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发布时间:2022-01-29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第1卷


在常用的遥感图像中,热红外图像主要是记录地表物体的热辐射,对地物温度的分辨可达( ),常用于城市热岛分析。

A:0.1℃~0.5℃
B:0.5℃~1.0℃
C:1.0℃~1.5℃
D:1.5℃~2.0℃

答案:A
解析:


城市新建开发区宜采用下列( )排水系统。

A.直排式合流制
B.截留式合流制
C.完全分流制
D.不完全分流制

答案:D
解析:
实践证明,新建分流制排水系统比较容易,而将原有合流制系统改造成分流制系统十分困难。这是因为要在合流制系统基础上完成分流制改造,必须将污水管网从接户管到干、支管道全部改造,不但工程投资大,而且影响面广,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0—2000)规定,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体制应采用分流制。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指雨水和污水单独收集、处理和排放的排水系统。根据雨水系统的完整程度,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在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雨水和污水形成相互独立、系统完整的排水系统。一般在城市水环境要求较高,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只有完整的污水设施而没有完整的雨水设施的排水系统。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有三种情况。①早期的城市建设,为了节省工程投资,往往先建污水管道,雨水通过路面或零星的道路边沟排放。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建设标准的提高,雨水和污水系统逐步完善;②降水量很小的城市,如我国的内蒙、新疆、青海的部分城市,由于降水量很小,地面渗透能力很强,没有必要建设雨水系统。在这些地区,为了利用宝贵的雨水资源,绿化用地设计标高一般都低于道路标高,降雨时,路面雨水很快就汇入路边绿地;③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城市。这类城市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往往有比较多的天然水系,汇水面积不大的短距离的雨水可通过路面排入附近水系,但汇水面积大的雨水仍需通过排水管渠排放。


1.图2-25所示为某城市一所中学的设计方案。



请指出学校选址及总平面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
解析:

1.选址环境不当。学校选址不应紧邻工业厂区,容易受到噪声、污染等的干扰。


2.校园内不允许有架空高压线通过。


3.主要教学楼层数过高.造成使用不便和安全隐患。教学楼一般不宜超过4层。


4.学校的出入口不宜开在城市主干道上,无法避免时,学校门前应留出足够的缓行地带,避免交通事故。


5.④号教学楼距离城市主干道太近,容易受到噪音干扰。主要教学楼外墙与道路通侧路边距离不应小于80m。


6.①、②、③号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过小,③号教学楼距离运动场太近。根据学校设计规范要求,教室长边相对或与运动场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25m,以避免噪声干扰。


7.教学楼与铁路间距不够。主要教学楼用房的外墙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


8.运动场长轴方向不宜东西向布置,易造成眩光,影响使用。


《城乡规划法》对规划编制单位违法行为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类型有( )。

A.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B.责令停业整顿
C.终止合同约定
D.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E.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A,B,E
解析:
《城乡规划法》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限期改正、罚款、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依法赔偿等。


根据《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建规[2004]185号)中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对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和合理利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符合规定的是()

A:在基本农田上进行绿化建设的城市,应列入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考核范围
B:要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替代实心黏土砖
C: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申请时,要依据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对建设用地面积进行严格审查,对超过国家规定用地指标的,不得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各地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和审批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确定城乡建设和用地规模

答案:A
解析:
基本农田上进行绿化建设的城市,不得列入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考核范围。凡在基本农田上进行绿化建设的,必须立即停止并予以纠正。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 )进行审查。

A.在7日内
B.在8日内
C.在5日内
D.在4日内

答案:C
解析: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第2卷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便起见和易于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我们通常采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指标,称为( )。

A.人口集聚程度
B.劳动力转移程度
C.城镇化水平
D.城镇化进程

答案:C
解析: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便起见和易于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我们通常采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的指标,通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这一指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对于平面交叉口改善来说,其平面交叉口改善的方法主要包括( )

A:错口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B:斜角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C:多路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D:合并次要道路,再与主要交通道路交叉
E:斜角交叉改善为正交交叉

答案:A,C,D,E
解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包括( )

