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6辑

发布时间:2021-08-25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6辑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6辑 第1辑


某工厂的COD排放浓度为35mg/L,废水排放量为14400m3/h,地表水的COD标准执行20mg/L,地表水上游COD浓度是15mg/L,且上游来水流量40m3/s,则ISE是()。

A:0.7
B:7
C:2520
D:2.5

答案:A
解析:
水质预测因子ISE=(cpiQpi/[(csi-chi)Qhi],式中:cpi为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mg/L;Q为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m3/s;csi为水污染物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chi为评价河段水污染物i的浓度,mg/L;Qhi为评价河段的流量,m3/s。14400m3/h=4m3/s。将题中数据代入上式,ISE=(35*4)/[(20-15)*40]=0.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总纲》,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

A.区域环境制约因素
B.区域环境保护目标
C.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D.区域环境功能要求

答案:C
解析:


已知两个声源对某一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均为56dB,则该敏感目标接收的声压级是()。

A:57dB
B:58dB
C:59dB
D:60dB

答案:C
解析:
当两个噪声的声压级相等时,合成声压级增加3dB,则该敏感目标接收到的声压级=56+3=59(dB)。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 后,应当由()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
A,规划编制机关 B、规划审批部门
C、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部门 D、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小组

答案:A
解析:
【参考答案】:A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的主体。答案显然,"谁 编制,谁跟踪”。


下列固体废物中,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

A.砷渣
B.废油
C.铅渣
D.锅炉灰渣

答案:D
解析: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ABC三项均属于危险废物,D项不属于危险废物。


某工厂动力设备间与居民住宅相连,其中一户居民对其噪声影响提出投诉, 依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执法中监測点应设在( )。
A.工厂外1m B.居民楼室外1m
C.居民住宅居室中央 D.工厂动力设备间内

答案:C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工厂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有 关规定。答案显然,考生务必记忆之。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6辑 第2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 )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 采用的生产工艺
B 地点
C 规模
D 性质
E 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

答案: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某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进行公众参与的主体是( )。
A 规划编制机关
B 当地规划审批机关
C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D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A
解析:


某新建乡村道路拟穿过的区域无明显声源,现状声源较低,下列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要求的是()。

A: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
B:在全部敏感目标处布设测点
C: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距离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D: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亮度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中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①布点范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②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设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③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規定,现有污染源颗粒物(除炭黑尘、染料 尘、玻璃棉尘、石英粉尘、矿渣棉尘外)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为 ()。
A、1. 0mg/m3 B、2. 0mg/m3 C、5. 0mg/m3 D、8. 0mg/m3

答案:C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中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颗粒物)的棑放限值。考生需记忆之。


(2018年)下列哪项属于抗性吸声结构( )。

A.珍珠岩砖
B.玻璃棉板
C.穿孔板
D.铝纤维板

答案:C
解析:
《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7.2.2.6常用抗性吸声结构可选择:a)薄板(薄膜)共振吸声结构;b)穿孔板吸声结构;c)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含超微孔、微狭缝等新型结构);d)管束类吸声结构;e)各类复合吸声结构、空间吸声体等。【拓展】抗性:通过管道截面的突变处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阻性是利用声波在多孔性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中传播,因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发掉,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随距离而衰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拆除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B、不可移动文物的原址保护、迁移、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
C、不可移动文物实施原址保护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确定保护措施,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将保护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
D、建设工程选址特殊情况不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答案:A
解析:
见教材P152。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6辑 第3辑


300万t垃圾填埋场项目
【素材】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

【问题】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 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
C.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D.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 )。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禽畜养殖废物
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该垃圾填埋场选址合理;所建设施不完善。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配备的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在本案例中,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最高水位距离约0.9m,不到1m,因此更应建立地下水导排系统并确保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地下水水位与基础层底部距离大于1m。此外,由于该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按照《标准》要求,应建立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来处理填埋场产生的甲烷气体。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CD)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 -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
C.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D.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AB)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禽畜养殖废物
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该填埋场渗滤液旳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不可行。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其次经填埋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废水如果因为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而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时,要求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渗滤液的总量不超过污水处理总量的0.5%,并不超过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的污水处理能力。该案例超过了0.5%。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填埋场产生气体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考点分析】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2)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和“二、项目分析(4)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
该题考查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及根据场址实际情况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规模而需要配套建设的设施。
举一反三:
根据《大纲》要求,对于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掌握生活垃圾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危险废物焚烧,危险废物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对于场址的选择,出题角度经常为“给出不同场址的各类条件,进行比对,从而选择更为合理的选址”,来考查考生对场址选择的相关要求的掌握程度。
为了便于记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规则笔者简单归纳为:符合规划、避开保护区域、标高不小于50年一遇洪水位、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详细内容参见GB16889—2008。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CD)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的是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处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渗衬层。该案例中,天然基础层厚度2.5m,饱和渗透系数为1.0X10-6cm/s,应釆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或者防渗能力更好的防渗衬层。
举一反三:
防渗衬层是指设置于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的垫层,可分为天然黏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黏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黏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笔者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衬层选择情况归纳如下(表1)。

