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7节

发布时间:2021-08-28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7节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7节 第1节


地下水量均衡法适用于()。

A: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B: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C:Ⅲ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D: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答案:B
解析:
水量均衡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Ⅱ类项目(如矿井涌水量,矿床开发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等)的地下水评价与预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在声环境影响预测中除几何发散衰减外,需考虑的其他衰减因素有( ) 。

A 空气吸收
B 地面效应
C 屏障
D 声环境功能的区别

答案:A,B,C
解析:


下列属于海湾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 )。
A. 潮流状况、水温波浪的情况
B. 海岸形状,海底地形,潮位及水深变化
C. 流入的河水流量造成的盐度和温度分层情况
D. 内海水与外海水的交换周期
E.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

答案:A,B,C,D
解析:


.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核准。
  A: 国务院旅游管理部门
  B: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C: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答案:B
解析: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

答案:对
解析: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生产活动有( )。

A.在滩涂养殖贝类
B.在内水用网箱养殖鱼类
C.在领海采集海带用于科学研究
D.在专属经济区捕捞洄游的鱼群

答案:A,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该法从地域范围和行为范围就其适用范围做出了规定。就地域范围而言,包括我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和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我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主要是指大陆架和毗连区。就行为范围而言,包括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有关规定,经科学论证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设置入海排污口之前,必须征求()的意见。
A.审查批准海洋、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B.核准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C.批复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D.备案海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A
解析: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线一单"包括( )。
A、资源利用上线
B、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底线
C、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D、环境质量底线

答案:A,C,D
解析:
见教材P60。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7节 第2节


某拟建铁路局部路段穿越野生苏铁集中分布区,为保护野生苏铁,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A:迁地保护
B:采种育苗
C:缴纳征占费用
D:铁路选线避让

答案:D
解析:
为了减少生态影响,应从项目中的选线、选址,项目的组成和内容,工艺和生产技术,施工和运营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选取合理的替代方案,来减少生态影响。从环境保护出发,合理的选址和选线主要是指:①选址选线避绕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不对敏感保护目标造成直接危害,这是“预防为主”的主要措施;②选址选线符合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含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或者说能够与规划相协调,即不使规划区的主要功能受到影响;③选址选线地区的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清楚,不存在“说不清”的科学问题和环境问题,即选址选线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④从区域角度或大空间长时间范围看,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不影Ⅱ向区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地区或目标,即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受到损害或威胁。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属于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要求有()。

A:环境监理报告应作为试生产审查和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
B:未按相关要求落实防范环境风险设施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及时纠正、补救
C:建设单位申请试生产时,应将项目环境监理报告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材料一并提交
D:建设单位应委托环境监理单位,重点关注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及防范环境风险设施的建设情况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的相关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环境监理单位开展环境监理工作,重点关注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以及防范环境风险设施的建设情况,未按要求落实的应及时纠正、补救。环境监理报告应作为试生产审查和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时,应对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某水样pH值为6.5,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的标准指数为()。

A:0.7
B:0.5
C:2.5
D:4.0

答案:B
解析:
任何水体pH值的限值都是6~9。当pHj≤7.0时,SpH,j=(7.0-6.5)/(7.0-6.0)=0.5。


某水泥厂二期项目,在5km范围内淘汰500万吨/年产能的基础上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D10%=5500m,本项目环评需要分析的污染源有( )。

A.二期项目污染源
B.现有工程污染源
C.5km范围内淘汰污染源
D.评价范围内居民污染源

答案:A,C
解析:
对于一级、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建、扩建项目应包括新污染源、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本项目为二级评价项目,在5km范围内淘汰500万吨/年产能的基础上进行,故环评需要分析的污染源有二期项目污染源和5km范围内淘汰污染源。


以下关于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水环境的说法,不符合《水污染防治法》的是()。
 
 A: 禁止向水体倾倒含有汞、镉、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
  B: 禁止将含有铬、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埋入地下
  C: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必须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D: 禁止在江河、湖泊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

