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题库5节

发布时间:2022-01-28
2022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题库5节

2022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题库5节 第1节


某碳素公司经营范围是碳素制品的加工、销售;普通货物道路运输;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为克服老厂区空间狭小和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缺陷,该企业2015年7月份制定了技改搬迁的规划,2018年10月份新厂区基本建成投产。老厂区的焙烧车间、煅烧车间于2017年一季度全部停产并进行了拆除,只留存成型车间维持生产(沥青库属于成型车间),用85%煅后焦作原料,15%沥青作黏结剂,经破碎、配料、混捏、成型、焙烧等工序制作成预焙阳极,供电解铝企业使用。成型车间设沥青库存储沥青,库内布设半地下沥青池(长28m、宽5.7m、高2.3m),池体采用5mm钢板焊接而成,地上部分(0.5m)和顶部用岩棉耐火砖保温,外层覆盖水泥混凝土。池内用钢板隔为7个小池,由北至南编号1-7号,4-7号正在使用,每个小池顶部均设有一个检查孔(长0.6m、宽0.6m、高0.15m)。事故前记录显示池内有沥青32.4t,为保证沥青黏度,采取导热油循环加温,导热油管布设在沥青池内部,池内温度保持在170~180℃。
2018年11月12日凌晨4时7分,成型车间燃气导热油炉操作工贾某发现导热油循环泵控制柜的电流值下降为80A(正常值100~110A),打电话报告给当班维修工尹桌,尹某电话通知电工张某来现场处理,经检查没有发现电路异常。于是众人怀疑是导热油泄漏,尹某和贾某关闭了有关开关和阀门,并向车间主任武某进行了汇报,武某分别给公司分管副总何某和动力部部长王某进行了汇报。
7时左右,维修工徐某经过测量,确认7号沥青池导热油泄漏(导热油的闪点为66℃)。随后,武某、何某和王某先后到达现场。何某安排现场工人卸掉7号沥青池上部的分支导热油管道法兰的螺栓,其中有一个螺栓卸不开,徐某用手持式切割机把螺栓切掉。
为进一步确定漏油点和便于操作维修,确定在7号沥青池另打开口。武某指挥工人用铁锤和钎子破除沥青池顶部的混凝土和保温层,露出顶部钢板。现场操作人员使用手持式切割机切割7号沥青池顶部的钢制盖板时,突然爆炸并形成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45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爆炸和火灾的物质分别是什么?并分析其爆炸和火灾的过程。
2.指出此次事故事后应开展的工作。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4.本次事故性质是什么?属于哪一个安全事故等级?发生事故后该单位应该如何进行事故报告?由谁负责事故调查?

答案:
解析:
1.(1)引起爆炸的物质是导热油与沥青的混合气体。 (2)引起火灾的物质是沥青池内的导热油和沥青。
(3)爆炸和火灾的过程:
①导热油泄漏进入7号沥青池,高温导热油和沥青在密闭的沥青池内混合,挥发的气体组份与沥青池上部空间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②现场作业人员违章动火作业,使用手持式切割机切透盖板产生火花遇到沥青池上部气相空间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③爆炸引发沥青池内导热油(经检验确定,导热油的闪点为66℃)、沥青燃烧并形成火灾。
2.事故事后应开展的工作包括:
(1)恢复现场。
(2)对周边的损失进行评估统计。
(3)检测环境并进行评价。
(4)对管道进行隐患排查治理。
(5)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
(6)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7)完善应急预案。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1)本次事故性质是责任事故。
(2)本次事故等级属于较大事故。
(3)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应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本次事故应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安全监管部门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B.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视具体情况采取应急措施,不得为稳定市场而采取经济性处置措施
C.人民政府应当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按照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D.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报告

答案:C
解析:
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J市地铁1号线由该市轨道交通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该市K建筑公司作为总承包单位承揽了第3标段的施工任务。该标段包括:采用明挖法施工的3 04地铁车站1座,采用盾构法施工,长4. 5km的4 0 1隧道1条。


J市位于暖温带,夏季潮湿多雨,极端最高温度4 2℃。工程地质勘察结果显示,第3标段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4 0 1隧道工程需穿越耕土层、砂质粘性土层、含水的砂砾岩层,并穿越1条宽5 0m的季节性河流;3 0 4地铁车站开挖工程周边为居民区,人口密集,明挖法施工需特别注意边坡稳定、噪声和粉尘飞扬,并监控周边建筑物的位移和沉降。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K建筑公司对第3标段施工开展了安全评价。


J市轨道交通公司与K建筑公司于2 0 1 4年5月1日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工期2年,K建筑公司将第3标段进行了分包,其中3 0 4地铁车站由L公司中标。 L公司组建了由甲担任项目经理的项目部,项目部管理人员共2 5人。于6月2日进行了现场开工仪式。


