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级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6辑

发布时间:2021-12-06
2021中级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6辑

2021中级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6辑 第1辑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其主要功能包括多方面。下列关于火灾报警控制器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记忆和识别功能
B.具有火灾应急照明功能
C.具有防排烟、通风空调功能
D.具有自动检测和灭火功能

答案:A
解析:
火灾报警控制器(简称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它除了具有控制、记忆、识别和报警功能外, 还具有自动检测、联动控制、打印输出、图形显示、通信广播等功能。


根据《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中央管理的煤矿企业总部(含所属在京一级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工作
B.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在任职前通过考核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
C.煤矿企业必须委托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应当按照培训大纲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D.煤矿企业新上岗的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应当在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带领下,实习满4 个月,并取得工人师傅签名的实习合格证明后,方可独立工作

答案:D
解析:
第十六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中央管理的煤矿企业总部(含所属在京一级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工作。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前款以外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工作。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以下统称考核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考核,并提前公布考核时间。第十七条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自任职之日起6 个月内通过考核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并持续保持相应水平和能力。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自任职之日起30 日内,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向考核部门提出考核申请,并提交其任职文件、学历、工作经历等相关材料。第二十三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制定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建立统一的考试题库。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也可以委托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实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以下统称考核发证部门。第三十五条煤矿企业或者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应当按照培训大纲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其中,对从事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防治水等工作的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应当由其所在煤矿的上一级煤矿企业组织实施;没有上一级煤矿企业的,由本单位组织实施。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 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 学时。煤矿企业或者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对其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应当颁发安全培训合格证明;未经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明的,不得上岗作业。第三十六条煤矿企业新上岗的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应当在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并取得工人师傅签名的实习合格证明后,方可独立工作。工人师傅一般应当具备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3 年以上相应工作经历和没有发生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条件。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 )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A.2名
B.3名
C.5名
D.7名

答案:B
解析: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47条的规定,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物质危险性,如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电引起的危险性。下列关于粉状乳化炸药生产原料或成品在储存和运输中的危险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硝酸铵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分解,放出热量,当温度达到自燃点时,引起硝酸铵自燃或爆炸
B.油相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储存时遇到高温、含氧物质等,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燃烧事故
C.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其中的含氧物质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
D.粉状乳化炸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较低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喷雾制粉过程中需要使用较低功率的风机
E.成品乳化炸药具有较高的爆轰和殉爆特性,运输过程中还有可能引发粉尘爆炸

答案:A,B,C,D
解析:
粉状乳化炸药生产原料或成品在储存和运输中存在以下危险因素:(1)硝酸铵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分解,放出热量。当环境具备一定的条件时,热量骤集,当温度达到爆发点时(而不是自燃点,选项A错误),引起硝酸铵燃烧或爆炸。(2)油相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储存时遇到高温、氧化剂(而不是含氧物质,选项B错误)等,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燃烧事故。(3)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其中的氧化剂(不是含氧物质,选项C错误)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当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时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爆炸。粉状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较高温度和压力的蒸汽,乳化设备中有转动摩擦的部件,喷雾制粉过程中需要使用特种输送泵和功率较大的风机(选项D错误:较高温度、功率较大的风机)运输与贮存方面的危险性成品粉状乳化炸药具有较高的爆轰和殉爆特性(选项E正确)。


某机械加工企业生产时出现电气故障,车间采取了临时停止作业的相关措施,电气故障修复过程不可避免的需要带电作业,电工肖某不慎触电,应急抢救措施正确的是()。

A.应用干燥的钢丝绳套住触电者脱离电流
B.救援者最好穿导电鞋并切忌用手去拉触电者
C.待伤者神志清醒,应搀扶伤者远离作业区
D.在医务人员接替前,心肺复苏急救不能停止

答案:D
解析:
钢丝绳导电,应用非导电的绳子套拉触电者,所以选项A错误。救援者要穿戴绝缘防护用品施救,所以选项B错误。伤者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应让伤者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所以选项C错误。


2015年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机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倒入电炉。乙用一根φ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主钩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取出一根0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时,φ9.5mm钢丝绳在距副钩约600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1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戊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φ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φ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600mm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1t,经查,当班甲、乙、丙均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
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贯彻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A特钢厂电炉车间在用天车进行加料作业时,需要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包括(  )。