答案:B
解析:
《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将含有可溶性剧毒废渣直接埋入地下。故应选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在进行受纳河流水质现状调查时,下列污染物中,属于食品工业建设项目特征水质参数的有()。

A:石油类
B:苯胺类
C:悬浮物
D:大肠杆菌数

答案: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食品工业建设项目进行受纳河流水质现状调查时,所需特征水质参数包括:COD、BOD5、悬浮物、pH、溶解氧、挥发性酚、大肠杆菌数。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的采样时间一般为()。

A:连续15min
B:连续30min
C:连续45min
D:连续1h

答案:D
解析: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2017-1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设备的有关规定,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的内容包括( )

A.可能产生的最大噪声值
B.防治噪声污染的技术资料
C.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情况
D.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设备的种类、数量

答案:B,C,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7节 第3节


建设项目中的污染物排放特点包括( )。
A.污染物种类 B.污染物性质
C.污染物排放量 D.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答案:A,B,C,D
解析: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如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


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于2009年完成环评审批,2013年建成试运行,现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该高速公路主线全长95km.双向四车道,其中KI段(K0-K62)长62m,位于平原微丘区,设计车速100km/h,路基宽度26m;KII段(K60-K95),长33km,位于山岭重丘区,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24.5m,公路在K75建设1座300m的大桥跨越青龙河,在K87-K94建1座7km的特长隧道,隧道在K90设罝1个通风井(衬砌后竖井直径6m,井深280m),竖井采用自上而下方式开拕,从井口出渣,井口至已有二级公路建设3-5km施工便道。2014年和2020年设计车流里为KI段8000pcu(标淮车/辆)/d,14000pcu/d、KII段7000pcu/d,12000pcu/d。
环评报告书中记载的公路沿线基本情况概述为:公路KI段以农业植被为主,KII段以山区林地植被为主:青龙河水环境功能为III类,桥下5km处为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边界:特长隧道穿越的山体植被覆盖度较高,隧道出口(K94)附近有河溪和水田:公路沿线200m范围内共有29个声环境敏感点,全部为村庄。声环境影响评价表明:在2020年设计车流里条件下,有10个村庄劣环境质量超标,应采取声屏障措施:位于公路K33的M村庄距离公路路肩90m,预测省环境质里达标,不设罝声屏降。
环评报告批复文件提出:应进一步优化线路设计方案,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植被破坏:采取措施减缓隧道施工排水对农田的影响,对山顶植被实施生态监测;对预测声环境质虽超标的村庄采取声屏障等措施:跨越桥梁段应采取防范车辆事故泄漏措施。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表明:试运行阶段车流量KI段6500pcu/d,KII段4500pcu/d:为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植被破坏,改移KS2-K85约3km路段线位,最大改移距离330m,声环境敏感点由2个增至4个,其中新增P村距离公路路肩90m:特长隧道施工期间产生的涌水量较环评预测水量显著增加;根据图纸,跨越青龙河桥己设罝桥而事故水收集管道,按照环评要求在河岸基岩上设罝了200m3事故应急池,事故应急池底板高程95m,桥址处设计洪水水位90m,制订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配备了事故应急设施。
验收调査单位制定噪声验收监测计划时,认为P村和M村距公路路肩距离一致,可以类比M村监测结果,不需要开展P村噪声验收监测。
【问题】
1、指出K82-K85改线路段验收调査是需要了解的声环境敏感点信息。
2、采用M村庄的监测数据类比P村庄噪声影响的做法是否正确 列举理由。
3、指出特长隧道排水对植被影响调査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4、说明青龙河桥事故应急池验收现场调査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 给出K82-K85 改移路段验收调查时需了解的声环境敏感点信息。
答: (1)改移路段新增声环境敏感点:居住区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情况: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方位、距离、高差关系。
( 2 ) 改移路段原有的声环境敏感点: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方位、距离、高差关系的变化。
(3)项目噪声对居民点的实际影响调查。
2. 采用M 村庄的监测数据类比P 村庄噪声影响的做法是否正确? 说明理由。
答:不正确。
M 村庄位于K33 附近,位于平原微丘区,道路设计车速100 km/h,路基宽26m;P 村位于K82-K85 路段附近, 位于山岭重丘区,道路设计车速80 km/h, 路基宽24.5 m。M 村与P 村所在路段设计车速、车流量、路基宽度、道路高差均不一样,其受道路噪声的影响不能类推。
3. 指出特长隧道排水对植被影晌调查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答: (1)为减少隧道排水对农田影响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实际效果,农田植被的种类、数量,项目前后变化情况等;
(2) 山顶植被生态监测方案落实情况及其对山顶植被的实际影响效果,如山顶植被的种类、数量、覆盖率,项目前后变化情况等。
4. 说明青龙河桥事故应急池验收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核实事故池设计和建设是否符合环评及其批复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 1 )事故池容积;
(2) 事故池建设高程;
(3) 桥面事故水收集管道是否可以接入事故池。
【考点分析】
1. 给出K82-K85 改移路段验收调查时需了解的声环境敏感点信息。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 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本题考点涉及声环境现状调查中的敏感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环境敏感点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情况。
(2) 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如方位、距离、高差)。
本题为变更路段验收调查,需考虑新增敏感点的信息调查、原有敏感点与项目关系的变化及道路运营噪声对居民的实际影响。
2. 采用M 村庄的监测数据类比P 村庄噪声影响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5 )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
本题考查环境影响类比的适用条件,需结合题干信息分析。
3. 指出特长隧道排水对植被影响调查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4 )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生态环境影响验收调查内容根据项目的特点设置,一般包括:
(1)工程沿线生态状况:珍稀动植物和水生生物种类、保护级别、分布状况等:
( 2) 工程占地情况调查:临时占地、永久占地的位置、面积、取弃土量及生态恢复情况;
(3)影响范围内水体流失现状、成因、类型和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4) 影响区内植被类型、数量、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5) 影响区内不良地质地段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
( 6) 项目建设运行改变周围水系情况时,应做水文情势调查,必要时进行水生生态调查。
结合本题,可筛选出隧道排水对植被影响调查的重点内容是:对山顶植被、水田植被的影响及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4. 说明青龙河桥事故应急池验收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4)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
本题根据案例素材信息,可基本确定事故池有效性验收调查的主要内容,相对较简单。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应给出( )。

