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7卷

发布时间:2021-07-24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7卷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7卷 第1卷


对环境保护而言,工程措施可分为一般工程性措施和( )两类。

A.特殊工程性措施
B.生态工程措施
C.水土保持措施
D.管理措施

答案:B
解析:
对环境保护而言,工程措施可分为一般工程性措施和生态工程措施两类。前者主要是防治污染和解决污染导致的生态效应问题;后者则是专为防止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或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而采取的措施,包括生物性的和工程性的措施在内。


不属于新产业空间区域的是()

A:高新区
B:科研区
C:开发区
D:保税区

答案:B
解析:
新产业空间包括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换乘车站应做好规划设计,换乘距离为( ),换乘时间为( ),并结合工程实施条件,选择便捷的换乘方式,换乘通道应满足正常通过和紧急疏散能力。

A.不宜大于500m;不宜大于10min
B.不宜大于350m;不宜大于8min
C.不宜大于250m;不宜大于5min
D.不宜大于200m;不宜大于4min

答案:C
解析: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布局过程中,换乘车站应做好规划设计,换乘距离不宜大于250m,换乘时间不宜大于5min,并结合工程实施条件,选择便捷的换乘方式,换乘通道应满足正常通过和紧急疏散能力。


《城乡规划法》中规划的强制拆除措施,不属于( )行政行为。

A.单方
B.不作为
C.依职权
D.具体

答案:B
解析:
不作为行政行为是指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行政行为。如“集会游行示威法”中规定,对于游行、集会申请,主管机关对申请“预期不通知的,视为许可”就属于不作为行为。单方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单方意思的表示,无须征得相对人同意即可成立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监督等。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授予的职权,无须相对方的请求而主动实施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对特定的人或事件做出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与措施的行为。强制拆除措施属于行政机关相当职权作出的行为,无需相对方的申请,无须征得相对人同意,且该行政行为影响了相对方的权益,属于单方、依职权、具体的行政行为。


城市规划工作体系是指( )。

A.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
B.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权限的分配、行政组织的架构以及行政过程的整体
C.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结构
D.可以在实践中执行的合法的城市规划体系

答案:A
解析:
城市规划工作体系是指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这一体系本身必然是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起来的,并有大量的活动将依赖于城市规划的行政体系而得到展开,但是,城市规划的运作并非只有行政体系的运作,也并不是完全依附于行政体系的。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从行政行为来说是一种什么行为?( )

A.特定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许可行政行为

答案:B
解析: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与具体化。其内容只涉及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具体行政行为一般包括:行政许可与确认行为、行政奖励与给付行为、行政征收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强制行为、行政监督行为、行政裁决行为等。


关于组团式城市总体布局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

A.组团与组团之间应有两条及以上的城市干路相连
B.组团与组团之间应有河流、山体等自然地形分隔
C.每个组团内应有相应数量的就业岗位
D.每个组团内的道路网应尽量自成系统

答案:C
解析:
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①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特点是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发展,就其道路网形式而言,可分为网络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以及沿江、沿海或主要交通干线带状发展等模式。②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组团,组团之间大多被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对外交通系统分隔,组团间一般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C项,城市总体布局没有对组团内就业岗位数量进行规定。


城市雨水排放的主要方式( )。

A.强排
B.自排
C.直排
D.混排

答案:B
解析:
城市雨水排放有自排和强排两种方式。自排是指雨水依靠重力从城市排水系统自流排入江河湖海,是城市雨水排放的主要方式。强排是指雨水通过排水管渠自流收集,在排水出口附近依靠泵站抽排到江河湖海,是解决城市低洼区排水的方式之一。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在()年之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
B.2
C.3
D.5

答案:B
解析: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之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7卷 第2卷


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行政法律责任构成的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构成行政法律责任
B.追究法律责任,应当与行政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相适应
C.确定和追究行为人的行政法律责任时,必须全面衡量
D.认定必须追究的行政违法行为时,应当分析是违法还是不当,要确定违法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无过错

答案:A
解析:
A项,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①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②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③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④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以法定的职责或法定义务为前提。只有构成行政法律责任的全部要件,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城市发展到今天,变化是巨大的,城市的地域性不容忽视,城市地域新类型也不断涌现,但以下不能作为城市地域新类型的是()

