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冲刺试题集5篇

发布时间:2021-08-09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冲刺试题集5篇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冲刺试题集5篇 第1篇


根据《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08]46号)中的规定,下列关于在编制住房建设规划时应突出重点,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及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住房建设规划成果中的附件应包括规划说明、研究报告与基础资料
B.要把普通住房供应作为主要内容,突出强调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C.要根据本地住宅需求情况,落实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目标,合理确定居住用地用途、土地开发规模和住宅供应用途
D.住房建设规划的成果由规划文本、图册与附件组成

答案:C
解析:
C项,制定住房建设规划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要根据本地住宅需求情况,落实逐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目标,合理确定居住用地供应规模、土地开发强度和住宅供应规模。


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 )。

A.燃料和冶金工业
B.纺织工业
C.造纸工业
D.钢铁工业

答案:A
解析:
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燃料和冶金工业,其次来源于化学和石油化工工业,它们的数量大,化学成分复杂,有的具有毒性。工业废渣回收利用途径较多,应尽量回收利用,否则不仅需占用大片土地,而且会对土壤、水质及大气产生污染。在城市中布置工业可根据其废渣的成分、综合利用的可能,适当安排一些配套项目,以求物尽其用。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时,特别是作出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有直接关系的行政处罚,面临多种行政手段和措施时,应该按照( )的要求作出合理选择,择其合理而从之。

A.必要性
B.比例性
C.适当性
D.惩罚性
E.单方意志性

答案:A,B,C
解析: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时,特别是作出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有直接关系的行政处罚,面临多种行政手段和措施时,应该按照必要性、适当性和比例性的要求做出合理选择,择其合理而从之。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报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B.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C.城市人民政府提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要组织前期研究,按规定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
D.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首先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按规定提请审查

答案:B
解析:
B项,《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组织编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  )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A:土地
B:矿产
C:水
D:森林

答案:C
解析:


下列关于行政行为内容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城乡规划行政许可——授益行政行为
B.城乡规划的编制——授益行政行为
C.对违法建设进行行政处罚——侵益行政行为
D.对违法直接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侵益行政行为

答案:B
解析:
权益的赋予与剥夺:1)赋予权益。是指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新的法律上的权益。赋予权益的行政行为又称"授益行政行为"。2)剥夺权益。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剥夺行政相对人已有的某种权益。一般而言,权益的剥夺只能针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而进行,是行政制裁。剥夺行政权益的行政行为又称"侵益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一般包括( )。

A.行政监督行为
B.行政立法行为
C.行政强制行为
D.行政处罚行为
E.行政征收行为

答案:A,C,D,E
解析: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与具体化。其内容只涉及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具体行政行为一般包括:行政许可与确认行为、行政奖励与给付行为、行政征收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强制行为、行政监督行为、行政裁决行为等。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冲刺试题集5篇 第2篇


森林较少的危害主要有( )。

A.洪涝灾害频发
B.温室效应加剧
C.腐蚀建筑材料和金属结构
D.水土大量流失
E.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A,B,D
解析: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在维系人类在地球上可持续生存发展中的作用十分巨大。森林减少的原因是:砍伐树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材;大规模放牧。森林减少的危害包括:绿洲沦为荒漠;水土大量流失;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频发;温室效应加剧;物种纷纷灭绝。


地理信息系统原始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有野外实地测量、报影测量与遥感、现场考察和实地踏勘勘、社会调查与统计、利用已有资料。( )是城市规划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途径。

A:野外实地测量
B:摄影测量与遥感
C:现场考察和实地踏勘
D:社会调查与统计

答案:C
解析:


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有( )。

A.碉房
B.毡包
C.干阑
D.窑洞式
E.园林式

答案:A,B,C,D
解析:
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有:①庭院式,是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形式;②窑洞式,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等黄土层厚的地域,有靠山窑及平地窑;③毡包,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是牧民移动式房屋;④碉房,藏族的住房。


下列关于在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
B:要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
C: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
D:必须坚持发展第一的原则

答案:D
解析:
在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一是要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条件及开发能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防止盲目地进行不恰当的大规模、高档次开发建设。二是要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统筹兼顾。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防火、防水、防毒、防意外事故发生的各项设施措施,加强地下与地面的交通联系和信息网络建设。三是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履行规划审批手续。


