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5篇

发布时间:2021-09-27
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5篇

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5篇 第1篇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的规定,下列事故属于较大涉险事故的是( )。

A.一次涉险10人的事故
B.造成3人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C.紧急疏散人员300人的事故
D.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一般污染的事故
E.危及发电站安全的事故

答案:A,B,E
解析: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第二十六条本办法所称的较大涉险事故是指: (1) 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
(2) 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3) 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的事故;
(4 )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
(5) 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
(6)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故本题应选择ABE选项。


搭设与拆除柱模板、悬挑式模板、高处绑扎柱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结构构件超出要求的高度时,应设置操作平台。悬挑式模板在要求设置操作平台时的高度为(  )以上。

A.2m
B.3m
C.4m
D.5m

答案:A
解析:
在2m以上高处搭设与拆除柱模板、悬挑式模板时,应设置操作平台。


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机关是()

A: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B: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答案:A
解析: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5条规定,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因容器承受的压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材料发生屈服或全面屈服(即变形),当压力超过材料的强度的极限时,则发生断裂的破裂型式是( )。

A.脆性破裂
B.疲劳破裂
C.应力腐蚀
D.塑性破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主要化工机械设备安全技术。D.正确。因为容器承受的压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材料发生屈服或全面屈服(即变形),当压力超过材料的强度的极限时,则发生断裂的破裂型式是塑性破裂。


电气装置的危险温度以及电气装置上发生的电火花或电弧是两个重要的电气引燃源。电气装置的危险温度指超过其设计运行温度的异常温度。下图所示5种电气装置中,正常运行与操作时会在空气中产生电火花的有(  )。


A.节能灯
B.控制按钮
C.插座
D.接触器
E.绝缘电线

答案:B,C,D
解析:
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控制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会产生电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会产生电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也会产生电火花等。


某矿一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底被撞开,罐笼内约1t的矿石掉落井底,罐笼被卡在离井口2~3m的位置不能上下移动。
当班的绞车工张某随即上井向值班矿长元某A和维修工陈某报告,陈某和元某A先后下井进行检查和修理工作。其间,陈某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使用电焊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和焊接作业。至8时左右结束,元某A和陈某先后上井返回地面。当日上午8时10分左右,张某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晃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随即关掉绞车房内向下送电的闸刀开关并上井向元某A和陈某汇报。张某随后与陈某一起下井。到达一平巷时烟雾已经很大,他们只能前行几十米。此处离事故盲井还有500多米,能见度不足lm,他们遂返回地面向元某A汇报。
9时30分左右,元某A给生产矿长元某B打电话报告。9时50分左右元某B到达井口打119报警。消防中队于10时30分左右到达井口,但没有条件对井下火灾实施扑灭,建议拨打110报警派请矿山救护队。110于10时37分接警并通知市安全监管局。市安全监管局已于10时35分接到该矿的电话报告,随即派副局长赶赴现场并报告了市领导。
市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组织公安、安全监管、国土资源、冶金、卫生、财政等部门组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附近几个国营大矿、市金属矿救护队、医疗卫生队伍以及风机、电缆等应急物资,全力抢救井下被困矿工。同时,指挥部调集省内8名矿山通风专家共同制订抢险救灾实施方案。省人民政府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领导相继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共调集附近3省11个单位22个救护队的241名救护队员参加井下被困矿工的搜救工作,共抢救出52人,死亡70人。
[问题1]
简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问题2]
简述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
[问题3]
除明火外,引起火灾的外部因素还有哪些?结合工作经验,请说出外因火灾多发生在哪些地点?
[问题4]
封闭的火区具备哪些条件才准启封?
[问题5]
根据此次事故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答案:
解析:
[问题1]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某矿维修工在盲井的井筒内违章使用电焊,焊割下的高温金属残渣掉落在井壁上,引燃井下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
[问题2]
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
(l)存在热源。要具备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
(2)存在可燃物。可燃物的存在是火灾发生的基础,无可燃物不能出现火灾。
(3)具有持续供给的足量的助燃气体。最常见的助燃气体为氧气。
火灾发生的三要素必须同时存在,互相结合,缺一不可。
[问题3]
除明火外,引起火灾的外部因素有爆破、电流短路、摩擦等。
外因火灾大多容易发生在井底车场、机电铜室、运输及回采巷道等机械、电气设备比较集中,而且风流比较畅通的地点。
[问题4]
封闭的火区,只有经取样化验证实火已熄灭后,方可启封。火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已熄灭:
(l)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以下。
(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
[问题5]
防范措施和建议:
(l)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2)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水平。加大规范矿业权审批职责的力度,坚决防止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包代管、包而不管,违法租赁或转让采矿权问题的发生。
(3)在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核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尤其是井下矿山开采的安全出口和井下通风系统。
(4)要督促企业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考核和持证上岗的监管工作。
(5)矿山建设项目应依法履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要从项目建设的源头上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安全。