防渗衬层选择时可按照表1选择或者选择防渗能力更好的。对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防渗衬层的选择大家可以自行归纳。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旳垃圾为(AB)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A、B均为可直接进入该填埋场的垃圾,C的含水率过高,D不可进入,而对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则有三个条件的限制。
举一反三:
可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处理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
(1)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
①含水率小于30%;②二噁英含量低于3μgTEQ/kg;③按照HJ/T300制备
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金属离子等)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
(2)经过下列处理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
①按照HJ/T228-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化学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
检验指标;②按照HJ/T229-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微波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③按照HJ/T276-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高温蒸汽处理,并满足处理效果检验指标。
(3)经处理后,按照HJ/T 300-2006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②未经处理的粪便;③禽畜养殖废物;④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⑤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4.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从两个角度考查了渗滤液的处理问题。①垃圾填埋场必须要有渗滤液处理装置。②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送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时,对于处理量的要求。
举一反三: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考查角度较多,以下两个方面应该注意:①到2011年7月1日以后,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自行处理渗滤液并达到标准要求,不允许再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②年轻(5年以内)的垃圾填埋场和老(5年以上)的垃圾填埋场,二者渗滤液组分的区别(表1)。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该题考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的分析。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外乎就是从水、气、声、渣、风险、生态、景观、土壤、地质这些方面来考虑,并逐条分析。
举一反三:
大家在分析一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时,首先分析该项目会产生水、气、声、渣、风险、辐射中的哪些污染,然后逐个分析这些污染因素对水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生态、景观和人类安全健康的影响。从这些角度入手,基本可以做到分析全面,没有遗漏。
总而言之,该案例重点考查的是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有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希望诸位考生能以此题为例,仔细研读《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 总纲》,关于评价范围确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按环境要素和区域开发状况开发建设情况确定评价范围
B.在时间跨度上,评价范围一般包括整个评价周期
C.在空间跨度上,评价范围一般包括规划区域、规划实施影响的周边地域
D.评价范围确定应考虑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整性

答案:A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4.3评价范围4.3.1按照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和可能影响的空间尺度确定评价范围(A错误)。4.3.2评价范围在时间跨度上,一般应包括整个规划周期(B正确)。对于中、长期规划,可以规划的近期为评价的重点时段;必要时,也可根据规划方案的建设时序选择评价的重点时段。4.3.3评价范围在空间跨度上,一般应包括规划区域、规划实施影响的周边地域(C正确),特别应将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整体纳入评价范围。4.3.4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范围一般应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可能达到的地域范围;二是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整性(D正确);三是行政边界或已有的管理区界(如自然保护区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等)。


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规定的常规大气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和频次说法错误的是( )。

A.NO2和O3的分析都可使用化学发光法
B.凡进行小时平均采样的,采样时间均至少45分钟
C.凡进行日平均采样的,采样时间均至少18小时
D.—氧化碳的分析方法为非分散红外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NO2的分析方法有:①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②化学发光法,③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O3的分析方法有:①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②紫外光度法,③紫外荧光法,④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CO的分析方法为:①非分散红外法,②气体滤波相关红外吸收法,③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凡进行小时平均采样的,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SO2,NOx,NO2,CO,PM10进行日平均采样,每日至少有20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TSP,B[a]P,Pb也进行日平均采样,每日应有24h的采样时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循环经济"是指在()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设计、生产和流通
B生产、流通和消费
C设计、生产和消费
D生产、流通和回用

答案:B
解析:


废水按处理程度可分为()处理。
A.一级、二级
B.一级、二级、三级
C.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D.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

答案:B
解析:
废水处理系统按处理程度,废水处理技术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废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大类。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包括( )。
A、空间开发格局清晰
B、空间结构得到优化
C、空间利用效率提高
D、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答案:A,B,C,D
解析:
见教材P192。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6辑 第4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应当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古树名木等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A各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C地方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A
解析:


某隧道工程穿超石灰岩地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特别重视( )。

A.水文地质条件
B.隧道长度
C.出渣量
D.爆破方式

答案:A
解析:
施工期工程分析时,应注意管道不同的穿越方式可造成不同影响。采用隧道穿越方式,除产生隧道工程弃渣外,还可能对隧道区域的地下水和坡面植被产生影响;若有施工爆破则产生噪声、振动影响,甚至局部地质灾害。因此,隧道工程穿超石灰岩地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特别重视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间频发噪声最大声级超过等效声级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dB (A)

B.夜问偶发噪声最大声级超过等效声级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20dB (A)

C.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统一执行 3 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

D. 当固定设备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内时,其等效声级不得超过规定的限

答案:D
解析: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4.2 结构传播罔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眼值,当固定设备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等妓声级不得超过表2 和表3 规定的眼佳(D 正确)。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砷、镉、铬及其化合物废气通常采用( )处理。
A. 吸附法
B. 吸收法
c. 过滤法
D. 燃烧法

答案:B,C
解析:


(2018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

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
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
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答案:B
解析:
识别内容
(1)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材质等)及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2)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 HJ/T 2.3)、液体物料成分、固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


(2012年)能削减废水中总磷排放量的有效处理方法有( )。

A.A2/O
B.化学混凝沉淀法
C.化学氧化法
D.离心分离法

答案:A,B
解析:
除磷可以采用生物法和化学法,生物法除磷有:A P/O(厌氧/好氧法)、A2/O(厌氧/缺氧/好氧)。化学法除磷是投入金属盐与磷酸根离子生成沉淀,如加入明矾: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6辑 第5辑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关于建设项目中评价工作等级低于三级的单项影响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

A.应按照三级评价要求进行
B.应按照四级评价要求进行
C.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叙述、分析
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叙述、分析或不做叙述、分析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建设项目中评价工作等级低于三级的单项影响评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叙述、分析或不做叙述、分析即可。@##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正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目前我们要注意将环境影响评价提高到新的水平层面,具体包括()。
A.静态地考虑开发行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B.考虑综合参数之间的联系
C.孤立地处理单个环境参数
D.用动态观点来研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B,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正在不断改进,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目前已从孤立地处理单个环境参数发展到综合参数之间的联系,从静态地考虑开发行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发展到用动态观点来研究这些影响。A、C两项是原来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 ,下列( )是环境影响后评价文件包括的内容。
A建设项目过程回
B 环境影响预测验证
C 环境损益分析
D 环境风险评价

答案:A,B
解析:
其他两个选项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

A:城市区域噪声排放标准
B:工业企业相邻区域噪声排放标准
C: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城市生活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答案:A,B,D
解析:
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坪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据 GB 3096-2008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 dB (A)o GB 3096-2008 没有规定昼问突发噪声恨值的幅度。因此,C不能选。


2018-136、根据《土地复垦条例》,下列损毁土地中,属于由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的有( )。

A、历史遗留损毁土地
B、地下采矿造成地表塌陷的土地
C、露天采矿地表挖掘所损毁的土地
D、道路施工临时占用所损毁的土地

答案:B,C,D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预测试题6辑 第6辑


下列选项中,属于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 )。

A.设区的市级以上农业发展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C.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D.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答案:B,C,D
解析: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7月3日颁布了《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环发〔2004〕98号 ),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划定了具体范围。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有:①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②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③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作中,不属于第二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的是()。

A: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B:确定环境维护目标
C: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D:公众参与

答案:B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③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④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⑤公众参与。


某建设区的城市编制矿产资源勘查规划。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具体范围的规定,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不包括 ( ) 。

A.规划草案的调整建议
B.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C.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D.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答案:A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具体形式有两类,即对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对其他专项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十一条明确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包掐下列内容:①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②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规划草案的调整建议。


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作出的,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规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
A.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 B.环保部门规划设计
C.国家环境保护规划部门 D.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答案:A
解析:
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作出的,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规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


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的相关因素包括()。
A.拟建项目的“活动”特征 B.相关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
C.拟建项目的“活动”强度 D.各项环境要素指标本底值


答案:A,B,C
解析:
按照拟建项目的“活动”对环境要素的作用属性,环境影响可以划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等。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与拟建项目的“活动”特征、强度以及相关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有关。


公众意见调查中给出采取的()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
A.调查方式 B.调查对象 C.建设项目 D.环境保护方案

答案:A,B,C
解析:
公众意见调查,应给出采取的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