A、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
B、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地下水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C、预测期内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预测期内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答案:D
解析:
9.9.1给出特征因子不同时段的影响范围、程度,最大迁移距离。
9. 9.2给出预测期内场地边界或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9. 9.3 当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渗透系数小1X10^-6cm/S或厚度超过100m时,须考虑包气带阻滞作用,预测特征因子在包气带中迁移。
9. 9. 4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应给出污染物变化趋势或污染控制的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属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是()。

A: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B: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C: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D: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答案:A,B,C,D
解析:


(2019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l69-2018),关于大气环境风险范围确定的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风险一级评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不低于5km的区域
B.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5km的区域
C.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不低于3km的区域
D.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3km的区域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A.十五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B.十五日该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和噪声扰民补偿方案
C. 二十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D. 二十日该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和噪声扰民补偿方案

答案:A
解析: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A.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B.深化面源污染治理
C.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D.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

答案:D
解析:


(2018年)某建设项目位于规划的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

A.敏感
B.较敏感
C.不敏感
D.无法判定

答案:B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7节 第4节


(2016年)某河流上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4m3/s、1m 3/s,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mg/L、7mg/L;下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3m3/s、2m 3/s,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mg/L、7mg/L。干支流汇流混合后的高锰酸盐指数日通量平均浓度为( )。

A.7.4mg/L
B.7.5mg/L
C.7.6mg/L
D.7.7mg/L

答案:D
解析:
考察多源的完全混合模式;(4x8+1x7 +3x8+2x 7)/ (4+1+3+2 )=7.7


表达水土流失的定量指标有( )。
A. 侵蚀模数
B.侵蚀类型
C. 侵蚀面积
D. 侵蚀量

答案:A,C,D
解析:



新建热电联产项目


【素材】


某工业园区位于西南某中等城市以南4 km处近郊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工业园区目前尚无热电厂,现有的用热企业11家均采用自备锅炉供热,共设自备锅炉20台,目前锅炉总容量为93 t/h,烟尘排放量333 t/a、SO2排放量1 650 t/a、炉渣排放量6万t/a 。该园区热电站建设项目已列入经批准的城市供热总体规划,热电站设计规模为130 t/h锅炉2台、25 MW汽轮发电机组1台,同步建设相应供热规模的热网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输煤系统,同时淘汰现有分散自备锅炉。热电站最大供热能力130 t/h,总热效率60%、热电比35 5%。热电站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汽轮机组为抽气凝汽式。厂址位于丘陵地区,属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厂区西隔一条道路与河流A(主要功能为工业、渔业、航运、灌溉,多年平均流速12.6 m/s,平均水深3m,河宽3 m。)相邻,北接河流B(主要功能为灌溉),东、南两面为规划工业用地,东厂界距最近的村庄A约250 m 。灰场位于厂区东南侧约1 km的干沟内,地下水埋深约1m,灰场西南侧距最近的村庄B约300 m。锅炉年利用小时数为6 000 h,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脱硫效率>90%,SO2排放浓度80 mg/m3、排放量0.028 t/h;采用除尘效率大于99.9%的布袋除尘器,烟尘排放浓度20 mg/m3、排放量0.007 t/h;采用SCR法脱硝技术,脱硝效率>75%,NOx排放浓度98 mg/m3、排放量0.035 t/h。烟囱高120 m,距厂界最近距离80 m。经预测,SO2最大地面浓度为15.11μg/m3,SO2地面浓度均小于标准限值的10%;PM10最大地面浓度为3.78 μg/m3,PM10地面浓度均小于标准限值的10%;NO2最大地面浓度为18.5 36μg/m3 。厂区采用直流供水系统,取水自西侧河流A(河流B为备用水源),排水入西侧河流A;直流循环水(温排水)排放量约5 930 m3/d,经预测,温排水造成河流A周平均最大温升为2.2℃;一般废水排放量为449 m3/d,处理达标后由厂内总排口排入西侧河流A。项目采用灰渣分除、干出灰方式,预计灰渣产生量约78 120 t/a,其中渣量35 160 t/a,灰量42 960 t/a,目前已与建材、砖瓦厂签订灰渣综合利用协议,协议利用率100%,经分析,该项目灰渣属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问题】


1.该项目厂区和灰场选址从环保角度看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判定该项目大气、地面水评价等级,并给出判定依据。


3.从已给资料看,该项目明显不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是哪一点?


4.该项目大气总量控制是否满足要求?


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表2。





答案:
解析:

1.答:从环保角度看,该项目厂区选址合理,灰场选址不合理。原因如下:(1)国家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和近郊区、建成区和规划区新建燃煤火电厂,但以热定电的热电厂除外,该项目虽位于中等城市近郊,但属于以热定电的热电厂,故不在禁令之列;热电厂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故热电厂厂区选址从环保角度看是合理的。(2)该项目灰渣属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2001)有关选址要求。就提供的素材看,灰场虽:位于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但灰场西南侧距最近的村庄B约300 m,不能满足“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 m以外”的要求;灰场地下水埋深约1m,不符合“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 m”的要求。故灰场选址从环保角度看是不合理的。


2.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中评价工作分级划定办法,该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中的评价工作分级划定办法,该项目地面水评价等级为二级,具体判定依据如下:(1)大气:选择SO2、PM10、NO2为废气主要污染物,计算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PSO2=15.11÷500 * 100%=3.0%;PPM10=3.78÷ (150*3) *100%=0.8%;PNO2 =18.536÷240*100%=7.7%。取污染物中只最大者PNO2<10%,故大气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2)地面水:该项目废水排放量Q=6 379 m3/d,5 000 rr13/d<Q<10000 m3/d;污染物为非持久性污染物和热污染,污染物类型数为2,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河流A多年平均流量=12.6*3*3=113.4m3/s<150 m3/s,属中河;河流A主要功能为工业、渔业、航运、灌溉,水质应依据最高类别功能划分为III类。根据《导则》表2,本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3.答:虽然一般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但温排水造成河流A周平均最大温升为2.2℃,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对水温的要求:“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温升<1℃。”