对安全承诺,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起到示范和推进作用,形成严谨的制度化工作方法,营造有益于安全的工作氛围,培育重视安全的工作态度。下列属于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承诺是( )。

A.提供安全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保守决策
B.制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
C.保持与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D.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

答案:C
解析:
各级管理者应做到:清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均采用了安全的工作方法;确保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鼓励和肯定在安全方面的良好态度,注重从差错中学习和获益;在追求卓越的安全绩效、质疑安全问题方面以身作则;接受培训,在推进和辅导员工改进安全绩效上具有必要的能力;保持与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选项A、B属于领导者的安全承诺,选项D属于员工的安全承诺。故选C。


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5篇 第2篇


依据《轧钢安全规程》(AQ 2003)的规定,关于加热炉厂区的安全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设备应设有可靠的隔热层,其外表面温度不得超过100℃
B.运渣小车应安装声响信号,速度不应超5km/h
C.工业炉窑所有密闭性水冷系统水压不应低于0.1 MPa
D.工业炉窑所有密闭性水冷系统出口水温不应低于50℃

答案:D
解析:
加热设备应设有可靠的隔热层,其外表面温度不得超过100℃。运渣小车应安装声响信号,速度不应超过5km/h,外缘距通廊壁不应小于0.8m。工业炉窑所有密闭性水冷系统,均应按规定试压合格方可使用;水压不应低于0.1 MPa,出口水温不应高于50℃。


(2014年)某购物中心在营业期间顾客熙熙攘攘、人员密集,突然发生重大火灾。依据《消防法》的规定,该购物中心现场工作人员应采取的正确行为是()。

A.立即组织在场的所有人员参与扑救火灾
B.统一指挥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
C.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D.立即组织员工接通消防水源

答案:C
解析:
《消防法》第四十四务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在甲县某个体采石场工作的小乔作业时突然摔伤,经医院诊断为旧伤复发所致,小乔自行支付了住院医药费。后小乔与采石场就工伤认定产生纠纷,小乔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下列有关小乔劳动能力鉴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乔应向甲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B.小乔的父亲可以代小乔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C.如果该采石场对鉴定结论不服,且认为小乔的受伤不属于工伤,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D.如小乔不服有关部门的鉴定结论,可以再次申请鉴定

答案:A
解析: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3条的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故A项错误、B项正确;第19条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第26条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故D项正确。


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下列关于注册安全工程师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册安全工程师可在安全监管执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工程技术检测检验等岗位执业
B.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责令停止作业并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
C.参加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并签署意见
D.编制安全规则、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决定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册安全工程师职责。选项A错误,注册安全工程师可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技术研究、安全工程技术检测、安全属性辨识、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估等岗位和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等范围内执业;选项B错误,注册安全工程师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停止作业并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选项D错误,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编制安全规则、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出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的建议。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V 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的是( )

A.清水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酸碱灭火器

答案:C
解析:
二氧化碳灭火器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V 以下 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C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这样既抑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定实施了《C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11日15时20分许,C焦化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带式输送
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浪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
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带式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带式输送机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大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经死亡。
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1号煤仓内苯蒸气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带式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1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气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
C焦化厂2009年百万工时伤害率为( )。

A.1
B.2
C.3
D.4
E.5

答案:A
解析:


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具体要求是(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安全第一,综合治理

D.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答案:A
解析:


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5篇 第3篇


某安全评价机构承担了一火电厂新建液氨储罐区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过程中产生分歧。下列关于液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氨是烟气脱硝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容易引起冻伤
C.液氨蒸发后产生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液氨也称为无水氨,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B
解析:
超纲题。见《危险化学品目录》23003 氨[液化的,含氨>50%] 液氨 1005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从煤层本身以及围岩和邻近层涌出的各种瓦斯量的总和。瓦斯涌出量分为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两种。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响矿井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因素是( )。