3 0 4地铁车站基坑深度35m,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后,进行车站底板垫层、防水层的施工。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模板支架最大高度为7m。施工现场设置了两个钢筋加工区和一个木材加工区。在基坑土方开挖、支护及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现场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包括:门式起重机1台、混凝土泵2台、塔式起重机2台、履带式挖掘机2台、排土运输车辆6辆。施工用混凝土由J市M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 6分):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辨识3 04地铁车站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简述K建筑公司对L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3.简述第3标段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应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4.简述3 0 4地铁车站施工期间L公司项目经理甲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


5.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指出3 0 4地铁车站工程中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





答案:
解析:

1. 304地铁车站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淹溺;噪声;粉尘;坍塌。


2.K建筑公司对L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2)负责建立对L公司包括评价、选择和管理等全过程的分包管理制度和管理台账并加以实施。


(3)负责L公司的资质审核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的审查。


(4)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对L公司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5)负责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3.第3标段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应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包括:


(1)施工过程中工人应该佩戴好安全帽防止物体打击和重物坠落;作业过程中工人涉及登高作业的应该系好安全带,高挂低用,安全带完好无破损。


(2)采用的金属切削工具和木工机械防护罩完好,接地良好。


(3)木工作业现场划分防火区域,采用吸尘设备,并在现场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配备灭火器。


(4)使用起重机械、挖掘机和运输车辆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许可证并持证上岗,使用的特种设备应状况良好,经过定期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5)固定及临时电器线路及用电设备接线规范,接地良好,根据使用用途及场所使用特定电压,并加装漏电保护器。


(6)作业过程中水下穿越工程时有坍塌、淹溺的危险,开凿隧道时要固定好支撑顶网和锚杆,防止冒顶和坍塌。对隧道和河道采取监控手段并进行连锁声光报警,当发生隧道顶端出现裂纹、渗水等危险情况时,人员应立即撤离。


(7)振动设备应进行降噪处理,设备固定螺栓加装垫片,工作人员配发耳塞。


(8)可能情况下采用湿式作业,降低粉尘,并配发防尘口罩或面罩。


(9)开凿隧道时要对隧道内的含氧量和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在专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作业。作业过程应进行机械通风。


(10)照明设施良好,不影响作业人员作业。


(11)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结果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器材和应急人员。


4.L公司项目经理甲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有:


(1)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施工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事故。


5. 304地铁车站工程中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包括:


(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5)脚手架工程。


(6)拆除、爆破工程。


【命题点与拓展】


1.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本题为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阶段,主要危险因素有: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淹溺、噪声、粉尘和坍塌。


2.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结合具体材料,可得出答案。


3.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安全对策措施。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指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并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


4.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分包单位项目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本案例第5问考查的是需要编制安全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第五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本题目中主要涉及的有:(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2)土方开挖工程。(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5)脚手架工程。(6)拆除、爆破工程。




下列按照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进行分类的是( )。

A.防坠落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
B.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
C.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
D.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辐射用品

答案:A
解析:
劳动防护用品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


(2013年)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除了应当综合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外,还应当分析的因素包括( )。

A.身体条件、遗传病史和现场危害检测
B.遗传病史、职业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C.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参加工作年限
D.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答案:D
解析:
第四十六条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一)病人的职业史;(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下列关于门式或桥式起重机的安全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型门式抓斗起重机应设置温度计
B.大型门式抓斗起重机应设置扭斜极限装置
C.任何时候不准将抓斗停放在漏斗口上方
D.禁止推土机横跨桥式起重机轨道

答案:B
解析:
大型门式抓斗起重机应设置风速计、扭斜极限装置和上下通话装置。处理抓斗故障时必须在指定位置进行,不准将抓斗停放在漏斗口上处理,以免滑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禁止推土机横跨门式起重机轨道。


2022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题库5节 第2节


某市化工企业聚丙烯车间因原料管道泄漏发生着火、引起爆燃事故。根据有关规定该市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负责查明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总结事故教训和提出处理建议。关于该事故调查与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有()。

A.聚丙烯发生燃爆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原料管道泄漏
B.事故责任追究认定应明确造成泄漏直接责任者和间接责任者
C.事故性质应认定为责任事故
D.聚丙烯燃爆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应包括造成工厂周围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治理费用
E.事故调查组应对事故责任者提出行政处分等建议

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选项A正确,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原料管道泄漏;选项B错误,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选项C正确,事故性质应认定为责任事故;选项D错误,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如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现场清理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费用,如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等;选项E正确,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在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责任事故者提出行政处分、纪律处分、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追究民事责任的建议。


井下特定条件下,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带的一端应正确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下列情况不用佩戴安全带的是( )。

