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发布时间:2021-08-12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第1辑


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中不包括()。
A.分析法 B.测定法 C.采样法 D.检测法


答案:D
解析: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依法划定的()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得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海岸工程项目建设。
A内水
B海洋自然保护区
C海滨风景名胜区
D重要渔业水域

答案: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根据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所选址规划,提供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所的建设用地,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
A.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


硫氧化物废气的控制方法有()。

A:采用低硫燃料
B:过滤
C:燃料脱硫
D:废气脱硫

答案:A,C,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穿越城市()的铁路,因铁路机车运行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当地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铁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减轻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划。
A工业区
B商业区
C居民区
D文教区

答案:C,D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

A:总纲
B: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企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答案:A,B,D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未被禁止的活动是()。

A:取土
B:挖塘养鱼
C:发展林果业
D:兴修农田水利

答案:D
解析: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某企业生产车间生产周期为 10h,排放含砷废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物控制方式及采样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企业总排放口采样,每 4h 采样一次
B. 在企业总排放口采样,每 2h 采样一次
C. 在生产车间排放口采样,每 4h 采样一次
D. 在生产车间排放口采样,每 2h 采样一次

答案:C
解析:
砷为第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排口采样,每4h一次。
5.2采样频率
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 采样一次。其他污水采样24h不少于2次。最髙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


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现有污染源进行调查时,无论是点源还是非点源,最恰当搜集资料的方式是( )。
A均以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为主
B以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为主,搜集现有资料为辅
C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进行实测
D只依据现有资料

答案:C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第2辑


某生产设施排气筒高33m,距该排气筒200m内有一建筑物高30m,该排气筒SO2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应30m、40m高排气筒的SO2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分别为15kg/h、25kg/h,该排气筒的SO2排放速率限值是()kg/h。

A:7.5
B:9
C:15
D:18

答案:B
解析: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表9中列出的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根据题意,该排气筒的SO2排放速率在7.5k/h~12.5kg/h之间,故B项正确。




(2017年)某河道控制断面BOD 5.氨氮、DO执行的水质标准分别是4mg/L、1 mg/L、5mg/L,枯水期三者的实测值分别是3.0 mg/L、2.0 mg/L、4.0 mg/L,相应的饱和溶解氧值是8mg/L,则BOD 5、氨氮、DO的标准指数应为( )。

A.0.8 2.00 2.80
B.0.8 1.00 1.20
C.1.25 2.00 5.5
D.1.25 2.00 2.80

答案:D
解析:
BOD 5和氨氮的标准指数分别为3/4、2/1,DO的实测值为4.0 mg/L,小于标准值5mg/L,其标准指数为5/4=1.25。【此题为地表水老导则对应题目,选项已根据新导则修正】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适用范围说法错误的是( ) 。

A.适用于船舶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B.适用于染料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C.适用于汽车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D.适用于电子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2kg/h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 )

A. 评价工作等级 B. 环境保护目标

C. 环境制约因素 D. 评价标准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总纲》 HJ2.1-2016 , 3.5.2 评价因于筛选,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环境保护目标(B 不选)、坪价标准(D不选)和环境制约因素(C 不选) ,筛选确定坪价罔子。


可用于减缓区域地下水过量开采的措施有( )。

A.地面防渗
B.调整开采布局
C.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
D.建设地下水库

答案:B,C,D
解析:
减缓区域地下水过量开采的措施包括:①人工补给。对已经过量开采的地区,人工补给是个有效办法。除了利用开采井进行回灌外,也可以利用池塘、渠、坑、水库进行回灌。②调整开采布局。实行优先保证长期稳定优质饮用水供给;合理调控地下水位,综合治理旱涝盐碱;积极开展地下人工调蓄等重要措施。③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包括水库与泉水联合供水;在城市水源地上游有水库存在,且地表水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可充分利用含水层进行调蓄;利用河槽蓄水,增加对地下水补给。


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设区的市级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不包括()。

A:拟议规划目标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B:规划热网供热压力选择合理性分析
C:环境影响识别
D:公众参与

