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6篇

发布时间:2021-10-22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6篇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6篇 第1篇


职业中毒主要是由侵入人体的生产性毒物引起的,按照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不包括( )。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接触性中毒

答案:D
解析:
考点:职业中毒的类型
侵入人体的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
2)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机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
3)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考前黑钻押题,瑞牛题库软件考前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 故本题选择D 选项;


政府监督包括有( )。

A.应急管理部门的监督
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
C.监察部门的监察
D.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
E.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政府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技术、管理服务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


某碳素公司经营范围是碳素制品的加工、销售;普通货物道路运输;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为克服老厂区空间狭小和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缺陷,该企业2015年7月份制定了技改搬迁的规划,2018年10月份新厂区基本建成投产。老厂区的焙烧车间、煅烧车间于2017年一季度全部停产并进行了拆除,只留存成型车间维持生产(沥青库属于成型车间),用85%煅后焦作原料,15%沥青作黏结剂,经破碎、配料、混捏、成型、焙烧等工序制作成预焙阳极,供电解铝企业使用。成型车间设沥青库存储沥青,库内布设半地下沥青池(长28m、宽5.7m、高2.3m),池体采用5mm钢板焊接而成,地上部分(0.5m)和顶部用岩棉耐火砖保温,外层覆盖水泥混凝土。池内用钢板隔为7个小池,由北至南编号1-7号,4-7号正在使用,每个小池顶部均设有一个检查孔(长0.6m、宽0.6m、高0.15m)。事故前记录显示池内有沥青32.4t,为保证沥青黏度,采取导热油循环加温,导热油管布设在沥青池内部,池内温度保持在170~180℃。
2018年11月12日凌晨4时7分,成型车间燃气导热油炉操作工贾某发现导热油循环泵控制柜的电流值下降为80A(正常值100~110A),打电话报告给当班维修工尹桌,尹某电话通知电工张某来现场处理,经检查没有发现电路异常。于是众人怀疑是导热油泄漏,尹某和贾某关闭了有关开关和阀门,并向车间主任武某进行了汇报,武某分别给公司分管副总何某和动力部部长王某进行了汇报。
7时左右,维修工徐某经过测量,确认7号沥青池导热油泄漏(导热油的闪点为66℃)。随后,武某、何某和王某先后到达现场。何某安排现场工人卸掉7号沥青池上部的分支导热油管道法兰的螺栓,其中有一个螺栓卸不开,徐某用手持式切割机把螺栓切掉。
为进一步确定漏油点和便于操作维修,确定在7号沥青池另打开口。武某指挥工人用铁锤和钎子破除沥青池顶部的混凝土和保温层,露出顶部钢板。现场操作人员使用手持式切割机切割7号沥青池顶部的钢制盖板时,突然爆炸并形成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45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爆炸和火灾的物质分别是什么?并分析其爆炸和火灾的过程。
2.指出此次事故事后应开展的工作。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4.本次事故性质是什么?属于哪一个安全事故等级?发生事故后该单位应该如何进行事故报告?由谁负责事故调查?

答案:
解析:
1.(1)引起爆炸的物质是导热油与沥青的混合气体。 (2)引起火灾的物质是沥青池内的导热油和沥青。
(3)爆炸和火灾的过程:
①导热油泄漏进入7号沥青池,高温导热油和沥青在密闭的沥青池内混合,挥发的气体组份与沥青池上部空间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②现场作业人员违章动火作业,使用手持式切割机切透盖板产生火花遇到沥青池上部气相空间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③爆炸引发沥青池内导热油(经检验确定,导热油的闪点为66℃)、沥青燃烧并形成火灾。
2.事故事后应开展的工作包括:
(1)恢复现场。
(2)对周边的损失进行评估统计。
(3)检测环境并进行评价。
(4)对管道进行隐患排查治理。
(5)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
(6)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7)完善应急预案。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1)本次事故性质是责任事故。
(2)本次事故等级属于较大事故。
(3)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应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本次事故应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


2017 年,甲市某罐装液化气充气站,因为电气线路老化,导致短路,引起熔断器的爆炸,引起可燃气体爆炸,继而在高温下,导致充装好的气罐发生爆炸,导致连环爆炸,造成3 人重伤、大量设备和建筑损坏,所幸无人死亡。该爆炸属于( )。

