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注册城乡规划师预测试题6章

发布时间:2022-01-20
22年注册城乡规划师预测试题6章

22年注册城乡规划师预测试题6章 第1章


各级行政区都有一个行政中心,它是该行政区()的驻地。

A:权力机关
B:司法机关
C:人民政府
D:行政机关

答案:D
解析:
按行政地位划分城市:城市一般是较高层次行政机关的驻地,因此有些国家以行政地位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 0 2 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 0 2 0年城市人口5 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 6 km2,5年来已建成约1. 5km2,另有约2. 5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图2)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的了重要修改意见。



【问题】


你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提出相应的主要调整措施。



答案:
解析:

(1)人均用地指标、人均总指标和工业用地人均指标与工业用地比例不合理。压缩城市工业用地。


(2)50万人口的城市,商业中心分布不合理,可适当增加副中心。三类工业与商业中心太近,有影响。可迁出工业开发区。


(3)沿河布置三类工业不合理,应迁出。城市南部缺乏大面积的绿地。


【解析】


认真看图,我们可以对提出的三方面问题分析如下: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按城市等级分类标准,5 0万人的城市应属于大城市。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 - 2011),各类城市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不得超过105m2/人,首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不得超过11 5m2/人。而此题中的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除以5 0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2 4m2/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括号中的内容是对该市的工业开发区发展情况做了特别的说明,大家在考试时看到这样的内容一定要引起特别的关注“原定用地范围为16 km2,5年来已建成1. 5km2,另有约2. 5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说明开发区的面积过大,5年来已建成的部分不到1/10,加上已投入基础设施的部分才大约4 km2。这就为我们“提出相应的最主要调整措施”提供了方向:适当压缩工业开发区用地规模,可以使整个城市的建设用地规模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城市商业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商业中心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中部偏西和北部。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说,除了市级的主要商业中心外,必须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副中心,以方便市民的消费活动。图中城市南部和东部缺少相应的副中心。另外,图中在城市最主要的商业中心附近布置了大量的一、二、三类工业用地,与市中心的用地性质、环境要求、交通组织都是有矛盾的。


城市环境:由图中可看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城市中心有河流穿过,沿河布置了大量的绿地,显然是作为城市的主要生态环境建设内容,使之成为城市面貌中的一个亮点来建设。但沿河同时布置了不少三类工业用地,大家知道三类工业用地是污染最重、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种类,在该市沿河布置显然是不合适的。第二,河流和沿河绿带偏于城市北侧,南侧的河流偏东,其他部分集中绿地较少。涉及城市环境的方面很多,此题的图中还有一些内容,比如铁路可能涉及噪声问题,但在图中是由城市边缘经过;工业开发区的位置可能涉及污染问题,但在图中两块集中的工业区都位于主导风向上的城市两侧;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常常会不合理而成为考点,在此题的图中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而且又相对独立设置等等,都不成为问题。



确定城市性质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可将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
B.将城市基本因素——罗列,不区分主次
C.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
D.须从城市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进行分析
E.不能就城市论城市,不能仅仅考虑城市本身的发展条件和需要

答案:C,D,E
解析:
确定城市性质不能就城市论城市,不能仅仅考虑城市本身发展条件和需要,必须从城市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对分析结论加以综合,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也就是说,应把城市放在一个大区域背景中进行分析,才能正确确定其性质。确定城市性质,就是综合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其特点,明确它的主要职能,指出它的发展方向。在确定城市性质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二是不区分城市基本因素的主次一一罗列,结果失去指导规划与建设的意义。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


防洪堤走向根据( )确定,应与洪水主流线大致平行,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和强透水地基。

A.河流走向
B.水流流速
C.工程地质条件
D.保护区范围
E.建设技术条件

答案:A,C,D
解析:
防洪堤规划需要确定堤防的走向、堤型、堤距和堤顶标高。其中,防洪堤走向根据河流走向、保护区范围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应与洪水主流线大致平行,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和强透水地基。