答案:B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①规划分析,包括分析拟议的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②环境现状与分析,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规划的主要因素;③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包括识别规划目标、指标、方案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④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不同规划方案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⑤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⑥开展公众参与;⑦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⑧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下列项目中需要考虑服务期满后影响的项目是:

A:高速公路
B:勘察井封堵
C:石油线路管道
D:矿山开采

答案:D
解析:
采选项目涉及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



某地拟对一山区河流进行水电梯级开发,河流长度约380km,河床坡降较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流域面积4万km2,农田相对较少,且分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交通不发达。河流中经济鱼类较多,山丘植被均为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流域内有自然保护区3处(其中,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处),风景名胜区5处,但均为山丘区,从规划报告来看,水库淹没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影响不突出。规划报告提供了3个开发建设方案。规划创造从工程经济技术角度推荐了自上而下建设“一库七级”水电站方案,开发方式既有引水式也有堤坝式,还有混合式。规划方案实施后需迁移人口5万人,涉及2个县的9个乡镇2 1个村。


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内容。


2.给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


3.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4.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体上需充分考虑哪些因素?


5.规划实施后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1.(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及拟开发河流水文特征调查。


(2)陆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现状问题及原因演替趋势调查分析。


(3)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重要经济鱼类的“三场”调查,重要饵料生物的调查,洄游性鱼类特性调查。


(4)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之等级、功能区划、保护对象及其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是本规划生态现状调查的重点对象。


2.(1)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有:保护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陆生、水生生态环境及重要物种的栖息地,重点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种群密度,维护区域生产力,尽可能保持流域景观生态体系。


(2)评价指标以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可选取重要野生动植物物种是否消失,规划建设项目与重要生境的区位关系及可能受到的影响,规划工程对珍稀保护物种的影响,分析、评价是否会因本规划实施而发生陆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分析与流域内生态保护规划的协调程度,工程建设土石方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1)陆生生态:主要从流域生态完整性、流域生物多样性、对局地气候、对环境敏感对象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方式、程度与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对规划方案可能影响的珍稀、保护陆生动植物进行评价。


(2)水生生态:分析评价区域内水域生态条件、水生生物组成特点、种群数量以及下游河段中水生生物及鱼类的影响,重点是重要经济鱼类“三场”及珍稀、洄游性鱼类的调查及影响评价。


(3)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各建设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水库建成导致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施工区,特别是渣场布置的环境可行性。


4.(1)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性影响。


(2)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累积性或叠加影响。


(3)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


5.(1)水资源影响:有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主要是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及其影响,水质污染影响。


(2)生态影响:陆生生态与水生生态影响,特别是对陆生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水文情势变化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重要经济鱼类的影响。


(3)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规划实施后由于淹没及冲蚀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影响。


(4)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移民安置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区域能源结构、交通、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人群健康、宗教信仰、后备土地资源等的影响。





一家工业企业年耗新水量为400万t,重复利用水量为200万t,其中工艺水回用量90万t,冷却水循环量为30万t,污水回量80万t;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新水量50万t,工艺水去用水量120万t。则该企业的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为()。
A.33.3% B.34.3% C.50.7% D.60.5%


答案:A
解析: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C/(Q+C)×100%。其中C为重复利用水量;Q为取用新水量。此题中C=200,Q=400,所以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为:200/(400+200)×100%=33.3%。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第3辑


适合高效处理高温、高湿、易燃易爆含尘气体的除尘器是()。

A:重力沉降室
B:袋式除尘器
C:旋风除尘器
D:湿式除尘器

答案:D
解析:
对于高温、高湿、易燃易爆含尘气体,湿式除尘器最为适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运资源。在水生生物洄游通道、通航或者竹木流放的河流上修建永久性拦河闸坝,建设单位应当同时修建()设施。

A:过鱼
B:过船
C:过木
D:过滤

答案:A,B,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运资源。在水生生物洄游通道、通航或者竹木流放的河流上修建永久性拦河闸坝,建设单位应当同时修建过鱼、过船、过木设施,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妥善安排施工和蓄水期间的水生生物保护、航运和竹木流放,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的确定中,除以项目的级别为主要依据外,还应考虑评价边界外有关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当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时,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倍。

