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真题下载5节

发布时间:2021-10-24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真题下载5节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真题下载5节 第1节


下列城乡规划技术标准的标准层次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城市规划基础资料搜集规程与分类代码》是基础标准
B.《城市水系规划规范》是通用标准
C.《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是专用标准
D.《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是专用标准

答案:C
解析:
各专业的标准分体系,按各自学科或者专业内涵排列,在体系框架中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三个层次:①基础标准,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标准。②通用标准,是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定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以制定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技术管理等。③专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定的专项标准,覆盖面一般不大。C项属于通用标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内提出。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答案:C
解析:


在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对于中心地组织来说,按照不同的原则,次级中心地有不同的组织方法,克里斯勒提出了( )最基本的等级体系。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答案:B
解析: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的规定,下列关于城市居住区的竖向、管线综合与技术经济指标的基本要求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B.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
C.居住区规划应有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综合经济指标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
D.采用分散供热居住区内还应增设供热管线

答案:D
解析:
D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年版)第10.0.1条规定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用集中供热居住区内还应增设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燃气、通讯、电视共用天线、闭路电视、智能化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


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均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的文化遗产是( )。

A.世界文化遗产
B.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C.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D
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


下列选项中,属于乡详细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

A:确定规划区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B: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以及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C:对重点建设地块进行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并进行必要的竖向规划设计
D: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E: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提出道路网络建设与控制要求,对规划区内的工程建设进行规划安排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乡的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具体包括:确定规划区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以及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公用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对重点建设地块进行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并进行必要的竖向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熟悉乡规划编制的内容,其中包括:
(1)乡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乡驻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3)乡的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中,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属于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  )。

A:思想基础
B:技术基础
C:行政实践
D:法律实践

答案:D
解析: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真题下载5节 第2节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下列不属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内容的是()

A:确定市域各城镇建设标准
B:确定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C: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D: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答案:B
解析: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4)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5)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6)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7)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8)预测城市人口规模;(9)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10)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11)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12)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957年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以后,首先提出了大都市带概念的是()

A:傅里叶
B:戈特曼
C:勒·柯布西埃
D:维特鲁威

答案:B
解析:
大都市带的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57年提出的,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就是要认真贯彻“五个统筹”,其中不包括()

A: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全局发展
E:统筹城乡发展

答案:C,D
解析: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就是要认真贯彻“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的规定,下列对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水资源和城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B: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
C: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污染物等分析
D: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量的总和为城市用水量组成的一部分
E:城市给水统一供给以外的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资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用水水量的总和为城市用水量组成的一部分

答案:A,B,D,E
解析: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的规定,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明沟排水坡度一般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 )。

A.0.5%
B.0.4%
C.0.1%
D.0.05%

答案:C
解析:
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


按发生机理,土壤自净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不含()

A:物理净化
B:空气净化
C:生物净化
D:化学净化

答案:B
解析:
按发生机理,土壤自净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物理净化,包括挥发、扩散、淋洗等,如土壤中挥发性污染物酚、氰、汞等,可因挥发作用而使其含量逐渐降低。(2)化学净化,包括氧化还原、化合和分解、吸附、凝聚、交换、络合等。(3)生物净化,主要是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减少交通的方法是( )。

A.减少居民的出行次数
B.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
C.减少不必要的往返运输
D.减少迂回运输
E.减少货物的运量

答案:B,C,D
解析: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用地规划结合,做到布局合理,尽可能地减少交通。减少交通并非是减少居民的出行次数和货物的运量,而是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输。要尽可能把交通组织在城区或城市组团的内部,减少跨越城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并做到交通在道路系统上的均衡分布。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真题下载5节 第3节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结果有( )

A.海平面上升
B.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加剧
C.生态系统紊乱
D.人类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E.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污染

答案:A,B,C,D
解析:
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候灾害,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②臭氧层破坏和损耗(威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安全,破坏生态系统);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淡水资源危机和海洋环境破坏;
⑤土地荒漠化;
⑥森林破坏;
⑦酸雨污染