A.煤层和围岩的瓦斯含量
B.开采规模
C.采区通风系统
D.巷道温度

答案:D
解析:
影响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①煤层瓦斯含量;②开采规模;③开采程序;④采煤方法与顶板管理方法;⑤生产工序;⑥地面大气压力的变化;⑦通风压力;⑧采空区管理方法。


某矿山企业的员工腰挎手电筒,将一包用报纸捆扎的炸药卷放在休息室内的电炉子旁边,边烤手取暖,边与带班班长聊天。根据危险源辨识理论,上述事件中,属于危险源的有()。

A.炸药
B.报纸
C.电炉子
D.休息室
E.手电筒

答案:A,C
解析:


B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创办于1998年,注册资本880万美元。其核心业务是电镀铝合金轮毅,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表面镀层有铜、镍、铬;对高低档铝合金制品均可进行电镀加工。该企业有员工450人,占地空间4.8×㎡。
B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粉尘严重的问题,在2010年就暴露过,当时工人因为粉尘造成了肺病,在场外大门拉了“造成肺病拒不负责,天理难容”的横幅。2014年8月2日7时33分37秒左右,B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突然冒起一大股白色烟雾,大约10s之后烟雾由白色转变为青灰色,并且越来越浓烈;7时35分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7点42分左右,烟雾已经蔓延至整个厂区。随后警方和120急救人员赶到,与一些附近的群众一起,将受伤人员送上救护车。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应包括( )。

A.购买劳动防护用品
B.培训员工生产技能
C.购买警示标志、条幅
D.接待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E.支付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费用

答案:A,C,E
解析:
企业安全费用应当按照以下范围使用:(l)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人的安全设施)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支出。(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4)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标准化建设支出。(5)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6)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支出。(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不属于影响能力的因素是(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克制力
D.思维想象力

答案:C
解析:
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声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注意增加隔声、吸声设施,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车间,高噪声与低噪声车间应()布置。

A:集中
B:分开
C:有序
D:并列

答案:B
解析:
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控制噪声。(1)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声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注意增加隔声、吸声措施。(2)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3)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要求。


某化工企业委托外部施工单位对部分生产区域进行拆除作业,拆除区域有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和吊装作业,该企业同承包单位就这些作业存在的危险进行了确认,并明确了作业许可的相关要求和控制措施,根据有关规定,下列针对该拆除现场作业的要求中正确的有()。

A.拆除作业动火时应坚持“三不动火,适时动火”原则
B.拆除遇到受限空间作业时坚持“三不进入”原则
C.动火作业证有效期不应超过10天
D.吊装质量大于10t的重物,应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
E.废弃燃气管线动火作业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作业许可管理。选项A错误,各类动火应严格执行安全消防相关技术要求,做到“三不动火”和“十不焊割”;选项B正确,“三不进入”是指没有经批准的《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进入,监护人不在场不进入;选项C错误,特级和一级动火作业证不超过8h,二级不超过72h;选项D正确,《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中规定吊装质量大于10t的物体应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选项E错误,属于一级动火作业。


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5篇 第4篇


根据《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的规定,对于煤气设施检修作业的安全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

A.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B.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C.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20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

D.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答案:C
解析:
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h;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10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20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20min。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某化工企业装置检修过程中,因设备内残存可燃气体,在动火时发生爆炸。按照爆炸反应物质的类型,该爆炸最有可能属于( )。

A.简单分解爆炸
B.闪燃
C.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D.复杂分解爆炸

答案:C
解析: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所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液体雾滴及粉尘与空气(氧)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均属此 类。这类棍合物的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混合物中可燃物浓度、含氧量及点火能量等。实际上,这类爆炸就是可燃物与助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遇具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发生的带有冲击力的快速燃烧。


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答案:
解析:
1.①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 ②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③应急救援器材不足;
④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①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
建议:预案编制组由下列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组成: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
②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
建议: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
③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
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
④发布后预案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
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
⑤预案没有及时更新。
建议:工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⑥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建议: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①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②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③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④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第一级预防,又称( ),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效果较好。

