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辑

发布时间:2021-09-29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辑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辑 第1辑


新建铁路建设项目
【素材】
某地拟新建总长142km的铁路干线。全程有特大桥6座,总长6891m;大中桥砧座,总长16468m;三线大桥7座,总长2614m;涵洞302座,总长8274m;隧道45座,总长18450m,其中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6座,长度小于100Om的隧道37座,三线隧道1座;近期车站11座。
该工程起源于某铁路M站,征用土地890亩(1亩=667m2),其中耕地300亩、林地400亩、荒草地100亩,其他90亩。铁路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曾连续两次穿越某大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20~300m。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田。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5%~25%,水土流失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穿越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发达,经过村庄8个。初步预测表明,沿线居民住宅噪声声级增加量为5~10dB(A)。
【问题】
1.该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2.确定生态环境和声环境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并说明理由。
3.简述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4.简述该项目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沿线区域环境的主要生态限制因子。
5.说明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
6.简述该工程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

答案:
解析:
1.该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答:(1)法规符合性: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功能区划等。
(2)方案比选:选择对生态环境、水环境、水土保持等影响最小的。
(3)工程占地:工程占地的类型、占地数量,最好不占用基本农田。
(4)对沿线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村庄等环境敏感点的环境影响情况,选择对敏感点影响最小的。
(5)环保措施与达标排放情况:环保措施包括该工程采取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防止重要生境破坏的措施,大临工程生态恢复的措施,防止敏感点生态环境破坏的措施,防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完整性破坏的措施;达标排放情况包括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噪声达标排放情况等;选择环保措施好,生态破坏小,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的。
(6)环境风险:铁路运输危险品对沿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村庄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选择环境风险小的。
(7)公众参与:铁路穿越的8个村庄居民对本项目的支持比例;选择公众支持比例高的。
(8)结论。
2.确定生态环境和声环境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并说明理由。
答:生态环境:项目穿越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属于敏感区,因此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范围在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方向扩展8~30km,考虑生态完整性,评价范围应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声环境:根据项目规模、所处的噪声功能区、噪声增量、受影响人群等情况,该项目噪声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范围为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
3.简述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答:(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点位、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其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其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
(3)高填方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用的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采石场及沙石料场情况。
(6)施工便道布置、规模、占地类型,施工规划等。
4.简述该项目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沿线区域环境的主要生态限制因子。
答:(1)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区域资源和社会状况调查,区域敏感目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2)限制性因子: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沿线村庄等。
5.说明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
答:(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要根据工程的特点与影响途径、环境现状调查成果(一般就是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的评价重点)进行确定,该项目要增加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内容。具体包括:
? 对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
? 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 对水环境的影响;
?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方法:类比法、列表清单法、综合评价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生产力评价法、系统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简述该工程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
答:工程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路基排水工程、防风固沙工程、防泥石流工程等。
生物措施:绿化、恢复植被等。
【考点分析】
1.该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七、环境可行性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主要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主要生态敏感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公众支持与否等方面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铁路(公路)工程环评应注意的问题:
(1)铁路(公路)工程如遇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时,须经国务院或其指定部门的批准。
(2)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类工程如遇有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时,路线布设时应采取避绕措施。
(3)铁路(公路)工程经过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时,环评报告中必须要有水土保持方案。
2.确定生态环境和声环境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并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
本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导则和技术方法的掌握及应用情况。生态环境评价
等级计算与大气评价等级不同,后者是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标准,通过计算主要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和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大距离进行判断。生态环境评价等级计算与水环境评价等级不同,与项目污水排放量和复杂程度无关,而与生态环境影响范围、有无重大生态敏感点、有无珍稀动植物等有关,详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
举一反三:
环评案例实际中,在计算大气、水、声、生态的评价等级,确定评价范围和监测布点时,注意对当地地形、水体、声环境、生态功能的调查,并掌握大气、水、声的质量标准,这样才能客观确定相应的评价等级。
3.简述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的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资源和能源消耗等,给出污染源强,生态影响为主的项目还应根据工程特点分析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影响的因素和途径;(2)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3)分析计算改扩建工程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4)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
4.简述该项目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沿线区域环境的主要生态限制因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
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可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应该包括对区域自然生态完整性的评价以及对敏感生态区域和敏感生态问题的评价两大部分。本案例项目重点应该包括:
铁路建设和运营对沿线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村庄等环境敏感点的环境影响情况;项目采用的环保措施与达标排放情况:环保措施,包括工程采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防止重要生境破坏的措施,大临工程生态恢复的措施,防止敏感点生境破坏的措施,防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完整性破坏的措施;达标排放情况,包括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噪声达标排放情况等。同时,还包括铁路危险品运输导致沿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村庄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
5.说明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5)确定评价重点”。
举一反三:
一般铁路工程运营期主要生态环境影响有(与公路建设项目运营期生态影响类似):
(1)线路工程。线路工程主要指线路占地形成条带状区域。
路基方案的影响:由于路基可以有全填、半挖半填、全挖三种方式,也有路基高、低的差别。因此,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区、不同的地质(含水文地质)和不同的生态敏感类型地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切割生境、阻断与阻隔生态功能和过程的负面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切割生境,影响物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对动植物繁衍也有一定影响。
(2)桥涵工程。桥梁建设应注意与主要景观的协调,在风景秀丽的地区要注意维护区域整体景观资源的自然性、时空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桥梁体量大小、色调配置要经过评价。
桥涵(尤其是过河桥)需注意运输危险物品的风险。
(3)隧道工程。隧道工程建成运行后只要不改变地下水自然流态,进出口避免大规模削山劈山,就可以减小穿山带来的严重生态破坏,正面作用明显。
(4)站场工程。站场工程运行的生态影响与占地面积大小以及占地类型关系密切。站场是引进拼块,呈规则的块状,是对自然系统的干扰源,同时要范站场人员的行为。一般来讲,其负面的生态影响是有限的。
(5)辅助工程和取弃土(渣)场。项目建成后,所有的临时用地,包括取弃土场都己复垦。这些地方的生物量可以恢复,但物种组成将有改变,这个影响可能在几十年或上百年消除,但也可能物种永远不会完全恢复。
6.简述该工程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略。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补充监测原则上应取得()有效数据。