4.答:该项目投产后将淘汰园区内现有企业自备的燃煤锅炉,实现集中供热。淘汰自备锅炉20台,削减SO2排放量1 650 t/a、削减烟尘排放量333 t/a。按锅炉年利用小时数6 000 h计,该项目SO2排放量0.028 t/h,折合为168 t/a;NOx排放量0.035 t/h,折合为210 t/a;烟尘排放量0.007 t/h,折合为42 t/a。该工程在保证除尘、脱硫设施正常运行的条件下,SO2排放削减量为1 482t/a,烟尘排放削减量为291 t/a;该工程上马后还可以减少供热区域其他小型锅炉的建设。因此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减少开发区大气污染物的排污总量,符合“增产减污”的总量控制要求。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七、环境可行性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举一反三:(1)厂址选择合理性是环境可行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厂厂址选择涉及厂区、灰场、供水管线、铁路或公路专用线等方面,需要从国家法规政策、设计规程、地区规划、环境功能及环境影响方面进行分析。①厂址选择首先要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要求,包括大气、水、噪声、固废等污染防治法,城市规划、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自然保护法。法规禁止的地点,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不得作为电厂厂址使用。②除法规要求外,国家有关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对火电项目厂址的有关要求,也应在环评中得到执行。如《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有关电厂选址的要求等。③电厂选址还应符合地方总体发展规划和城镇布局规划,尽可能避免在人口稠密区和城镇规划中的居住、文教、商业社区发展方位及其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选址建厂。④从环境功能要求看,在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不允许排放污染的地域、水域,如声环境功能0类区,地表水中的1类、2类水域及海洋1类海域等,环境影响与现状叠加后不应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电厂厂址不应位于大中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以避免对城市有污染影响。(2)因灰渣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 99-2001)有关选址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5场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5.1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5.1.1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5.1.2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 m以外。5.1.3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5.1.4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5.1.5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5.1.6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5.2 Ⅰ类场的其他要求: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5.3 Ⅱ类场的其他要求5.3.1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5.3.2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 m。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3)选用评价标准;(4)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举一反三:(1)大气评价等级的判定应注意采用新标准HJ 2.2-2008的判据,有关规定:5.3.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5.3.2.1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只(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Pi=ci/c0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0i一般选用GB 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 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5.3.2.2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只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2)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判定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5.2.1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5.2.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5.2.2.1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四类:持久性污染物(其中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以pH表征);热污染(以温度表征)。5.2.2.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2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1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5.2.3.2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当 均水深>1 0 m时:大湖(库):≥25 km2;中湖(库):2.5~25 km2;小湖(库):<2.5 km2。当平均水深<10 m时:大湖(库):≥50 km2:中湖(库):5~50 km2;小湖(库):<5 km2。在具体应用上述划分原则时,可根据我国南、北方以及干旱、湿润地区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的确定:本题目中河流A主要功能为工业、渔业、航运、灌溉,分别对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Ⅲ、Ⅴ、Ⅴ类水域功能。根据《标准》规定“同一水域兼有多种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故河流A水域功能应为Ⅲ。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举一反三:一般达标排放均应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判断,但火电厂的温排水造成的温升却应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对水温的要求进行达标排放判断。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4)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举一反三:国函[2006]70号《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规定,一般地区总量控制因子为2个: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在国家确定的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海域专项规划还需补充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第3 9号公告《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条件的公告》,电厂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一)新建、扩建、改造火电项目必须按照“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的要求,通过对现役机组脱硫、关停小机组或排污交易等措施或“区域削减”措施落实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途径,并明确具体的减排措施。(二)总局与六家中央管理电力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六大集团)或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二氧化硫削减责任书的脱硫老机组的扩建、改造火电项目,所涉及的老机组脱硫工程的开工、投产进度必须符合责任书有关要求。(三)热电站、煤矸石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总量指标必须明确总量指标来源。除热电站、煤矸石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外,其他新建、扩建、改建常规火电项目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必须从电力行业取得。1.属于六大电力集团的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必须从六大集团的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由所在电力集团公司和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2.不属于六大电力集团的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必须从各省非六大电力集团电力行业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由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建设单位在提交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同时提供省级环保部门对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的确认文件,六大电力集团的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还应有所属电力集团公司的确认意见。(四)总量控制政策有调整时,我局将及时下发有关要求。根据发改能源[2007]141号《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本项目属工业区集中供热项目,供热半径内不得重复建设此类热电项目。具体规定为:第十一条 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工业区应当尽可能集中规划建设,以实现集中供热。第十二条 在已有热电厂的供热范围内,原则上不重复规划建设企业自各热电厂。除大型石化、化工、钢铁和造纸等企业外,限制为单一企业服务的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第十五条 以热水为供热介质的热电联产项目覆盖的供热半径一般按20 km考虑,在10 km范围内不重复规划建设此类热电项目;以蒸汽为供热介质的一般按8 km考虑,在8 km范围内不重复规划建设此类热电项目。