A.班长

B.修包员

C.天车司机

D.装料辅助工

E.起重作业指挥

答案:C,E
解析: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包括: (1)电力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5)登高架设作业。含2m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物表面清洗工。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7)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8)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9)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10)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
(11)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14)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
(15)矿山救护作业。
(16)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口、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
(17)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作业。
本案例中的天车属于桥式起重机类型中的一种,因此天车司机需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A特钢厂电炉车间在用天车进行加料作业时,需要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包括天车司机、起重作业指挥。


2021中级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6辑 第2辑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下列关于粉尘危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重

B.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对人体危害不大

C.具有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溶解度越大危害作用越强

D.同一种粉尘直径越小对人体的危害越重

答案:B
解析:
根据粉尘化学性质的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对于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因素。因此,在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区域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

A.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B.动火现场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C.将现场可燃物品清理干净
D.对附近可能积存可燃气的管沟进行妥善处理
E.利用与生产设备相连的金属构件作为电焊地线

答案:A,B,C,D
解析:
在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区域进行动火作业时,动火现场需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且要将现场的可燃物品清理干净,还要对附近可能积存可燃气的管沟进行妥善处理。A选项动火作业票是必备的,所以选择。


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9人死亡,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0多万元。
 1.依据《安全生产法》,该家具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什么,不得做什么?
 2.该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
 3.该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4.该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5.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概要。

答案:
解析:
1.依据《安全生产法》第80条的规定,该家具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2)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4)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
(5)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2.上述场景中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9人死亡,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0多万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3条的规定,该起事故等级为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该重大事故调查组包括省级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和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
3.该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原因。
(3)确定事故性质。
(4)确定事故责任。
(5)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6)提出防范措施。
(7)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该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处理。
(3)物证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
(5)证人材料的收集。
(6)现场摄影。
(7)事故图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5.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概要具体如下: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2)事故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导致19人死亡、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0多万元。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依据《安全生产法》第39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该厂严重违反此规定,直接原因是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事故间接原因是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
(5)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处理的建议:这是一起责任事故,事故责任者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第39条的规定,合法合理布局企业生产、生活空间;企业领导加强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
(7)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的有关证据材料。


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应承担的法律义务有(  )。

A.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B.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C.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D.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
E.设立卫生医疗机构

答案:A,B,C,D
解析: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临时用电是指正常运行的电源上所接的非永久性用电,下列关于临时用电作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临时用电应设置保护开关,使用前检查电器装置和保护设施的可靠性
B.临时用电应有良好的绝缘,绝缘导线耐压等级不低于500V
C.临时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D.对需埋地敷设的电缆线路应设有走向标志和安全标志

答案:C
解析:
临时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15d,特殊情况不应超过一个月。


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四个阶段。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四个基本机制组成。下列关于这四个基本机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统一指挥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B.分级响应是应急活动的基本原则
C.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D.公众动员机制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相应的机制

答案:C
解析:
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四个基本机制组成。 (1)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基本原则。
(2)分级响应时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相应的机制。
(3)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4)公众动员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2021中级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6辑 第3辑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和《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规定,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敷设时,其安全间距最小不得小于(  )m。

A.10
B.15
C.20
D.25

答案:A
解析:
根据规定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敷设时,其安全间距最小不得小于10m。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拥有20辆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B.拥有20辆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C.拥有20辆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D.拥有20辆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配备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答案:C
解析: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规定,拥有20辆(含)以上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拥有20辆以下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属于()。

A.行为监察
B.事前的监督管理
C.技术监察
D.条件监察

答案:C
解析:
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使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