A. 3d
B. 7d
C. 15d
D. 一个月

答案:B
解析: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根据()进行。
A.水文气候条件
B.水文地质条件
C.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结果
D.环境水污染物种类调查结果

答案:B,C
解析: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 )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A、城市市区
B、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
C、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旁
D、0 类和1 类声环境功能区内

答案:B
解析:
见教材P12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基本草原保护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
B、有计划地开垦基本草原
C、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草原,应当退耕还牧
D、已造成石漢化的草原,应当限期治理

答案:A
解析:
【参考答案】:A【点评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基本草原保栌的要求。B项明显错误,C D项未 针对基本草原。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辑 第2辑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重要生态功能区分为()。

A: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B: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C: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省级和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D:一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二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答案:C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
A.不大于20m B.不大于30m C.不大于50m D.不大于60m

答案:C
解析:
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50m。对于临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不同代表高度上的预测受体。


(2017年)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铅垂向Z振级昼间70dB、夜间67dB适用的地带范围是()。

A. 文教区
B. 商业中心区
C. 工业集中区
D.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答案:A
解析:
标准值及适用地带范围


采用氨为制冷剂的冷凝法回收含苯、甲苯、正己烷、乙二醇废气中的有机物,其回收设施尾气经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有()

A.苯
B.氨
C.甲苯
D.非甲烷总烃

答案:A,C,D
解析:
冷凝法回收含苯、甲苯、王己坑、乙二醇废气中的有机物不彻底,所以气筒排放的污染物肯定有这些物质,另外对于是否含有氨,一般情况下氨为制冷剂工艺,有严格的氨泄露控制措施,防止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故B 建议不选。


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按废物来源可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固体废物
C:农业固体废物
D:一般废物
E:特殊废物
F:危险废物

答案:A,B,C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辑 第3辑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核与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包括( )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A、某输变电项目
B、某广电通讯项目
C、某机电类项目
D、某核电站项目

