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5章

发布时间:2021-09-18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5章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5章 第1章


(2011年)降低风机排风口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有效设施是( )。

A.消声器
B.隔声罩
C.吸声板
D.减振垫

答案:A
解析:
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应采用消声器。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强调分业施策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对水泥行业的具体要求有()

A:推广使用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
B:鼓励依托现有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废渣发展高标号水泥和满足海洋、港口、核电、隧道等工程需要的特种水泥等新产品
C:支持利用现有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进一步完善费用结算机制,协同处置生产线数量比重不低于10%
D:强化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资源单耗指标约束,对整改不达标的生产线依法予以淘汰

答案:A,B,C,D
解析:


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时,应在生态系统识别的基础上,分析()。

A:生态系统类型
B:生态系统结构
C:生态系统组成
D:生态系统功能

答案:A,B,D
解析: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一般需阐明生态系统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特点,评价区域内居优势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功能或生态功能规划;域内自然资源赋存和优势资源及其利用状况;阐明域内不同生态系统间的相关关系及连通情况,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约束条件以及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如脆弱性问题;明确主要的或敏感的保护目标。生态系统组成不是现状评价内容,而是不同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已知某湖当年入湖总磷符合L,出湖水量Q,平均容积V ,湖体总磷平均浓度C,湖水体总磷存续总量年增量M. 则总磷的一阶反应速率常数K 的估算式为( )

A K=V/Q
B K=[L-QC-M]/CV
C K=[L+QC-M]/CV
D K=[L-QC+M]/CV

答案:B
解析:


某省人民政府拟报送一流域水电规划草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该省人民政府在报送此规划草案时,应当()。

A: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
B:只将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
C:将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报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
D:只将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

答案:A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已知线声源长度为l0,在垂直平分线上距线声源r0和r处声压级分别为lp(r0)和lp(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下列关于线声源简化条件和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当r>l0且r0<l0时,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点声源,且lp(r)=lp(r0)-20lg(r/r0)
B.当r>l0且r0>l0时,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点声源,且l0(r)=L0(t0)-20lg(r/r0)
C.当r<l0/3且r0<l0/3时,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无限长线声源,且lp(r)=lp(r0)-20lg(r/r0)
D.当r<l0/3且r0<l0/3时,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无限长线声源,且l0(r)=l0(r0)-10lg(r/r0)

答案:B,D
解析:


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规定的常规大气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和频次说法错误的是( )。

A.NO2和O3的分析都可使用化学发光法
B.凡进行小时平均采样的,采样时间均至少45分钟
C.凡进行日平均采样的,采样时间均至少18小时
D.—氧化碳的分析方法为非分散红外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NO2的分析方法有:①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②化学发光法,③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O3的分析方法有:①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②紫外光度法,③紫外荧光法,④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CO的分析方法为:①非分散红外法,②气体滤波相关红外吸收法,③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凡进行小时平均采样的,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SO2,NOx,NO2,CO,PM10进行日平均采样,每日至少有20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TSP,B[a]P,Pb也进行日平均采样,每日应有24h的采样时间。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 )制定。
A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政府有关部门
B 省级人民政府
C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D 国务院办公厅

答案:C
解析:


根据基本农田保栌条例,基本农田是指()。
A、按城市規划确定的绿化土地
B、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C、按农村发展规划规定的保护区土地
D、按人口承包到户的农用土地

答案:B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基本农田的慨念和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5章 第2章


(2019年)某建设项目拟设排放口于不受回水影响的河段,排放口上游河段背景调查适宜范围至少是( )。

A.500
B.800
C.1000
D.1500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6.2.2,不受回水影响的河段,排放口上游河段背景调查适宜范围至少500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现状监测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型商场室内噪声监测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B.铁路施工场界噪声监测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C.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监测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农贸市场边界噪声监测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答案:A
解析:
B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铁路施工场界噪声监测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适用于对城市铁路边界噪声的评价,铁路边界是指距铁路外轨轨道中心线30m处;C项,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监测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D项,农贸市场边界和大型商场室内噪声监测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





