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6节

发布时间:2021-09-19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6节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6节 第1节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谁保证应根据企业性质而定,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 )予以保证。

A.董事长
B.总经理
C.投资人
D.法人

答案:B
解析: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关于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正确的说法是(  )。

A.PHA只能用于预评价项目
B.PHA只能用于现状评价项目
C.PHA只能用于验收评价项目
D.运用PHA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辨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答案:D
解析:
运用PHA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辨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建筑施工工地有可能发生吊笼坠落事故,发生吊笼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


A.起升机上的制动器性能失灵

B.未安装起重量限制器

C.缓冲器失灵

D.未安装力矩限制器

答案:A
解析:
制动下滑坠落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起升机构的制动器性能失效,多为制动器制动环或制动衬料磨损严重而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换,导致刹车失灵;或制动轴断裂,造成重物急速下滑坠落于地面,砸伤地面作业人员或机器设备。坠落事故形式较多,近些年发生的严重事故大多是吊笼、简易客货梯的坠落事故。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下列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其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6 学时
B.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24 学时
C.安全生产经营单位三级安全培训是指厂(矿)级、车间级、部门级安全培训
D.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重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三级教育培训

答案:B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32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2 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48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6 学时。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 学时。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72 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20 学时。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常见的材料表面缺陷检测探伤方法不包括()。

A.射线探伤
B.磁粉探伤
C.渗透探伤
D.涡流探伤

答案:A
解析:
常见表面缺陷探伤技术(无损检测)包括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


某县安全监管部门在调查一起死亡事故时,发现某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有减轻该单位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责任的条款。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可以对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罚款,处罚金额符合规定的是()。

A.5000元
B.15000元
C.40000元
D.120000元

答案:C
解析:
第一百零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6节 第2节


不属于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

A.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B.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C.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D.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综合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答案:D
解析:
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经营场所,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储存设施。
(2) 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3)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4) 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5) 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司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下列情形中,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是(  )。

A.没有正确悬挂机动车号牌
B.没有随车携带驾驶证
C.没有张贴检验合格标志
D.没有随车携带机动车登记证
E.没有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答案:A,B,C,E
解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  ),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A.生产化学品须知
B.使用化学品须知
C.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D.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答案:D
解析:
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某安全评价机构为一危化品企业提供虚假安全评价报告,并获利8 万元。该企业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未及时整改导致死亡1 人的生产安全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该安全评价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可作出的行政处罚包括( )。

A.没收非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B.对负责此次评价的主管人员处10000 元罚款
C.吊销其营业执照
D.追究其与危化品企业承担事故的连带赔偿责任
E.吊销安全评价资质

答案:D,E
解析:
第八十九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 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 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有前款违法 行为的机构,吊销其相应资质。


对环境空气中可燃气的监测,常常用可燃气环境危险度表示。如监测结果为20%LEL,则表明环境空气中可燃气体含量为()。

A.20%(V)
B.20%(m)
C.爆炸下限的20%
D.爆炸上限的20%

答案:C
解析:
对环境空气中可燃气的监测,常常直接给出可燃气环境危险度,即该可燃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与其爆炸下限的百分比[%LEL]。所以,这种监测有时又被称作“测爆”,所用的监测仪器称“测爆仪”。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下列作业中,应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的是()。

A.巷道作业
B.起重机械作业
C.临时用电作业
D.高空作业

答案:C
解析:
企业应对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爆破作业、封道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作业许可应包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作业许可实行闭环管理。故选C。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6节 第3节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的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甲在铲装作业时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

A.电绝缘鞋
B.安全帽
C.防护镜
D.便携式矿灯
E.防尘口罩

答案:B,D,E
解析:
井下安全防护劳动用品是保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防止发生事故的必备物品。主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矿灯等。另外防尘口罩可以防止在铲装作业的过程中吸人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是()。

A.矽肺
B.炭黑尘肺
C.煤工尘肺
D.铸工尘肺

答案:A
解析:
一般认为,砂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砂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等有关。劳动者一般在接触砂尘5-10 年才发病,有的潜伏期可长达15-20 年。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也有1-2 年发病的。其机理是由于砂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泡的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其基本病变是砂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问质纤维增生,主要是引起肺纤维性改变。故选A.