辽宁省某石化厂总变电所所长刘某,在高压配电间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面有灰尘,于是就找来一把笤帚打扫,造成高压电触电事故。经现场的检修人员紧急抢救苏醒后,送往市区医院。经医院观察诊断,右手腕内侧和手背、右肩胛外侧(电流放电点)三度烧伤,烧伤面积为3%。5月24日8时40分,变电所所长刘某安排值班电工宁某、杜某修理直流控制屏指示灯,宁某、杜某在换指示灯灯泡时发现,直流接线端子排熔断器熔断。这时车间主管电气的副主任于某也来到变电所,并和值班电工一起查找熔断器故障原因。当宁某和于某检查到高压配电间时,发现2号主受柜直流控制线路部分损坏,造成熔断器熔断,直接影响了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于是宁某和于某就开始检修损坏线路。不一会儿,他们听到有轻微的电焊机似的响声。当宁某站起来抬头看时,在2号进线主受柜前站着刘某,背朝外,主受柜门敞开,他判断是刘某触电了。宁某当机立断,一把揪住刘某的工作服后襟,使劲往外一拉,将他拉倒在主受柜前地面的绝缘胶板上,接着用耳朵贴在他胸前,没有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宁某马上做人工呼吸。这时于某已经出门,去找救护车和卫生所大夫。经过十几分钟的现场抢救。刘某的心脏恢复了跳动,神志很快清醒了。这时,闻讯赶来的职工把刘某抬上了车,送到市区医院救治。后经了解得知,刘某在宁某和于某检修直流线路时,他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有少许灰尘,就到值班室拿来了笤帚(用高梁穗做的),他右手拿着笤帚,刚一打扫,即笤帚接近少油断路器下部时就发生了触电,不由自主地使右肩胛外侧靠在了柜子上。
【问题】
 1.针对该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2.针对该事故,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答案:
解析:
1.(1)刘某违章操作。刘某在没有办理任何作业票证和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进入高压间打扫高压设备卫生,这是严重的违章操作,也是造成这次触电事故的直接原因。刘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2)刘某对业务不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车间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职工进行技术业务的培训学习和具体的工作指导不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2.(1)全厂职工应对事故吸取深刻教训,开展一次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职工学习和执行“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的自觉性,杜绝违章行为,保证安全生产。
(2)在全厂开展一次电气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在电气管理、电气设施、电气设备等方面,认真查找隐患,并及时整改,杜绝此类触电事故再次发生。
(3)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把确实懂业务、会管理、素质高的职工提拔到负责岗位上来,保证生产安全。
(4)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责任明确落实,为安全生产增加管理保障。


暂无试题

答案:A
解析:


《安全生产法》依法确定了以生产经营单位作为主体、以依法生产经营为规范、以( )为核心、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为手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A.保障生产安全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B.消除安全生产事故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C.预防生产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D.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法》依法确定了以生产经营单位作为主体、以依法生产经营为规范、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核心、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为手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021中级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6辑 第4辑


为防止发生炉膛爆炸事故,锅炉点火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下列关于锅炉点火操作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气锅炉点火前应先自然通风5~10 min,而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
B.燃气锅炉点火前应先送入燃料,而后自然通风5~10 min,最后投入点燃火炬
C.煤粉锅炉点火前应先机械通风5~10 min,而后送入燃料,最后投入点燃火炬
D.煤粉锅炉点火前应先投入点燃火炬,而后机械通风5~10 min,最后送入燃料

答案:A
解析:
防止炉膛爆炸的措施:点火前,开动引风机给锅炉通风5~10 min,没有风机的可自然通风5~10 min,以清除炉膛及烟道中的可燃物质。点燃气、油、煤粉炉时,应先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一次点火未成功需重新点燃火炬时,一定要在点火前给炉膛烟道重新通风,待充分清除可燃物之后再进行点火操作。


下列防止工业燃油着火的安全技术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点燃烧嘴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然后供给重油
B.最好采用电点燃等先进安全的点火方法
C.小于5 m3的消耗油罐可以放在车间内,但与炉子距离不应小于1.5 m
D.重油炉的车间内要配备灭火栓和消防水池

答案:D
解析:
重油炉的车间内要配备泡沫灭火器和消防沙池。油品类火灾严禁用水灭。


在土石方工程中,根据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将土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前四类为一般土,后四类为岩石。在现场能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脚蹬的土类属于( )。

A.一类土(松软土)
B.二类土(普通土)
C.三类土(坚土)
D.四类土(砂砾坚土)

答案:A
解析:


冲压机常采用的安全防护控制类型有:双手操作式、光电感应保护装置,对于光电感应式安全防护控制有具体的要求,下列关于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高度不低于滑块最大行程与装模高度调节量之和,保护长度要求能覆盖危险区
B.光电保护幕被遮挡滑块停止运行后恢复通光滑块恢复运行
C.光电感应装置在滑块回程时仍起作用,此期间保护幕破坏,滑块停止运行
D.光电感应装置不具备对自身故障进行检查控制,但有失效报警装置

答案:A
解析:
光电保护装置要求:(1)保护高度不低于滑块最大行程与装模高度调节量之和,长度能覆盖危险区。(2)具备自保功能:保护幕被遮挡,滑块停止运行后,即使恢复通光,装置仍保持遮光状态,滑块不能恢复运行,必须按动“复位”按钮。(3)具备回程不保护功能:滑块回程时不起作用,此期间保护幕破坏,滑块也不停止运行。(4)具备自检功能:可对自身故障进行检查控制;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0ms,具备抗干扰性。


2013年8月9日15时25分,某县居民甲家发生火药爆炸事故,共有2t制鞭炮用药物发生爆炸,冲击波波及300m,造成25人死亡、重伤13人、轻伤5人。
爆炸波及86户,严重损坏房屋157间,损坏各种家具、家用电器300多件,直接经济损失26万元。
甲(停薪留职)、乙(退休干部)、丙(居民)3人在没有任何申请,未经公安部门许可、工商部门注册、税务部门登记、县企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批准的情况下,非法生产烟花爆竹。丙将430kg制药原料铝镁合金粉(强还原剂)、高氯酸钾(强氧化剂)称好后进行混合,筛在原存湿药地面上。因地面湿,外面雪后空气湿度大,药物吸湿性强,镁、铝合金粉遇水产生氢气,使混合药物内部升温,产生化学反应燃烧爆炸。
据事后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①违反烟花爆竹生产管理规定,把工厂建在居民稠密区,非法生产;②生产技术负责人根本不懂药物性能和安全操作技术,只是凭所谓“广告”去学了约3个小时的制鞭炮技术;③严重违反爆炸物品存放规定,干药、湿药、成品、半成品超量混存,超量百倍配制药物,并且房屋结构不符合安全规定,生产工序紧密相连;④没有防火防爆设施。
从事烟花爆竹药物混合、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搬运等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应当(  )。

A.直接上岗
B.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上岗
C.接受烟花爆竹专业知识培训后上岗
D.接受烟花爆竹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上岗
E.具有技师以上职称的才可上岗

答案:D
解析: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12条规定,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应当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对从事药物混合、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搬运等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从事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 )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A.安全管理上缺陷
B.人的不安全行为
C.设计上的缺陷
D.物的不安全状态
E.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2021中级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6辑 第5辑


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管理机构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 )、取消执业资格等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罚款
B.记过
C.注销注册
D.留用察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册安全违法执业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管理机构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注销注册、取消执业资格等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场外事敌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 )和有关资料制定。
A.生产报告 B.安全报告
C.可研报告 D.财务报告

答案:B
解析:
【精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


某水泥熟料生产线,在煤粉制备、水泥配料、生料粉磨工段存在沙尘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窑头废气中存在CO、NO2、SO2等危害,在回转窑处存在高温、辐射热,设备运转中存在噪声危害,按照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沙尘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B.高温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C.噪声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D.CO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答案:B
解析: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 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例如砂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2) 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3) 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瘟杆菌、甘萧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
本题考查的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高温、噪声属于物理因素;沙尘、CO属于化学因素。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由()承担。

A:设计单位
B:建设单位
C:施工单位
D:监理单位

答案:B
解析:
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工程建设中改善安全作业环境、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及其相应资金一般由施工单位承担,但是安全作业环境及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由建设单位承担。


某技改煤矿生产矿长助理张某,在明知井下瓦斯传感器位置不当,不能准确检测瓦斯数据,安全生产存在重大 隐患情况下,仍强行组织超过技改矿下井人数限制的大批工人下井作业,最终导致 6 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依据《刑法》及有关规定,对张某应予判处( )。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B.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C.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D.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答案:D
解析:
重大责任事故罪(第 134 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135)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第 134 条),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 137 条),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形。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责任人员, 重大责任事故罪(第 134 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135),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第 134 条),处五年以上 有期徒刑;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 137 条),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造成死亡三人以 上或者重伤十人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的;(3)其他 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或者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下列关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以及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范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划分为0区时,其危险程度低于1区
B:有效通风的可以使高一级的危险环境降为低一级的危险环境
C:良好的通风标志是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30%以下
D: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可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扩散,缩小爆炸危险范围
E:当厂房内空间大,释放源释放的易燃物质量少时,可按厂房内部分空间划定爆炸危险的区域范围