在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再循环的几条主要途径中,( )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的,并且其作用在加强,对生物圈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A:物质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碎屑返回环境
B:人类利用化石燃料生产化肥,用海水制淡水及对金属的利用
C:物质由动物排泄返回环境
D:风化和侵蚀过程加上水循环携带营养元素进入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第一次在建设管理行政法中出现,最早见于( )。

A.《文物保护法》
B.《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C.《城市规划法》
D.《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答案:C
解析:
“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第一次在建设管理行政法中出现,最早见于《城市规划法》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制定”。该章第十四条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此后《城市规划法》经过近20年的法律实践,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获得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提炼,体现在重新制定公布的《城乡规划法》里,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地位更加突出,要求更加明确,操作更加可行。


根据《城市给水规划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规定,,有条件的城市可适当提高供水水压,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 )m的要求。

A.24
B.26
C.28
D.30

答案:C
解析:
《城市给水规划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条文说明第3.0.3条规定,有条件的城市可适当提高供水水压,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相当于将水送至六层住宅所需的最小水头,以保证六层住宅由城市水厂直接供水或由管网中加压泵站加压供水,从而多层住宅建筑屋顶上可不设置水箱,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冲刺试题集5篇 第3篇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主要包括( )。

A:规划区范围
B:规划区内基础设施规模
C:水源地和水系
D: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
E:防灾减灾

答案:A,C,D,E
解析:


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土地成本估算的是( )。

A.向规划委托方了解土地成本数据
B.对规划方案的土方填挖量、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绿化工程、建筑建造与安装费用等进行总量估算
C.对前期费用、税费、财务成本、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用等进行估算
D.综合估算项目总体建设成本,并初步论述规划方案的投资效益

答案:A
解析:
A项,土地成本估算是指向规划委托方了解土地成本数据;对旧区改建项目和含有拆迁内容的详细规划项目,还应统计拆迁建筑量和拆迁人口与家庭数,根据当地的拆迁补偿政策估算拆迁成本。B项,工程成本估算是指对规划方案的土方填挖量、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绿化工程、建筑建造与安装费用等进行总量估算。C项,相关税费估算包括前期费用、税费、财务成本、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用等。D项,总造价估算是指综合估算项目总体建设成本,并初步论述规划方案的投资效益。


公共行政是以( )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活动。

A.国家元首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执法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答案:B
解析: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的活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管理活动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活动不属于公共行政。


构成居住区的基本要素包括( )。

A.住宅
B.公共服务设施
C.道路
D.绿地
E.人口

答案:A,B,C,D
解析:
居住区的概念是在小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的。居住区是一个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四类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和内部用地平衡关系的、有层次特征的城市基本居住单元。


多层住宅设计要点中,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是( )。

A.应具有组成不同户型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
B.平面功能合理,能满足各户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
C.避免公共交通对住户的干扰,进户门的位置便于组织户内平面
D.单栋住宅的长度大于200m时应设4m宽、4m高的消防车通道

答案:D
解析:
多层住宅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包括:应具有组成不同户型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平面功能合理,能满足各户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避免公共交通对住户的干扰,进户门的位置便于组织户内平面单栋住宅的长度大于160m时应设4m宽、4m高的消防车通道。


空间数据一般用( )来表示。

A:图形
B:统计数据
C:数值
D:文字
E:图像

答案:A,E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将所处理的数据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事物空间位置的数据,一般用图形、图像表示,称空间数据,也称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是和空间位置有关,反映事物某些特征的数据,一般用数值、文字表示,也可用其他媒体表示,称属性数据,也称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行政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制度,包括广泛的内容,其中()是行政体制的载体。

A:政府组织机构
B:行政规范
C:行政权力结构
D:行政区划体制

答案:A
解析:
政府组织机构是行政体制的载体。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冲刺试题集5篇 第4篇


同心圆理论是由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几个同心网的区域,其中错误的是()

A.过渡区
B.工人居住区
C.良好住宅区
D.科技区

答案:D
解析:
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五个同心圆的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央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点。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央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所组成。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坐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中央商务区工作,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关于一条车道的平均最大通行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小汽车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为500~1000
B.载重汽车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为50~100
C.公共汽(电)车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为300~600
D.混合交通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为200

答案:A
解析:


城市发展目标包括( )。

A.经济发展目标
B.环境保护目标
C.社会发展目标
D.城市建设目标
E.文化发展目标

答案:A,B,C,D
解析:
城市发展目标是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通常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经济发展目标;②社会发展目标;③城市建设目标;④环境保护目标。


停车设施的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是按当量小汽车进行估算的,以下合理的是()