A.病因预防
B.整体预防
C.康复处理
D.发病预防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甲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将起重机大修工作委托给具有资质的乙公司进行,双方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控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双方签订了安全管理协议,明确了双方安全职责和要求

B.甲方安全主管部门对乙方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和交底

C.现场指定了专门负责人用警示带进行了阻挡

D.大修完成后,经甲企业检测检验合格后可以投入使用

答案:D
解析: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的制造过程和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某火电厂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编制了一系列应急预案。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和层级合理性,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将编制完成的应急预案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的柴油罐区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属于( )。

A.综合预案
B.专项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D.基本预案

答案:C
解析:
现场处置方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它是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预案下编制的某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等。


 2007年3月8日9时30分,A集团铸管公司球团车间原料工段7号上料输送带导向轮突发设备事故,需要抢修处理。球团车间组织维修工进行抢修,10时左右停车后,维修工段工段长黄某、副组长郭某带领人员到现场。黄某、郭某带领维修工乔某、曹某、崔某、赵某、袁某在带式输送机通廊上边更换导向轮,维修工李某、贾某、唐某3人在7号带式输送机下边坠砣处配合检修,车间主任助理贺某在现场协调,其间因坠砣提升需要,割掉了坠砣支架上的一根槽钢。

10时28分,导向轮更换好后,坠砣下落复位。黄某对原料工段工段长刘某说:“上边的活已经干好了,准备开车吧。”随后,黄某往下走去查看坠砣处理情况。此时,李某、贾某和唐某正在恢复焊接坠砣支架上的槽钢。刘某接到黄某的指令后,来到7号带式输送机机尾对7号带式输送机运行工张某说:“准备开车吧。”于是张某就到8号带式输送机1号料仓处喊8号带式输送机运行工王某说:“准备开车了。”然后返回7号带式输送机,王某听到张某的喊叫后,就走向带式输送机控制开关箱启动8号带式输送机(因7号、8号带式输送机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上下道工序联锁,启动8号带式输送机,7号带式输送机自动运行)。

此时,张某走到7号带式输送机机头处看到郭某在收拾工具,就问郭某:“能开车不能?”郭某答:“不能。”与此同时,7号带式输送机突然动作,走到7号带式输送机操作箱处的张某赶紧关掉带式输送机,7号带式输送机运行约1m,将站在坠砣轮上准备焊坠砣支架槽钢的李某卷入坠砣轮与带式输送机之间。现场人员用倒链吊起坠砣,将7号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割断,把李某救出后送往A集团铸管公司职工医院全力抢救。李某于当日13时10分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受害人李某安全意识差,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冒险站在坠砣轮上焊坠砣支架槽钢,以及现场职工对各带式输送机的联锁控制情况不清楚,运行工在启动8号带式输送机时引起处于自动联锁状态的7号带式输送机突然动作,造成伤害,是这次事故的原因。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负责该起事故的调查的是(  )。

A.A集团铸管公司党委

B.A集团铸管公司工会

C.A集团铸管公司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D.A集团总部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E.A集团总部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答案:C
解析:
死亡1人,属于一般事故,应有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事故调查。


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5篇 第5篇


某天燃气厂一作业区二站新更换的分离器液位计玻璃板正常生产中突然爆裂,发生天燃气泄漏。站长杨某、值班员王某、赵某按照应急处理方案更换了玻璃板,试压合格后,恢复正常生产。3小时后,分离器液位计玻璃板再一次爆裂,杨某立即组织关井、关站,并控制气源、火源。造成液位计玻璃板爆裂的直接原因是(  )。


A.王某、赵某操作失误

B.杨某违章指挥

C.玻璃板材质存在缺陷

D.应急处置不当

答案:C
解析:
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本题中直接原因是玻璃板材质存在缺陷。


当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时,下列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停止进料,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应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
B.停止进料,关闭放空阀门
C.逐步减少进料,关闭放空阀门
D.逐步减少进料,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应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

答案:A
解析: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措施:①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气阀门;于反应容器停止进料;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放空管排气;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②如果属超温引起的超压,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③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气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④压力容器本体泄漏或第一道阀门泄漏时,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使用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进行堵漏。⑤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防止静电产生。



