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和解答6辑

发布时间:2021-10-07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和解答6辑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和解答6辑 第1辑


根据《测绘法》规定,下列关于测绘成果使用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测绘项目完成后,应向本行政区内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上交测绘成果资料
B.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测绘成果
C.基础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
D.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可以无偿使用测绘成果

答案:A
解析:
《测绘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基础测绘成果和国家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前款规定之外的,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但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


在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中,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不宜过短,否则车辆行驶时会发生侧向摆动,行车不十分稳定。一般情况下,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 )m。

A.8~15
B.10~20
C.15~20
D.20~35

答案:C
解析: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不宜过短,一般不小于15~20m。加宽缓和段是在平曲线的两端,从直线上的正常宽度逐渐增加到曲线上的全加宽的路段。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如曲线不设超高而只有加宽,则可采用不小于10m的加宽缓和段长度。


城市的()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A:经济状况的发展演变
B:社会状况的发展演变
C:历史文化传统状况的发展演变
D: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
E:自然环境的变动情况

答案:A,B,D
解析:
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首先要通过对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调查,把握城市发展动力以及城市形态的演变原因。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关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修改完善后,报国务院审查。
B.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建设宾馆、招待所、商业中心等与保护无关的项目
C.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一般由一次性游客容量、日游客容量、年游客容量三个层次表示
D.风景资源评价主要包括景源调查、景源筛选和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结论四个部分。
E.详细规划设计的项目分为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答案:A,B
解析:
考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


解决固体废物的最终宗旨是( )。

A.废物填埋
B.集中废物处置
C.废物燃烧
D.废物再利用

答案:B
解析:
集中废物处置是解决固体废物的最终宗旨。固体废物资源化是指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物质和能源,以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这是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固体废物处理的总原则应先考虑减量化、资源化,尽量回收利用无法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或其他处理方式产生的残留物进行最终无害化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诞生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答案:C
解析:
加拿大国家土地调查局为了处理大量的土地调查资料,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为了加强规划的实施及其监督,( )把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规定为强制性内容。

A.《土地管理法》
B.《城乡规划法》
C.《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D.《中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行动计划》

答案:B
解析:
为了加强规划的实施及其监督,《城乡规划法》把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规定为强制性内容。确定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为了加强上下规划的衔接,确保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规划内容得到有效落实,确保城乡建设发展能够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谐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以此为依据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和解答6辑 第2辑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镇化模式是以( )为主导。

A.国有企业
B.分散家庭工业
C.乡村集体经济
D.私营企业

答案:A
解析:
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城镇化的原动力来自于国家计划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产建设;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资源开发所引起的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强制性推动。


属于城市防灾总体规划阶段主要内容的是()

A.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
B.提出防灾对策措施
C.布置防灾设施
D.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E.总体规划布置的防灾设施位置、用地

答案:A,B,C,D
解析:
城市防灾总体规划阶段主要内容有:(1)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2)提出防灾对策措施;(3)布置防灾设施;(4)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卫星城理论”是( )提出的。

A.霍华德
B.勒·柯布西埃
C.恩温
D.芒福德

答案:C
解析:
“卫星城理论”是针对田园城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背离霍华德基本思想的现象,由恩温于:1920年代提出的。


编制城乡规划属于( )方面的公共行政活动。

A.决策
B.组织
C.协调
D.控制

答案:A
解析:
决策活动包括:制定公共政策、确定行政目标、作出行政规划。


环形交叉口环道的设计车速一般按路段设计行车速度的( )倍。

A:0.3
B:0.5
C:1.0
D:2.0

答案:B
解析:
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计算时按路段设计行车速度的0.5倍作为环道的设计车速。


建设划拨用地规划管理审核的内容中,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建设用地申请后,应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建设用地提出规划条件,该条件内容应包括()

A: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配置原则
B:绿地比例以及紫线、蓝线、绿线、黄线的界限
C:土地使用规划性质
D:基地的主要出入口
E:土地使用强度