答案:
解析:




采用AERMOD模型模拟PM2.5时,二次PM2.5质量浓度通过SO2、NO2等前体物转化比率估算所得,其中SO2、NO2转换系数()。

A.0.56,0.45
B.0.54,0.48
C.0.44,0.58
D.0.58,0.44

答案:D
解析:


 该项目沿线两侧分布有大量农田,还有一定数量的果树和路旁绿化带,改建中型桥梁桥址位于X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边缘,其下游4km处为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新建桥梁跨越的Y河为宽浅型河流,水环境功能类别为Ⅱ类,桥梁设计中有3个桥墩位于河床,桥址下游0.5km处为某鱼类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公路沿线分布有村庄、学校等,其中A村庄、B小学和某城镇规划住宅区的概况及公路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1-1。
表1-1 工程所在区域概况及公路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给出A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及评价量。 针对表中所列敏感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说明理由。 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应对跨X河桥梁采取哪些配套环保措施? 列出Y河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 可否通过优化桥墩设置和施工工期安排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A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及评价量如下:   (1)A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为昼间和夜间。   (2)评价量分别为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级Ld和Ln。针对表中所列敏感点,噪声防治措施及理由如下:   (1)A村应搬迁。   理由:该村噪声超标较高,且位于二级公路两侧区域,属于4a类区,采取声屏障降噪也不一定能取得很好效果。另外该村住户较少,比较容易搬迁。   (2)城镇规划的住宅区,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调整线路方案,使线路远离规划的住宅区。   ②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以及绿化。   ③优化规划的建筑物布局或改变前排建筑的功能。   理由:该段为新建路段,可以通过优化线路方案,使线路远离规划的住宅区;也可以设置声屏障并安装隔声窗、建设绿化带的措施达到有效的降噪效果;当然作为规划住宅区,也可以调整或优化规划建筑布局或改变建筑功能。   (3)B小学不必采取噪声防治措施。   理由:营运中期昼间达标,夜间虽然超标,但超标量较小,且夜间学校无人住宿。   注意:虽然一般认为超标就得采取措施,但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环境噪声超标,二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考试时应依法作答。根据项目特点,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应对X河桥梁采取的配套环保措施有:   (1)提高桥梁建设的安全等级。   (2)限制通过桥梁的车速,并设警示标志和监控设施。   (3)设置桥面径流导排系统,防止污水排入水中,并在安全地带设事故池,将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引排至事故池处置,防止排入水中。   (4)桥面建设防撞装置(如防撞护栏)。根据项目特点,Y河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有:   (1)关注拟建桥位下游是否有饮用水水源地及取水口。   (2)关注桥位下游鱼类保护区的级别、功能区划,主要保护鱼类及其保护级别、生态特性、产卵场分布,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及保护要求等。   (3)调查河流的水文情势,包括不同水期的流量、流速、水位、水温、泥沙含量的变化情况。   (4)调查水环境质量是否满足Ⅱ类水体水质。   (5)沿河是否存在工业污染源,是否有排污口入河。   (6)调查Y河的水生生物相关情况。(1)根据题中所给项目特点,经分析可知,可以通过优化桥墩设置和施工工期安排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2)理由:减少桥墩数量(甚至可以考虑不设水中墩),这样就减少了对河道的扰动,降低对水质的污染,可以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保护区的影响;施工工期安排时,应尽量选在枯水期,避开鱼类繁殖或洄游季节施工,避免对水文情势的改变,也可以减缓对保护区鱼类的影响。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时,对环境影响的筛选,一般情况从下列哪些方面筛选? ( )
A. 影响小或不重要
B. 影响是否不确定或过于敏感
c. 影响是正面的或负面的
D. 影响是否是内部的或己被控抑
E. 影响能否被量化和货币化

答案:A,B,D,E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活动有关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特殊情况,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B、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 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C、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钴探、挖掘等作业 的,需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D、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保护单位及其环 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答案:C
解析:
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 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2015年)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布点应考虑的因素有( )。