A.化学爆炸
B.物理爆炸
C.气相爆炸
D.固相爆炸
E.液相爆炸

答案:A,B,C,D
解析:
熔断器的爆炸是固相爆炸;可燃气的爆炸是化学爆炸和气相爆 炸;钢瓶的爆炸是物理爆炸。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要求,下列关于模板拆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承重的侧模板,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规定,方可拆除
B.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C.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即可拆除
D.在拆模过程中,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应暂停拆模

答案:D
解析: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 (1)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2)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 N/mm2即可拆除。
(3)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规定,方可拆除。


火灾爆炸的预防包括防火和防爆两方面。下列措施中,不符合防爆基本原则的是( )。

A.严格控制火源
B.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C.惰性气体保护
D.检测报警

答案:C
解析:
防爆的基本原则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2)严格控制火源。(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6)检测报警。选项C惰性气体保护属于防火基本原则。


下列关于常用土石方机械的一般技术要求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操作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即可上岗
B.机械运转作业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保养、紧固、润滑、检查等作业
C.配合机械清底、修坡等人员,必须在机械回转半径范围内作业时,应尽快作业,尽快撤离
D.机械设备在沟槽附近行驶时应快速通过并与沟槽操持安全距离

答案:B
解析:
土石方机械的一般技术要求: (1)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机械进入现场前,必须查明行驶路线上的桥梁、涵洞的通行高度和承载力。通过涵洞前必须注意限高,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3)作业前依照安全技术措施检查施工现场,查明地上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状况。
(4)机械设备在沟槽附近行驶时应低速、作业时必须避开管线和构筑物,并与沟槽操持安全距离。
(5)配合机械清底、修坡等人员,必须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作业,必须在机械回转半径范围内作业时,应停机后才可作业。
(6)机械作业时遇到下列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作业区域土体不稳定,有坍塌可能;发生暴雨、雷电、水位暴涨;施工标记及防护设施被破坏和出现其他不能保证作业安全的情况。
(7)机械运转作业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保养、紧固、润滑、检查等作业。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6篇 第2篇


下列措施中,(  )指以防止工伤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为目的一切技术措施。


A.安全技术措施

B.卫生技术措施

C.辅助措施

D.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答案:A
解析:
安全技术措施指以防止工伤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为目的一切技术措施。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签发前,应进行审核。对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与生产经营单位现行规章制度的一致性进行审查,一般是由生产经营单位的( )负责。

A.安全管理部门
B.法律事务部门
C.综合办公室
D.总工程师

答案:B
解析:
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查,即对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与生产经营单位现行规章制度的一致性进行审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排查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其中,软件系统主要是()。

A.查事故处理
B.查生产设备
C.查辅助设施
D.查安全设施

答案:A
解析: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故本题应选择A选项。


共用题干
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 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有 ( )
A:PVC聚氯乙烯粉尘
B:碳酸钠粉尘
C:打磨产生的石英砂粉尘
D:丙烯酸树脂粉尘
E:苯乙烯粉尘

答案:A,D,E
解析:
由案例中材料可知,D汽车制造厂冲压车间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所以该车间从业人员易患噪声性耳聋。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故D汽车制造厂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效果报告。

温度和风速并不是准确的对应关系,故A项错误。《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第6.1.5条规定,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由此可知人均通风量并不是固定数值,故C项错误。在该标准中,有关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条文已被删除,故D项错误。由材料中“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可知,涂装车间并非自然通风,而属于机械通风,故B项正确。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2009)中规定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具体参见该规范表1。本案例涉及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是指表1中的“物的因素”,其主要分为:(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结合材料分析可知,A、B、C、E项均属于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碳酸钠的主要特征是易溶于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CO2而生成NaHCO3,并结成硬块。石英砂粉尘的主要危害是导致硅肺病这类职业病的发生。二者均不具有爆炸危险性,故B、C项错误。

当心弧光标志应放置在焊接车间,故B项错误。涂装车间是可以进入的,故放置禁止靠近标志肯定是不合适的,故D项错误。涂装工艺使用的化学品具有毒性及可燃性,所以A、C、E项正确。