A:大城市绵延区
B:大都市地区
C:大都市带
D:全球城市区域

答案:A
解析:
城市地域新类型包括大都市区、大都市带、全球城市区域。


《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

A.城市规划的图纸表达更加完美
B.城市规划的编制更加简洁
C.把规划期内的城市看作是城市发展一个阶段
D.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更加清晰

答案:C
解析: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60年代以后,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直接改变了过去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进行描述的观点,而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投资为主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超过( ),或者虽未超过( )但能起到控股或者实施支配作用。

A.40%,40%
B.50%,50%
C.60%,60%
D.70%,70%

答案:B
解析:
乡镇企业系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所谓投资为主,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超过50%,或者虽未超过50%但能起到控股或者实际支配作用。


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出让地块必须附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该规划条件要明确规定的相关要求的内容不应包括( )。

A.出让地块的面积
B.出让地块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原则
C.出让地块的开发强度
D.出让地块的理由

答案:D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八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第三十九条规定,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包括()

A:现状调查
B:现状分析
C:保护规划
D:保护规划实例
E:近期实施项目的设计和概算

答案:A,C,E
解析:
现状调查包括如下内容:(1)历史沿革;(2)功能特点,历史风貌所反映的时代;(3)居住人口;(4)建筑物建造时代、历史价值、保存状况、房屋产权、现状用途;(5)反映历史风貌韵环境状况,指出其历史价值、保存完好程度;(6)城市市政设施现状,包括供电、供水、排污、燃气的状况,居民厨、厕的现状。保护规划包括如下内容:(1)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2)保护的原则和目标;(3)建筑物的保护、维修、整治方式;(4)环境风貌的保护整治方式;(5)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6)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7)分期实施计划、近期实施项目的设计和概算。


下列关于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城市由小城市发展到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的道路系统也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B.单中心集中式布局的小城市,城市道路宽度较窄、密度较高,较适用于步行和非机动化交通
C.单中心集中式布局的大城市,一般不会出现出行距离过长、交通过于集中的现象,生产生活较为方便
D.呈“组合型城市”布局的特大城市,城市道路一般会发展成混合型路网,会出现对城市交通性干路网、快速路网的需求

答案:C
解析:
城市发展到大城市,如果仍然按照单中心集中式的布局,必然出现出行距离过长、交通过于集中、交通拥挤阻塞,导致生产生活不便、城市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大城市通病。因此,规划一定要引导城市逐渐形成相对分散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中心组团相对紧凑、相对独立,若干外围组团相对分散。除现代城市三级道路外,应考虑在中心组团和城市外围组团间形成现代城市交通所需要的城市快速路,城市道路系统开始向混合式道路网转化。


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规范中作出规定,这是行政合法性中的( )

A.法律优位原则
B.行政应急性原则
C.法律保留原则
D.行政程序合法原则

答案:C
解析:
法律保留原则: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规范中作出规定。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 )核定公布。

A.国务院
B.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保护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
《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7卷 第3卷


材料由干燥状态变为饱水状态所增加的(所吸入水的)质量与材料干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

A:密度
B:吸水率
C:空隙率
D:含水率

答案:B
解析:
材料由干燥状态变为饱水状态所增加的(所吸入水的)质量与材料干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吸水率。


社区概念的源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 )的著作《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他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

A.伯恩
B.希勒里
C.腾尼斯
D.赖特

答案:C
解析:
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的著作《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他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腾尼斯认为,在所有的文化系统中都存在着人类联系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礼俗社会,它与早期社会形式有关,其中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家庭或宗亲,其社会关系以深厚、连续、内聚以及完满为特征;另一种是法理社会,它被看作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产物,导致了建立在角色逐渐分化的个人之间理性、效率及契约约束基础上的社会和经济联系。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 )。

A.小区、居住区、居住综合体三级
B.邻里单位、小区、居住区三级
C.邻里单位、居住区、居住综合体三级
D.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答案:D
解析:
居住区的组织形式与空间布局形式是不同的概念。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是居住区规模与配套的关系,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并相应提供配套设施;而空间布局形式是住宅、道路、绿地和配套服务设施等的具体空间布局形态。


关于城乡规划的方针政策,以下正确的是()①城乡规划应合理布局、统筹兼顾;②合理节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③大力开采矿物资源;④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⑤妥善处理城镇建设和区域发展的关系;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⑦正确引导小城镇和村庄的发展建设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⑤⑦