A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厂房占地15000 m2,包括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 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 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房,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冻库或冷藏库。A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 t。A企业建有1000 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A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类事故类别为( )。

A.中毒和窒息
B.物体打击
C.冲击
D.机械伤害
E.淹溺

答案:A
解析:
氨有毒,泄漏后形成氨气导致人员吸入中毒。


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企业应当符合应急管理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B.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C.应当配备至少两套以上全封闭防化服
D.应当设立气体防护站(组)

答案:B
解析: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符合下列应急管理要求:(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并报有关部门备案;(二)建立应急救援组织,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三)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生产、储存和使用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等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企业,除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外,还应当配备至少两套以上全封闭防化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还应当设立气体防护站(组)


某化工企业在全面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风险分级后,建立了风险清单。绘制了安全风险四色图,明确了部门、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根据风险管控的要求,企业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公告栏应包括的内容是( )。

A.分级管控原则、责任主体、领导层风险职责、报告方式
B.安全风险、事故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
C.控制生产经营、安全风险的措施、厂区平面图
D.生产经营风险、领导层风险、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管控责任主体

答案:B
解析:
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一是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二是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评估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性质及危害程度;三是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四是查清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危害程度。为完成第三项基本任务,应迅速采取的措施是()。

A.隔离、减弱、监测、评估
B.封闭、隔离、洗消、监测
C.疏散、隔离、减弱、监测
D.封闭、减弱、洗消、监测

答案:B
解析: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状态。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6节 第4节


依据《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安全培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安全培训的,保证安全培训的责任由安全培训机构承担连带责任
B.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培训所需费用由派遣单位承担
C.某企业发生一起1人死亡事故,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甲免于处罚,故不需要重新参加安全培训
D.安全培训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相关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建档备查

答案:D
解析:
选项A错误,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安全培训的,保证安全培训的责任由仍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选项B错误,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其培训所需费用由本单位承担。选项C错误,发生事故后,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虽未受罚,但仍需按“四不放过”原则接受重新安全培训。选项D正确。如实记录安全培训情况并建档备查是法定职责。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为一、二和三级,分别用红、橙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等级
B.分为一、二和三级,分别用黄、橙和红色标示,三级为最高等级
C.分为一、二、三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等级
D.分为一、二、三和四级,分别用蓝、黄、橙和红色标示,四级为最高等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被称为(  )。

A.闪点
B.最小火点
C.燃点
D.自燃点

答案:C
解析: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为燃点。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由检测元件、中间环节、执行机构三个基本环节及辅助电源和试验装置构成。下列关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主要功能是预防间接接触电击保护,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
B.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包括对相与相、相与N线局部形成的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
C.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时需要依赖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动作来切断电源,实现保护
D.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用于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时,应与电网的系统接地形式相配

答案:B
解析:
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 用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时,只作为基本防护措施的补充保护措施。漏电保护装置也可用于防止漏电火灾,以及用于监测一相接地故障。