A.拆除保护岩柱或保护台
B.在井筒内或井架上安装、维修或拆除设备
C.爆破后到井圈上清理浮石
D.运输物料、装卸车

答案:D
解析: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中第6.1.2.4款提到,下列情况.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带的一端应正确拴在牢固的构件上: ——拆除保护岩柱或保护台:
——在井筒内或井架上安装、维修或拆除设备;
——在井筒内处理悬吊设备、管、缆,或在吊盘上进行作业;
——乘坐吊桶;
——爆破后到井圈上清理浮石:
——井筒施工时的吊泵作业:
——在暂告结束的中段井口进行支护、锁口作业。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 )的没计文件,应当经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A.压力容器
B.客运索道
C.压力管道
D.起重机械

答案:B
解析:
第二十条锅炉.气瓶.氧舱.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设计文件,应当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在施工现场,借助于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叫攀登作业。现场登高除借助建筑结构及脚手架设置的登高设施(如马道)外,也可使用梯子或其他攀登设施。下列关于攀登作业的注意事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应由专人监护或设置围栏
B.脚手架操作层上使用梯子作业,应设置操作平台
C.梯子接长使用,接头不得超过2处,连接可靠
D.使用直梯时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

答案:D
解析:
攀登的用具、设施、建筑结构构造必须牢固可靠,工人上下的梯踏板的使用荷载不应大于1100 N。不得两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在通道处使用梯子作业时,应由专人监护或设置围栏。脚手架操作层上不得使用梯子作业。使用直梯时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使用固定式直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宜为5 m,且不超过10 m。超过3 m时,宜加护笼,超过8 m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时与地面的夹角以75°±5°为宜,梯子踏板间距以300 mm为宜。梯子接长使用,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可靠,梯梁强度不得小于单梯梯梁的强度。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答案:D
解析: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某汽车制造厂要进行整体搬迁,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建设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时间是()。

A.可行性论证阶段
B.初步设计阶段
C.总体设计阶段
D.试运行阶段

答案:A
解析:
第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不得开工建设。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2022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题库5节 第3节


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

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B.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
C.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D.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C
解析: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机械失效安全和定位安全都属于机械本质安全设计的范畴,下列做法中不属于机械失效安全设计的是( )。

A.设计操作限制开关
B.将机械的危险部位安置到不可触及的地点
C.预设限制不应该发生的冲击及运动的制动装置
D.预置预防下落的装置

答案:B
解析:
失效安全:设计者应该保证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相关装置包括操作限制开关、限制不应该发生的冲击及运动的预设制动装置、设置把手和预防下落的装置、失效安全的紧急开关等。


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截至11月29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开采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套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和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由国务院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由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组织调查
D.事故调查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

答案:A,D
解析: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案例中的事故属于特别重大事故。对于特别重大事故.应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应采取经济、可行、主动的处置措施来减少或降低风险,风险控制必须坚持( )的原则。

A.“安全第一、保护环境、预防为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D.“法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答案:A
解析: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控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保护环境、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经济、可行、主动的处置措施来减少或降低风险。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设定的行政处罚有()。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

D.没收违法所得

E.暂扣和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答案:B,C,D,E
解析: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设定的行政处罚有5种: (1)罚款;
(2)责令停止生产;
(3)没收违法所得;
(4)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5)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故本题应选择BCDE选项。


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的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初始注册有效期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答案:C
解析:
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第十三条注册有效期为3年,自准予注册之日起计算。 注册有效期满需要延续注册的,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满30日前,按照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注册审批机关应当在有效期满前做出是否准予延续注册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申请延续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注册申请表;
(2)申请人执业证;
(3)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
(4)聘用单位出具的申请人执业期间履职情况证明材料;
(5)注册有效期内达到继续教育要求的证明材料。
故本题应选择C选项。


2022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题库5节 第4节


某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将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纳入年度工作规划,制定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组织全体员工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根据风险清单制定隐患排查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关于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做法,正确的是( )。

A.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覆盖所有活动及区域,无需考虑异常紧急状态
B.企业建立从生产负责人到每位基层操作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实行闭环管理
C.企业要求隐患排查的范围包含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但不包括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
D.企业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要求掌握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答案:D
解析:
选项A,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选项B,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渐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不是生产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环管理。选项C,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服务范围。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拥有20辆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B.拥有20辆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C.拥有20辆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D.拥有20辆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配备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答案:C
解析: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规定,拥有20辆(含)以上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拥有20辆以下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谁保证应根据企业性质而定,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 )予以保证。

A.董事长
B.总经理
C.投资人
D.法人

答案:B
解析: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尾矿库安全度主要根据尾矿库防洪能力和尾矿坝坝体稳定性确定,分为( )。