A.固定声源情况
B.流动声源情况
C.地表植被
D.敏感点情况

答案:A,B,C,D
解析:
2019版教材P163,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既可能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例如公路、铁路噪声,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故ABD正确;关于选项C的争议,教材P147,“由于声波传播过程中受地面建筑物和地面对声波吸收的影响,同一敏感目标不同高度上的声级会有所不同,因此当敏感目标高于三层(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什么要在高于三层(含三层)建筑设置测点呢?因为有建筑物或地面对声波的影响时,下三层和三层以上的监测数据存在很大差异(参照上课讲的声屏障相关知识点,上课说了声屏障只对低层建筑物有降噪效果,高层可能存在反效益),C C项中地表植被类型不同对声传播也会有影响,如高大的树木,可能起到类似声屏障的作用,导则三层以下和三层以上的监测数据有差异,故在三层以上楼层设点时也要考虑,而且有无地表植被,那么地面对声波的吸收也是不一样的,也会导致不同楼层的监测值不一样。


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含水层的主要措施有()。

A:防止土壤污染
B: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
C:严禁用渗井排放污水
D:合理选择废物堆放场所

答案:A,B,C,D
解析:
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水,一方面要防止土壤污染,另一方面要想法阻断污染物与地下水的联系。这包括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在关键地点上游排污;完善排水系统,严禁用渗井排放污水;合理选择废物堆放场所;污水池及固体废物堆放场底应作防渗处理;并应注意地质条件的选择,建立卫生防护带等。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5章 第3章


2017-106.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应包括的内容有( )。

A.跟踪评价的结论
B.规划实施中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意见采纳情况
C.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估
D.规划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估

答案:A,C,D
解析:


城市污水处理厂外排尾水渠设置紫外线灯照射设施的作用是( )。
A. 增加外排尾水中溶解氧含量
B. 使水中致病微生物死亡或灭活
c. 进一步处理 COD
D. 脱除水中的氨

答案:B
解析:


2016-6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列关于保护耕地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
C.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D.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的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答案:B
解析:


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拟两侧各拓宽一个车道,扩建前双向四车道在有正常车流和无车流通过情况下敏感目标处噪声分别为65dB(A)和58dB(A);扩建后六车道达到设计车流量时对敏感目标的早上贡献值为68dB(A)。则扩建后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
A等于68dB(A) B.在68dB(A)和69dB(A)之间
C.在69dB(A)和70dB(A)之间 D.在70dB(A)和72dB(A)之间

答案:B
解析:
B 扩建后,车流噪声在敏感点的贡献值为


某项目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执行地下水Ⅲ类标准(pH值为6.5~8.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pH值监测结果中,超标最严重的是()。

A:pH=6.0
B:pH=6.4
C:pH=8.6
D:pH=9.5

答案:A
解析:
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超标越严重。根据水质因子pH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当pHj≤7.0,SpH,j=(7.0-pHj)/(7.0-pHsd);当pHj>7.0时,SpH,j=(pHj-7.0)/(pHsu-7.0)该式中,SpH,j为pH值的标准指数;pHj为pH值得实测统计代表值;pHsd/sub>为评价标准中pH值的下限值;pHsu为评价标准中pH值的上限值。将A、B选项分别代入第一个式子计算,SpH=(7.0-6.0)/(7.0-6.5)=2,SpH=6.4=(7.0-6.4)/(7.0-6.5)=1.2;将C、D选项分别代入第二个式子计算,SpH=8.6=(8.6-7.0)/(8.5-7.0)≈1.07,SpH=9.5=(9.5-7.0)/(8.5-7.0)≈1.67。


为便于分析和采取对策,要将生态影响划分为( )。
A.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B. 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
C. 近期影响与长期影响
D. 人为影响与自然影响
E. 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

答案:A,B,C,E
解析:
为使于分析和采取对策,要将生态影响划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近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一次影响与累积影响,明显影响与潜在影响,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


(2013年)下列烟气脱硫方法中,不产生废水的方法是( )。

A.氨法
B.海水法
C.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
D.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答案:C
解析:
2019版教材P395,烟气循环流化床与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相比,具有脱硫效率更高(99%)、不产生废水、不受烟气负荷限制、一次性投资低等优点。