答案:B,C,D,E
解析: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建设用地申请后,应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建设用地提出规划条件,包括土地使用规划性质、土地使用强度、基地的主要出入口、绿地比例以及紫线、蓝线、绿线、黄线的界限等,以供建设单位调整、修改和确定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


使用强度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的规定,其控制指标一般包括(  )。

A:用地性质
B:容积率
C:人口密度
D:人均占地面积
E:空气质量

答案:B,C
解析:
使用强度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的规定。其控制指标一般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绿地率等。
掌握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的规定。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和解答6辑 第3辑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 )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成果的组成包括( )

A.宪法
B.规划文本
C.政策
D.规划图纸
E.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

答案:B,D,E
解析:
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成果内容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征的是( )。

A.在传递方式上,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式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少
B.在能量使用上,能量来源不只局限于生物能源,还包括大量的非生物能源
C.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除造成热污染外,城市环境也遭受污染
D.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人工为主

答案:A
解析:
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征包括如下内容:①在能量使用上,能量来源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能源,还包括大量的非生物能源;②在传递方式上,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式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多;③在能量流运行机制上,自然生产系统能量流动是自发的,而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人工为主,如一次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有用能源等皆依靠人工;④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除造成热污染外,还有一部分物质伴随着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使城市环境遭受污染;⑤能量利用方式多为一次性,可通过设计能量多级利用方式提高利用效率。⑥除部分能量是由辐射传输外(热损耗),其余的能量都是由各类物质携带。


在快速城镇化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城市用地的快速扩展
B.人口向城市的有序集中
C.产业化进程
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C
解析:
快速城镇化和住房制度改革带来大量的住房需求,城镇住房制度从实物福利分配制度、单位制独立大院逐渐为住房市场化所代替,政府和单位作为住房供应的主体地位逐渐让位于市场为主体的住宅房地产开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和( )变革。

A.全方面
B.全过程
C.多角度
D.深层次

答案:D
解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的要求,城乡统筹实际上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方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扭转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难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应该是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深层次变革。


( )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依托和表现形式。

A: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B: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
C:产业发展一体化
D: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

答案:B
解析:
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依托和表现形式,是区域社会经济高效、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一些观点的基础上,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城市社会空间形态的动态演化过程,称为"城市生态过程",包括集中、分散、聚集、离散、隔离、侵入和演替。其中( )都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人和机构的密度来衡量。

A:集中和分散
B:聚集和离散
C:隔离
D:侵入和演替

答案:A
解析: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和解答6辑 第4辑


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直接与文化属性相关的遗产分类为( )。

A.世界文化遗产
B.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C.非物质文化遗产
D.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E.世界自然景观遗产

答案:A,B,C,D
解析:
迄今我国已有40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其中直接与文化属性相关的遗产有以下四种:①世界文化遗产;②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③世界文化景观遗产;④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不属于城市环境污染按污染形态划分的是( )。

A:废气污染
B:固体污染
C:辐射污染
D:交通污染

答案:D
解析:


图2-7-2所示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 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交叉口设置了 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2-7-2所示。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答案:
解析:
1.缺乏交叉口拓宽措施。

2.双向4车道画成双向6车道。

3.分隔带距离交叉口过近,压占人行横道。

4.交叉口公交车站设置过多,换乘及间距不合理。

5.公交停靠站点压占人行横道。

6.道路红线用双点画线表示不合规划制图规范。


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 )备案。

A.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十九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原则的是()

A: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B: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C:不改变历史环境损毁程度的原则
D: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原则:(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 )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

A.涉及经济原则调控事项
B.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事项
C.矿产资源开发事项
D.房地产交易

答案:D
解析:
《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规定,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②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③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④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燃气用量的预测与计算的主要任务是预测计算燃气的( )。

A.日用量和小时用量
B.周用量和日用量
C.年用量和季用量
D.旬用量和月用量

答案:A
解析:
根据燃气的年用气量指标可以估算出城市燃气用量,燃气的日用气量与小时用气量是确定燃气气源、输配设施和管网管径的主要依据。因此,燃气用量的预测与计算的主要任务是预测计算燃气的日用量与小时用量。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和解答6辑 第5辑