A.0.5
B.1
C.1.5
D.2

答案:A
解析: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10~14km、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


下列行业中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海洋石油开发工业 B.纺织染整工业
C.钢铁工业 D.疏酸工业

答案:D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答案显然’只 有硫酸工业无行业标准。


地下土壤污染处理的生物通风工艺有:

A:单注工艺
B:单抽工艺
C:抽注工艺
C:注抽工艺

答案:A,C,D
解析:
2019版教材P436-437


可行的陆生植被现状调查方法有()。

A:遥感调查
B:样地调查
C:机理分析
D:收集资料

答案:A,B,D
解析:
可行的陆生植被现状调查采用的方法有:①资料收集法;②现场勘查法;③专家和公众咨询法;④生态监测法;⑤遥感调查法(卫片解译)。机理分析属于生态影响预测方法。


根据《“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的有关任务要求,说法错误的是(B )。

A.提高VOCs排放重点行业环保准入i门槛,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
B.重点地区要禁止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高VOCs排放建设项目
C.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要入园区
D.未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新建炼化项目-律不得建设

答案:B
解析:
严格涉VOCs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并将替代方案落实到企业排污许可证中,纳入环境执法管理。


距某拟建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有一条铁路,为满足声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现状监测点布设应考虑的因素有( )。

A.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B.地形状况
C.既有铁路位置
D.拟建公路永久占地类型

答案:A,B
解析:
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时,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例如公路、铁路噪声,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例如对于道路,其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可布设在车流量基本一致,地形状况和声屏蔽基本相似,距线声源不同距离的敏感目标处;为满足预测需要,得到随距离衰减的规律,也可选取若干线声源的垂线,在垂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本题中,现状监测点布设应考虑的因素有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和地形状况。


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的主要任务"包括( )。
A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B 增强防风固沙功能
C 提高调洪蓄洪能力
D 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

答案:A,B,C,D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第4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规划编制机关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应当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
A 给予通报批评
B 给予经济处罚
C 建议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D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答案:D
解析: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受影响地表水体类型为河流、湖库,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时段至少()。

A.丰水期
B.平水期
C.丰、平水期
D.枯水期

答案:D
解析:


(2016年)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交通干线道路两侧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为()

A.昼间70dB,夜间67dB
B.昼间75dB,夜间72dB
C.昼间80dB,夜间75dB
D.昼间80dB,夜间80 dB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地面水环境》, 采用专业判断法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专业判断法只能做定性预测'
B.调查数据不满足数学模式需要时,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C.影响不大的三级评价项目,且预测又费时费力,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D.目前尚无定量预测方法,且不具备类比调查条件时,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答案:B
解析:


(2016年)某一钢铁厂扩建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中包含有铁路专用线5km,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应布设在( )。

A.现有项目边界处
B.厂区周边的敏感点处
C.铁路专用线两侧敏感点处
D.现有厂内办公楼处

答案:A,B,C
解析:
2019版教材P162-163,布设的现状监测点应能覆盖整个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内的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的监测点位均应在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布设。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以下各监测期大气现状监测点位设置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A:各监测期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监测点位置应重合,加密监测点位应依据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B:所有监测点位均应依据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C:敏感点监测点位应依据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加密监测点位不变
D:所有检测点位不随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答案:A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对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非核设施建设项目,由( )负责受理其试生产申请。
A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 建设项目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 建设项目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C
解析: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把环境风险评估作为危险化学品项目评估的重要内容,提高化学品生产的环境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科学确定并落实化学品建设项目的()。
A.环境安全防护距离B.安全防护距离
C.卫生防护距离 D.卫生安全防护距离

答案:A
解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沉淀处理是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沉淀剂),使其与废水中溶解态的污染物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固体生成物,然后进行固废分离,除去水中污染物
B: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某些非重金属可采用化学沉淀处理过程去除,碱金属不可以采用化学沉淀处理过程去除
C:浮选法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浮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颗粒
D:浮选过程包括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附着以及上浮分离等连续过程