确定风速高度指数P值需考虑的因累有()。
A.风速 B.风向
C.大气稳定度 D.混合层高度
E.地区类型

答案:A,B,C,D
解析:


对氨基苯确酰胺制造工程
【素材】
某化工项目拟建在某城市远郊某工业区,以氯苯、三氧化硫、二氯亚砜、氨水为原料,进行磺化、酰氯化反应和胺化反应,年产对氨基苯磺酰胺1000t。项目厂区占地40000m2,建设生产车间一座、独立的原料及成品罐区(带罩棚)一个、危险品库一个、2t/h锅炉房一座。项目排放氯化氢、氨气、氯苯等工艺废气;排放生产废水,其属酸性有机废水,并含有一些难降解毒性物质;还排放工艺废渣等固体废物。厂区排水实行雨污分流,雨水依靠重力流经管道排入A河。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二级标准后经管道排入A河。项目主要噪声源为锅炉房噪声。
项目周围有三个村镇,分别位于拟建址西南4km、东5km和东北3km。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居民区。A河为GB3838—2002中规定的IV类水体。项目所在地区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II类区。项目平面布置见图1。

主要原料和产品的理化及毒理性质如下:
氯苯: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不偷快的苦杏仁味。熔点—45.2℃,沸点132.2℃,相对密度(水为1)1.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为1)3.9,闪点28℃。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麻醉作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急性中毒:接触高浓度可引起麻醉症状,甚至昏迷。脱离现场,积极救治后,可较快恢复,但数日内仍有头痛、头晕、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液体对皮肤有轻度剌激性,但反复接触,则起红斑或有轻度表浅性坏死。慢性中毒:常有眼痛、流泪、结膜充血的症状;早期有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重者引起中毒性肝炎,个别可发生肾脏损害。LD50为2290mg/kg(大鼠经口)。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本品易燃,具剌激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氨水:35%水溶液,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剌激性臭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三氧化硫:无色液体或者无色至白色晶体,有发烟、吸湿特性。蒸气比空气重。α体、β体和γ体的熔点分别为62℃、33℃和17℃。该物质是一种强氧化剂,与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以及有机化合物激烈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与水和潮湿空气激烈反应,生成硫酸。水溶液是一种强酸,与碱激烈反应。该物质可通过吸入其蒸气和食用吸收到体内。20℃时该物质蒸发,迅速达到空气中有害污染浓度。该物质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食入有腐蚀性。反复或长期接触气溶胶,肺可能受损伤,并有牙蚀的危险。含三氧化硫的强无机酸雾是人类致癌物。不可燃。受热引起压力升高,容器有爆裂危险。在火焰中释放出剌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二氯亚砜:无色至浅黄或浅红色发烟液体。有窒息气味。加热至140℃以上分解成氯气、二氧化硫和氯化硫,遇水水解成二氧化硫和盐酸。能与苯、氯仿混溶。相对密度(d420)1.638。熔点—104.5℃,沸点76℃。有催泪性和腐蚀性。贮存:密封阴凉干燥保存。按《危险货物品名表》,属酸性腐蚀品。
对氨基苯磺酰胺:白色颗粒或粉末状结晶,无臭,味微苦。熔点165~166℃。接触擴胺类的工人,有干咳、食欲不振、口中有恶味、头痛、头晕、易疲乏、精神萎靡、工作后思睡等症状。遇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和氧化硫。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LD 50为3900mg/kg(大鼠经口);3000mg/kg(小鼠经口);1300mg/kg(兔经口)。
【问题】
1.项目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有哪些?
2.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调查应调查哪些因子?如建设地区没有其他的地方性大气
污染物评价标准,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选用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废气排放?
3.项目涉及哪些危险物质?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可分为哪些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存在哪些重大事故风险?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进行的环境敏感性调查应调查哪些内容?
4.项目排放的生产废水,未处理前如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来划分,水质复杂程度如何?项目排水系统、废水处理设施应釆取哪些应急措施来避免事故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的重大环境影响?

