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5卷

发布时间:2021-10-05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5卷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5卷 第1卷


4t/a建筑铝型材项目,主要原料为高纯铝锭。生产工艺见图7-1。
  采用天然气直接加热方式进行铝锭熔炼,熔炼废气产生量7000m3/h,烟尘初始浓度350mg/m3,经除尘净化后排放,除尘效率70%;筛分废气产生量15000m3/h,粉尘初始浓度1100mg/m3,经除尘净化后排放,除尘效率90%;排气筒高度均为15m。

图7-1 建筑铝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图
  表面处理工序生产工艺为:工件→脱脂→水洗→化学抛光→水洗→除灰→水洗→阳极氧化→水洗→电解着色→水洗→封孔→水洗→晾干。表面处理工序各槽液主要成分见表7-1。表面处理工序有酸雾产生,水洗工段均产生清洗废水。拟设化学沉淀处理系统处理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
表7-1 表面处理工序各槽液主要成分

(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15m高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20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3.5kg/h。《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规定,15m高排气筒烟/粉尘排放限值100mg/m3。)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评论熔炼炉、筛分室废气烟尘排放达标情况。 识别封孔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因子。 针对脱脂、除灰、阳极氧化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提出适宜的废水处理方案。 给出表面处理工序酸雾废气净化措施。 给出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处理系统产生污泥处置的基本要求。

答案:
解析:
熔炼炉、筛分室废气烟尘排放达标情况如下:   (1)熔炼炉,执行工业炉窑排放标准:   烟尘排放浓度350×(1-70%)=105(mg/m3),大于标准限值100mg/m3,不达标。   (2)筛分室,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烟尘排放浓度1100×(1-90%)=110(mg/m3),小于标准限值120mg/m3,达标;排放速率110×15000× 10-6=1.65(kg/h),小于标准限值3.5kg/h,达标。   假若排气筒不满足应超出半径200m范围内建筑物高度5m的要求,其排放速率按执行排放标准50%执行(3.5kg/h×50%=1.75kg/h),1.65kg/h小于1.75kg/h,也是符合要求的。   因此,熔炼炉废气烟尘排放不达标,筛分室废气排放达标。封孔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包括:pH、SS、COD、Cu、Ni、Al、氟化物等。针对脱脂、除灰、阳极氧化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提出的废水处理方案如下:   (1)从图表中可看出脱脂、除灰、阳极氧化的槽液成分大部分是含酸废水,其次废水中还含有少量的硝酸铜和硫酸铝,另外,脱脂废水中可能会有少量未处理掉的油、乳化液等。   (2)综合上述废水的特点,可得废水的处理工艺为:调节池+隔油池+中和池+絮凝池+1号沉淀池+接触氧化生化池+2号沉淀池+清水池。   ①首先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均和调解处理,使水量和水质都比较稳定;   ②然后进入隔油池,目的是处理脱脂废水中含有的油、乳化液等;   ③然后废水进入中和池,加碱使酸中和,在碱性条件下使金属沉淀;   ④废水进入絮凝池,使沉淀物絮凝成较大的颗粒;   ⑤废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   ⑥上清液经pH回调后经接触氧化生化池去除COD后进入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清水池后达标排放。表面处理工序酸雾废气净化措施包括气态污染物吸收和气态污染物吸附的方法。   (1)吸收法   集中收集酸雾废气,通过装有水或水溶液等液态吸附剂的装置,将废气中的酸雾吸收去除的方法,其去除率一般可达到90%左右。常用的吸收装置有吸收塔、喷淋塔、洗涤塔等。   (2)吸附法   集中收集酸雾废气,通过装有活性炭、石灰、活性分子氧化铝和硅胶等吸附剂的装置,将废气中的酸雾吸附去除的方法,去除率一般可达95%左右。常用的设备有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污泥处置的基本要求如下:   (1)对工业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应依据危险废物名录及相关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属危险废物的工业废水污泥,应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的要求处理与处置。该项目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含有镍等重金属,应重点关注。   (2)根据工程规模、地区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与处置。   (3)污泥的最终处置应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目前有效的方法只有填埋、焚烧、肥料利用、建筑材料原料。


某钢铁企业拟实施高炉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总纲》,下列平衡分析中,属于该项目平衡分析内容的有( ) 。


A.水平衡
B.物料平衡
C.煤气平衡
D.特征污染物平衡

答案:A,B,C,D
解析: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中,一般来说,对于交通运输问题,应给予严重关注的是()。

A:土地资源占用
B:视觉景观重建
C:环境化学污染
D:水土流失危害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风险的通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风险评价的有关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