答案:B
解析:
B项错误,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碱土金属(如钙、镁)、某些非重金属均可采用化学沉淀过程去除。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第5辑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夜间不超过()。

A:5dB、3dB
B:15dB、10dB
C:10dB、3dB
D:15dB、5dB

答案:C
解析: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适用于连续发生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则振动的情况,也规定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3dB。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若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建设单位()。

A:不得建闸修坝
B:应当拆除已建工程
C:应当建造防洪设施
D: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下列单元界限中,一般不作为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参照边界的是( )。

A.水文单位界限
B.地理单元界限
C.行政单元界限
D.气候单元界限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工作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A: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可直接引用
B: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
C: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D: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

答案:B,C,D
解析:
A项错误,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行分析后引用。


露天金属矿改扩建项目
【素材】
某大型金属矿所在区域为南方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670mm,属泥石流多发区,矿山上部为褐铁矿床,下部为铜、铅、锌、镉、硫铁矿床。矿床上部露天铁矿釆选规模为1.5X10 6t/a,现已接近闭矿。现状排土场位于釆矿西侧一盲沟内,接纳剥离表土、采场剥离物和选矿废石,尚有约8.0X104m3可利用库容。排土场未建截排水设施,排土场下游设拦泥坝,拦泥坝出水进入A河,露天铁矿采场涌水直接排放A河,选矿废水处理后回用。
现在拟在露天铁矿开采基础上续建铜硫矿采选工程,设计采选规模为3.0X10 6t/a,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剥离、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矿山采剥总量为2.6X10 7t/a,采矿排土依托现有排土场。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采场涌水,选矿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精矿脱水,选矿厂建设尾矿库并配套回用水、排水处理设施,其他公辅设施依托现有工程。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侧一盲沟内,设计使用年限30年,工程地质条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续建工程采、选矿排水均进入A河。采矿排水进入A河位置不变,选矿排水口位于现有排放口下游3500m处。
在A河设有三个水质监测断面,1#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2#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1000m,3#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5000m,1#3#断面水质监测因子全部达标。2#断面铅、铜、锌、镉均超标。土壤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铁矿采区周边表层土壤中铜、铅、镉超标。采场剥离物、铁矿选矿废石的浸出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矿区周边有2个自然村庄,甲村位于A河断面上游,乙村位于A河3#断面下游附近。
【问题】
1.列出该工程还需配套建设的工程和环保措施。
2.指出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源。
3.指出该工程对甲、乙村庄居民饮水是否会产生影响?并说明理由。
4.说明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

答案:
解析:
1.列出该工程还需配套建设的工程和环保措施。
答:(1)续建工程拟利用的原铁矿排土场,需建设截排水设施及拦泥坝出水回用设施;
(2)续建工程的尾矿库需建设截排水设施及坝后渗水池(或消力池),且尾矿库及渗水池需采取防渗措施;
(3)需配套建设续建工程选矿厂至尾矿库的输送设施;
(4)露天铁矿闭矿后,需对原铁矿选矿厂采取改造利用或进行处理;
(5)破碎、磨矿、筛分车间的粉尘治理设施;
(6)泥石流防护工程。
(7)尾矿库与选矿厂废水排放的监测设施。
2.指出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源。
答:(1)含重金属的扬尘或粉尘污染源:采矿中的凿岩、爆破、铲装、运输,选矿中的破碎、磨矿、筛分;
(2)排放(特别是非正常排放)的水体中含有重金属的污染源:选厂排水设施;尾矿及排水设施;采场涌水及处理站。
3.指出该工程对甲、乙村庄居民饮水是否会产生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1)对甲村饮水不会产生影响。因甲村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1#监测断面的上游,且所处满足要求段的水质不超标,其距离拟建工程选厂排水口也较远(4500m以外)。因此,拟建工程选矿排水不会影响到甲村。
(2)对乙村饮水将产生影响。因为乙村位于本工程新建排水口下游1500m附近,虽然现状水质不超标,但根据现有采选规模较小的铁矿排水口下游100Om的2#断面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来看,续建规模较大的本工程营运后排水可能会导致乙村所处满足要求段出现重金属超标。
4.说明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
答:本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为:
(1)采场及釆矿中的凿岩、爆矿、铲装、运输;
(2)选矿厂的破碎车间、磨矿车间和筛分车间;
(3)采场涌水处理站及选矿厂排水设施;
(4)尾矿库及其渗水池。
主要污染因子是:粉尘、铜、铅、锌、镉。
【考点分析】
1.列出该工程还需配套建设的工程和环保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尽管本题是单纯的提环保措施的题,但需要考生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因此只有在正确、完整进行影响识别和判断后才能提出环保措施。
2.指出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该工程对甲、乙村庄居民饮水是否会产生影响?并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举一反三:
本题虽然表面上看属于判断题,但需要采取环保的观点在进行分析、类比、定性预测后才能得出结论,这也可以看出案例分析考试的特点在逐步注重实践,注重细节。
4.说明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举一反三:
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大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分析:
(1)废气扬尘影响农田土壤环境质量;
(2)废水排放进入农田影响农田灌溉水质
(3)渗滤液泄漏污染地下水间接影响农田水质等方面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在建立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时,需要依据()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

