展节能省地形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意义提及:我国在城乡建设中,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盲目扩大城市规模,规划布局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地上建设,轻地下建设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城镇发展得重要制约因素。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做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范围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 )。

A.罚款
B.责令停职检查
C.取消执法资格
D.行政处分

答案:D
解析: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下列有关行政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行政责任的原因不一定是行政违法
B.作为一种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
C.行政责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之上发生的
D.只有构成行政法律责任的全部要件,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E.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既可以是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也可以是行政相对人

答案:B,C,D,E
解析:
行政责任,即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法律义务而依法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是基于行政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是因不履行法定的职责和义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由国家机关来追究。引起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政违法。因此,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既可以是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也可以是行政相对人。


通过考试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担任规划单位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是( )。

A.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B.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C.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D.相当于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答案:B
解析:
《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按本规定通过考试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为相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下列关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说法中,符合《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是( )。

A.城市新区应当设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
B.在城市规划区内,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不受条件限制
C.各新开发区应当享受特殊扶持政府,独立实行规划管理
D.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

答案:D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条规定,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城乡之间还存在着的亦乡亦城的中间层面为(  )。

A:自治区
B:镇
C:行政村
D:民族乡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城乡之间还存在着亦乡亦城的中间层面:镇。
我国的城乡划分主要为了解内容,本题以城镇与乡村的一般关系为主要考点。


从环境的特点及其保护要求考虑,主要采取的保护途径不包含()

A:恢复
B:保护
C:建设
D:利用

答案:D
解析:
从环境的特点及其保护要求考虑,主要采取的保护途径有四个方面:保护、恢复、补偿和建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中,补偿是一种重建生态系统以补偿因开发建设活动损失的环境功能的措施。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原则的是( )。

A.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B.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C.不改变历史环境损毁程度的原则
D.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第1.0.3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原则包括:①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②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③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5卷 第3卷


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涵盖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量历史建筑的是( )。

A.历史文化保护单位
B.历史文化名乡
C.历史文化街区
D.历史文化名城

答案:D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涵盖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量历史建筑。《保护规范》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一般规定指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该法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B.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C.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可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D.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市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答案:D
解析:
D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图3所示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②、③、⑤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①、④号站为左转公交 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下图所示。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答案:
解析:
1.缺乏交叉口拓宽措施。
2.双向4车道画成双向6车道。
3.分隔带距离交叉口过近,压占人行横道。
4.交叉口公交车站设置过多,换乘及间距不合理。
5.公交停靠站点压占人行横道。
6.道路红线用双点画线表示不合规划制图规范。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 )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A:蔬菜生产基地
B:科研、教学实验基地
C: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
D: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E: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答案:A,C,D,E
解析:


中小学校中的行政办公室属于公共建筑中的()空间。

A.主要使用空间
B.次要使用空间
C.交通联系空间
D.办公空间

答案:A
解析:
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中小学校中的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以及行政办公室等是中小学校建筑中的主要使用空间;而厕所、仓库、储藏室等空间,虽然也属使用性质的空间,但是与上述的主要使用空间相对比,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另外,走道、门厅、过厅、楼梯等空间,则属于交通联系空间。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演化规律的学科,其研究的核心在于( )。

A.对城市发展规律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B.研究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C.从区域的视角研究区域城市系统的空间组织演化
D.将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城镇群体放在区域城乡结构发展演变的整体背景下,研究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空间组织规律

答案:C
解析: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演化规律的学科。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的空间组织演化问题。城市地理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从研究视角和研究问题的空间层面上来看,有两个突出的重点研究方向:①从区域的视角研究区域城市系统的空间组织演化;②针对城市个体本身,研究城市内部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演化。


告知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对其主要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尽可能防止行政主体违法或不当行为的发生,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既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害
B.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
C.事先告知也充分体现了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和人格的尊重
D.有利于减少行政行为的障碍或阻力,保障行政行为的顺利实施

答案:B
解析:
告知制度的主要作用包括:①告知制度尽可能防止行政主体违法或不当行为的发生,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既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害。②有利于减少行政行为的障碍或阻力,保障行政行为的顺利实施。③事先告知也充分体现了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和人格的尊重。


行政机关不能一罚了事,而是要通过阻止、矫正行政违法行为,责令违法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恢复被侵害的管理秩序,体现出行政处罚的( )。

A:一事不再罚
B:行政处罚折抵刑罚
C:行政处罚与责令纠正并行
D:行政处罚追究时效

答案:C
解析: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5卷 第4卷


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主体是( )。

A.人的行为和活动
B.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划
C.我国已有的相关法律
D.环境主管部门的条例

答案:A
解析:
许多风景名胜区地处城市、镇和村庄的规划区内,甚至位于城市的中心城区,成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和载体,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是人们获得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源泉。即使位于规划区以外的风景名胜区,也仍然是接纳人们观赏、游览、考察、研究的资源环境所在。因此,人的行为和活动是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主体。