图2—27为某市市区边缘地段拟建的一所有18班的小学,请指出该小学在选址和总平面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
解析:
1.小学选址不当,紧靠城市干道,且距铁路线太近。
2.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4层。
3.主出入口不宜开向城市干道。
4.教室长边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5 m。
5.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的间距不应小于25 m。


下列哪项不符合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

A.中心地具有不同等级
B.不同等级的中心地职能具有不同的市场区
C.中心地与市场区之间是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
D.中心地之间构成一个等级体系

答案:B
解析:
B项,根据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可知,高级中心地也起低级中心地的功能。


22年注册城乡规划师预测试题6章 第2章


城市性质是指( )

A.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
B.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表示的城市大小
C.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D.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达到的目标和指标

答案:A
解析: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


生态适宜性评价以( )为评价单元。

A.空间地理单元的空间效应
B.规划对象尺度的独特性
C.规划范围内的生态类型
D.生态环境特征

答案:C
解析: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以规划范围内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现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从规划对象尺度的独特性、抗干扰性、生物多样性、空间地理单元的空间效应、观赏性以及和谐性分析规划范围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空间地理单元的关系,确定范围内生态类型对资源开发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 )

A.社会经济发展
B.土地使用
C.经济可持续发展
D.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答案:B
解析: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土地使用。


关于对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错误的是( )。

A.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B.从经济综合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C.从城市功能组织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D.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答案:B
解析:
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具体包括:①从城市功能组织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②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③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④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⑤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⑥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关于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的概括,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B.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C.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D.城市不具有系统性

答案:D
解析:
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城市具有系统性。


根据《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对行政机关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关责任人员,由( )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A.城市政府或者检察机关
B.人民法院或者监察机关
C.任免机关或者检察机关
D.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

答案:D
解析:
有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中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的个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属于下列人员的(以下统称有关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22年注册城乡规划师预测试题6章 第3章


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m以上允许突出的窗罩、窗扇,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 );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篷,突出宽度不应大于( )。

A:0.4m;人行道宽度减1.0m,并不大于3.0m
B:0.2m;人行道宽度减0.8m,并不大于3.0m
C:0.4m;人行道宽度减0.5m,并不大于3.5m
D:0.4m;人行道宽度减0.4m,并不大于3.5m

答案:A
解析:
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宽度不应大于0.4m;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大于3m;3.5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篷、挑檐,突出不应大于1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大于3m。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2.5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


在寒冷地区,住宅设计的一个主要矛盾是解决建筑的防寒问题,其包括哪两个方面( )

A.采光与通风
B.采光与开窗
C.采暖和保温
D.通风与开窗

答案:C
解析:
严寒地区的住宅主要解决防寒问题,建筑防寒包括采暖与保温两个方面,有效措施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七级地震,地震烈度为9度。政府可以依法在地震灾区实行的紧急应急措施有( )。

A.停水停电
B.交通管制
C.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
D.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统一发放和分配
E.需要采取的其他紧急应急措施

答案:B,C,D,E
解析: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了抢险救灾并维护社会秩序,国务院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灾区实行下列紧急应急措施:
(一)交通管制;
(二)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统一发放和分配;
(三)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等;
(四)需要采取的其他紧急应急措施。


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物质经过分解者分解成可被()利用的形式归还环境中被重复利用,从而周而复始地循环,这个过程叫做物质循环。

A.上一级分解者
B.下一级分解者
C.生产者
D.消费者

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物质经过分解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利用的形式归还环境中被重复利用,从而周而复始地循环,这个过程叫做物质循环。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马斯洛关于需要的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第一层次到第五层次分别是( )。

A:生理需要,友爱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马斯洛关于需要的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分为:第一层次,生理需要;第二层次,安全需要;第三层次,友爱需要;第四层次,尊重需要;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人们首先追求较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在得到高效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某村为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该村位于城市边缘,所处地区由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而规划为限制建设区。村庄现状总人口1 9 0 0人,村域总面积1. 8km2。建设目标:建设成果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新农村,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9hm2。村庄西、南侧邻城市道路,根据上位规划要求预留了路侧绿化隔离带。村东南角现状是一处弃置地,在村委会要求下,为发展该村经济,规划为村办企业用地。村庄南部保留一所与令村共用的小学。村庄西南的商业用地为该村现状的一家餐厅。