答案:B,D,E
解析:
本题目主要考查爆炸性气体场所危险区域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选项A,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存在第一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根据上述定义可知,0区最危险,2区最安全,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选项C,良好的通风标志是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25%以下,而非30%,所以选项C错误;其他三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2021中级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6辑 第6辑


下列关于皮带的防护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皮带的传动装置防护只能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
B. 皮带的防护装置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C. 皮带的接头必须牢固可靠,安装的越紧越好
D. 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 m 以下,应设防护罩

答案:D
解析:
皮带的传动装置防护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m 以下,应设防护罩。但在下列3 种情况下,即使在2m 以上也应加以防护①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3m 以上;②皮带宽度在15cm 以上; ③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 以上。这样万一皮带断裂,不至于伤人。
皮带的接头必须牢固可靠,安装皮带应松紧适宜。皮带传动机构的防护可采用将皮带全部遮盖起来的方法、或采用防护栏杆防护。


B炼铁厂设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2016年6月5日15时,在1号高炉炉顶起重作业时,由于工人操作不慎,发生衬板坠落,造成1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2017年11月14日9时15分,随着一声闷响,B炼铁厂1号高炉在生产运行中发生爆炸。高炉托盘以上炉壳被崩裂,大面积炉壳趋于展开。瞬间,部分炉壳、高炉冷却设备及炉内炉料被抛向不同方向,炉身支柱被推倒,炉顶设备连同上升管、下降管及上料斜桥等全部倾倒、塌落。出铁场屋顶被塌落物压毁两跨。炉内喷出的红焦四散飞落,将卷扬机室内的液压站、主卷扬机、控制机等设备全部烧毁。上料皮带系统也严重损坏。由于红焦和热浪的灼烫、倒塌物的打击及煤气的毒害,造成19名工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120万元。经过反复调查和大量技术分析论证认为,这是一起由于高炉内部爆炸,炉壳脆性断裂,推倒炉身支柱,导致炉体坍塌的重大事故。
据事故现场勘查、分析,高炉发生炉内爆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炉壳断裂是由23处长短不等的预存裂纹同时起裂所致。(2)风口的损坏导致向炉内漏水,造成炉内区域性不活跃现象,形成呆滞区。(3)炉顶温度升高,两次打水降温,在一定程度上粉化了炉料,造成透气性差。
事故前的1号高炉炉况恶化,已承受不了突发的高载荷,主要表现在:(1)冷却壁大量损坏。风口带冷却壁损坏2块,炉腹冷却壁损坏32块,占冷却壁总数的80.7%,留有安全隐患。为了维持生产,采用了外部高压喷水冷却,加剧了炉壳的恶化。(2)炉壳频繁开裂、开焊。炉壳出现了开裂、开焊,并且日益加剧。到事故前,共发现并修复裂纹总长度28.5m,但由于条件所限,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炉壳恶化状况,使高炉已承受不了炉内突发的高载荷,在炉内爆炸瞬间,炉壳多处脆性断裂、崩开,推倒炉身支柱,整个炉体坍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该衬板坠落事故的类别是什么?
2.在1号高炉炉顶起重作业时应遵守哪些要求?
3.1号高炉爆炸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如何进行事故报告?
4.1号高炉炉壳开裂时,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
5.为了避免1号高炉炉体的冷却壁大量损坏,B炼铁厂应采取哪些安全防范措施?