答案:B
解析:
大力开采矿物资源的做法是不符合城乡规划的方针政策的。


以下有关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规划管理程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镇规划区內从事临时建设活动,应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临时建设申请报告
B.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的使用期限应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特征来确定
C.临时用地的审核,应当审核其是否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
D.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对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进行监督检查

答案:B
解析:
B项,不同地域城镇临时建设工程和临时用地的用途和使用周期不尽相同,各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加以制定其许可事项、许可内容和审批程序。


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应以保证树种生长的需要为准,一般为( )m,相当于树穴的直径或边长。

A.1.5
B.2.5
C.3.5
D.4.5

答案:A
解析:
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应以保证树种生长的需要为准,一般为1.5m,相当于树穴的直径或边长。道路的分隔带兼作公共汽车停靠站台或供行人过路临时驻足之用时,一般为4.5~6m(相当于种植2~3排树)。


在城乡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下列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 )。

A.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直辖市、市和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建制镇人民政府

答案:C
解析: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指导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指导工作。直辖市、市和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道路绿带设计的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 )倍。

A:2
B:3
C:4
D:5

答案:D
解析: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其总则不包括( )。

A.本法立法的宗旨和目的
B.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机构、权限、审批程序
C.城乡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D.城乡规划组织编制和规划的经济来源

答案:B
解析:
《城乡规划法》第一章是总则,共十一条,主要对本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适用范围、调整对象、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原则、城乡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经费来源和技术保障,以及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与管理及监督管理体制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7卷 第4卷


总体规划编制可以分为()个层次。

A.六
B.五
C.三
D.两

答案:D
解析: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编制。其中,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可以参照城市总体规划分为“总体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两个层次进行编制。即总体规划编制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列哪些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 )。

A.政府机关
B.公安机关
C.司法机关
D.法律授权的行政组织
E.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C,E
解析:
公共行政的主体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管理组织,一般认为是政府。对“政府”有三种理解。广义的政府概念为: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总称,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一种理解将政府等同于国家。中义的政府概念为:政府包括行政机关,以及依法成立的各种享有行政权的独立机构。狭义的政府概念为:政府仅指行政机关。采用中义的政府概念,即政府是指行政机关及独立行政机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


城乡规划不是( )的重要依据。

A.安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
B.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从城乡规划的社会作用的角度对城乡规划作了如下定义:“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内容需要作重大修改的,( )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修改。

A.施工单位
B.设计单位
C.勘察单位
D.建设单位

答案:D
解析:
有关修改设计文件方面的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得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确需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应当由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内容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修改。


地理信息处理具备信息的一般特性外,还具备( )独特特性。

A:动态性
B:多维性
C:区域性
D:客观性

答案:A,B,C
解析:
地理信息(Geographic Infomation)是指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据、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总称。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


增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 )于1950年提出,后经其他学者进一步发展。

A.佩鲁
B.赫希曼
C.约翰·弗里德曼
D.纳克斯

答案:A
解析:
增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0年提出,后经赫希曼、布德维尔、汉森等学者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增长极。根据佩鲁的观点,增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


固体废物经过堆肥化,体积可缩减至原有体积的( )。

A.20%~40%
B.35%~60%
C.50%~70%
D.60%~85%

答案:C
解析:
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使之转化成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这一过程可以消灭垃圾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卵。堆肥是一种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过程。固体废物经过堆肥,体积可缩减至原有体积的50%~70%。堆肥可以处理生活垃圾、粪便、污水污泥、农林废物、食品加工废物等。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自行车的最远出行距离,在大、中城市应按( )计算。

A.5km
B.6km
C.9km
D.10km

答案:B
解析: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第4.1.2条规定,自行车最远的出行距离,在大、中城市应按6km计算,小城市应按10km计算。自行车道路网规划应由单独设置的自行车专用路、城市干路两侧的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内的道路共同组成一个能保证自行车连续交通的网络。大、中城市干路网规划设计时应使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行驶。


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三同时"制度的结合,保证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强制执行。其中"三同时"制度是指( )。

A: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B:编制评价大纲、环境部门审查评价大纲、编制EIS同时进行
C: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建设同时进行
D:保护和改善环境同时,防治环境污染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进行,治理和交费同时