K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设有防火墙。库区出人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K企业2012年度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伤2人。该起事故情况如下:2012年11月25日8时10分,K企业司机甲驾驶一辆重型油罐车到油库加装汽油,油库消防员乙检查了车载灭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后,在运货单上签字放行。8时25分,甲驾驶油罐车进人库区,用自带的铁丝将油罐车接地端子与自动车载系统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随后打开油罐车人孔盖,放下加油鹤管。自动加载系统操作员丙开始给油罐车加油。为使油鹤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将人孔盖关小。
9时15分,甲办完相关手续后返回,在观察油罐车液位时将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鹤管外壁上,由于甲穿着化纤服和橡胶鞋,手接触到鹤管外壁时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人孔盖口挥发的汽油,进而引燃了入孔盖周围油污,甲手部烧伤。听到异常声响,丙立即切断油料输送管道的阀门;乙将加油鹤管从油罐车取下,用干粉灭火器将加油鹤管上的火扑灭。
甲欲关闭油罐车人孔盖时,火焰已延烧到人孔盖附近。乙和丙设法灭火,但火势较大,无法扑灭。甲急忙进入驾驶室将油罐车驶出库区,开出25m左右,油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伤。
[问题1]
计算K企业2012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
[问题2]
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问题3]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辨识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问题4]
提出K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答案:
解析:
[问题1]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从业人员数xl000=(2/2000)xl000=l。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x106=[l/(2000x8x250)」xl06=0.25
[问题2]
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为:(l)教育培训不够。相关人员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相关安全技术知识。(2)劳动组织不合理(在加油时,没有领导干部在现场指挥)。(3)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4)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5)技术和设计有错误。(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灾指导。
[问题3]
加油作业现场存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l)火灾(油罐车,油罐库区)。(2)容器爆炸(储油罐)。(3)车辆伤害(油罐车)。(4)触电。(5)物体打击(加油管)。(6)高处坠落(油罐车人孔)。(7)灼烫。(8)其他伤害。
[问题4]
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l)限制物料运动速度。罐车采用顶部加油,应将加油鹤管深人罐底部,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当注人口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2)静电接地。油罐车在装油前,应与储油设备跨接并接地,装卸完毕先拆除油管,后拆除跨接线和接地线,禁止明火。(3)为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工作鞋袜,佩戴防静电工作手套以及采取静电消除技术,防止电气设备引起火花。(4)现场安装火灾监测报警装置。(5)现场使用安全电压工具。


某公司在清理某化工厂污水管道时,清理人员需要照明灯具。依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下列关于照明灯具电压选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受限空间内作业,照明电庄应小于或等于36v
B.潮湿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18v
C.狭小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12v
D.受限空间内作业,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24v

答案:A
解析:
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或等于12V。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6节 第5节


运动机械的故障往往是易损件的故障,因此应该对在设的机械设备易损件进行检测,下列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中,应重点检测的部位是(  )。


A.轴承和工作台

B.叶轮和防护罩

C.传动轴和工作台

D.齿轮和滚动轴承

答案:D
解析:
运动机械的故障往往是指易损件的故障。零部件故障检测的重点包括传动轴、轴承、齿轮、叶轮,其中滚动轴承和齿轮的损坏更为普遍。


在下水道、煤气管线、潮湿地、垃圾堆或有腐质物等附近挖坑时,应设( )。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许可人
C.监护人
D.工作班成员

答案:C
解析:
在下水道、煤气管线、潮湿地、垃圾堆或有腐质物等附近挖坑时,应设监护人。在挖深超过2 m的坑内工作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如戴防毒面具、向坑中送风和持续检测等。监护人应密切注意挖坑人员,防止煤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及沼气等可燃气体爆炸。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是()。

A.追究事故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力度
B.筹备应急资源,提高救援能力
C.提高事故的经济赔偿金额
D.建设项目“三同时”

答案:D
解析: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 )行为,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

A.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B.迟报事故的
C.妥善保存或者防止破坏事故现场的
D.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E.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答案:A,B,D,E
解析:
第一百零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依据《安全生产监管档案管理规定》,事故调查处理文件材料的归档,应在事故处理结束后( )。

A.5日
B.7日
C.15日
D.1个月

答案:D
解析:
《安全生产监管档案管理规定》第12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管日常管理文件材料应于次年6月30日以前归档,事故调查处理文件材料应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个月内归档,执法检查材料、行政审批和备案材料可分阶段归档。


(2019年)冲压机是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从劳动安全卫生角度看,冲压加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来自机电、噪声、振动等方面。下列冲压机的危险有害因素中,危险性最大的是()


A.噪声伤害
B.振动伤害
C.机械伤害
D.电击伤害

答案:C
解析:
压力机(包括剪切机)是危险性较大的机械,从劳动安全卫生角度看,压力加工的危险因素有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热危险、噪声振动危险(对作业环境的影响很大)、材料和物质危险以及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危险等,其中以机械伤害的危险性最大。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6节 第6节


一般来讲,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应编制(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费用支出按计划执行。

A.年度或月份
B.年度或半年
C.季度
D.年度或季度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一般来讲,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应编制年度(或半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费用支出按计划执行。