A.建设单位及其上级管理部门是环境风险防范的责任主体
B.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C.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加强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并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负责
D.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中应对环境风险防范提出明确要求

答案:B,C,D
解析:
建设单位及其所属企业是环境风险防范的责任主体,应建立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环评单位要加强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并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负责。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监管,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中对环境风险防范提出明确要求。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相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输气管道建成后,适合在其上方覆土绿化的植物物种是( )。

A.松树
B.柠条
C.杨树
D.苜蓿

答案:D
解析:
由于是输气管道,选择的原则为“易存活,根系浅”的植物,则比较适应的植物为草本和灌木。松树和杨树根长,扎地深,会对输气管道造成不利影响;柠条根系极为发达,主根入土深,对输气管线不利;苜蓿的绿化效果相对于柠条要好,所以更适合。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某排气筒高30m,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有一建筑物高26m,对该排气筒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是()。

A: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均执行标准限值
B: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均在标准限值基础上严格50%
C:排放浓度执行标准限值,排放速率在标准限值基础上严格50%
D:排放浓度在标准限值基础上严格50%,排放速率执行标准限值

答案:C
解析:
该排气筒高度(30m)没有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26m)5m以上,应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排放浓度执行标准限值。


(2017年)计算某高速公路和敏感点之间的地面效应衰减时,需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地面类型
B.敏感点建筑物类别
C.高速公路和敏感点之间的距离
D.声波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

答案:A,C,D
解析:
2019版教材P322-323
声环境相关考点如下总结:室外声传播的衰减因素,注解:①建有声屏障后,地面效应就不考虑;即计算预测量有声屏障的,地面效应的衰减量不考虑②除了几何发散外,所有的衰减都和频率有关,频率越大,衰减量越大。


注解:
①建有声屏障后,地面效应就不考虑;即计算预测量有声屏障的,地面效应的衰减
量不考虑
②除了几何发散外,所有的衰减都和频率有关,频率越大,衰减量越大。


固体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 )。
A. 农业固体废物
B. 工业固体废物
C. 一般废物
D. 危险废物
E. 城市固体废物

答案:A,B,E
解析:


依据《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以下不属于综合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是( )。
A.利用煤矸石生产建材产品
B.从石油化工尾气中回收提取的可燃气
C.利用废纸、废包装物生产的建材产品
D.利用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染生产的肥料

答案:C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三废”。答案比较明显,废纸、废包装物不属于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5卷 第2卷


某建设项目位于规划的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

A、敏感
B、较敏感
C、不敏感
D、无法判定

答案:B
解析:


西北地区拟建一城市供水项目,由取水工程、净水厂工程及输水工程组成。取水工程包括取水口、取水泵房和原水输水管线。取水口设在A 水库取水池内,取水泵房位于取水池北侧500m,原水输水管线由取水口至城区净水厂,全长28km。净水厂工程包括净水厂和净水厂供水管线。净水厂选址位于城区东北侧3km 处,设计规模为1.3×10^5m^3/d,采用混合一沉淀一过滤一加氯加氨消毒净水工艺。净水厂占地面积6.25×10^4m^2,绿化率40%,主要建(构〉筑物有配水井,混合池、反应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加氯间、加氨间、加药间、贮泥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中控室、化验室及综合办公楼。净水厂供水管线从净水厂清水池至市区供水管网,全长3.6km。
工程永久占地8.2×10^4m^2,主要为取水口、取水泵房、净水厂及沿线排气井和
排泥井占地;临时占地2.3×10^5m^2,主要管沟开挖、弃渣场和临时便道占地。取水泵房现状用地为耕地;原水输水管线沿途为低山丘陵,现状用地主要为耕地、园地和
林地,途经3 个村庄,穿越河流2 处、干渠3 处、道路3 处:净水厂选址为规划的
市政建设用地,现状用地为苗圃:净水厂供水管线主要沿道路和绿化带敷设。原水
输水管线工程沿线拟设置2 处弃渣场,总占地6.O×10^3m^2, 1#弃渣场位于丘陵台地,现状用地为耕地; 2U弃渣场位于低谷地,现状甩地为草地,渣场平整后进行覆土复耕和绿化。
A 水库为山区水库,主要功能为防洪、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库区周边主要
分布有天然次生林,覆盖率为20%,库区内现有多处网箱养鱼区,库区周边散布有
零星养殖户。库区上游现有两个乡镇,以农业活动为主,有少数酒厂、板材加工厂
及小规模采石场,上游乡镇废水散排入乡间沟渠。
净水厂内化验室为生活饮用水42 项水质指标分析室,常用药品有氧化物、肺化
物、示盐、甲醇、无水乙醇、石油田迷以及强酸、强碱等。加药间主要存放聚丙烯酷
胶聚合氯化铝和粉末活性炭,其中,活性炭用于原水水质超标时投加使用。净水厂
沉泥池排泥水量为1900m3/d(含水率99.7%) ,排泥水送污泥浓缩池进行泥水分离,泥
水分离排出上清液1710m3/d,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97%) 经污泥脱水机房脱水后外
运(污泥舍水率低于80%) 。
问题:
1. 针对库区周边环境现状,需要采取哪单水源保护措施?
2. 说明原水输水管线施工期的主要生态影响。
3. 给出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的合理去向,说明理由。
4. 计算污泥脱水机房污泥的脱出水量。
5. 净水厂运行期是否产生危险废物?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针对库区周边环境现状,需要采取哪些水源保护措施?
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依据饮用水源保护规定对现有网箱养殖、上游2 个乡镇的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啤酒厂、小规模采石场企业进行治理管理;同时库区周边加强植树造林,增加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得分点z 划定保护区,按照保护区规定管理,列出具体污染源。
学员问题z
1 、设置警示标志、保护区设置围栏等可否单列?
均属于按照保护管理规定中的内容。