A.科学性
B.地域性
C.权威性
D.易查性
E.法制化管理

答案:B,E
解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即:(1)“地域性”,规划的内容和深度应适应规划地段的特点,保证地段及其周围地段的整体协调性;(2)“法制化管理”,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与管理的结合,是由技术管理向法制管理的转变,编制要保持一定的简洁性,编导要有一定的程序性和易查性。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 总体规划相符。在做了初步测算后,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建设申请。该项目占 地约 26.2 公顷,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 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 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图中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详见图 6):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
  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
  7.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
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图6 某市某住宅规划设计
  【问题】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该建设项目还应补充的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包括:
  (1)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
  (2)交通组织、出入口、停车位的要求;
  (3)重点处理与北侧风景区的景观协调关系;
  (4)处理好与周围现状建筑的空间关系;
 (5)河流与水面的保留与利用要求;
  (6)减少快速路过境交通对居住区干扰的要求(如增加绿化隔离带等)。


下列各项针对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叙述,比较理想的条件是( )。

A: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选
B: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C: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要同时进行
D: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答案:A,B,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城市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 )的客观实体。

A.综合化
B.复杂化
C.整体化
D.多样化
E.统一化

答案:B,D
解析: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第3卷


按( ),热网可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A.平面布置类型
B.输送介质的不同
C.热源与管网之间的关系
D.用户对介质的使用情况

答案:A
解析:
供热管网可根据不同原理进行分类:①根据热源与管网之间的关系,热网可分为区域式和统一式两类;②根据输送介质的不同,热网可分为蒸汽管网、热水管网和混合式管网三种;③按平面布置类型,热网可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④根据用户对介质的使用情况,热网可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


下列政策中,()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契合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的实施。

A:产业政策
B:教育政策
C:土地政策
D:环保政策
E:经济政策

答案:A,B,C,D
解析:
在地方政府层面,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即使这些政策主要是从行政行为的其他方面出发的,但与城市规划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产业政策、教育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等,这些政策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契合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的实施。因此,行政统一原则的贯彻程度以及相应的机制和体制,都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


城市管治是一种地域空间管治概念,其本质在于( )。

A.有效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和区域管理的作用,以提高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和可操作性
B.探究在全球经济背景下,各级政府所应扮演的角色,以争取发展策略的主动权
C.研究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使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中担任更为重要的角色
D.重新界定当地有关正式、非正式部门的权力和职能,以及相应产生的许多新权力中心的运作

答案:A
解析:
城市管治是一种地域空间管治概念,城市规划及管理以“空间资源管治”为核心。城市管治的本质在于:①用“机构学派”的理论建立地域空间管理的框架,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益;②有效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和区域管理的作用,以提高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和可操作性。


在一些居住用地比值偏高的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各类型用地规模的变化表现为( )。

A.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增大,居住用地的比重逐步降低
B.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增大,居住用地的比重逐步增大
C.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减少,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降低
D.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减少,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增大

答案:A
解析:
根据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取值。如大城市可能偏于低值,小城市可能接近高值。在一些居住用地比值偏高的城市,随着城市发展,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的增大,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降低。


假如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盛行风时,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那么工业用地和居民用地应分别位于( )方向比较合适。

A.最小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B.最大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C.最小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D.最大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答案:A
解析:
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通常把工业区布置于生活居住区的下风向,但应同时考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各盛行风向的季节变换及风速关系。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90°,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下风向;当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中,其总体规划纲要成果不包括( )。

A.纲要文本
B.规划文本
C.研究报告
D.相应的图纸

答案:B
解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第4卷


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持有建设工程( )。

A:开发许可证
B:规划许可证
C:施工许可证
D:销售许可证

答案:B
解析:


城市道路设计包括( )。

A: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
B: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C: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计
D: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

答案:C
解析: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以下关于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概念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系指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乡村经济、社会活动和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益公用事业建设
B.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C.乡镇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要发展商品生产,提供社会服务,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调高农民收入,支援农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D.乡村公共设施,包括乡村文化教育设施、乡村医疗卫生防疫设施、乡村生产与生活供应系统建设

答案:D
解析:
D项,乡村公共设施系指由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乡镇企业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设的用于乡村社会公众使用的或享用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乡村文化教育设施、乡村医疗卫生防疫设施、乡村文艺娱乐设施、乡村体育设施、乡村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乡村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乡村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设施等,也就是为乡村人口和社会服务的公共建设设施。


城乡规划行政监督检查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 ),不需要征得行政相对人的同意。

A.行政司法行为
B.强制性行政行为
C.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D.多方行政行为