答案:
解析:
1.该衬板坠落事故的类别是起重伤害。 2.在1号高炉炉顶起重作业时应遵守的要求:(1)起重机械应标明起重吨位,应装设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器、行程限制器、缓冲装置和自动联锁装置以及启动、事故、超载的信号装置。(2)起重工具不应拴挂在高炉场棚钢梁上。(3)起重机工作,不应斜拉歪吊;人员不应站在吊运的物体上,也不应在起重钩下逗留、通过。(4)起重机夜晚工作时,作业区应有良好的照明。
3.1号高炉爆炸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1号高炉炉壳开裂时,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放炮、中毒和窒息、灼烫、其他伤害。
5.B炼铁厂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有:
(1)高炉内衬耐火材料、填料、泥浆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低于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保证冷却水水温差、热流强度控制在允许范围。
(3)加强操作,避免因悬料、结瘤出现被迫座料和洗炉操作,并以此减少对炉壁的冲刷、摩擦和侵蚀,以期实现对冷却壁的保护作用。
(4)使用炉墙厚度超声波在线监测技术和喷补技术,对炉衬侵蚀情况进行定量实时监测,对出现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冷却壁防护。
【命题点与拓展】
1.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事故类别。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事故有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其中,起重伤害事故是指在进行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等事故。
2.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起重作业应遵守的要求。起重机械应标明起重吨位,应装设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器、行程限制器、缓冲装置和自动联锁装置以及启动、事故、超载的信号装置。起重工具不应拴挂在高炉场棚钢梁上。起重机工作,不应斜拉歪吊;人员不应站在吊运的物体上,也不应在起重钩下逗留、通过。起重机夜晚工作时,作业区应有良好的照明。起重作业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座一人指挥,指挥人员应有起重机司机易于辨认的明显的识别标识,指挥信号应遵守《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T5082)的规定。用起重机吊运开底吊桶时,吊桶的开底应用机械控制。
3.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事故报告的程序。《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现为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现为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高炉炉壳开裂时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高炉炉壳发红、开裂时,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放炮、中毒和窒息、灼烫、其他伤害,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有:(1)强化炉体冷却设备的检查、维护、清洗,保持炉体各段冷却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加强高炉自身操作,保证长期稳定炉况、减少炉况失常处理给炉体内衬带来的侵蚀、破坏。(2)出现炉壳发红、开裂需护炉时,应制定完整有针对性的护炉方案。方案由应急管理部门监督执行。(3)炉壳发红或开裂处除应急时采用临时软管打水外,还应安装相对固定的打水冷却装置。打水装置调整作业中,应站住正确。(4)严格控制非岗位人员进入风口平台、炉基和铁、渣口区域。护炉期间,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佩戴防毒面具,并穿戴雨衣和胶鞋,现场照明应采用安全电源。
5.本案例第5问考查的是高炉冷却壁损坏的安全防范措施。高炉冷却壁损坏时,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火灾、灼烫、其他爆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有:(1)高炉内衬耐火材料、填料、泥浆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低于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2)保证冷却水温差、热流强度控制在允许范围。(3)加强操作,避免因悬料、结瘤出现被迫座料和洗炉操作,并以此减少对炉壁的冲刷、摩擦和侵蚀,以期实现对冷却壁的保护作用。(4)使用炉墙厚度超声波在线监测技术和喷补技术,对炉衬侵蚀情况进行定量实时监测,对出现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冷却壁防护。


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关于静电防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限制管道内物料的运行速度是静电防护的工艺措施
B.增湿的方法不宜用于消除高温绝缘体上的静电
C.接地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
D.静电消除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答案:C
解析:
选项C错误,接地是防静电危害的最基本措施,它的目的是使工艺设备与大地之间构成电气上的泄漏通路,将产生在工艺过程的静电泄漏于大地,防止静电的积聚。@##


锅炉爆管事故指的是锅炉蒸发受热面管子在运行中爆破。锅炉爆管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A.水循环故障
B.严重缺水
C.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入异物
D.锅水品质太差

答案:D
解析:
锅炉爆管的原因包括:①水质不良、管子结垢后并超温爆破。②水循环故障。③严重缺水。④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入异物,如钢球、木塞等。⑤烟气磨损导致管壁减薄。⑥运行或停炉的管壁因腐蚀而减薄。⑦管子膨胀受阻碍,由于热应力造成裂纹。⑧吹灰不当造成管壁减薄。⑨管路缺陷或焊接缺陷在运行中发展扩大。