2. 说明原水输水管线施工期的主要生态影响。
(1)管线项目地区为低山丘陵,易造成水土流失:
(2) 管线途径耕地、园地和林地,开挖过程将造成作物减产、园地、林地植被破坏;
(3) 管线开挖途径河流2 处,将影响河流水文水质,进而影响河流水生生态系统;
(4) 设置的1#弃渣场占用耕地,影响农业生态系统:
(5) 设置的2#弃渣场占草地,影响草原生态系统。
易错点:遗漏弃渣场。

3. 给出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的合理去向,说明理由。
由于水量大(1700t/d) 且ss 浓度较高,故分离的上清液回流至混合池,重新处置达标后,在厂区及周边综合利用或回周。
知识点:污水厂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的常规做法,均是回流至前面的调节池、初沉池等。
学员问题:
1 、能否直接用于周边苗圃绿化或者农灌?用于绿化属于的再生水,都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污泥脱水液和浓缩池上清液未经过消毒处理,且COD 、ss 指标均不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

4. 计算污泥脱水机房精泥的脱出水量。
假设脱出水量为Am^3/d,采用干污泥量相等进行化学平衡,列出:
(1900-1710)×(1-97%) = (1900-1710-A) × (1-80%) ,得A=161.5
知识点补充z 污泥的含水率高,污泥密度近似为水的密度。


5. 净水厂运行期是否产生危险废物?说明理由.
有危险废物,如废含氧化物、肺化物、录盐、石泊醋、废酸、废碱等药物及其废包装物等。
1、知识点:废药物均为危险废物(900-002-03)
2、甲醇、无水酒精作为废物的较少。


位于北方地区的某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监测时段应根据监测因子的污染特征,选择()进行现状监测

A.取暖期
B.停暖期
C.冬季
D.夏季

答案:A
解析:


2018-1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下列依据中,属于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的部门划定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有( )

A、主体功能区划
B、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C、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D、大气污染物传输扩散规律

答案:A,C,D
解析: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提出的中远期(2016—2020年)目标要求:到2020年,生态脆弱区()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退化生态系统得到基本恢复,可更新资源不断增值,生态产业基本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呈现持续、强劲的发展态势,区域生态环境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A.30% B.35% C.40% D.45%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准备和收集的资料有()。
A.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
B.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资料
C.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D.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答案:A,B,C,D
解析:
ABCD 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年颁布实施的。
  A: 1979
  B: 1989
  C: 1995
  D: 1999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不包括( )。

A.资源能源利用
B.项目投资收益
C.环境管理要求
D.生产工艺与设备

答案:B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中规定,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是:①国家已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建设项目,应按所发布的规定内容和指标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必要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与建议;②国家未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建设项目,结合行业及工程特点,从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确定清洁生产指标和开展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中,环境可行性结论应从与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一致性、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保护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达标排放()等方面分析得出。
A.强制性 B.达标排放稳定性 C.公众参与 D.接受性

答案:B,C,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中,环境可行性结论应从与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一致性、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保护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达标排放稳定性、公众参与接受性等方面分析得出。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5卷 第3卷


(2017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

A. 评价工作等级
B. 环境保护目标
C. 环境制约因素
D. 评价标准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标准和环境制约因素,筛选确定评价因子。


对于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清算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其中正确的是()。
A.技改扩建前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B.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C.技改扩建后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D.技改扩建后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答案:B
解析:
对于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过程中,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即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其相互的关系可表示为: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统一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技术要求。
A.方法标准 B.标准样品标准
C.基础标准 D.国家标准