A:含水介质结构特征
B:污染源分布特点
C:边界条件与参数类型
D: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答案:A,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应根据评价等级选用的预测方法,结合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边界条件及参数类型来进行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污染源概化包括排放形式与排放规律的概化。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以概化为点源或面源;排放规律可以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或非连续恒定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則一一地面水环境》规定’根据污水排放量的大小 确定湖泊、水库以及海湾的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污水排放量划分的档次与范 围有()。
A、 50000m3/d B、 50000—20000m3/d
C、20000-1 0000m3/d D、 4000m3/d

答案:A,B,C
解析:
A B C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确定湖泊、水库以及海湾的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污 水排放量划分的档次与范围。考生需理解记忆之,原文中有。


对于一个整体的长方形面声源(b>a),其中心轴线上的几何发散衰减Adiv可依据预测点距面声源中心的距离进行计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r<a/π,Adiv=0
B.a/π<r<b/π,Adiv≈10lg(r/ro)
C.r>b/π,Adiv≈20lg(r/r0)
D.a/π<r<b/π,Adiv≈15lg(r/r0)

答案:A,B,C
解析:
作为一个整体的长方形面声源(b>a),中心轴线上的几何发散声衰减可近似如下:①预测点距面声源中心距离r<a/π时,几何发散衰减Adiv≈0;②当a/π<r<b/π时,距离加倍衰减3dB左右,类似线声源衰减,Adiv≈10lg(r/r0);③当r>b/π时,距离加倍衰减趋近于6dB,类似点声源衰减,Adiv≈20lg(r/r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行为包括( )。

A、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
B、关闭生活垃圾处置场所
C、闲置生活垃圾处置设施
D、建设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

答案:A,B,C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第6辑


第七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


某平原城市拟新建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库容83*104m3。填埋体呈棱台形,填埋区占地10hm2挖深2m,堆体高度13m。按日填埋生活垃圾300t计算,填埋场服务年限为1 0年。


主体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区截流和雨污分流系统、防渗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导排系统等:工程建设周期1 3个月。


工程设计的渗滤液处理方案为:垃圾渗滤液经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三级标准后,用罐车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后排放。


工程设计的填埋气导排方案为:垃圾填埋气由导气管收集,经高出垃圾填埋面1m的50座导气石笼排放。垃圾填埋气成分主要为CH4、CO4、O2、N2、H2、NH3、H2S,预计封场后第一年产气量最大。


拟选场址位于城市西南侧5km处,场址及周边的土地类型主要为一般农田;场址所在区域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 2m/s;场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埋深为1. 6m,地下水由南向北排泄,下伏白垩系岩层为隔水层。填埋区天然基础层厚度为6m,饱和渗透系数为1. 45*10-6cm/s。