答案:B
解析:
规划行政监督检查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强制性行政行为,不需要征得行政相对人的同意;


微波线路路由走向应成折线形,各站路径夹角宜为(),以防同频线路干扰。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平角

答案:C
解析:
微波线路路由规划中,根据线路用途、技术性能和经济要求,做多方案分析比较,选出效益高、可靠件好、投资少的两三条路由,再作具体计算分析;微波线路路由走向应呈折线形,各站路径夹角宜为钝角,以防同频线路干扰。


以下关于城市规划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
B: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C: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
D:保障社会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城市规划的作用包括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改善人居环境。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第5卷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居住区绿地功能的是( )。

A.降低噪声
B.防风防尘
C.提高温度
D.改善小气候

答案:C
解析:
居住区绿地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可以陶冶精神,绿地的功能可以概括地分为休闲功能、物理功能、生态功能和精神功能等四个方面。休闲功能是指为居民提供散步、休息、健身、儿童游戏等场所;物理功能是指绿化可以降低温度、遮阳、降低噪声、防风防尘等;生态功能是指对水土的保持、动植物与人的共生、改善小气候、减少热岛效应、杀菌等方面;精神功能包括对居住环境的美化、给人愉快放松的感受、创造各类交往空间、传递文化信息等。


对停车视距来说,当计算行车速度为70 km/h时,其停车视距为( )m。

A:160
B:115
C:95
D:75

答案:C
解析:


在《文物保护法》中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 ),由国务院核定公布。

A:城市
B:城镇
C:街道
D:村庄

答案:A
解析:


“镇”这一名称的最早出现是在( )。

A.春秋时期
B.北魏时期
C.五代时期
D.两汉时期

答案:B
解析:
“镇”,作为地名的通名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镇”这一名称的最早出现,是公元4世纪的北魏时期,当时是国家设置于各地的军事组织,不是一级行政单元。到唐代,镇演变为一种小的军事据点。至五代时,镇的设置遍于内地,镇的官员除掌军权外,还握有地方实权。


《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实施要靠( )的制定和实施来落实。

A.近期建设规划
B.总体规划
C.详细规划
D.城市分区规划

答案:A
解析:
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是要靠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来落实的。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5年,这就能够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5年计划相一致,有利于近期建设规划的具体落实和有效施行。


编制某居住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其容积率控制指标为3.5,为妥善处理其较大的容积率和住宅日照要求的关系,正确的技术方法应为( )。

A.根据间距系数确定建筑间距
B.通过日照分析合理布局
C.局部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高度
D.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密度

答案:B
解析:
建筑日照影响分析是对场地内的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满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对周边受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物日照影响的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满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容积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通过日照分析合理布局来处理其较大的容积率和住宅日照要求的关系。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第6卷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表述正确的是( )。

A.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
B.确需修改的,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C.修改后应当按法定程序审查报批,报批材料中只应附具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
D.修改涉及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答案:D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四十八条规定,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 )。

A: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
C: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D: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条件

答案:C
解析:
《环境保护法》第二条中所称环境指包含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在内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下列哪类地区应当设置特勤消防站?( )

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B.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C.经济发达的县级市
D.重要的工矿区

答案:C
解析:
城市消防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所有城市都应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在现状建成区内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确有困难的区域可设置二级普通消防站;②中等及中等以上城市、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和经济发达且有特勤需要的城镇应设置特勤消防站;③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有水上消防需要的水域,应结合港口、码头设置水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应有陆上基地;④特大城市、大城市宜设置航空消防站,航空消防站也应有陆上基地。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1984年9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森林法》。

A:改善民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
B:蓄水保土、改善民生、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
C: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
D: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民生和提供林产品

答案:C
解析: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1984年9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森林法》。


当车站码头、人行天桥和地道的宽度为0.90时,最大通行能力为( )人/h。

A.1200
B.1400
C.1600
D.1800

答案:B
解析:


救济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求( )予以补救的制度。

A.国家
B.省级政府
C.县级政府
D.市级政府

答案:A
解析:
救济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求国家予以补救的制度。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第7卷


首先提出“邻里单位”理论的学者为(  )。

A:霍华德
B:克莱伦斯?佩里
C:戈涅
D:勒?柯布希埃

答案:B
解析:
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克莱伦斯*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
本知识点主要是了解居住区规划的实践及理论发展。