答案:A,B,D
解析:
见教材P85。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关于污染气体的排放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
A. 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宣取 15 m1 左右
B. 排气筒的高度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 1996) 的要求就可以
c. 排气筒或烟道应按相关规范设置永久性采样孔,必要时设置测试平台
D. 排放有腐蚀性的气体时,排气筒应采用防腐设计

答案:A,C,D
解析:
排气筒的高度应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 16297 )和行业、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计算出的排放速率确定,排气筒的最低高度应同时符合环境影响报告批复文件要求。


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确定环境保护减缓措施时应遵循的优先顺序是()。

A: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重建措施、修复补救措施
B: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C: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D: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重建措施、修复补救措施

答案:B
解析:
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①预防措施,用以消除拟议规划的环境缺陷;②最小化措施,限制和约束行为的规模、强度或范围使环境影响最小化;③减量化措施,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等降低不良环境影响;④修复补救措施,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⑤重建措施,对于无法恢复的环境,通过重建的方式替代原有的环境。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 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
(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A.引起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 B.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
C.引起的地下水水温气候变化情况 D.引起的地下水微生物群的变化情况

答案:B
解析:
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根据《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禁止在( )进行围填海活动。

A.鸟类栖息地
B.经济生物的繁殖场
C.经济生物的索饵场
D.经济生物的人工产卵场

答案:A,B,C
解析: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禁止在经济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和鸟类栖息地进行围填海活动。详见教材P161。考生应特别注意选项D的问题所在。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辑 第4辑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I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水质影响评价,可采用()进行评价。
A.类比法
B.标准指数法
C.数值分析法
D.对比分析法

答案:B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I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水质影响评价,可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下列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水体是( )。
A、内水 B、湖泊
C、领海 D、管辖的海域

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水 体。答案显然,湖泊适用水污染防治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下列建设项目中,属于海岸工程的有()。

A:码头
B:跨海桥梁
C:滨海大型养殖场
D:污水处置排海工程

答案:A,C,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二条,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具体包括:①港口、码头、航道、滨海机场工程项目;②造船厂、修船厂;③滨海火电站、核电站、风电站;④滨海物资存储设施工程项目;⑤滨海矿山、化工、轻工、冶金等工业工程项目;⑥固体废弃物、污水等污染物处理处置排海工程项目;⑦滨海大型养殖场;⑧海岸防护工程、砂石场和人海河口处的水利设施;⑨滨海石油勘探开发工程项目;⑩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家海洋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海岸工程项目。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了本标准的()、分时段的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锅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以及有关烟囱高度和监测的规定等。
A.适用范围
B.适用区域划分
C.年限划分
D.适用功能区域划分


答案:A,B,C
解析: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区域划分及年限划分、分时段的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锅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以及有关烟囱高度和监测的规定等。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关于环境风险评价的有关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经论证,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不完善的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审批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无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受理
C: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审批后,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按要求重新办理报批手续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中,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的,应提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C项,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按《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重新办理报批手续。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辑 第5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编制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B:区域建设、开发规划
C:城市建设指导性规划
D:自然资源开发有关专项规划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会商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应当开展会商的有( )。
A、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规划环评
B、全国范围内的包括石化、化工、有色冶炼、钢铁、水泥的国家级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C、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煤电基地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D、国家级流域综合规划、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答案:C,D
解析:
见教材P36 。


影响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时间确定的因素有()。

A:根据当地的水文资料确定丰、平、枯水期,同时确定三个时期的对应季节或月份
B:评价等级影响,三级评价一般可只在枯水期调查
C: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比枯水期严重时,一级评价的各类水域须调查丰水期,二级、三级如果时间允许可进行丰水期调查
D:冰封时间较长的水域,或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水的水域和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答案:A,B
解析:
C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比枯水期严重时,一级、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须调查丰水期,三级如果时间允许应进行丰水期调查。D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水的水域和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2019-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B.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的,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C.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D.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除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答案:B
解析:


在水环境现状调查中,点源调查的内容有( )。
A. 排放特点
B. 排放数据
C. 用排水状况
D. 废水、污水处理状况
E. 能耗状况

答案:A,B,C,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