2001年6月11日,A线材厂线材二车间轧钢甲班上夜班。23时15分接班,停机换孔检修,23时30分开机正常生产。40min后即12日0时10分左右,一根通过开坯9架轧机和圆盘剪的红钢,进入毛轧机长辊道4号跑钢槽,红钢前头顶触长辊道立挡板,打弯拱套造成废钢。甲班副大班长刘某上到3号天车(无天车操作证),准备吊运废钢。甲班大班长侯某和操作工叶某在距圆盘剪东侧11m处的平台上挂钩,在未将废钢后头挑出走钢槽的情况下,就把废钢直接套挂到天车钩头上。侯某向西走,离开挂钩点顺圆盘剪处的平台梯子下去,准备向开坯机操作台要钢。此时,叶某也向西离开挂钩点2.5m,站立在长辊道北侧平台边沿处(平台宽2.9m、高1.2m)。副大班长刘某操作3号天车,响铃后启动小车向北,并将大车向东开动吊运废钢。这时被吊运的废钢尾部被圆盘剪出口的立挡板卡住,造成被吊运的废钢瞬间绷紧,天车继续向东拉动受力后,废钢尾部突然脱离卡住点,向东北方向急速收缩,废钢(截面积32mm×32mm,钢温约920℃)尾部将站在平台边沿处的叶某弹到平台上,落地后其头朝南,头部距平台边沿1.8m。被吊运的废钢从叶某的身体上划过,造成其左髋、胸部及右侧颈部划烫伤。经医院6月14日诊断,叶某为右颈、胸、左髋热烧伤15%、3度,颈总动脉、椎动脉损伤,颈椎骨折。经过3天多的治疗,叶某因颈总动脉出血抢救无效,于6月15日17时15分死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


A.叶某

B.轧钢甲班

C.二车间

D.副大班长刘某

E.A线材厂

答案:E
解析:
A线材厂对于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主体责任,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是A线材厂。


煤矿各地点的实际需要风量,必须使该地点的风流中的瓦斯、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风速、温度及每人供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其中按排尘风速计算,硐室采场最低风速应不小于(  )。


A.0.15m/s

B.0.25m/s

C.0.5m/s

D.1.0m/s

答案:A
解析:
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不小于0.15m/S,巷道型采场和掘进巷道不小于0.25m/S,电耙道和二次破碎硐室巷道不小于0.5m/S。


2016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人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2016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B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  )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A.1h

B.2h

C.24h

D.7d

E.30d

答案:A
解析:


安全评价的内容,在建设工程各个阶段不尽相同,但是其评价程序是极其相似的。根据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和发布的《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安全预评价导则》(AQ 8002)和《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 8003),下列关于安全评价程序正确的是( )。

A.前期准备→单元划分→辨识危险→提出对策措施→定性、定量评价→作出评价结论
B.前期准备→辨识危险→单元划分→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对策措施→作出评价结论
C.前期准备→单元划分→辨识危险→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对策措施→作出评价结论
D.前期准备→辨识危险→单元划分→提出对策措施→定性、定量评价→作出评价结论

答案:B
解析:
安全评价的程序:(l)前期准备工作。(2)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3)评价单元划分。(4)定性、定量评价。(5)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6)作出评价结论。(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A省某煤矿各种证照均在有效期内。2018年核准生产能力为80×104t/a。该矿为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强爆炸性。2018年11月某日,该煤矿发生一起严重煤尘爆炸事故,造成143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259万元。事故发生后,该煤矿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了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
经调查,该起事故的原因如下。
一、直接原因
违规爆破处理主煤仓堵塞,导致煤仓给煤机垮落、煤仓内的煤炭突然倾出,带出大量煤尘并造成巷道内的积尘飞扬达到爆炸界限,爆破火焰引起煤尘爆炸。
二、事故主要原因
(l)该煤矿长期违规作业,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严重,超能力生产。
(2)煤矿超能力生产未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不跟踪落实。
(3)煤矿长期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失察。
(4)该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对该煤矿未彻底排查重大事故隐患的行为督促整改不力。
(5)煤矿对应急救援重视不够,造成救援不及时。

事故调查“四不放过”原则包括( )。

A.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
B.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C.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D.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E.受害群众未得到赔偿不放过

答案:A,B,C,D
解析:
“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这四条原则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成为一个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防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