答案:
解析:
1.项目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项目运行期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有:锅炉烟气和工艺废气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恶臭物质(氨、氯苯等)排放造成的异味影响,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声环境的影响,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以及环境风险。
2.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调查应调查哪些因子?如建设地区没有其他的地方性大气污染物评价标准,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选用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废气排放?
答: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调查应调查常规因子和项目特征因子。常规因子包括TSP(或PM10)、SO2、NO2、CO,项目特征因子包括氯化氢、氨气、氯苯;如建设地区没有其他的地方性大气污染物评价标准,应选用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锅炉烟气排放适用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氨废气排放应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氯苯、HCl废气排放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
3.项目涉及哪些危险物质?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可分为哪些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存在哪些重大事故风险?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进行的环境敏感性调查应调查哪些内容?
答: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有氯苯、氨水、盐酸、三氧化硫、二氯亚砜和对氨基苯磺酰胺等,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项目厂区可分为储罐区、库房区和生产车间三个包含危险物质的功能单元。项目的事故风险主要是氯苯、氨水、二氯亚砜泄漏以及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引起的上述物质大量挥发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风险,以及前述的危险物质大量进入水环境的环境风险。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进行的环境敏感性调查应包括:①明确各环境保护目标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方位;②项目选址选线是否位于江河湖海沿岸,环境风险是否涉及临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等区域,按环境风险涉及的范围进行排查,明确保护级别;③人口集中居住区和社会关注区(如学校、医院等)按5km排查,查明人口分布,核对厂址合理性论证是否充分。
4.项目排放的生产废水,未处理前如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来划分,水质复杂程度如何?项目排水系统、废水处理设施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来避免事故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的重大环境影响?
答:项目排放的生产废水处理前含有酸、持久性污染物(难降解的有机物)、非持久性污染物(可降解的有机物)三类污染物,如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来划分,属于水质复杂的水。如在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或事故的情况下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发生火灾等事故状态下,消防废水也会含有酸、氯苯等有机物,而且浓度很高。因此应该确保项目污水装置的处理能力、保障调节池的容量,设置监控池或根据消防水量的预测,设立功能和容量满足要求的消防水收集系统和事故应急水池。各清水、污水、雨水管网的最终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应安装切断设施和切换到事故应急水池的设施,储罐区应设置围堰等。
【考点分析】
1.项目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运行期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考虑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排放对各个环境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等可能的影响。对于本项目中存在的有明显异味的恶臭物质(氨、氯苯等)应考虑其造成的异味影响;对于存在危险源的项目,还要考虑环境风险对环境可能的潜在危害,这也是一种环境“影响”。
2.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调查应调査哪些因子?如建设地区没有其他的地方性大气污染物评价标准,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选用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废气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3)选用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价的因子包括常规因子和项目特征因子。本项目也有锅炉烟气的排放,因此应该调查常规因子。项目特征因子当然更是调查的重点。如需监测,监测布点应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为依据进行。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不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则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2~4个监测点。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可做两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做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期至少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监测设备为空气自动监测设备,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8个小时质量浓度值;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时,08时,14时,20时4个小时质量浓度值。监测方案类考题在前两年的考试中出现过,应引起重视。为方便考生记忆,大气监测布点原则简要总结为:
一级冬夏测7天,兼顾均勻布10点。
二级不利布6点,连续监测也7天。
三级监测可放宽,要布2至4个点。
化工石化及医药类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注意不同类型污染物的选取,锅炉烟气、恶臭物质、工业炉窑废气和工艺上其他废气排放应注意区分。特别是恶臭物质要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3.项目涉及哪些危险物质?可分为哪些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存在哪些重大事故风险?重大危险源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进行的环境敏感性调查应调査哪些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五、环境风险评价(1)识别重大危险源并描述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
笔者认为,依现在颁行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后果偏重于人员伤亡。因此危险物质的筛选偏重于急性、毒性和易燃易爆性。而松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风险管理的政策表明,造成环境质量严重恶化也应该是环境风险评价中不可忽视的后果,因此危险物质的选取应该全面,凡是在事故状态下排放,或引起其他污染物进入大气或水环境并会引起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物质都应被视为危险物质。因此在进行“导则与标准”或“技术方法”考试时,应严格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进行,而“案例分析”考试因为考试大纲没有做细致的规定,应该考虑《环境风险排查技术要点》和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实际情况,至少不应遗漏。对于评价范围和环境敏感性调查范围,《导则》中规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为不低于3km。而《环境风险排查技术要点》要求化工石化项目均应排查5km范围内的人口集中居住区和社会关注区(如学校、医院等)。这两个并不矛盾,一个是事故排放下大气环境影响的范围;另一个是调查环境敏感性的范围。
举一反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解释:“功能单元,至少应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容器或管道)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于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的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和其他单元分割开的地方。”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中能满足上述“至少应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容器或管道)及环保处理设施”的有储罐区、生产车间和危险品及成品库房。而且它们之间有明显的边界和特定的功能,并且泄漏事故发生时能通过厂区道路互相分割开。因此可划分为三个包含危险物质的功能单元。划分了功能单元,才能判定重大危险源。
对重大危险源的判定2008年考试大纲做了强调,一定要理解临界量的含义,可以参照《导则》的附录临界量并结合《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来确定临界量。如果出题的话一般会给出临界量,这个判别不难,大于等于临界量即为重大危险源,难点在于功能单元的划分和界定。
4.项目排放生产废水,未处理前如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来划分,水质复杂程度如何?项目排水系统、废水处理设施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来避免事故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的重大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五、环境风险评价(2)提出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
事故状态下排放的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防范措施在实际环评工作中已经成为一个重点。尤其是事故废水,以消防废水为主,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的危险物质。这里根据《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的有关内容,做了一些回答,以备万一。无论出什么形式的考题,都要把握住事故废水(尤其是消防废水)中含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后会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事故废水向外环境排放的切断措施、收集措施和处理处置措施。这些是事故应急预案中的重要内容。
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主要应从最大可信事故一旦发生对环境的危害后果最低来考虑。笔者认为应从事前和事后应急两方面去考虑。事前主要从选址选线上避开环境敏感目标,例如人口密集区、重点保护的水域等;事后主要从应急预案来考虑,应急预案不仅仅要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危害作为出发点,还要关注事故状态下特殊污染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5章 第4章