工程配套新建5km垃圾运输道路。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分布有3个村庄。工程服务期总,土量为13*104m3,由新建取土场提供,取土场占地为灌木林地。


【问题】


1.指出拟建工程运行期存在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2.指出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主要因素。


3.指出本工程渗滤液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4.筛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两项主要特征因子,给出采用估算模式应输入的参数。


5.指出填埋区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的几种情形。



答案:
解析:

第七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


1.指出拟建工程运行期存在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答:拟建工程运行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


(1)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填埋覆土对取土场造成的植被的破坏,造成了生物量的损失及生态效益损失,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


(2)渗滤液在正常工况下对地表水的影响及渗滤液在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的影响。


(3)填埋气体、覆土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恶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甲烷气体爆炸可能危及人群生命和健康。


(4)运行期垃圾运输对沿线村庄造成的声环境及环境空气的影响问题。


(5)垃圾填埋与运输作业噪声影响村庄居民生活。


(6)填埋场运行管理不当造成的景观影响问题。


(7)垃圾场占地、破坏植被,占用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


(8)运行期滋生害虫、啮齿类动物及鸟类可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问题。


(9)作业及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10)填埋场内塑料袋、纸张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1)运营期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撒漏垃圾的污染。


2.指出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主要因素。


答: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理论计算公式为:Q=(Wp-R-E)Aa+QL。其中,Q为渗滤液年产生量、Wp为年降水量、R为年地表径流量、E为年蒸发量、Aa为填埋场地表面积、QL为垃圾产水量。则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


(1)垃圾含水量(或垃圾特性)。


(2)填埋场区降雨情况(或当地降雨量,或其他外部来水的渗入,或气象、气候条件)。


(3)填埋作业区大小。


(4)场区蒸发量。


(5)风力的影响和场地地面情况(或地形地貌)。


(6)种植情况等(或表面覆盖、植被情况)。


3.指出本工程渗滤液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答:本项目采取垃圾渗滤液经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后,用罐车送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做法不合理。


(1)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规定的相应水质标准后直接排放或回用于填埋场的绿化。


(2)使用罐车运送渗滤液,可能由于交通事故造成沿途泄漏,污染沿线土壤及地下水。


4.筛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两项主要特征因子,给出采用估算模式应输入的参数。


答:(1)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主要涉及6项因子:颗粒物、甲烷、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其中适用于大气导则估算模式的包括颗粒物、氨、硫化氢、甲硫醇,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填埋气的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氢气、氨气、硫化氢,其中列入《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的是甲烷、氨气、硫化氢。


(2)采用估算模式应输入的参数有:面源排放速率、面源长度、面源宽度、排放高度、年平均温度、小时评价标准。


5.指出填埋区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的几种情形。


答:填埋区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的情形包括:


(1)填埋场作业区防渗层断裂后渗滤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2)当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出现污染事故时,渗滤液溢出污染地下水。


(3)渗滤液输送的罐车沿途泄露。


(4)暴雨季节,渗滤液剧增,造成收集池漫溢。


(5)填埋区渗滤液渗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从而造成土地盐碱化。


(6)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2016-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 )

A.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审批
B.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C.报具有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审批
D.报具有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答案:B
解析:


在风险识别中,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有()。
A.火灾 B.爆炸 C.泄露 D.非正常工况排放


答案:A,B,C
解析: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为: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以及风险管理。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类型。根据引起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放散的危害环境事故起因,将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


单1某土壤修复项目,挖出30m3含油2%的污泥和40m3含油5%的污泥,含油2%的污泥应采用下列( ) 方式处置。

A:送危废处置中心
B:就地掩埋
C:作为铺路材料
D:送垃圾填埋场填埋

答案:C
解析:
本题给了含油率2%和5%的含油污泥,处置方式需要区别对待。新疆,黑龙江等多省发布了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对于含油污泥,含油率≤2%,鼓励综合利用。企业可就地回用,如回填井坑、铺设井场道路等。
如不能回用的,则应采取回转窑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其他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实现油水分离。
综合四个选项,C更优。如果给出用于水泥原料或者烧制建材等选项也可以选择。