由于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高温物质、噪声、易燃液体和气溶胶等,故涂装车间应根据上述因素采取适当的职业卫生防治措施,D、E项属于该汽车制造厂的安全防治措施,范围较广,无针对性。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规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具体包括:(1)头部护具类如安全帽。(2)呼吸护具类。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3)眼(面)护具类。焊接护目镜和面罩、防冲击眼护具。(4)防护服类。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5)防护鞋类。保护足趾安全鞋、防静电鞋和导电鞋、防刺穿鞋、胶面防砸安全靴、电绝缘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6)防坠落护具类。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结合材料可知A、E项都不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D项虽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但从事车身焊接作业的电焊工无需配备。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火灾等级划分为5类
B.造成18人死亡,110人重伤,为重大火灾
C.造成8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000万元,为较大火灾
D.造成8人重伤,直接财产损失为800万元,为一般火灾
E.造成33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为8000万元,为特别重大火灾

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选项A,火灾等级划分为4类,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火灾。选项B,属于特别重大火灾。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査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下列有关事故隐患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事故隐患分类主要依据事故的概率
B.事故隐患分类主要依据事故的等级
C.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D.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特大事故隐患
E.危害较小并能够立即排除的事故隐患称为一般事故隐患

答案:C,E
解析:
【精析】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对于叉车等起升高度超过( )m的工业车辆,必须设置护顶架,以保护司机免受重物落下造成伤害。

A.1.3
B.1.5
C.1.8
D.2.0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涉及安全的主要部件。对于叉车等起升高度超过1.8m的工业车辆,必须设置护顶架,以保护司机免受重物落下造成伤害。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6篇 第3篇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判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依据物质的()。

A.反应活性及其临界量
B.爆炸性及其临界量
C.毒性及其数量
D.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答案:D
解析:
危险化学品应依据其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氢与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反应过程,通常是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加氢反应属于还原反应的范畴。而氧化工艺则属于典型的氧化反应。下列关于加氢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氢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
B.加氢反应设备间应形成联锁关系,设立紧急停车系统
C.加氢工艺在反应过程中不会发生氢脆反应,只有在冷却后才发生氢脆反应
D.氧化反应中通常只有反应原料具有爆燃危险性

答案:B
解析:
A选项中,加氢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在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中进行。C选项中,加氢工艺在反应过程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氢脆反应。D选项中,氧化反应反应原料及产品均有爆燃危险性。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因素。因此,在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区域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

A.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B.动火现场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C.将现场可燃物品清理干净
D.对附近可能积存可燃气的管沟进行妥善处理
E.利用与生产设备相连的金属构件作为电焊地线

答案:A,B,C,D
解析:
在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区域进行动火作业时,动火现场需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且要将现场的可燃物品清理干净,还要对附近可能积存可燃气的管沟进行妥善处理。A选项动火作业票是必备的,所以选择。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 )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A.目的
B.意义
C.依据
D.作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框架。预防重大事故发生是我们重大危险源控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意义是结果展示后的作用体现。


2013年8月,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三氧化硫管线上的视镜超压破裂,气态三氧化硫泄漏,现场2人被灼伤。三氧化硫致人伤害,体现了危险化学品的(  )。

A.腐蚀性
B.燃烧性
C.毒害性
D.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腐蚀性: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 13690) 将化学品的种类分为()三类。

A.爆炸危险、中毒危险和污染危险
B.中毒危险、健康危险和污染危险
C.健康危险、中毒危险和物理危险
D.物理危险、健康危险和环境危险

答案:D
解析: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 13690) 按物理危险、健康危险和环境危险将化学品分为三大类。


某公司从事机械制造需使用起重机械。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起重机械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该公司使用的起重机械必须经检验合格
B.起重机械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该公司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C.该公司使用起重机械,应当在投入使用后60日内办理使用登记
D.该公司使用起重机械,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
E.该公司应当按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答案:A,B,D,E
解析: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6篇 第4篇


当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且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时,应发布雷电( )预警信号。

A.蓝色
B. 黄色
C. 橙色
D. 红色

答案:C
解析:
雷电预警信号共分为黄、橙、红三个等级,逐级增强。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的为黄色级别。两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的为橙色级别。两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的为红色级别。


某化工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当场导致5 人死亡、52 人严重烧伤,事故发生后第七天,严重烧伤人员中有3 人因抢救无效死亡,死亡人数增至8 人,严重烧伤人数减至49 人。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C
解析: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危险化学品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一旦泄漏应针对其特性采用合适方法处置。下列危险化学品微漏事故的处置措施中,正确的有()

A.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泡沫、酸碱等灭火剂扑救
B.对镁粉、铝粉等粉尘,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防止引起粉尘爆炸
C.某区域有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及时用沙土覆盖
D.扑灭气体类火灾时,要立即扑灭火焰,再采取堵漏措施,避免二次火灾
E.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应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

