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7辑

发布时间:2021-10-25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7辑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7辑 第1辑


某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的项目,其不利季节为冬季,冬季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拟在该季节进行大气监测。下列监测布点方案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

A.至少约在NW、SE、NE、SW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B.至少约在S、N、E、W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C.至少约在NW、SE、S、N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D.至少约在NE、N、SW、S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依项目评价等级和污染源布局的不同,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监测布点。其中,二级评价项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题中,该监测期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则以其上风向东南风为0°,则分别应在SE(0°)、NE(90°)、NW(180°)、SW(270°)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在排污企业排放污染物核算中,通过监测并计算核定日平均水污染物排放量后,按( )计算污染物年排放总量。
A. 建设单位所属行业平均年工作天数
B. 建设单位年工作的计划天数
C. 建设单位年工作的实际天数
D. 行业排放系数

答案:C
解析:


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下列关于风景名胜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景名胜区的古树名木,严禁砍伐
B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固保护地带内的林木,不分权属都不得砍伐
C风景名胜区需进行更新、抚育性采伐林木的,须经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D在风景名胜区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必须经管理机构同意
E在风景名胜区内采集其他林副产品不必经管理机构同意,但应限定数量

答案:A,B,D
解析: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九条: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固保护地带内的林木,不分权属都应当按照规划进行抚育管理,不得砍伐。确需进行史新、抚育性采伐的,须经地方主管部门批准。在风景名胜区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必须经管理机构同意,并应限定数量,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收到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 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 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 ) 。
A 重新备案
B 重新报批
C 重新审核
D 报废

答案:C
解析:


用大气面源模式时,当网格面积≤1km2,网格外的的曲浓度可用电源模式计算,但需修正的参数有()。
A.横向扩散参数 B.铅垂向扩散参数
C.接受点至面源中心距离 D.面源平均排放髙度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企业事业单位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不能利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

A.安全分类存放
B.开展环境监测
C.建设贮存设施、场所
D.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

答案:A,C,D
解析:
《中华人民兵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详见教材P114。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7辑 第2辑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下列关于土壤现状监测频次说法错误的包括()

A.一级评价,至少开展1次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的现状监测
B.二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必须开展1次特征因子现状监测
C.二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可不再进行特征因子现状监测
D.三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可不再进行基本因子现状监测

答案:C
解析:


2018-2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主要依据的是( )。

A. 依法取得的排污许可证
B. 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C. 环境保护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D. 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答案:A
解析: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规划的基准年为(),规划期为()年。

A:2007年2009—2020
B:2008年2009—2020
C:2007年2008—2020
D:2008年2008—2020

答案:B
解析: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其中的Ci是指第i个污染物()。

A.单位时间排放量(g/s)
B.达标排放后的排放浓度(mg/m 3)
C.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ug/m 3)
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3)

答案:C
解析:


某大城市拟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 万t,填埋厚度为25 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 年1 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 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 t/d ,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 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 。



【问题】
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 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 )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 采用厚底不低于2m ,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 0X 10^-7cm/s 的天然黠土防渗衬层
C. 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勃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 10^ - 7 cm/s 且厚度不小于0.75 m
D . 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结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 10^ -7 cm/s 且厚度不小于0.75 m
3. 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 )。
A.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 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 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 禽畜养殖废物
E.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 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该垃圾填埋场选址合理;所建设施不完善。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C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配备的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在本案例中,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最高水位距离约0.9 m,不到1 m,因此更应建立地下水导排系统并确保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地下水水位与基础层底部距离大于1m 。此外,由于该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 万t ,填埋厚度为25 m,按照《标准》要求,应建立甲:脆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来处理填埋场产生的甲炕气体。
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C)
A. 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 10^-7crn!s 的天然黠土防渗衬层
c. 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结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 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 m^
D. 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站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 且厚度不小于0.75 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AB)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 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 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 禽畜养殖废物
E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不可行。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其次经填埋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废水如果因为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而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时,要求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渗滤液的总量不超过污水处理总量的0. 5%,并不超过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的污水处理能力。该案例超过了0 .5% 。
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晌有哪些?
答: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填埋场产生气体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喝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考点分析】
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 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 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坪价中采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分析; ( 2 )建设项目与环境政策的符合性分析"和"七、环境可行性分析( 1 )分析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环境比选的合理性"。
该题考查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 ) 中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及根据场址实际情况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规模而需要配套建设的设施。
举一反三:
根据《大纲》要求,对于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掌握生活垃圾填埋, 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危险废物焚烧,危险废物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对于场址的选择,出题角度经常为"给出不同场址的各类条件,进行比对,从而选择更为合理的选址飞来考查考生对场址选择的相关要求的掌握程度。
为了便于记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规则笔者简单归纳为:符合规划、避开保护区域、标高不小于50 年一遇洪水位、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详细内容参见GB 16889-20080
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C )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 ) 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的是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处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渗衬层。
该案例中,天然基础层厚度2.5 m,饱和渗透系数为1.0 X 10^-6cm/S,应采用厚度不低于2m,饱和海透系数小于1.0 X 10^-7cm/S的天然站土防渗衬层,或者防渗能力更好的防渗衬层。
举一反三:
防渗衬层是指设置于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的垫层,可分为天然结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黠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勃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笔者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衬层选择情况归纳如表1