下列关于行政责任与行政职能、职责和职权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任何行政组织都必须保持职、权、责的平衡和一致,这是公共行政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B:要把行政机构的权责体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公务人员身上
C:要明确划分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能以及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依据其承担的职能和职责,授予相应的行政职权
D:要建立有关权责一致、平衡的制度保障体系,这些制度主要包括监督、考核、奖惩、升降等

答案:A
解析:
任何行政组织都必须保持职、权、责的平衡和一致,这是公共行政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 )等10大类。

A:居住用地(R)
B:公共设施用地(C)
C:工业用地(U)
D:对外交通用地(T)
E:道路广场用地(G)

答案:A,B,D
解析: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规定,以下有关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风景资源评价应包括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结论四部分
B.风景区总人口容量应包括外来游人、当地居民两类人口容量
C.当规划地区的居住人口密度超过100人/k㎡时,必须测定用地的居民容量
D.风景名胜规划应保持和维护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保护典型而有示范性的自然综合体

答案:B
解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第3.4.4.1款条规定,风景区总人口容量应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容量。


我国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其同时也是我国设立风景名胜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在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始终。

A: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B:发展旅游观光业
C:促进风景名胜所在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D: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答案:A
解析: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 )的法律凭证。

A.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
B.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的项目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等
C.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工程项目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
D.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单位依法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业务

答案:A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规定了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选址、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工程建设,须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一书两证”制度。选址意见书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


凡是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 )提出书面申请。

A.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B.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市级规划主管部门
D.省级、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答案:D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六条规定,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按联合国的规定,凡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以上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7%或5%
B.8%或6%
C.10%或8%
D.10%或7%

答案:D
解析: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增大的问题。按联合国的规定,凡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5卷 第5卷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源于( )

A.英国公园运动
B.英国的《住房城镇规划等法》
C.欧文、傅里叶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
D.法国巴黎城的改建实践

答案:A
解析: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5个基础。
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的乌托邦);欧文1817年在美国实践的“协和村”;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的实践
法律实践: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豪斯曼)
技术基础: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可在初步设计前做方案规划设计的项目是( )。

A.大中城市建筑项目
B.技术复杂的项目
C.小型建设项目
D.技术简单的项目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设部(2003)84号文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大中城市建筑设计为三个阶段,即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小型和技术简单的城市建筑,可以方案设计阶段代替初步设计阶段,对技术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项目,需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关于城镇体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没有一个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城镇体系
B.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所组成的
C.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D.城镇体系是以一个相对封闭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

答案:D
解析: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对城镇体系解释是: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这个概念有以下几层含义:①城镇体系是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②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没有一个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就不可能形成有现代意义的城镇体系。③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所组成的。④城镇体系的最本质特点是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各城镇在区域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如果仅仅是在一定区域空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而缺乏相互联系的城镇,这只是一种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城镇群体的空间形态,而不是有机整体。


Internet和GIS相结合,使空间信息的查询以及简单的分析( )。

A.简捷化
B.远程化
C.效率化
D.社会化
E.大众化

答案:B,D,E
解析:
互联网络和CAD、GIS、遥感的结合具有以下作用:①Internet和CAD相结合,将使远程协同设计得到发展;②Internet和GIS相结合,使空间信息的查询以及简单的分析远程化、社会化、大众化,将大大促进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利用;③Internet和遥感相结合,使遥感图像的共事程度提高,应用更加广泛。


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主要功绩是()

A: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
B:他把差额地租形成的原因概括为土地肥力和位置差异
C:他断言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资本和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的增加而产生的,这实际上是把地租的产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了
D:李嘉图得出差额地租量取决于相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也存在差别这一结论

答案:A
解析:
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主要功绩,在于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


根据比尔·希利尔的研究,在城市中步行活动具有的三个元素是( )。

A.出发点
B.路径上所经历的一系列空间
C.目的地
D.街头表演
E.风景

答案:A,B,C
解析:
根据比尔·希利尔的研究,在城市中的步行活动具有三个元素,包括出发点、目的地、路径上所经历的一系列空间。在步行过程中,有些路径可能比其他路径更容易产生交流,城市的空间形态、土地用途、视觉渗透性都会影响到这种交流的可能。


狭长带状布局的城市不包括( )。

A.兰州
B.抚顺
C.青岛
D.沈阳

答案:D
解析:
地貌类型一般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河流谷地等,它对城市的影响体现在选址、地域结构和空间形态等方面。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用地充裕,自然障碍较少,城市可以自由地扩展,因而其布局多采用集中式,如北京、沈阳、长春、石家庄、郑州等城市。河谷地带和海岸线上的城市,由于海洋及山地和丘陵的限制,城市布局多呈狭长带状分布,如兰州、青岛、抚顺、深圳等城市。江南河网密布,用地分散,城市多呈分散式布局,如武汉、广州、福州、汕头等城市。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规定,居住街坊内绿地面积计算时,当绿地边界与建筑物临接时,应算至距房屋墙脚( )米处。

A.0.5
B.1.5
C.2.0
D.1.0

答案:D
解析:
当集中绿地与城市道路临接时,应算至道路红线;当与居住街坊附属道路临接时,应算至距路面边缘1.0m处;当与建筑物临接时,应算至距房屋墙脚1.5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