答案:A,B,E
解析:
选项C,某区域有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应判断易燃易爆化学品的性质,若为爆炸固体类物质,切忌用砂土压盖,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 选项D,扑灭气体类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本选项所描述的顺序过于绝对,是否先扑灭火焰应视气体性质和外界环境所决定


关于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主要安全部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压油管应通过耐压试验、长度变化试验、爆破试验、脉冲试验、泄漏试验等
B.货叉应通过重复加载的载荷试验检测
C.链条应进行静载荷和动载荷试验
D.护顶架应进行静态和动态两种载荷试验检测

答案:C
解析:
链条应进行极限拉伸载荷和检验载荷试验。


施工现场的一台塔式起重机与10 kV外架空线路临近,其沿水平方向的最小安全距离为( )。

A.0.5 m
B.1 m
C.1.5 m
D.2 m

答案:D
解析:


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各种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的是( )。

A.罚款
B.限制人身自由
C.责令停产停业
D.没收违法所得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政处罚的设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 )的处罚。

A.收缴驾驶证
B.扣留机动车
C.处15日以下拘留
D.没收机动车
E.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答案:A,B,C,E
解析:
第九十六条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当事人提供相应的合法证明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6篇 第5篇


在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时,下列有关注意事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出厂后若要改换包装,则由改换包装单位重新粘贴、挂拴、印刷标签
B.安全标签应粘贴、挂拴、印刷在危险化学品容器或包装的明显位置
C.在正常情况下,标签的更新时间应与安全技术说明书相同,不得超过10年
D.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或包装,在经过处理并确认其危险性完全消除之后,方可撕下标签,否则不能撕下相应的标签

答案:C
解析:
在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安全标签应由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挂拴、印刷。出厂后若要改换包装,则由改换包装单位重新粘贴、挂拴、印刷标签。
(2)安全标签应粘贴、挂拴、印刷在危险化学品容器或包装的明显位置;粘贴、挂拴、印刷应牢固,以便在运输、储存期间不会脱落。
(3)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或包装,在经过处理并确认其危险性完全消除之后,方可撕下标签,否则不能撕下相应的标签。
(4)当某种化学品有新的信息发现时,标签应及时修订、更改。在正常情况下,标签的更新时间应与安全技术说明书相同,不得超过5年。


下列关于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施工升降机的司机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B.特殊情况时可以行程限位开关自动碰撞的方法停机
C.楼层平台安全防护门必须向外开启设计,乘坐人员卸货后必须插好安全防护门
D.开动梯笼时。如有特殊需要安全吊杆可悬挂其他物品

答案:A
解析:
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 (1)施工升降机的司机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作业。
(2)每班首次运行时,必须空载及满载运行,梯笼升离地面1 m左右停车,检查制动器灵敏性,然后继续上行楼层平台,检查安全防护门、上限位、前后门限位,确认正常方可投入运行。
(3)运行至最上层和最下层时仍应操纵按钮,严禁以行程限位开关自动碰撞的方法停机。
(4)作业后,将梯笼降到底层,各控制开关板至零位,切断电源,锁好闸箱和梯门。
(5)梯笼乘人、载物时必须使载荷均匀分布,严禁超载作业。
(6)楼层平台安全防护门必须向内开启设计,乘坐人员卸货后必须插好安全防护门。
(7)乘坐人员不得在梯笼运行过程中将手指或杂物从梯笼门缝隙伸到外边。
(8)安全吊杆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梯笼。


气瓶的安全附件包括气瓶专用爆破片、安全阀、易熔合金塞、瓶阀、瓶帽、液位计、防震圈、紧急切断和充装限位装置等。下列关于气瓶安全附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阀阀体上如装有爆破片,其公称爆破压力应为气瓶的气压试验压力
B.氧气和强氧化性气体的瓶阀密封材料必须采用无油的阻燃材料
C.瓶阀材料既不与瓶内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影响气体的质量
D.瓶阀上与气瓶连接的螺纹.必须与瓶口内螺纹匹配

答案:A
解析:
爆破片装置。爆破片装置是由爆破片(压力敏感元件)和夹持器(或支撑圈)等组装而成的安全泄压装置。当气瓶内介质的压力因环境温度升高等原因而增加到规定的压力限定值(一般为气瓶的水压试验压力)时,爆破片立即动作(破裂) ,形成通道,使气瓶排气泄压。