(2012年)某燃煤锅炉SO 2现状排放量90.0t/a。拟对锅炉增设脱硫设施,脱硫效率由现状的50%增至80%。项目技改后,SO 2排放总量为( )。

A.90.0t/a
B.45t/a
C.36.0t/a
D.18t/a

答案:C
解析:
????90/50%1 80%36/t a???。


从河流A的上游筑坝,跨流域调水补给河流B的中游,其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
包括()。
A.河流A的上游 B.河流A的中、下游
C.河流B的中、下游 D.调水线路所穿越地区

答案:A,B,C,D
解析:


某拟建高速公路建设期在下列地点设置弃渣场,选址合理的有()。
A.水田 B.河道滩地 C.废弃取土场 D.荒土洼地

答案:C,D
解析:
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工程方案的优化措施中采用环境友好的方案。“环境友好”是指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较少,或者虽有影响也容易恢复。这包括从选址选线、工艺方案到施工建设方案的各个时期。例如,公路、铁路建设以隧道方案代替深挖方案;建设项目施工中利用城市、村镇空闲房屋、场地,不建或少建施工营地,或施工营地优化选址,利用废弃土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园地等。环评中应对整体建设方案结合具体环境认真调查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优化方案建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种植高秆农作物、芦苇、杞柳、荻柴和树木(堤防防护林除外);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拟在河边建一工厂,该厂将以2.56m3/s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污染物(持久性物质)的浓度为15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为0.61m/s,平均河宽为12.5m,平均水深为0.58m,与该工厂相同的污染物浓度为400mg/L,该工厂的废水排入河流后,污染物浓度是()。