图3为该村村庄用地规划方案图。



【问题】


试分析该村庄用地规划中的不妥之处。


答案:
解析:

1.人均建设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2)位于限建区内,弃置地不应改为工业用地,可结合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发展适当的生态绿化产业,并应按规定留出相应的道路绿化隔离带。


(3)村西侧的南北向道路不应形成错口,应调直。


(4)村委会位置较偏,为便于管理和方便村民办事应安排在村庄中心,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


(5)应安排托幼用地、文化活动站、卫生所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6)高压线穿过建设区应设置防护绿带。


【解析】


按照前述介绍的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村庄规划方案评析的题目应主要从人口及产业发展,用地布局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绿化景观规划,防灾及安全等方面来考虑。结合此题题面内容,首先说明“该村位于城市边缘,所处地区由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而规划为限制建设区”,因此不应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而题目中又提到“村东南角现状是一处弃置地,在村委会要求下,为发展该村经济,规划为村办企业用地”。我们从图画上看该村的工业生产用地主要位于村庄北侧,而且已经具有相对较大规模,因此村东南角现状弃置地不应扩大村办工业用地,可结合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发展适当的生态绿化产业,成为城市整体生态绿化的一部分。


其次,由题目中铪出的“村庄现状总人口1 900人,村域总面积1.8km2时,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9hm2”,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人均建设用地达到205m2/人。而国家规定人均用地标准上限为150m2/人,显然是超出国家标准了。再次,仔细从题目中关于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内容中,还能看到一些问题,比如村西侧的南北向道路形成错口,在道路规划上是不合理的;村委会位置较偏,不便于管理和村民办事,缺少托幼用地、文化活动站、卫生所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这些都是在村庄规划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村庄东北侧有一条高压线穿过建设区,而没有设置防护带。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道题的答案。


22年注册城乡规划师预测试题6章 第4章


《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将城市总体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四级,Ⅰ级为()

A.60.1~75.0m2/人
B.75.1~90.0m2/人
C.90.1~105.0m2/人
D.105.1~120.0m2/人

答案:A
解析:
《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将城市总体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四级,Ⅰ级为60.1~75.0m2/人,Ⅱ级为75.1~90.0m2/人,Ⅲ级为90.1~105.0m2/人,Ⅳ级为105.1~120.0m2/人。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多人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低于150m2/人的指标内确定。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列哪项负荷预测方法适合应用在城市电力详细规划阶段?( )

A.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法
B.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法
C.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
D.电力弹性系数法

答案:C
解析:
城市电力详细规划阶段的负荷预测方法宜选用:①一般负荷宜选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等;②点负荷宜选用单耗法,或由有关专业部门、设计单位提供负荷、电量资料。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 )

A.社会经济发展
B.土地使用
C.经济可持续发展
D.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答案:B
解析: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土地使用。


城市性状态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 )1938年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都市性状态》一文中提出的,是指"人类聚居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人格模式"。

A:谢维基
B:威廉斯
C:贝尔
D:沃思

答案:D
解析: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内容需要作重大修改的,( )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修改。

A.施工单位
B.设计单位
C.勘察单位
D.建设单位

答案:D
解析:
有关修改设计文件方面的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得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确需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应当由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内容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修改。


《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行政合法性其他原则中称为( )。

A.法律优位原则
B.法律保留原则
C.行政应急性原则
D.行政合理性原则

答案:B
解析:
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规范中作出规定。


22年注册城乡规划师预测试题6章 第5章


行政机关的监控是公共行政中的( )。

A.控制活动
B.组织活动
C.协调活动
D.决策活动

答案:A
解析:
公共行政包括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政府自身管理两个方面,是一系列政府管理活动的综合。包括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四方面的基本管理活动。其中,控制活动主要指行政机关的监控,包括行政机关的自我监控以及立法机关的监控、司法机关的监控和政党、群众团体、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外部力量对公共行政的监控机制等。