矿山火灾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矿山生产连续紧张.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污染等。根据引火源的不同,矿山火灾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下列矿山火灾中,属于内因火灾的是()。

A.机械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而形成的火灾
B.煤自燃形成的火灾
C.瓦斯.煤尘爆炸形成的火灾
D.电器设备损坏.电流短路形成的火灾

答案:B
解析:
内因火灾是指煤(岩)层或含硫矿场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积聚热量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


某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需要裁员,依据《劳动合同法》,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是( )。

A、劳动者患病后,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B、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离岗前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
C、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D、劳动者在本单位患职业病,康复后未丧失劳动能力的

答案:B
解析: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 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是()。

A.换热压力容器
B.反应压力容器
C.分离压力容器
D.储存压力容器

答案:A
解析:
换热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如各种热交换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


为了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度,在工业锅炉设计上,工程设计人员采用了两个安全阀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理念属于 ( )
A.安全隔离 B.个体防护
C.设置薄弱环节 D.逐渐泄压

答案:C
解析:
工业锅炉采用安全阀是用于锅炉一旦超压,可以通过安全阀门泄压,是属于设置薄弱环节保护设备及人员的装置。这样的装置还有电路中的熔断器、保险片,气瓶上的易溶塞,防爆间的泄爆墙等。


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6篇 第6篇


某大型游乐场 2016 年因大型游乐设施出现故障,导致 3 人重伤 6 人轻伤。事故发生后, 该游乐场主要负责人全面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机械设备的检维修实行了“五 定”原则,下列属于“五定”原则的是( )。

A.定检维修方案
B.定检维修人员
C.定安全措施
D.定检修时间
E.定检维修进度

答案:A,B,C,E
解析: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5.4.1.4 设备设施检维修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制定综合检维修计划,加强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落实“五定”原则,即定检维修方案、定检维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维修质量、定检维修进度,并做好记录。没有对检维修时间的要求,故 D 选项错误;
故本题应选择 ABCE。


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熟到释放出的气体能在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称为,()。
A.燃点
B.闪燃
C.闪点
D.自燃点

答案:C
解析:
闪点和闪燃不是一个概念,闪点是一个温度值,闪燃是一种状态。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下列关于爆炸极限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
B. 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越大,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
C.混合气体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变宽
D.混合气体中氧气浓度的增加,爆炸极限的范围变宽

答案:C
解析:
(1)温度的影响
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越宽危险性越大),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2)压力的影响
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0.1~2.0 MPa 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大于2.0 MPa 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
(3)惰性介质的影响
若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惰性气体的浓度增加到某一值时,使爆炸上下限趋于一致,使混合气体不发生爆炸。对爆炸上限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爆炸上限剧烈下降。混合气体中氧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对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


某公司锅炉送风机管理系统堵塞,仪表班班长带领两名青年员工用16.5MPa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对堵塞的管路系统进行吹扫,造成非承压风量平衡桶突然爆裂,导致一青年员工腿骨骨折。按照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这起事故的征兆是( )。

A.风量平衡桶材质强度不够
B.用16.5MPa气体直接吹扫
C.员工个体防护缺陷
D.青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致因理论。直接原因是基本原因的征兆,故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B选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这点是最重要的,必须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不过是基本原因的征兆,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能够预测及发现这些作为管理缺欠的征兆的直接原因,采取恰当的改善措施,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长期的控制对策,必须努力找出其基本原因。


某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D.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

答案:C
解析:
A选项正确的说法是“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选项正确的说法是“应急预案的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审查。”
D选项中应急能力评估主要是本单位,另外可以对外部救援力量进行评估,但不需要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


机械安全是指机器在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不致对操作者造成损伤和危害其健康的能力。机械安全的特性包括(  )。


A.系统性

B.友善性

C.防护性

D.局部性

E.整体性

答案:A,B,C,E
解析:
机械安全的特性包括:系统性、友善性、防护性、整体性。


在《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2009)中,根据化学品的危险程度,用()分别进行危害程度的警示。

A.警告.小心.注意
B.危险.警告.注意
C.红色.黄色.蓝色
D.红色.黄色.白色

答案:B
解析: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根据化学品的危险程度,用“危险”“警告”“注意”三个词进行危险程度的警示。当某种化学品具有两种及以上的危险性时,用危险性最大的警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