A:503.4mg/L
B:692.3mg/L
C:803.4mg/L
D:705.6mg/L

答案:C
解析:
污染物浓度c=(400*0.61*12.5*0.58+1500*2.56)/(0.61*12.5*0.58+2.56)=803.4(mg/L)。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景观生态学法可定量分析生境格局的变化
B.类比分析法可定性预测生态问题的发展趋势
C.列表清单法可定量预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D.图形叠置法可定量分析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C 列表清单法应用范围有: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分析;进行生态保护措施的筛选;进行物种或栖息地重要性或优先度比选。预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属于生物多样性评价法的应用范围,不属于列表清单法的应用范围,所以C选项错误,为正确答案。


某厂有一台链条炉(烟气中的烟尘占灰分量的80%) ,装有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为 80% ,用煤量为1.8t/h,煤的灰分含量为 25%,含硫率 2%.该锅炉 S02 的排放量是: ( )。
A. 32000 mg/s
B. 16000 mg/s
C. 40000 mg/s
D. 64000 mg/s

答案:B
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水能丰富的河流,应当有计划的进行( )。

A.多目标梯级开发
B.以航运为目标的梯级开发
C.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梯级开发
D.以水能资源为目标的梯级开发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水能丰富的河流,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多目标梯级开发。建设水力发电站,应当保护生态环境,兼顾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竹木流放和渔业等方面的需要。


适用于连续排放的含COD废水在横向混合过程段的水质预测模式是()。

A:河流二维稳态累计流量模式
B:S-P模式
C:河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
D:河流二维准稳态模式

答案:C
解析: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应当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A.流域规划 B.自然资源开发指导性专项规划
C.畜牧业开发专项指导性规划 D. 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C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5章 第5章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下列自然资源开发1级项目的评价期限要求要做生态环境后评价的是( )。

A.森林开采
B.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C.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D.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答案:B
解析: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如下:①2、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②1级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评价期限:要分别对施工期、运行期进行评价,1级项目要做后评价。


距某一线声源,处的声级为52dB,2r处的声级为49dB,在r至2r距离范围内该线声源可视作()。

A:点声源
B:面声源
C:有线长线声源
D:无限长线声源

答案:D
解析:
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为:Lp(r)=Lp(r0)-10lg(r/r0),即:距离增加一倍,声级降低3dB,因此,在r至2r距离范围内该线声源可视作无限长线声源。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

A: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设计完成后
B: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设计完成前
C: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完成后
D: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完成前

答案:D
解析:


下列建设项目中,适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的有( )。

A.水利水电
B.汽车制造
C.轨道交通
D.电解铝

答案:A,C
解析: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适用于交通运输(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港口和航运,管道运输等)、水利水电、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山采选、电力生产(风力发电)、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旅游等行业和海洋、海岸带开发、高压输变电线路等主要对生态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以及区域、流域开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


对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 )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A.工程选址前 B.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
C.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D.工程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前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可以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有( )。
A、规划编制机关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
C、高等院校
D、环保公司

答案:A,B
解析:
见教材P2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需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关于其公式表示正确的是()。
A.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B.新增污染源-现状监测值=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C.新增污染源+现状监测值=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D.新增污染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物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答案:A
解析:
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即: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若评价范围内还有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也应考虑其建成后对评价范围的共同影响。


(2015年)工程分析中应给出环境影响预测的污染源参数有( )。产污节点图

B.污染源坐标和源强
C.污染物年排放时间
D.污染物年排放总量

答案:B
解析:
2019版教材P10,工程分析专题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程分析给出的产污节点、污染源坐标、源强、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等技术参数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的依据。A项产污节点图不是参数,故不选;C项的污染物年排放时间和D项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均不是环境影响预测时用到的污染源参数,故CD不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属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的是()。

A:采用的评价标准
B: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C: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D: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报告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包括:①前言;②总则,包括了编制依据、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以及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③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④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⑥社会环境影响评价;⑦环境风险评价;⑧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⑨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⑩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⑾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⑿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⒀公众意见调查;⒁方案比选;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⒃附录和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