F发电厂有2*1000MW机组,厂房占地面积为100*300m2,燃煤由码头卸下后,经皮带引桥由皮带输送机输送到储煤场,再经皮带输送机送到磨粉机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煤粉燃烧后的烟气经除尘系统进入脱硫脱硝系统,脱硫脱硝工艺需用液氨,盐酸和氢氧化钠等。F发电厂有容积为1000m3的助燃柴油储罐2个,储存的柴油密度为820kg/m3,闪点为60℃,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一氢一氢,氢气以2.0MPa压力,经直径100mm管道输送到发电机,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蒸气出口压力为17.75MPa。F发电厂现存原材料有:燃煤30万t,柴油1200t,浓度大于99%的液氨16t,盐酸42t,氢氧化钠41t,压力为15MPa的氮气20*40L,压力为3.2MPa的氢气7*10m3。为确保安全生产,F发电厂于2012年7月16日至20日进行了全厂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发现:在储煤场堆的铲车司机无证上岗,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皮带引桥内的电缆有破损,皮带引桥地面有大量煤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F发电厂厂长责成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针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指出进入磨煤机检修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并说明其作用。


3.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指出F发电厂现存材料中的化学品及其类别。


4.说明F发电厂脱硫脱硝系统液氨泄露时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答案:
解析:

【答案】


1.整改措施:(1)培训铲车司机,在未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之前不得上岗作业。(2)对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督促职工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并进行奖惩。按照规定加强并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杜绝未戴安全帽此类现象的发生。(3)修补皮带引桥内的电缆,需要更换的必须马上更换。(4)清除皮带引桥地面的煤尘。


2.(1)工作服:防静电,防尘。(2)安全帽:防物体打击。(3)防护手套:防止手受伤。(4)防尘口罩:防尘肺病。(5)安全带:防高空坠落。


3.(1)液氨,类别:压缩气体。(2)盐酸,类别:毒害品。(3)氢氧化钠,类别:腐蚀品。(4)柴油,类别:易燃液体。(5)氮气,类别:压缩气体。(6)氢气,类别:压缩气体。


4.(1)向消防部门119、环保部门、公安部门报警。(2)该厂立即停工,切断隔离脱硫脱硝工艺。(3)疏散场所人员,向上风向转移,防止吸入接触。(4)处置人员,佩戴好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用防爆工具进行堵漏处理。(5)用喷雾水进行稀释,可用砂土及吸附材料收集和吸附泄露物。




【命题点与拓展】


1.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应接受专门的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对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督促职工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并进行奖惩。按照规定加强并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杜绝未戴安全帽此类现象的发生。皮带引桥内的电缆有破损,修补皮带引桥内的电缆,需要更换必须马上更换。皮带引桥地面有大量煤尘,应清除皮带引桥地面的煤尘。


2.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防护设备及用品及其作用。安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必需的预防性装备,是使用一定的屏蔽体、带系或浮体,通过阻隔、吸收、分散、封闭等手段,保护劳动者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免受外来侵害。安全防护用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根据用途、防护部位和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按照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电用品、防高温辐射用品、防寒用品、防冲击用品、防坠落用品、防机械外伤和脏污用品、防水用品、防酸碱用品、防油用品、防微波和防激光用品、防放射用品和救生用品。按防护部位可分为:防头、面、眼、呼吸道、耳、手、脚、身躯等八类防护用品。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事故,劳动防护用品可以起到保护人体的目的。进入磨煤机检修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工作服,主要作用是防静电,防尘;安全帽,主要作用是防物体打击;防护手套,主要作用是防止手受伤;防尘口罩,主要作用是防尘肺病;安全带,主要作用为防高空坠落。


3.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化学品的分类。所谓化学品是指那些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引起健康或/和身体的危害,或者向环境中释放出有毒物质的气体、液体、固体或粉料。它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任何物质,既包括中间体、副产品,也可以是间接材料。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规定,可知F发电厂现存原材料中化学品中柴油为易燃气体;液氨、氮气、氢气属于压缩气体;氢氧化钠属于腐蚀品;盐酸属于毒害品。


4.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脱硫脱硝系统液氨泄露的应急处置措施。(1)少量泄漏。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2)大量泄漏。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逃生不应利用()。
A.消防电梯
B.墙边落水管
C.普通楼梯
D.普通电梯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