A.危库、正常库两级
B.危库、废库、正常库三级
C.危库、险库、废库、正常库四级
D.危库、险库、病库、正常库四级

答案:D
解析:
尾矿库安全度主要根据尾矿库防洪能力和尾矿坝坝体稳定性确定,分为危库、险库、病库、正常库四级。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情况复杂,要求必须使用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的系统。某地施工时外部配电网提供了仅具有工作零线的系统,因此必须对电网进行改造,在总配电柜处单独引出保护零线并接地,实现了现场应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的单独使用,则该系统属于( )系统。

A.TT
B.TN-C
C.TN-S
D.TN-C-S

答案:D
解析:
TN-C系统是PE线与N线重合的系统。如果用电场所工况复杂,而其供电系统采用了TN-C系统,则此时必须将TN-C系统改为TN-C-S系统。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TN-C-S系统。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至少每()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答案:B
解析:
企业应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并保存监测记录。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向从业人员公布。故选B。


2022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题库5节 第5节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要求有()

A: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B: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分开
C:配备专业职业卫生医师和体检设备
D: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E: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答案:A,B,D,E
解析: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某机械厂车间对新上岗员工进行了岗前安全培训,培训内容中不属于车间级培训内容的是( )。

A.车工可能受到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伤害
B.车工、钳工、焊工等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C.防毒面具、防触电绝缘垫、安全绳、逃生软梯等安全设备的使用
D.本车间以往的事故案例

答案:B
解析: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15条的规定,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①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②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如A项)和伤亡事故;③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④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⑤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如C项);⑥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⑦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⑧有关事故案例(如D项);⑨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018年)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下列事故信息举报核查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举报发生较大涉险事故的,安全监管部门立即组织查证核实,并在1个月内向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核实结果
B.对举报发生事故信息的,安全监管部门立即组织查证核实,并在2个月内向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核实结果
C.对举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监管部门在20日内对事故情况进行初步查证,并将事故初步查证的简要情况报告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
D.举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监管部门在将初步查证的事故简要情况报告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后,在3个月内报告详细核实结果

答案:B
解析:
选项A 错误,应该是2 个月内。选项C 错误,应该是5 日内。选项D 错误,应该是2 个月内。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事故信息举报后,应当立即与事故单位或者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联系,并进行调查核实。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事故信息举报核查通知后,应当立即组织查证核实,并在2 个月内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核实结果。对发生较大涉险事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核实结果;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在5 日内对事故情况进行初步查证,并将事故初步查证的简要情况报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详细核实结果在2 个月内报告。


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多种危害,包含( )。

A.红热的铸件、飞溅铁水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B.浇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熔融金属烫伤;经过熔炼炉时,可能被飞溅的铁水烫伤;经过高温铸件时,也可能被烫伤
C.铸造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导致机械伤害,如造型机压伤,设备修理时误启动导致砸伤、碰伤
D.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照明不良,加上车间设备立体交叉,维护、检修和使用时,易从高处坠落
E.作业地区产生大量辐射,操作人员因身体长期受辐射引起职业病

答案:A,B,C,D
解析:
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危险有害因素:(1)火灾及爆炸
红热的铸件、飞溅铁水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2)灼烫
浇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熔融金属烫伤;经过熔炼炉时,可能被飞溅的铁水烫伤;经过高温铸件时,也可能被烫伤。
(3)机械伤害
铸造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导致机械伤害。如造型机压伤,设备修理时误启动导致砸伤、碰伤。
(4)高处坠落
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照明不良,加上车间设备立体交叉,维护、检修和使用时,易从高处坠落。
(5)尘毒危害
在型砂、芯砂运输、加工过程中,打箱、落砂及铸件清理中,都会使作业地区产生大量的粉尘,因接触粉尘、有害物质等因素易引起职业病。冲天炉、电炉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在烘烤砂型或砂芯时也有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利用焦炭熔化金属,以及铸型、浇包、砂芯干燥和浇铸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如处理不当,将引起呼吸道疾病。
(6)噪声振动
在铸造车间使用的振实造型机、铸件打箱时使用的振动器,以及在铸件清理工序中,利用风动工具清铲毛刺,利用滚筒清理铸件等都会产生大量噪声和强烈的振动。
(7)高温和热辐射
铸造生产在熔化、浇铸、落砂工序中都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在夏季车间温度会达到40℃或更高,铸件和熔炼炉对工作人员健康或工作极为不利。
故本题应选择ABCD选项。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作业场所布局应遵循的原则是()

A:生产作业与储存作业分开
B:加工作业与包装作业分开
C: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D:吊装作业与维修作业分开

答案:C
解析: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下列关于土方开挖的要求错误的是( )。

A.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B.当开挖基坑土体含水量大而不稳定或基坑较深时,应采用临时性支撑加固
C.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浅后深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D.当基坑采用降水时,应在降水后开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且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开挖面50cm以下

答案:C
解析:
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