住宅建筑与相邻建、构筑物的间距应在综合考虑日照、( )、管线埋设等要求的基础上统筹确定。

A.采光
B.地面停车场
C.防灾
D.通风
E.视觉卫生

答案:A,C,D,E
解析:
住宅建筑与相邻建、构筑物的间距应在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管线埋设、视觉卫生、防灾等要求的基础上统筹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4.0.9住宅建筑的间距应符合表4.0.9的规定;对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老年人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时数2h;
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既有住宅建筑进行无障碍改造加装电梯除外;
3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时数1h。


车站间距应根据线路功能、沿线用地规划确定,在全封闭线路上,市中心区的车站间距不宜小于( )。

A.1km
B.1.5km
C.2km
D.2.5km

答案:A
解析:
车站的布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车站应布设在主要客流集散点和各种交通枢纽点上,其位置应有利乘客集散,并与其他交通换乘方便;②高架车站应控制造型和体量,中运量轨道交通的车站长度不宜超过100m。站厅落地的高架车站宜设置站前广场,有利于周边环境和交通衔接相协调;③车站间距应根据线路功能、沿线用地规划确定。在全封闭线路上,市中心区的车站间距不宜小于1km,市区外围的车站间距宜为2km左右。在超长线路上,应适当加大车站间距;④当线路经过铁路客运车站时,应设站换乘。


生态工程起源于( )学科。

A:自然地理学
B:农业学
C:生态学
D:林业学

答案:C
解析:
生态工程起源于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面临的主要危机表现为人口激增、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食物供应不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态与环境危机。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这种资源与能源的危机表现得更加明显与突出。现代农业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与产品供应量,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对土壤、水体、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不仅是环境资源问题,还有人口增长,资源不足与遭受破坏的综合作用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进一步孕育、催生了生态工程与技术对解决实际社会与生产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生态危机的作用。


要使近期建设规划真正能够发挥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协调功能,必须从(  )等方面努力。

A:建立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完善规划跟踪机制
B:建立规划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C: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D: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
E: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规划年度报告

答案:A,B,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协调功能发挥的主要方面。包括:
(1)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
(2)建立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完善规划跟踪机制;
(3)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
(4)建立规划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5)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规划年度报告。
重点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


人类创造的宏观尺度最大的一种城市化空间是( )。

A.大都市区
B.大都市带
C.全球城市地带
D.全球城市区域

答案:B
解析:
大都市带的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n)于1957年提出的,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是25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因此,大都市带是人类创造的宏观尺度最大的一种城市化空间。


在《测绘法》的测绘系统中规定,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 )。

A:大地坐标系统
B:平面坐标系统
C:深度测量系统
D:高程系统
E:重力测量系统

答案:A,B,D,E
解析: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真题下载5节 第4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涉及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 )。

A.省级城乡规划
B.全国各城乡规划
C.全国城市规划
D.总体规划

答案:D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四十八条规定,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城乡规划法》规定,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法定行政权范围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 )范围。

A.规划区
B.规划控制区
C.建成区
D.行政区

答案:D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性基础设施()

A:医院设施完善
B:学校建设
C:环境保护理念
D:商业服务完善

答案:C
解析: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乡村公共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益事业(饮水、道路、电网、通信)等工程性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乡和村庄建设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安排布局。


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区位及规划要求
B:用地规模
C:场地及环境条件
D:经济性

答案:B
解析:
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区位及规划要求、场地及环境条件、人的生活需求、经济性、社会管理制度等。


城市规划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途径是( )。

A.现场考察和实地踏勘
B.摄影测量与遥感
C.利用已有资料
D.社会调查与统计

答案:A
解析:
信息来源与数据输入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原始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有五种:①野外实地测量;②摄影测量与遥感;③现场考察;④社会调查与统计;⑤利用已有资料。现场考察和实地踏勘是城市规划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途径。


热力站的位置最好应位于( )。

A.居民区
B.主干道
C.热负荷中心
D.工厂区

答案:C
解析:
热力站是小区域的热源,因此,它的位置最好应位于热负荷中心,而对工业热力站来说,则应尽量利用原有锅炉房的用地。热力站若同时供应生活热水,则建筑面积还要增加50㎡左右。对于居民区来说,一个小区一般设置一个热力站。