(2015年)回收含碳五以上单一组分的高浓度有机废气,合适的工艺有( )。

A.生物过滤
B.催化氧化
C.活性炭吸附
D.溶剂吸收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40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回收类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二是消除类方法,主要有燃烧法、生物法、低温等离子体法和催化氧化法等。生物过滤和催化氧化都属于消除类方法,不能回收,故AB错误;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有效分离,故C错误。


根据《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对需要拆除的海洋工程,下列要求符合规定的是()。
A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B应当报海洋主管部门备案
C必须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D如拆除后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

答案:D
解析:


某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组织本省环评机构年度检查时,发现某环评机构在其主持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档案中缺少公众参与材料,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环境保护部对该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B.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该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C.由环境保护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改一至三个月
D.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改三至六个月

答案:B
解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规定:
第二十六条,环评机构应当建立其主持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完整档案。档案中应当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编制委托合同、审批或者核准批复文件和相关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原件、公众参与材料等。详见教材P76。
第三十三条,环评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实施监督检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该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一)未与建设单位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接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委托的,或者由环评机构的内设机构、分支机构代签书面委托合同的;
(二)主持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格式的;
(三)未建立主持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完整档案的。详见教材P77。因此选项B正确。


—公路因受地形限制等原因线位走向无法避绕某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禁止该工程( )。

A.线位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B.线位穿越自然保护区缓冲区
C.线位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D.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设置砂石料场


答案:A,B,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按固定污染源延期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技术要求,颗粒物CEMS24小时零点漂移范围不得超过满量程的比例是()

A.±2.5%
B.±2.0%
C.±1.5%
D.±1.0%

答案:B
解析:
根据《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9.4 ,烟气臼MS 失控数据的判别表,颗粒物cm恒的零点漂移不得超过: 土2.0% 。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第7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区域实行( )。

A.海洋上处置
B.近地表处置
C.内河水域处置
D.集中的深地质处置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区域实行近地表处置。高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实行集中的深地质处置。禁止在内河水域和海洋上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


景观生态学中,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的背景地块是()。

A:斑块
B:基质
C:廊道
D:景观

答案:B
解析:
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其中基质是景观的背景地块,是景观中一种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因此,基质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判定基质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


防沙治沙法规定,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的,必须事先就该项目可能对当地及相关地区生态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依法提交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
A、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减少开发地表水资源
B、有关防沙治沙
C、整个流域和区域植被保护用水需求
D、跨流域调水以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

答案:B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对应即可。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工作的有( )。

A.工程分析
B.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C.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D.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答案:A,C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之后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B项,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的工作;D项,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的工作。


某炼油企业常减压装置加热炉废气排放筒,按其运行时间频率和总图位置关系,可以确定该源的分类属于( )。

A.连续排放固定源
B.间断排放固定源
C.连续排放移动源
D.间断排放移动源

答案:A
解析:
要求型。显而易见,废气排气筒为固定源,排除CD。然后判断是否连续排放。而常减压装置是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两个装置的总称,是连续运行的。而加热炉也是连续运行的,故废气为连续排放,选A。注意:排除法是做单选题的一大法宝。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属于环境保护单行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答案:A,B,D
解析:
环境保护单行法包括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选择()作为计算点。
A. 区域地面上风向轴线浓度点
B. 区域地面下风向轴线浓度点
C. 所有的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D. 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答案:D
解析:


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累积影响分析应当从( )两个方面进行。
A.社会与经济 B.时间与空间
C.污染因子与污染物浓度 D.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

答案:B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答案显然。


某工厂机器噪声源附近测得噪声声压级为 67 dB,背景值为 60 dB ,机器的噪声是 ( )dB。
A. 62
B. 60
C. 66
D. 64

答案:C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第8辑


地下水污染物的防治措施有()。

A:地下水分层开采
B:划定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
C:工程防渗措施
D:合理规划布局