答案:A
解析: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7卷 第5卷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系统中,将用户的信息资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由( )进行传输的行为称为邮政。

A.快递方式
B.人工方式
C.无线电方式
D.有线电方式

答案:B
解析:
通信业务内容包括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邮政是指将用户的信息资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由人工方式进行传输的行为。邮政通信传送的主要是实物信息,如信函、包裹、汇款、报刊发行等,处理手续上分为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等。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B.功能相同的群落,其物种组成也是相同的
C.群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D.生态系统的边界有的是比较明确的,有的则是模糊的、人为的
E.在一个群落中,物种比较单一

答案:A,C,D
解析:
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各个物种的种群。
群落特点:
①群落各生物相关关联,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的复杂联系,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②具有发展和演变的动态特征;
③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特征的简单总和;
④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层层次;
⑤物种是多样的,生物个体的数量是大量的。


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 )的分类体系。

A.大类和小类两种
B.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10类
C.大类、中类、小类三级
D.总体、详细两级

答案:C
解析:
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要求。城市用地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对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义是( )

A.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B.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C.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D.区域城镇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对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义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计原则为( )。

A.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规模、用地、与城市道路连接方式等要求,以及停车设施的性质进行总体布置
B.停车设施出入口不得设在交叉口,一般宜设置在次干道上
C.停车设施出入口多设在公共交通停靠站及桥隧引道处
D.停车设施的交通流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双向行驶的原则
E.停车设施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路面结构、绿化、照明、排水及必要的附属设施的设计

答案:A,B,E
解析:
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计原则包括:①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规模、用地、与城市道路连接方式等要求,以及停车设施的性质进行总体布置;②停车设施出入口不得设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及桥隧引道处,一般宜设置在次干道上,如需要在主干道设置出入口,则应远离干道交叉口并用专用通道与主干道相连;③停车设施的交通流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单向右行”的原则,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并应配备醒目的指路标志;④停车设施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路面结构、绿化、照明、排水及必要的附属设施的设计。


某市有一开发建设项目,需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534.5亩,该由( )批准。

A.国务院
B.省级政府
C.城市政府
D.县级政府

答案:A
解析:
本题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以亩为计算单位,不是标准计量单位,应换算成标准计量单位534.5亩合35.63h㎡,然后查有关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h㎡的,应由国务院批准。


三大城市交通政策包括( )。

A.城市交通方式引导政策
B.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政策
C.城市交通地域差别化发展政策
D.城市交通方式疏导政策
E.城市交通地域一致性发展政策

答案:A,B,C
解析:
三大城市交通政策包括:①城市交通方式引导政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使用私人小汽车和自行车等个体交通工具,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实现客运交通系统多方式的协调发展。②城市交通地域差别化发展政策。根据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城市交通特点的不同,在不同的城市地域实施不同的交通政策引导,如在城市核心地域依托公共交通的服务,限制小汽车的流量,在外围城区鼓励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协调发展等。③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政策。要在加快城市道路、公交系统建设的同时,通过相关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调控城市中的机动车流量和在城市中的分布,保持道路交通设施与交通流量的协调发展,努力将网的运行状况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为(  )。

A: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
B: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D: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修建性详细规划具有的特点。即:
(1)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
(2)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
(3)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在了解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应重点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


下列不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特点的是(  )。

A: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B: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
C: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D: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包括:
(1)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
(2)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
(3)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了解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7卷 第6卷


“等级—规模分布”这一理论是1941年( )提出的。

A.弗里德曼
B.贝利
C.沃尔夫
D.齐普

答案:D
解析:
对于不同城市在规模上的相互关系,齐普(G.K.Zipt)于1941年提出的“等级—规模分布”(Rank-size Distil-bution)理论较好地予以了解释。该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规模受制于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城市体系,它在这个体系中所处的等级,就决定了它的合理规模的大小。


在我国城乡规划法制建设历程中,( )是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由创立到壮大的八年,是我国城乡规划事业第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和调整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E: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A,C
解析:


全市性( )是显示城市历史与发展状态、城市文明水准及城市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地域。

A:公共中心
B:交通中心
C:展览中心
D:会议中心

答案:A
解析:


全球城市区域是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众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

A:金融政策
B:商业联盟
C:经济联系
D:政治文化

答案:C
解析:
全球城市区域既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城市范畴,也不同于仅因地域联系形成的城市群或城市辐射区,而是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这些全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当代全球经济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源于( )。