铁路运输装(卸)车线一般设在平道或坡度不大于( )%。的坡道上,设在窄轨不大于( )%o的坡道上。

A.1.5 2
B.2 1.5
C.2 2.5
D.2.5 3

答案:D
解析: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中对铁路运输装(卸)车线有如下规定:5.3.1.7装(卸)车线一般应设在平道或坡度不大于2.5%0(窄轨不大于3%0)的坡道上;对有滚动轴承的车辆,坡度应不大于1.5%0。特殊情况下,机车不摘钩作业时,其装卸线坡度:准轨,应不大于10%0;准轨,应不大于15%0。铁路线尽头应设安全车挡与警示标志。


运动机械的故障往往是易损件的故障,因此应该对在设的机械设备易损件进行检测,下列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中,应重点检测的部位是(  )。


A.轴承和工作台

B.叶轮和防护罩

C.传动轴和工作台

D.齿轮和滚动轴承

答案:D
解析:
运动机械的故障往往是指易损件的故障。零部件故障检测的重点包括传动轴、轴承、齿轮、叶轮,其中滚动轴承和齿轮的损坏更为普遍。


下列关于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说法中,不适用于机械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是( )
A.从运动部件和工件进行辨识 B.从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进行辨识
C.从误运转和误操作进行辨识 D.从火灾、爆炸方面进行辨识

答案:D
解析: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年×月×日18时15分,某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
事故当日13时许,某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m,接近警戒高度14.30m,黄某马上向该厂总调度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和量。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13时30分许,黄某在给310号油罐做汽油调和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油罐D400出口门,却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15时许,黄某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和,由于错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人310号油罐。15时40分,仪表工陈某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310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陈当即让黄某到罐区去核实一下310号罐的油面高度,黄某却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没去核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16时,黄某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没有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17时50分,310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18时15分,某单位职工吕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11号路,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引发起火爆炸,导致吕某当场死亡,另一名工人被严重烧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310号油罐当即燃烧,火灾持续17h后被扑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310号油罐和311号油罐相距400m,且都是直径15m的圆柱形罐体,其最高油面高度是14.3m,试判断该单元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汽油在储存区的临界量是200t,汽油的密度是750kg/m3。
2.试分析该罐区具有哪些危险因素,指出防止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3.试分析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答案:
解析:
1.由于310号油罐和311号油罐相距不到500m,所以它们是一个储存单元。两罐最大



2.该罐区具有的危险因素是火灾、爆炸、高处坠落、车辆伤害、中毒等。
(1)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措施如下。
1)控制点火源:①罐区禁止明火;②汽车进入站区要带熄火器,有接地铁链;③维修时使用铜制工具,不穿带钉的鞋子;④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止电气火花;⑤设置避雷装置、静电接地装置。
2)防止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①防止汽油泄漏;②储罐应有呼吸器,有汽油蒸气浓度检测器;③建立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储罐区和办公楼、变电站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2)预防车辆伤害、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有:
1)厂区应有车辆限速标志。
2)车辆不允许搭乘无关人员。
3)人员可达的高处应有护栏,没有护栏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
4)雨雪天登高作业注意防滑。
(3)预防中毒事故的措施有:
1)防止汽油泄漏。
2)设置汽油蒸气浓度检测器。
3)个人配备保护器具。
3.(1)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工人黄某误开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导致310号油罐油面超出警戒液位,计算机高位报警后未去查看,汽油溢出,导致爆炸、火灾事故。
2)仪表工陈某在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位报警,黄某未到罐区核实油面高度的情况下,应采取其他措施而未采取。
(2)该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有违章情况。
2)安全监控装置不完善。
3)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欠缺。
4)公路与罐区安全距离应重新确定。


进行交叉作业时,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确定处于上层高度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此条件,中间应设置安全防护层,下方应设置警戒隔离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起重设备的起重机臂回转范围内的通道,顶部应搭设防护棚
B.操作平台内侧通道的上下方应设置阻挡物体坠落的隔离防护措施
C.防护棚的棚顶采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
D.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答案:C
解析:
防护棚的棚顶采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7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