在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恢复时期,这个阶段的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A:控制疏散大城市人口
B:改善区域交通网络
C: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D:协调工业和城镇建设的空间

答案:D
解析:
在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区域规划主要是协调工业和城镇建设的空间。


在城市消防规划中,下列哪项不属于消防安全布局的内容?( )

A.消防站布置
B.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布置
C.避难场地布置
D.建筑物耐火等级

答案:A
解析:
P249,消防安全布局涉及,危险品布局、危险品运输、建筑物耐火等级、避难场地。


()对城市布局尤其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布局有重大影响。

A.风向
B.风速
C.风象
D.风频

答案:C
解析:
风象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城市环境保护与风象的关系更为密切。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以及受保护建筑的维护和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和( )。

A.行政法规的规定
B.国务院的规定
C.全国人大的规定
D.国家发改委的规定
E.当地政府的规定

答案:A,B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以及受保护建筑物的维护和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首次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写进了城乡规划建设的法律文件。


关于村庄规划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应以自然村为单位
B.应向村民公示
C.方案由县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审查
D.成果由村委会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答案:A
解析:
村庄规划应主要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范围包括整个村域,如果是需要合村并点的多村规划,其规划范围也应包括合并后的全部村域。


22年注册城乡规划师预测试题6章 第6章


某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建设单位尚未提出申请,就上门为其发放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行为的错误在于核发规划许可证应该是( )。

A.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B.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不作为的行政行为
D.非要式的行政行为

答案:B
解析:
《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根据《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建规[2004]185号)的规定,下列关于加强对划拨土地上开发活动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管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制镇、村庄和集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必须符合建制镇、村庄和集镇规划,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规划出具有关流转地块的规划条件
B.经依法批准利用原有划拨土地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应按政府指导价补缴土地出让金,依法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并纳入房地产开发管理
C.加强对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的管理,要与国土资源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的有关政策
D.独立工矿区、困难企业可以利用自用划拨土地,在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组织住房困难职工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并纳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

答案:B
解析:
经依法批准利用原有划拔土地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应按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金,依法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并纳入房地产开发管理。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收到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之后,应在法定的时间内对其申请进行()

A:技术性审核
B:标准性审核
C:科学性审核
D:程序性审核
E:实质性审核

答案:D,E
解析: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收到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之后,应在法定的时间内对其申请进行审核。一是程序性审核,即审核建设单位是否符合法定资格,申请事项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申请表及其所附图纸、资料是否完备和符合要求等,二是实质性审核,即根据有关法律规范和依法制订的城乡规划要求,对所申请的建设项目选址提出审核意见。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道路宽度应符合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

A.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B.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5m
C.小区路面宽度为6~9m
D.在小区路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无供热管的不宜小于8m
E.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m

答案:B,D,E
解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16年版)第8.0.2条规定,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城市规划分为( )两个阶段。

A.纲要编制和成果编制
B.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C.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
D.城镇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

答案:B
解析:
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在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中,政府的基本职责是(  )。

A: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B:城镇体系规划
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D: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就城乡规划实施组织而言,政府及其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如下方面。
(1)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土地主管部门以及建设主管部门等的发展和建设设想,依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需求,确定近期和年度的发展重点和地区,进行分类指导和控制,从而保证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城乡规划。
(2)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与具体建设活动的开展紧密结合。
(3)通过下层次规划的编制落实和深化上层次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从而使下层次规划成为上层次规划实施的工具和途径。以规划推进城市的建设,发挥规划引导城市建设的作用。
(4)政府部门根据城乡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安排和建设,推动和带动地区建设的开展。
(5)针对城市建设状况,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乡规划,针对重点领域(如产业政策)和重点地区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
掌握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