A.玛塔的带形城市理论
B.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C.欧文、傅里叶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
D.戈涅的工业城市方案

答案:C
解析: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于莫尔的“乌托邦”概念。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和傅里叶等人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不包括( )。

A.规划区范围
B.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城市性质
D.基本农田

答案:C
解析:
①规划区范围、②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④水源地和水系,⑤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⑥环境保护、⑦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⑧防灾减灾等内容,属于强制性内容。


城市是一个( )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A.宏观
B.特定
C.动态
D.客观

答案:C
解析: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是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正是这样,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


下列选项中为商业性开发过程的是(  )。

A:建设工程管理
B:项目构想与策划阶段
C:建设用地的获得
D:项目实施阶段
E:销售与经营

答案:B,C,D,E
解析:


就影响城市规划实施最为直接的要素来看,大致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  )。

A:政府组织管理
B:城市发展状况
C: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
D:城市规划的体制
E:建设用地的管理

答案:A,B,C,D
解析:
就影响城市规划实施最为直接的要素来看,大致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政府组织管理、城市发展状况、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法律保障、城市规划的体制等方面。


21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答案7卷 第7卷


乘数效应是指( )。

A:城市非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联锁反应的结果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非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
B:城市非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联锁反应的结果是两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非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
C: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联锁反应的结果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
D: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联锁反应的结果是两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

答案:C
解析:
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活动的发展。由于城市基本活动的建立和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的放大,也就导致了地区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动收入的另一部分则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取更多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活动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区的需求和本地区的人口。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也俗称为"繁衍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国家秘密的密级内容表述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A: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标明密级
B: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
C: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D: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国家机密”、“一般机密”两级

答案:D
解析:
《保护国家秘密法》第九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保护工作中,按照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属于我国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是( )。

A.丽江古城
B.山西五台山
C.蒙古族长调民歌
D.开平碉楼
E.江西庐山

答案:B,E
解析:
截至2010年底,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类项目共32处。另有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4项。其中,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现有2处,即江西庐山、山西五台山。


在制图输入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的输出要素( )

A.比例尺
B.指北针
C.图例
D.统计图表

答案:D
解析:
统计图表是属性数据,在制图中并不是必须输出要素。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

A:50.2~112.6m2/人内确定
B:90.1~105.0m2/人内确定
C:18.0~28.0m2/人内确定
D:10.0~25.0m2/人内确定

答案:B
解析: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90.1~105.0m2/人内确定。


在行政法学中,法律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
B.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规范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D.法律是对已有的或可能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可
E.法律是制定宪法的依据

答案:A,B,C,D
解析:
在行政法学中,法律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人们的行为规则在法学上统称为规范。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③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社会关系的。④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规范,是违反了它就要受到国家制裁的规范。


对于住房来说,影响其价格的因素有( )。

A.本身的性质和功能
B.购买者的承受能力
C.区位
D.社区特性
E.环境质量

答案:A,C,D,E
解析:
对于住房来说,除了其本身性质和功能(如面积大小、楼层高低、设备配备等)会影响其价格外,还有很多外在的条件也会影响其价格。最主要的外在条件包括:①区位,即住房与其他一些设施的空间关系;②环境质量,即住房周围的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状况、公共卫生及自然景观等;③社区特性,即邻里中其他住户的一些特征。


城市管治是一种地域空间管治概念,其本质在于( )。

A.有效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和区域管理的作用,以提高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和可操作性
B.探究在全球经济背景下,各级政府所应扮演的角色,以争取发展策略的主动权
C.研究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使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中担任更为重要的角色
D.重新界定当地有关正式、非正式部门的权力和职能,以及相应产生的许多新权力中心的运作

答案:A
解析:
城市管治是一种地域空间管治概念,城市规划及管理以“空间资源管治”为核心。城市管治的本质在于:①用“机构学派”的理论建立地域空间管理的框架,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益;②有效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和区域管理的作用,以提高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和可操作性。


投资为主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超过( ),或者虽未超过( )但能起到控股或者实施支配作用。

A.40%,40%
B.50%,50%
C.60%,60%
D.70%,70%

答案:B
解析:
乡镇企业系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所谓投资为主,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超过50%,或者虽未超过50%但能起到控股或者实际支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