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
A.分辨率 B.清晰度 C.面积点 D.精确度


答案:A
解析:
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地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


(2015年)某电厂粉煤灰堆场可视为面源,下列参数中属于该灰场污染源调查参数的是( )。

A.初始横向扩散参数
B.初始纵向扩散参数
C.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D.废气排放速度

答案:D
解析:
大气章节相关考点总结:排气筒(烟囱)实际的烟气排放温度一般大于0°C,因为烟气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再者温度越高,抬升高度越高,越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 nRT?(T为绝对温度),同样的烟气的温度越高,其体积越大,导致浓度越小,但判断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采用的是标态下的干烟气浓度,即浓度对标,需要把实际(工况)烟气量转换成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量,然后得出浓度对标;但烟气的速度不需要对标,不需要转换,转换也没有任何意义,故烟气的速度对应的是实际或者工况烟气量,通过排气筒的实际(工况)烟气量除以排气筒的面积即可直接得到,求烟气实际速度的目的是为了求烟气抬升的高度。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的采样时间一般为()。

A:连续15min
B:连续30min
C:连续45min
D:连续1h

答案:D
解析: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A. 46.68
B. 366.67
C. 36.67
D. 466.8

答案:B
解析:
每小时进入除尘系统的烟尘量=12000 x 2 200 x 10^-6=26.4 kg


以下属于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D、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A,B
解析:
见教材P14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7节 第5节


下列不属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评价重点的是( )。
A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B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C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D公众参与,应向公众告知开发区规划、开发活动涉及的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初步分析结论、拟采取的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及效果等公众关心的问题

答案:D
解析:


(2017年)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关于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B.Ⅱ类场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C.Ⅱ类场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
D.Ⅰ类场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答案:B
解析:
这是Ⅰ类场应优先选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A: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保护环境的
B: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C: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D: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优化资源、保护环境的

答案:C
解析:


以下不适用《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有( )。
A.含油废物填埋 B.舍汞废物填埋C.含氯化物填埋 D.含放射性废物填埋

答案:D
解析:
【参考答案】:D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答案 显然。


(2015年)下列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项目的是()

A.苯
B.苯胺
C.二甲胺
D.三甲胺

答案:D
解析: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项目如下: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A: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关于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处理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禁止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
B.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须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许可证
C.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对其按规定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承担处置费用
D.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直接将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单位处置

答案:D
解析: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后,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并承担处置费用。


(2019年)计算飞机场一日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需要的数据有( )。

A.飞机7-19时的飞行架数
B.飞机19-22时的飞行架数
C.飞机22-7时的飞行架数
D.全天飞行次数的有效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均值