防渗衬层选择时可按照表l?选择或者选择防渗能力更好的。对于危险废物填埋
场的防渗衬层的选择大家可以自行归纳。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AB?)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
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A?、B?均为可直接进入该填埋场的垃圾,?C?的含水率过高,?D?不可进入,而对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焚烧
飞灰则有三个条件的限制。
举一反三:
可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坡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经处理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
(1)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
①含水率小于30%;?②?二口恶英含量低于3μgTEQ/kg;?③按照HJ/T?300?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金属离子等〉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
(2)?经过下列处理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
①按照HJ/T?228-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化学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
检验指标:②按照HJ/T 229-2006 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微波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③按照HJ/T 276-2006 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高温蒸汽处理,并满足处理效栗检验指标。
(3)经处理后,按照H盯T 300-2006 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 规定的限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 4) 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②未经处理的粪便:③禽畜养殖废物:④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⑤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 )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从两个角度考查了渗滤液的处理问题。①拉圾填埋场必须要有渗滤液处理装置。②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送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时,对于处理量的要求。
举一反三: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考查角度较多,以下两个方面应该注意: ① 到2011年7 月l 日以后,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自行处理渗滤液并达到标准要求,不允许再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②年轻(5 年以内〉的垃圾填埋场和老( 5 年以上) 的垃圾填埋场,二者渗滤液组分的区别(表1 )。



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晌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1 )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该题考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的分析。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外乎就是从水、气、声、渣、风险、生态、景观、土壤、地质这些方面来考虑, 并逐条分析。
举一反三:
大家在分析一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时,首先分析该项目会产生水、气、声、渣、风险、辐射中的哪些污染,然后逐个分析这些污染因素对水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生态、景观和人类安全健康的影响。从这些角度入手,基本可以做到分析全面,没有遗漏。
总而言之,该案例重点考查的是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有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希望诸位考生能以此题为例,仔细研读《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5-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4-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2001 )。


下列关于声环境现状评价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有()。

A:声环境现状评价主要是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声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对照相关标准评价达标或超标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C:评价结果应当用表格和图示来表达清楚
D:公路、铁路项目需要绘制现状等声级图

答案:B,C
解析:
声环境现状评价包括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噪声源现状评价,排除A项;改扩建飞机场,需要绘制现状WECPNL的等声级图,排除D项。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7辑 第3辑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厂址中心为起点确定
B.项目厂界浓度超标,须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考虑全厂的所有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等
D.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答案:C,D
解析:
见原文8.7.5。视频有误,以此为准。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而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由于考虑所有污染源的综合叠加及项目周边实际地形地貌影响,场界外的预测结果可能超过环境防护距离的估算结果。对于在环境防护距离之外出现区域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应考虑采取有效的污染源控制措施,确保环境质量达标。随着企业装备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化工企业,无组织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有组织排放点源数量众多,无组织排放所占比例缩小。因此,只考虑无组织排放源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往往很小,甚至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要求,从而忽略了高排气筒点源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大气环境叠加的影响,导致了其局限性。


2016-77.某地拟在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根据《中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下列关于开展该项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禁止自然保护区内开展该项旅游活动
B.该项旅游活动应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一致
C.开展该旅游活动,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
D.开展专项旅游活动应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答案:A
解析:


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商场楼顶空调冷却塔噪声对临近居民住宅楼影响时,必须选择的评价量是()。

A:昼间、夜间等效声级
B:冷却塔工作时段等效声级
C:昼间、夜间最大声级
D:冷却塔昼间工作时段最大声级

答案:A
解析:
被测声源(空调冷却塔噪声)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的等效声级。测量时段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


(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

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
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
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答案:B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符合公众参与有关规定的有( )。
A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就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开征求意见
B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就规划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公开征求意见
C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就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D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应当就其编制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开征求意见

答案:A,C
解析:


某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项目,拟建地常年、冬季主导风向分别为E、NW,项目在1月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至少在E、S、W、N等方向布点,并在偏W方向加密布点
B.至少在E、S、W、N等方向布点,并在偏E方向加密布点
C.至少在NW、NE、SE、SW等方向布点,并在偏SE方向加密布点
D.至少在NW、NE、SE、SW等方向布点,并在偏NW方向加密布点


答案:C
解析:
C 二级评价项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将题中E、NW分别取为0°,代入各选项一一核对,只有选项C为正确答案。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7辑 第4辑