根据《土地管理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比例不得低于( )。

A.75%
B.80%
C.85%
D.90%

答案:B
解析:
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面积的80%以上。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真题下载5节 第5节


下列关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主要任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环境卫生配置标准和垃圾集运、处理时间
B.合理确定主要环境卫生设施的数量、规模
C.制定环境卫生设施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D.提出垃圾回收利用对策与措施

答案:A
解析: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主要任务有:①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环境卫生配置标准和垃圾集运、处理方式;②合理确定主要环境卫生设施的数量、规模;③制定环境卫生设施的隔离与防护措施;④提出垃圾回收利用对策与措施。


城市规划定量分析的系统评价法的内容包括()等。

A:概率评价法
B:投入产出法
C:矩综合阵评价法
D:德尔菲法
E:对比评价法

答案:A,B,C,D
解析:
系统评价法包括矩阵综合评价法、概率评价法、投入产出法、德尔菲法等。在城市规划中,系统评价法常用于对不同方案的比较、评价、选择。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不包括( )。

A.公众参与的目标控制
B.公众参与的过程控制
C.公众参与的作用控制
D.公众参与的结果控制

答案:C
解析: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①公众参与的目标控制。事前确定参与方案应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表现方式的选择,如针对市民采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方案等;确定参与的专家代表和利益代表,使参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②公众参与的过程控制。主要是对参与活动进行合理而有效的组织,包括事前动员,媒体宣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资料、表格的发放,参与方案的讲解、解释,意见的收集,方案设计者的跟踪参与等;③公众参与的结果控制。主要指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消化、吸收、利用,对不合理意见进行解释,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回馈,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充分体现对参与者意见的尊重。


决定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两种基本力是()

A:农村的拉力和城市的推力
B:农村的衰败和农村的衰败
C:农村的兴起和城市的衰败
D: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

答案:D
解析:
城镇化发生的规模与速度受到城乡间比较利益差异的引导和制约。决定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和速度的两种基本力——一是城市的拉力,二是乡村的推力。其中,城市的拉力主要来自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城市相对于农村的各方面物质、精神优越地位所产生的诱惑力等;而乡村的推力则来源于农业人口的增加、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寻求城市“理想乐土”的精神推力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就是( )。

A:在政府的倡导下进行规划
B:注重物质空间规划
C:在规划中注重弹性
D: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就是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城市规划成为公众各方之间以及公众与政府机构之间达成的一种"契约",这种契约经过各方的多次协调和讨价还价,而在各自的意愿和利益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均衡,经过立法机构的批准而成为合法的文本,成为约束各方今后行为的规范。


两个以上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合作编制城市规划时,有关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向( )相应的主管部门备案。

A:任务所在地
B:任一单位所在地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市、县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


某居住组团已建成入住,现状示意图如图所示。



【问题】


请指出该居住组团规划在环境、交通及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
解析:

(1)小学学校在城市主干道另一侧,家长接送学生带来的人车流集散容易影响城市干道交通.也会对学生安全造成影响。


(2)组团出入口开在主干道上,影响交通和安全。


(3)组团出入口距两侧道路交叉口太近且仅有1个出入口。


(4)变电所位置不合理,对环境有影响。


(5)没有停车场地。


(6)商业及公司的机动车出入口不应开在宅前小路(或小区路)上。


(7)以栏杆环绕组团绿地不利于居民使用,居住区围墙到商业和公司的部分未继续延伸,不利于小区安全。


【解析】


常规注意问题依然是道路组织、出入口设置、停车空间、用地划分、公共设施、绿地景观等。小学、商业、变电所、绿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应当注意相邻避让关系。需要有方便联系的应靠近,比如组团公共绿地应靠近住宅,小学不应跨越城市干道设置。需要保持独立的应有所避让,比如变电所尽量设在不影响公共活动的边角地带,商业和公司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不应与居住组团合用道路及出入口。从交通上看,组团道路对西南角几座住宅楼的服务性不好,且有多条尽端。仅有的一个出入口距交叉口过近。没配建停车场。


从环境、安全上考虑,图例给出围墙、栏杆,分析其设置的位置,以栏杆环绕组团绿地显然不利于居民使用,居住区围墙到商业和公司的部分未继续延伸,不利于小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