在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中,( )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即权利和义务。

A.假定
B.处罚
C.处理
D.制裁

答案:C
解析:
处理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即权利和义务。它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此指导和衡量主体的行为。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中城市规划示意图的比例一般为()

A.1:50000~1:200000
B.1:10000~1:50000
C.1:10000~1:25000
D.1:5000~1:10000

答案:C
解析:
城市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1:10000~1:25000,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某县级市为发展当地经济,拟出让县政府所在镇中心区的一块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镇中心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了规划条件。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通过土地市场公开交易的方式,取得了该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并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合同中明确了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容积率、绿地率和需要同步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等要求,但未对建筑高度作出明确规定。
  甲公司在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为了突出企业形象和便于建筑布局,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以下要求:
  1.将用地内原规划安排在西北角的消防站调整到用地东北角。
  2.在维持其他规划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将用地东南角三栋住宅楼的建筑高度由18m 增加到30m。
  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省规划院进行专题论证,认为甲公司提出的要求不违背镇总体规划,也有利于城市景观和城市功能布局优化。



某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示意图
  【问题】
  1.甲公司在通过公开交易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是否还可以向市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规划条件的申请?为什么?
  2.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可以依法批准甲公司的以上申请?为什么?依法批准必须履行的程序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
  (1)甲公司在通过公开交易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可以向市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规划条件的申请。
  (2)理由:根据《城市规划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确实需要变更规划条件的,可以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
  规划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变更规划条件必须履行的程序包括:
  (1)组织专家进行控规修改论证。
  (2)征求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3)提出控规修改报告,报原批准机关同意。
  (4)修改控规,并依照法定程序批准。
(5)向土地主管部门通报变更后的规划条件,并进行公示。


下列选项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征包括(  )。

A:纵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B: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
C:通过实际调查控制并落实规划意图
D: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2)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横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4)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历程,主要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基本特征。


区域中的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区域内一些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由于规模经济和( )的效应,它们的发展往往呈现不断循环和累积的过程,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

A.整体经济
B.聚集经济
C.发展经济
D.核心经济

答案:B
解析:
区域中的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区域内一些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由于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效应,它们的发展往往呈现循环和累积的不断过程,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也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力因素(如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劳工短缺和环境恶化等),城市发展初期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而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越来越显著,这就是城市经济学里常常提到的倒“U”形现象。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第8卷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首要任务是( )

A.慎重考虑其可能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周边环境的客观要求,不得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干扰性影响甚至破坏
B.依申请合理安排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
C.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
D.避免对交通、消防、公共安全、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造成干扰性影响

答案:B
解析:
占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依申请合理安排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使其对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不构成影响,既有利于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需要,又能够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人类生态学的方法主要着眼于人类与()的关系。

A:社会形态
B:环境
C:经济
D:宗教

答案:B
解析:
生态学可以简洁地表述为: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关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B.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C.城市腹地的大小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的关联
D.城市的功能与地位直接制约区域的发展水平

答案:C
解析:
考城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通过对外围腹地的吸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成为区域的中心,外围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某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其性质与城市规划相符。该地块面积约21. 8hm2,东、西两侧临城市主干道,南侧为现状(底层)商业街,西侧为已初具规模的区域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线通过,地块现状如图5所示。


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6)保留新建多层商厦及绿地。


(7)原有停车场为地块西侧的区域商业中心使用,应就近保证其停车位数量。



【问题】


假如你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试对上述已给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1)明确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指标。


(2)明确建筑密度指标。


(3)明确小区出入口方位。


(4)明确停车场(库)规模。


(5)处理好现有地铁。


(6)应处理好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与风貌保护区的协调关系要求,同时应提出与西侧区级商业中心和低层特色商业街的风貌协调要求。


(7)处理好低层特色街区与区级商业中心的关系。


(8)保护好清真寺。


(9)明确各条道路绿化控制线要求。


(10)明确日照要求。


【解析】


对于这类提出补充规划条件类型的题目,需要在性质、规模、布局、退界、间距、日照、交通、绿化、市政、景观等方面对已给出的设计条件进行筛选。已给出规划条件的第一条涉及了性质方面的问题;建筑规模方面仅涉及了建筑限高,没有涉及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规划布局方面在已给出规划条件的第七条涉及了停车场的布局,没有提出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布局;建筑退界和间距方面的问题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二条涉及了,不需要补充;日照方面的问题没有涉及,需要补充;交通方面给出了停车场的位置,但是没有提出出入口、停车位数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绿化方面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三条涉及了,不需要补充;市政方面的要求在已给出规划条件的第五条涉及了,不需要补充,景观方面的问题没有给出规划条件,需要补充。