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污染源一般有()。

A:渗滤液
B:释放气
C:恶臭
D:噪声
E:生活垃圾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严格规范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把( )的环境合理性作为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
A 园区布局
B 产业结构
C 重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D 投资规模

答案:A,B,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项目的后评价进行的规定有()。

A: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环评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备案
B: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C: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环评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D: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答案:B,D
解析:


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
A.声源种类 B.声源强度 C.声源起源 D.声源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J 现状调查内容包括( )

A.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B. 社会经济概况调查

C. 公众参与现场调查 D.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杳

答案:B,D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6.2现状调查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状况调查(A错误)、社会经济概况调查(B正确)、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D正确)、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调查、环境质量与生态状况调查。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l类地表水水域总磷(以P计)的标准限值 是( )mg/L。
A.不大于0.01 (湖、库0.005) B.不大于0.1 (湖、库0.025) C.不大于0,2 (湖、库0.05) D.不大于0.3 (湖、库0.1)

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Il类地表水水域总磷(以P计)的标准限值。答 案显然,考生需巧妙记忆,有規律可循。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7辑 第5辑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以生态系统损害为特征的环境风险评价,应按损害的生态资源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确定()。

A:损害范围和损害途径
B:损害范围和损害值
C:损害渴值和损害值
D:损害渴值和损害途径

答案:B
解析: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04)中,风险评价原则规定:①大气环境风险评价,首先计算浓度分布,然后按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给出浓度分布范围及在该范围内的人口分布;②水环境风险评价,以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包括面积及污染物质质点轨迹漂移等指标进行分析,浓度分布以对水生生态损害阈作比较;③对以生态系统损害为特征的环境风险评价,应按损害的生态资源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给出损害范围和损害值;④鉴于目前毒理学研究资料的局限性,风险值计算对急性死亡、非极性死亡的致伤、致残、致畸、致癌等慢性损害后果目前尚不计人。


在利用 "3S" 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时,目前提出的植被指数很多,应用最广泛的是( )。
A. MTVI
B. RVI
C. NDVI
D. A VI

答案:C
解析:
NDVI 指的是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常用于进行区域和全球的植被状况研究。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
  A: 二氧化碳控制区
  B: 二氧化硫控制区
  C: 二氧化氮控制区
  D: 酸雨控制区
  E: 一氧化碳控制区

答案:B,D
解析:


一般情况,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比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排烟脱氮处理成本( )。
A. 高
B. 低
C. 差不多
D. 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2016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有( )。

A.声源源强控制
B.声波传输途径控制
C.敏感点防护措施
D.接收者个人防护措施

答案:A,B,C
解析:
噪声技术防护措施包括声源上降低噪声的措施、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措施、敏感目标防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务院规定由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任何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开采者不得向非指定单位销售。

A:收购
B:采购
C:代购
D:购买

答案:A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7辑 第6辑


下列属于AERMOD预测模式需要输入的点源参数的是( )。

A.排气筒几何高度
B.烟气出口速度
C.排气筒出口处环境温度
D.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

答案:A,B,D
解析:
AERMOD属于大气推荐模式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适用的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体源。对于各级项目,点源调查内容均为,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2018-13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下列区域中,属于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区域的有( )。

A、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B、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
C、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D、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

答案:A,B
解析:


环境噪声评价包括()。

A:噪声源现状评价
B:声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C:A和B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A: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
B: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
C: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
D: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

答案:C
解析: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为2014年考试大纲新增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做到文字简洁、()、结论清晰明确。
A.图文并茂 B.数据详实 C.论点明确 D.论据充分

答案:A,B,C,D
解析: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做到文字简洁、图文并茂、数据翔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明确。


2018-7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关于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危险化学品目录可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分类标准适时调整
B. 城乡规划中应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
C.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行业布局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
D.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行业规划由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

答案:C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7辑 第7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
B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C对己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关闭
D对己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是( )。

A. 焚烧处置的农业废物
B. 填埋处置的生活垃圾
C. 倾倒、堆置的疏浚污泥
D. 回填采空区的符合要求的采矿废石

答案:D
解析:
ABC均为固废处置方式,处置前后均作为固废管理。


对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答案:
解析: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016-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列规划中,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

A.某矿区开发规划
B.某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C.某市“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
D.某省“三年政治行动”计划

答案:A,B
解析:


清洁生产分析中,原辅材料选取可考虑的定性分析指标有( )。

A.毒性
B.可再生性
C.可回收利用性
D.原辅材料价格

答案:A,B,C
解析:
原辅材料的选取是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在资源选取的过程中和构成其产品的材料报废后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因而可从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这五方面建立定性分析指标。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评工作中,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 )的原则有重点的进行。

A.全面性
B.针对性
C.可行性
D.效用性

答案:A,B,C,D
解析:
规划环评工作中,现状调查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则,有重点的进行。现状调查内容应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调查重点应放在与该规划相关的重大问题,以及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已经造成的影响。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