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答案5篇

发布时间:2021-09-18
21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答案5篇

21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答案5篇 第1篇


钢芯招绞线的强度,由铝绞强度总和加钢丝1%伸长时的强度总和组成。
钢芯话绞线 LGJ300/25(结构为铝48/2.85,钢7/2.22)。σ0=169N/mm2,=1172,其拉断力应为()。
A.83500N; B.84100N; C.84600N; D.85100N。

答案:A
解析:
根据《电力工程髙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


—般办公区综合布线系统一个工作区服务面积宜按()估箅。

A. 5~1Om2;B.15~20m2; C. 20~25m2; D.无限制。

答案:A
解析:


一质量为m的球体,在距地面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球落至地面时的速度只与m,H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速度v的表达式为()。

答案:B
解析:
提示:逐一验算量纲,只有B符合速度的量纲。


3~llOkV配电装置中相邻带电部分不是同一额定电压等级时,应按( )确定其 电气安全净距。

A.较高等级的额定电压;
B.较高等级的额定电压净距与较低等级的额定电压净距之和的一半;
C.较低等级的额定电压;
D.较高等级额定电压净距与较低等级额定电压净距之差的一半。

答案:A
解析:


如图所示电路所加输入电压为正弦波,电压放大倍数Au1=uo1/ui、Au2=uo2/ui分别是(  )。


A. Au1≈1,Au2≈1
B. Au1≈-1,Au2≈-1
C. Au1≈-1,Au2≈1
D. Au1≈1,Au2≈-1

答案:C
解析:
题图为共射极放大电路电压跟随器,uo1为反向输出端,uo2为同向输出端。从uo1输出,为共射极放大电路,ui与uo1反向,故Au1<0;从uo2输出,为共集极放大电路,ui与uo2同向,故Au2>0。


21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答案5篇 第2篇




答案:D
解析:


图所示的射极输出器中,已知Rs=50Ω,RB1=100kΩ,RB2=30kΩ,RE=1kΩ,晶体管的β=50,rbe=1kΩ,则放大电路的Au、r1和r0分别是(  )。

A.Au=98,r1=16kΩ,r0=2.1kΩ
B.Au=9.8,r1=16kΩ,r0=21kΩ
C.Au=0.98,r1=16kΩ,r0=21kΩ
D.Au=0.98,r1=16kΩ,r0=2.1kΩ

答案:C
解析:


对采用主盘和分盘二级供电的低压厂用电系统中,干线上和支线上的保护电器组合方式,以下4种都是可行的,为使保护电器有选择性动作,干线上保护电器应选择。
干线上和支线上均装熔断器,要求()。
A.干线上熔断器这体額定电流较支线上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大一定级差;
B.同A,大二级级差;
C.同A,大一级级差;
D.同A,大三级级差。

答案:A
解析:
根据《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DL/T5164—2002)第9.4.3条


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当其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时,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防直击雷,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保护范围的滚球半径hx,可取下列哪一项数值? ( )
(A)30m

(B)45m

(C)60m

(D)100m

答案:D
解析:
答案:D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4.5.5条。


基本门如图7-61(a)所示,其中,数字信号A由图7-61(b)给出,那么,输出F为()。


答案:D
解析:
正确答案是D。


21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答案5篇 第3篇


发电厂的易燃油和天然气设施防静电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40Ω
B、30Ω
C、20Ω
D、10Ω

答案:B
解析:
电力工程部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中,当采用计算机控制时,监控系统的信号电缆屏蔽层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开关量信号,可采用外部总屏蔽 B)脉冲信号,宜采用双层式总屏蔽
C)高电平模拟信号,宜采用对绞芯加外部总屏蔽 D)低电平模拟信号,宜采用对绞芯分屏蔽

答案:B
解析: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3.6.7


低压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请回答以下问题。
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所保护的电气设备,适用于防电击保护分类为()类的设备。

A. o; B. I ; C.Ⅱ ; D. Ⅲ。

答案:B
解析:


设A为n阶可逆矩阵,则(-A)的伴随矩阵(-A)n等于( )。
A. -An B. An C. (-1)nAn D. (-1)n-1An

答案:D
解析:
提示:(-A)的代数余子式是由A的代数余子式乘以(-1)n-1。


某电力用户设35/10kV变电站。10kV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下设有3个10kV车间变电所,其中主要是二级负荷,其供电系统图和已知条件如下:
1)35kV线路电源侧短路容量无限大。
2)35/10kV变电站为重要变电所。
3)35/10kV变电站10kV母线短路容量104MV*A。
4)A、B和C车间变电所10kV母线短路容量分别102MV*A、100MV*A、39MV*A。
5)车间B变电所3号变压器额定电压10/0. 4kV,其低压侧母线三相短路超瞬态电流为16330A。
6)35/10kV变电站正常时间

A、B和C车间变电所供电的3个10kV出线及负载的单相对地电容电流分别为2.9人、1.3人、0.7人,并假设各出线及负载的三相对地电容电流对称。
7)保护继电器接线系数取1。

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35/10kV变电站10kV母线装设一组1500kvar电力电容,短延时速断和过负荷保护分别由3个DL-31型电流继电器和3个100/5电流互感器构成。短延时速断和过负荷保护动作电流应为下列哪一项数值? ()
(A)143A,4A
(B)124A,4A
(C)143A,5A
(D)124A,7A

答案:D
解析: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P317表7-20。


21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答案5篇 第4篇


在海拔1000m及以下空气清洁无明显污秽的地区,110kV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为 不宜少于( )片。

A. 7; B. 8; C. 9; D. 10。

答案:A
解析:


如果一个存储单元能存放一个字节,则容量为32KB的存储器中的存储单元个数是()。
A.3200 B.32768 C.32767 D.65536

答案:B
解析:
正确答案是B。
提示:1K=1024B表示一个字节。


根据工程勘探设计中必须执行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概念,请回答下列建筑物防雷 设计规范中有关防雷设施设置的问题。
爆炸危险气体由无管帽的放散管向大气放散,管口外( )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 保护范围内。

A.水平距离2m,垂直距离lm; B.管口上方半径2m的半球体;
C.水平距离5m,垂直距离2. 5m; D.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

答案:D
解析:
依据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第3. 2. 1条


某厂根据负荷发展需要,拟新建一座110/10kV变电站,用于厂区内10kV负荷的供电,变电所基本情况如下:
1)电源取自地区110kV电网(无限大电源容量)。
2)主变釆用两台容量为31.5MV.A三相双绕组自冷有载调压变压器,户外布置。变压器高、低压侧均釆用架空套管进线。
3)每台变压器低压侧配置2组10kV并联电容器,每组容量为2400kvar;用单星形接线,配12%干式空芯电抗器,选用无重燃的真空断路器进行投切。
4)110kV设备釆用GIS户外布置,10kV设备釆用中置柜户内双列布置。
5)变电站接地网水平接地极釆用令20热镀锌圆钢,垂直接地极釆用L50x50x5 热镀锌角钢;接地网埋深0.8m,按下图敷设。

变电站场地均匀土壤电阻率为50(Vm,则本站复合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为哪一项?(要求精确计算,小数点保留4位) ( )
(A)0.5886Ω (B)0. 5826Ω
(C)0.4741Ω (D)0.4692Ω

答案:B
解析: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附录A第A.0.3条。


在采用TN及TT接地系统的低压配电网中,当选用Y,yn0接线组别的三相变压器时,其中任何一相的电流在满载时不得超过额定电流值,而由单相不平衡负荷引起的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低压绕组额定电流的多少?()
(A)30%(B)25%
(C)20%(D)15%

答案:B
解析:
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第7.0.8条。


21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答案5篇 第5篇




答案:A
解析:


如图所示电路的谐振频率f为( )。

A. 79. 58Hz B, 238. 74Hz C. 159.16Hz D. 477. 48Hz

答案:A
解析:
解原电路等效为图示电路。


答案:A



A.6V
B.4V
C.0V
D.8V

答案:D
解析:
开关S闭合瞬间,电容充电相当于短路,两电容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因此电容上的电压在闭合瞬间将发生强迫跃变,跃变电压幅值与电容容量成反比。从而可得方程组:



解得u1(0+)=8V。


狭窄可导电场所当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时,采用遮栏或外护物防护,其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

A、IPX
B、IP2X
C、IP3X
D、IP4X

答案:B
解析:
狭窄可导电场所的电气安全


价值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价值,即通过寻求( )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 功能。
A.最低的生产成本 B.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
C.合理的生产成本 D.合理的寿命周期成本

答案:B
解析:
。提示:价值工程的目标就是通过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 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