本题的图示部分文字不多,其中用地北侧标注了“老城区(风貌保护区)”的字样,字体很大,十分醒目,是提醒新建筑要在景观方面与北侧用地风貌相协调的问题;“清真寺(保留)”的字样也是提醒要注意清真寺周边的建筑应与清真寺景观相协调;“区级商业中心”、“新建多层商厦”、“特色商业街”的字样,提醒注意商业建筑的布局问题。


我们对审题的内容进行整理,需要补充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布局要求;需要补充日照方面的问题;需要补充机动车出入口、地铁出入口、停车位数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新建筑要在景观方面与北侧用地风貌相协调、与现状特色商业街景观协调和与保留清真寺景观相协调的问题。总共需要补充五个方面的问题,答案的数量也基本符合本题得分点的要求,因此可以确定以上五个方面即为本题的



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建设时,违反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办法实施管理程序的,应由( )进行处罚。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指挥部门
D.城市人大办公室

答案:B
解析:
城市地下工程由开发利用的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进行管理,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违反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及法定实施管理程序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处罚。


美国区域科学家弗里德曼指出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区域结构先后经历的( )三个阶段。

A:起飞准备、起飞、降落
B:起飞准备、起飞、稳定
C:起飞准备、起飞、成熟
D:滑行、起飞、降落

答案:C
解析:
美国区域科学家弗里德曼对区域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作了经典的理论概括。他指出了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区域结构先后经历的三个阶段,即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试题9卷 第9卷


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个体与种群各自具有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特征。其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表现的是( )

A:生长
B:出生率
C:死亡率
D:性别比

答案:A
解析:


下列哪类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为紧密?( )

A.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远景规划
B.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C.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D.控制性详细规划

答案:C
解析:
近期建设规划制定的依据包括按照法定程序批准的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包括:①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在编制时限上保持一致,同步编制、互相协调,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所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主要在目标、总量、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等方面对城市的发展做出总体性的战略性的指引,侧重于时间序列上的安排;近期建设规划则主要在土地使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支撑等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框架,侧重于空间布局上的安排。


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新兴产业
B.城市文化
C.全球化
D.科学技术

答案:D
解析: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图2-28及表2-28为北方一城市某房地产商通过土地出让方式所获得的住宅商品房建设用地,该用地北邻城市快速路,东、南与西侧均为现状居住用地。其中《土地出让合同》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如下:


1.土地用途:居住,用地界线:如图2-28所示。


2.总用地面积:4.5公顷。


3.容积率:不大于2。


4.建筑密度:不大于20%。


5.绿地率:不小于35%。


6.规划套型建设面积90m



以下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70%。


7.建筑间距:按1:1.61控制。


8.沿城市次干路需设6m绿化带,并要求建筑退绿线大于Sm,沿快速路设30m绿化带,建筑退绿线大于10m,用地界线至绿线。


9.住宅层高3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1.1m。


底商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0.9m。


经审查,其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配套指标等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试问,按照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及经济技术指标,指出有哪些不符合规划设计条件(即土地使用条件)或相关规定?




{图3}


答案:
解析:

1.容积率超出合同规定不大于2的要求。


2.90mz以下户型住宅面积未满足住宅建筑总面积的70%以上。


3.幼儿园、底层商店和变电站设施退道路红线不足。


4.北侧地下室超出了用地界线。


5.幼儿园与南侧建筑间距不足,且超过三层。


6.最南端11层住宅建筑间距北侧住宅不满足1:1.61要求。


7.地面停车场不应占用城市绿化用地。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 )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A.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B.所在地镇人民政府
C.所在地乡人民政府
D.所在地省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造成城乡生产力结构根本区别的是()

A:文化观念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职能的差异
D:物质形态的差异

答案:B
解析:
生产力结构的差异: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因而在职业构成上是不同于乡村的。这也造成了城乡生产力结构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