答案:A,B,C,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7节 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A.预审 B.审查 C.备案 D.核准

答案:A
解析: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 ,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 )。
A、用于工程建设
B、用于农业
C、发展种植业
D、进行绿化

答案:B
解析:
见教材P16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户外声传播过程中,与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无关的因素是( )。

A、大气温度、湿度
B、声传播距离
C、声波频率
D、声源源强

答案:D
解析:
D选项声源源强是声源本身固有属性,与衰减方式无关。


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导致排气筒排出的污染物迅速扩散至地面,出现高浓度的情况,源强计算清单还应调查()。

A:建筑物高度
B:建筑物下洗参数
C:当地海拔
D:地形状况

答案:B
解析:
建筑物下洗现象是指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导致排气筒排出的污染物迅速扩散至她面,出现高浓度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列关于保护耕地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
C.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D.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的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详见教材P1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规定:对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趋势、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 )。

A.退耕还牧 B.限期治理 C.退耕还草 D.进行绿化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禁止开垦草原。对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趋势、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已造成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应当限期治理。恢复和有效的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016年)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应执行的噪声限值有()

A.昼间等效声级
B.夜间等效声级
C.昼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
D.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

答案:A,B,D
解析:


通过解译遥感卫片可获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信息包括()。

A:植被类型及分布
B: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
C:生物量
D:物种数量及分布

答案:A,B,C
解析:
遥感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面水体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生物量分布、土壤类型及其水体特征、群落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物种数量及分布必须通过现场勘查获取,遥感资料只能给出宏观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及详解7节 第7节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累积影响分析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

A:社会与经济
B:时间与空间
C:污染因子与污染物浓度
D: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

答案:B
解析:
累积影响分析应当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降低煤的硫分和灰分,()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

A:限制
B:禁止
C:不鼓励
D:支持

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建设跨词、穿词、穿堤、临洞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
A防涝标准
B防震标准
C防洪标准
D防爆标准

答案:C
解析:


某河段控制断面上游拟新增两个稳定排放源W1、W2。规划允许两个新增源在该断面COD浓度增量限值为0.5mg/L。若设计水文条件下,W1、W2在该断面的单位负荷响应系数分别为α1=0.02和α2=0.01mg/L/kg/d,则下列W1,W2的COD分配方案中,可行的有()。

A:方案1W1:12.5kg/d,W2:25.0kg/d
B:方案2W1:20.0kg/d,W2:10.0kg/d
C:方案3W1:25.0kg/d,W2:1.0kg/d
D:方案4W1:4.0kg/d,W2:40.0kg/d

答案:A,B,D
解析:
根据题意计算得:方案1,W1的COD浓度增量为0.02*12.5=0.25(mg/L),W2的COD浓度增量为0.01*25.0=0.25(mg/L),总增量为0.5mg/L,符合题意;方案2,W1的COD浓度增量为0.02*20.0=0.4(mg/L),W2的COD浓度增量为0.01*10.0=0.1(mg/L),总增量为0.5 mg/L,符合题意;方案3,W1的COD浓度增量为0.02×25.0-0.5(mg/L), W2的COD浓度增量为0.01×1.0-0.01 (mg/L),总增量为0.51mg/L,不符合题意;方案4,W,的COD浓度增量为0. 02×4.0=0.08( mg/L),W2的COD浓度增量为0.01×40.0=0.4 (mg/l),总增量为0.48mg/L,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的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应当按()确定。

A: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类别
B:所涉行业的类别
C: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类别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类别

答案:A
解析:
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概况,应明确()

A.施工方式
B.生产工艺
C.建设周期
D.平面布置

答案:A,C
解析:


(2014年)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于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的间断性排放源,下列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有()。

A.连续采样1小时
B.在排放时段连续采样
C.在排放时段内随机采集2~4个样品
D.在排放时段内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

答案:B,D
解析: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若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算均值。


据《土地复垦条例》,下列关于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的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复垦
B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由未来土地使用者负责组织复垦
C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
D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

答案:A,C,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