答案:A,B,C,D
解析:
除了题中的防治措施外,还有改进生产工艺、水环境管理措施、地下水环境监测措施等措施。


2019-7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建设项目可能对相关自然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润游通道产生影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涉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征求( ) 意见

A.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D.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答案:B
解析: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热网区外和未进行集中供热的城市地区,不应新建产热量在()以下的燃煤锅炉。
  A: 2.2MW
  B: 2.4MW
  C: 2.6MW
  D: 2.8MW

答案:D
解析: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提出,城镇应统筹规划,多种方式解决热源,鼓励发展地热、电热膜供暖等采暖方式;城市市区应发展集中供热和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替代热网区内的分散小锅炉;热网区外和未进行集中供热的城市地区,不应新建产热量在2.8MW以下的燃煤锅炉。


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下列( )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的管制原则。
A 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
B 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C 严禁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
D 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答案:A,B,D
解析:
选项C 的正确说法是: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


2016-10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规划中,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书的有()

A.全国防洪规划
B.省级内河航运规划
C.民用机场总体规划
D.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

答案:A,C
解析:


废水的三级处理过程一般主要去除()。

A:悬浮物
B:氮
C:磷
D:呈分层或乳化状态的油类物质

答案:A,B,C
解析:
废水的三级处理是指在废水经二级处理后,还需要进一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的处理过程。D项呈分层或乳化状态的油类污染物主要在一级处理过程中被除去,A、B、C三项一般可在废水的三级处理过程中去除。


(2019年)某生产设施排出工艺废气含有较高浓度的甲烷、乙烷、丙烷等碳氢化合物,该设施首选达标治理方法是( )。

A.活性炭吸附
B.冷却冷凝
C.柴油吸收
D.焚烧

答案:C
解析:
不同质量浓度适合的工艺如下表,较高浓度适合的工艺有膜分离、吸收法、热力燃烧、催化燃烧,但优先采用考虑回收,柴油对烷烃有良好的吸收性,故选C。


某河流实测pH统计代表值为6.3,则该河流pH的标准指数为()。

A:0.7
B:0.3
C:0.4
D:0.6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排污口设置的规定有()。

A: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
B: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
C:在江河、湖泊设置排污口的,还应当遵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D:禁止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答案:A,C,D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9辑 第9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 )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A 预防或者减轻
B 预防
C 减轻
D 预防和减轻

答案:A
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在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内, 可以从事的活动是( )。
A、适度开采自然资源
B、建设非污染型生产设施
C、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D、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从亊科学研究

答案:D
解析:
【参考答案】:D【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核心区、缓沖区的禁止行为。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 护区按核心区和緩冲区管理。


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的活动有( )。

A.挖砂
B.农业教学
C.修建房屋
D.取土制砖

答案:A,C,D
解析: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第十八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


以下用地属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区的有()。

A:一般农田
B:矿产附近农田
C:矿产附近蔬菜地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

答案:A,C
解析: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017年)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焚烧厂生活垃圾渗滤液和车辆清洗废水排放控制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有()。

A.车辆清洗废水可在生活垃圾焚烧厂内处理
B.生活垃圾渗滤液不得在生活垃圾焚烧厂内处理
C.车辆清洗废水可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
D.生活垃圾渗滤液可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

答案:B
解析:


鱼类资源实地调查可采用的方法有()。

A:钩钓
B:网捕
C:样方调查
D:计数粪便

答案:B
解析:
鱼类是水生生态调查的重点,一般调查方法为网捕,也附加市场调查法等。鱼类调查既包括鱼类种群的生态学调查,也包括鱼类作为资源的调查。


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下列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适用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H类标准的水质是( )。

A.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内的水质
B.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
C.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
D.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

答案:B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各保护区适用标准。该知识点非常重要,考生务必理解记忆之。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适用IM类标准,准保护区视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确定。


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时,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具体包括( )。
A. 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
B. 技改扩建前污染物削减量
C. 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
D. 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答案:A,C,D
解析: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规划的基准年为( ),规划期为()年。

A.2007年2009—2020 B.2008年2009—2020
C.2007年2008—2020 D.12008年2008—2020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