人类生态学在二战以后最为重要的进展就是"社会地区分析"。社会地区分析是由( )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城市社会研究方法。

A:谢维基
B:帕克
C:威廉斯
D:贝尔
E:沃思

答案:A,C,D
解析:


下列为风景名胜区基本特征的是(  )。

A: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
B: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
C:突出风景名胜区资源与环境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D:风景名胜区应当具备游览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多重功能
E: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是这些价值和功能的综合体

答案:B,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风景名胜区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
(2)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是这些价值和功能的综合体;
(3)风景名胜区应当具备游览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多重功能,对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是基于其价值可为人们所利用,可以用来进行旅游开发、游览观光以及科学研究等活动。
重点掌握风景名胜区区别于一般旅游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应具有的特点。


下列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说法,符合《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规定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可以不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限制
B: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城市的各项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C: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由文本、图表、说明书以及各种必要的技术研究资料构成。成果应当用电子档形式备案
D: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建立规划动态维护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估和维护

答案:D
解析: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建立规划动态维护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估和维护。


在城市中,由于不同地段所处区位的自然经济条件和人为投入物化劳动的不同,()也不同。

A.土地价值
B.土地质量
C.开发潜力
D.土地收益
E.区位优势

答案:B,D
解析:
城市用地的经济性评价是指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在城市中,由于不同地段所处区位的自然经济条件和人为投入物化劳动的不同,土地质量和土地收益也不同。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城镇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存在着向心与( )两种类型的城镇化。

A.职能型
B.离心
C.外延型
D.飞地型

答案:B
解析:
城市化的类型包括:(1)向心型城镇化与离心型城镇化;(2)外延型城镇化与飞地型城镇化。


容积率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既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必须规定的( ),也是进行城乡规划行政许可时必须严格控制的关键指标。

A:重要内容
B:前提条件
C:基本原则
D:制约因素

答案:A
解析:


根据经济学中以竞争性和排他性对物品的划分,不拥挤的城市道路属于( )。

A.私人物品
B.公共品
C.自然垄断物品
D.共有资源

答案:B
解析: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和解答6辑 第6辑


以下属于乡村公益事业的是( ).

A.乡村公路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B.乡村自来水生产建设
C.乡村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D.乡村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E.乡村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答案:A,B,D
解析:
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系指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乡村经济、社会活动和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益公用事业建设。比如乡村公路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乡村自来水生产建设、乡村电力供应系统建设、乡村信息与通信设施建设、乡村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乡村生产与生活供应系统建设等,也就是支持和维持乡村健康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的是()

A: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B: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C: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人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D: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

答案:D
解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住、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钱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之所以需要干预,关键在于各项建设活动和土地使用活动具有极强的()

A:专业性
B:外部性
C:综合性
D:协作性

答案:B
解析: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之所以需要干预,关键在于各项建设活动和土地使用活动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各项建设中,私人开发往往将外部经济性利用到极致,而将自身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推给了社会,从而使周边地区承受不利的影响。


下列属于居住区防灾措施的是( )。

A.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5%
B.尽端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米
C.居住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D.建筑山墙之间的宽度最小为14米

答案:C
解析:
根据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可知,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8%,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规定,保护规划必须遵循( )的原则。

A.保护历史真实载体
B.保护历史环境
C.控制人口数量
D.保护历史价值
E.合理利用、永续利用

答案:A,B,E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规定,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城市燃气管网按布局方式划分可分为( )。

A:环状管网系统
B:一级管网系统
C:二级管网系统
D:混合管网系统
E:枝状管网系统

答案:A,E
解析:


下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

A.颁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B.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C.对违法建设工程发出行政处罚通知单
D.要求有关单位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

答案:A
解析: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对特定的人或事件做出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与措施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与具体化。其内容只涉及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具体行政行为一般包括:行政许可与确认行为、行政奖励与给付行为、行政征收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强制行为、行政监督行为、行政裁决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