A.露天地面停车场为20~35m2/停车位
B.路边停车带为18~22m2/停车位
C.坡道式多层停车库为35~40m2/停车位
D.室内停车库为30~35m2/停车位

答案:D
解析:
停车设施的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是按当量小汽车进行估算。露天地面停车场为25~30m2/停车位,路边停车带为16~20m2/停车位,室内停车库为30—35m2/停车位。


我国中土佛寺划分的两大类型是()

A.以佛塔为主和以院落为主
B.以院落为主和以佛殿为主
C.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
D.以院落为主和以宫殿为主

答案:C
解析:
我国中土的佛寺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以佛塔为主的佛寺在我国出现最早,这类寺院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门殿;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基本采用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式布局,它的出现,最早源于南北朝时期的王公胄的“合宅为寺”。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在垃圾转运站设置要求中,每( )km2设置小型转运站1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 m2,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5 m。

A:0.1~0.3
B:0.3~0.5
C:0.5~0.7
D:0.7~1.0

答案:D
解析:


全球城市区域是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众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

A.金融政策
B.商业联盟
C.经济联系
D.政治文化

答案:C
解析:
全球城市区域既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城市范畴,也不同于仅因地域联系形成的城市群或城市辐射区,而是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这些全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当代全球经济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021注册城乡规划师模拟冲刺试题集5篇 第5篇


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分区规划中的主要内容的是( )。

A:计算城市供热干管的管径
B:计算规划范围内热负荷
C: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D: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

答案:A
解析: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称为( )。

A.孔隙率
B.空隙率
C.表观密度
D.堆积密度

答案:C
解析: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包括以下几个:①密度;②表观密度;③堆积密度;④孔隙率;⑤空隙率;⑥吸水率;⑦含水率。其中,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内部孔隙)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镇规划编制的方法包括(  )。

A:镇规划的现状调研和分析
B:镇的性质的确定
C:镇区建设用地标准
D:镇的人口规模预测
E:规划基础资料搜集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镇规划编制的方法。即:
(1)镇规划的现状调研和分析;
(2)镇的性质的确定;
(3)镇的人口规模预测;
(4)镇区建设用地标准;
(5)镇区用地规划布局。
了解镇规划编制的内容。


下列关于社区(Community)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

A.社区就是邻里,二者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B.多元论认为社区的政治权利是分散的
C.在互联网时代,维系社会心理归属变得更加重要
D.社区一定要形成社会互动

答案:A
解析:
地区(物质尺度)、共同纽带(心理尺度)和社会互动(社会尺度)
社区的权力模式:
①精英论:城市社区的政治权力掌握在少数社会名流手中,地方的重大政治方案通常由这些精英起决定作用,而地方的各级官员将配合这些精英实现少数人的意志。
②多元论 :社区政治权力分散在多个团体或个人的集合体中,各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地方官员有其独立地位,选民投票控制政治家,故选民也拥有权力。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性内容应该包括()

A.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B.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
C.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
D.近期建设规划成果
E.依据城市近期建设的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

答案:A,B,C,D
解析: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性内容:(1)根据城市建设近期重点,提出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2)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3)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4)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5)近期建设规划成果。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在现状建成区内按照一定标准建设防洪堤,当堤防高度与景观保护发生矛盾时,下列哪些措施可以降低堤顶设计高程?( )

A.扩大堤距
B.在堤顶设置防浪墙
C.提高城市排水标准
D.增加城市透水面积
E.在上游建设具有防洪功能的水库

答案:A,B,E
解析:
A项,堤距是指河流两岸堤防的间距,也受建设条件控制,同时将影响堤顶标高,扩大堤距可降低堤顶设计高程。B项,在城市建成区内,可采用在堤顶设置防浪墙的方式降低堤顶标高,但堤顶标高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加0.5m。E项,根据建设条件,在城市上游建设具有防洪功能的水库,对于削减洪峰流量,降低洪水位可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常见的防洪工程措施。CD两项措施不能降低堤顶设计高程。


英国学者巴顿认为,城市是一个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多种经济市场,( )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A.住房
B.劳动力
C.建筑物
D.土地
E.运输

答案:A,B,D,E
解析:
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美国学者L.芒福德说:“城市既是多种建筑形式的组合,又是占据这一组合的结构,并不断与之相互作用的各种社会联系、各种社团、企业、机构等在时间上的有机结合。”英国学者巴顿则认为“城市是一个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多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