答案:A,B,C
解析: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是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国家环境基础标准是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 )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

A.产生
B.收集
C.运输
D.贮存、利用、处置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第三条规定,《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应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A.国防林
B.风景林护林
C.环境保护林
D.成熟的用材林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一条,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二)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三)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详见教材P142。


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 )。
A. 持续蒸发
B. 热量蒸发
c. 闪蒸蒸发
D. 质量蒸发

答案:B,C,D
解析:


化工项目生产污水处理场工艺方案应包括运行可靠性论证和( )。

A.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B.投资费用的来源分析
C.拟建项目的产品方案论证
D.生活污水排放量计算

答案:A
解析:
对于项目产生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或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或排放的项目,除了对其所采用的污染防治技术的可靠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外,还应对接纳排水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合理性进行分析,其处理工艺是否与项目排水的水质相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
A.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B.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C.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建设项目
D.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答案:A,B,D
解析: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某点声源位于空旷硬质地面上,距其100米处的A声级为50dB(A),若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则该声源的声功率级是()。

A:78dB(A)
B:81dB(A)
C:98dB(A)
D:101dB(A)

答案:D
解析:
如果已知点声源的A声功率级LWA(也可为声功率级),且声源处于自由空间,则r处的A声级为:LA(r)=LWA-20lgr-11,由此可推得LWA=LA(r)+20lgr+11=50+20lg100+11=101[dB(A)]。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5卷 第4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列关于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相关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B.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
C.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D.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

答案:A,B,C
解析:
D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应当制定具体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设计单位
D、监理单位

答案:B
解析:
见教材P106。


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A:控制断面
B:消减断面
C:参考断面
D:混合断面

答案:C
解析:


大气环境评价中的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 )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A.公正 B.全面 C.客观 D.真实

答案:B,C,D
解析:
检测布点原则,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下列属环境保护坚持的原则有( )
A保护优先
B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
D污染者付费

答案:A,C
解析: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域功能适用于( )。

A.游泳区
B.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
C.一般工业用水
D.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答案:C,D
解析:


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50km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是( )。

A.ADMS模式
B.AERMAP模式
C.AERMOD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包括:ADMS模式、AERMAP模式、AERMOD模式和CALPUFF模式。其中,ADMS模式、AERMAP模式、AERMOD模式均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CALPUFF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 总纲》,下列内容属于规划研究阶段的工作内容是 ( )。

A.推荐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B.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
C.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D.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和制约因素

答案: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图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图,选项B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是规划研究阶段的工作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 )。

A.用地布局
B.功能分区
C.环境保护
D.综合交通体系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5卷 第5卷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区域中,需要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是( )。

A.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
B.遭受破坏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
C.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
D.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 )作重点。
A 对周边居住区的影响
B 产业政策
C 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D 清洁生产

答案:C
解析:


景观敏感度是报景观被人注意到的程度,可用视角或视线坡度进行评价。一般视角或视线坡度()为“很敏感”
A.小于20% B.在20%—30%之问
C.在30%—45%之间 D.大于45%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穿越城市居民区、文教区的铁路,因铁路机车运行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应当组织铁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订减轻环境噪声的规划。
A.当地城市人民政府 B.当地交通管理部门
C.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

答案:A
解析:


在水质单指数评价中,需要考虑上、下限要求的指标有( )。
A. 氨氨
B. pH
C. DO
D. COD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声环境影响预测中需要收集的影响声波传播的参量有( )。

A.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高差
B.声源发生持续时间
C.声源数量
D.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地面覆盖情况

答案:A,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应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取得,各类参量包括:①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②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高差;③声源和预测点间障碍物(如建筑物、围墙等,若声源位于室内,还包括门、窗等)的位置及长、宽、高等数据;④声源和预测点间树林、灌木等的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如草地、水面、水泥地面、土质地面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生成机理分为()。

A. 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
B. 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C.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D. 基本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

答案:C
解析:
按生成机理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A、一般按各污染物1 h平均取值时间的二级标准限值计算
B、一般按各污染物日平均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C、标准中污染物没有1h平均限值的,桉日平均浓度限值计算
D、对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TJ36-79中相应值选用

答案:A,D
解析:
A D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原大气评价等级分级计算公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权限确定的原则包括( )。
A、投资主体、资金来源
B、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
C、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性质和程度
D、建设项目的性质

答案:B,C
解析:
见教材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