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章

发布时间:2022-01-03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章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章 第1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的规定是( )。
A.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
B.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其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C.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有( )。
A 评价范围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十二个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二个类别
B 资质等级为甲级的环评机构,其评价范围应当至少包含一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
C 资质等级为乙级的环评机构,其评价范围只包含环境影响报告书乙级类别
D 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分设甲、乙两个等级

答案:A,C,D
解析:
选项A 的正确说法是:坪价范围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十一个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二个类别。选项C 的正确说法是:资质等级为乙级的环坪机构,其坪价范围只包含环境影响报告书乙级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


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低于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B、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分析
C、需说明所排放污染物的类型
D、需说明所排放污染物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环境 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 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污染影响型项目,二级评价,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说法正确的包括()

A.占地范围内只需设置1个表层样监测点
B.占地范围外主导风向的上风向1个表层样监测点
C.占地范围外主导风向的下风向1个表层样监测点
D.最大落地浓度点必增设1个表层样监测点

答案:B,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情景中,属于常规预测情景的有()。
A.预测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日平均质量浓度
B.预测削减污染源非正常排放小时平均质量浓度
C.预测被取代污染源正常排放小时平均质量浓度
D.预测与拟建项目相关的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年平均质量浓度


答案:D
解析:


某泼水处理站釆用二级处理工艺,进水量为lOOOOm3/d, COD浓度为1500mg/L:—级COD去除率为80%,二级COD去除率为70%.则该处理站外排COD是()。
A.0.45t/d B.0.90t/d C.1.80t/d D.3.75t/d

答案:B
解析:


下列方法中,利用密度差异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有( )。

A.隔油
B.过滤
C.气浮
D.反渗透

答案:A,C
解析:
隔油、气浮方法是利用密度差异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气浮适用于去除水中密度小于1kg/L的悬浮物、油类和脂肪,可用于污水处理,也可用于污泥浓缩。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推荐模式中可用于交通线源影响预测的是( )。

A.估算模式
B.ADMS模式
C.AERMOD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B
解析:
ADMS模拟系统可模拟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还包括一个街道窄谷模型,适用于农村或城市地区、简单或复杂地形。模式考虑了建筑物下洗、湿沉降、重力沉降和干沉降以及化学反应等功能。化学反应模块包括计算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臭氧等之间的反应。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章 第2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怡法》,关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

A、收集
B、储存
C、运输
D、处置

答案:A,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五十八条且主、正主危险废物, 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
详见教材P129 。




答案:
解析:






禁止向水体排放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答案:错
解析:


(2015年)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某河流如需符合4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周平均最大温升和温降分别为()。

A. ≤1℃和≤ 3℃
B. ≤1℃和≤ 2℃
C. ≤2℃和≤ 1℃
D. ≤2℃和≤ 3℃

答案:B
解析:
基本项目中的常用项目标准限值见表 4-5 。


某建筑工程位于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施工单位必须( )。

A.公告附近居民
B.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噪声污染
C.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D.有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答案:A,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2019年)某采暖锅炉烟气脱硫设施故障时,需预测大气环境影响的内容是( )。

A.年平均浓度
B.采暖期平均浓度
C.日平均浓度
D.1小时平均浓度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表5。为非正常排放工况,需要预测1 h平均质量浓度,因为故障可能长期,故选D。


上游来水CODCr(p)=14.5mg/L,Qp=8.7m3/s;污水排放源强CODCr(h)=58mg/L,Qh=1.0m3/s。如忽略排污口至起始断面间的水质变化,且起始断面的水质分布均匀,则起始断面的CODCr浓度是()。

A:14.5mg/L
B:19.0mg/L
C:25.0mg/L
D:36.3mg/L

答案:B
解析:
根据河流稀释混合模式c=(cpQp+cpQh)/(Qp+Qh)(式中:c为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g/L;Qp为污水排放量,m3/s;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h为上游来水流量,m3/s;ch为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将题中数据代入上式,则起始断面的CODCr浓度=(14.5*8.7+58*1.0)/(8.7+1.0)≈19.0(mg/L)。


无组织排放源的源强确定方法有( )。
A. 资料复用法
B. 物料衡算法
C. 类比法
D. 反推法

答案:B,C,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章 第3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答案:C
解析:
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如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能源指导性专项规划(如设区的市级以上电力发展规划,流域水电规划除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能源的有关专项规划(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水利的有关专项规划(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水利的有关专项规划(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300万t垃圾填埋场项目
【素材】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

【问题】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 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
C.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D.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 )。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禽畜养殖废物
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该垃圾填埋场选址合理;所建设施不完善。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配备的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在本案例中,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最高水位距离约0.9m,不到1m,因此更应建立地下水导排系统并确保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地下水水位与基础层底部距离大于1m。此外,由于该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按照《标准》要求,应建立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来处理填埋场产生的甲烷气体。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CD)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 -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
C.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D.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AB)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禽畜养殖废物
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该填埋场渗滤液旳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不可行。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其次经填埋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废水如果因为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而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时,要求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渗滤液的总量不超过污水处理总量的0.5%,并不超过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的污水处理能力。该案例超过了0.5%。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填埋场产生气体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考点分析】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2)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和“二、项目分析(4)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
该题考查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及根据场址实际情况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规模而需要配套建设的设施。
举一反三:
根据《大纲》要求,对于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掌握生活垃圾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危险废物焚烧,危险废物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对于场址的选择,出题角度经常为“给出不同场址的各类条件,进行比对,从而选择更为合理的选址”,来考查考生对场址选择的相关要求的掌握程度。
为了便于记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规则笔者简单归纳为:符合规划、避开保护区域、标高不小于50年一遇洪水位、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详细内容参见GB16889—2008。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CD)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的是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处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渗衬层。该案例中,天然基础层厚度2.5m,饱和渗透系数为1.0X10-6cm/s,应釆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或者防渗能力更好的防渗衬层。
举一反三:
防渗衬层是指设置于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的垫层,可分为天然黏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黏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黏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笔者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衬层选择情况归纳如下(表1)。

防渗衬层选择时可按照表1选择或者选择防渗能力更好的。对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防渗衬层的选择大家可以自行归纳。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旳垃圾为(AB)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A、B均为可直接进入该填埋场的垃圾,C的含水率过高,D不可进入,而对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则有三个条件的限制。
举一反三:
可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处理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
(1)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
①含水率小于30%;②二噁英含量低于3μgTEQ/kg;③按照HJ/T300制备
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金属离子等)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
(2)经过下列处理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
①按照HJ/T228-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化学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
检验指标;②按照HJ/T229-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微波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③按照HJ/T276-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高温蒸汽处理,并满足处理效果检验指标。
(3)经处理后,按照HJ/T 300-2006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②未经处理的粪便;③禽畜养殖废物;④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⑤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4.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从两个角度考查了渗滤液的处理问题。①垃圾填埋场必须要有渗滤液处理装置。②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送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时,对于处理量的要求。
举一反三: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考查角度较多,以下两个方面应该注意:①到2011年7月1日以后,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自行处理渗滤液并达到标准要求,不允许再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②年轻(5年以内)的垃圾填埋场和老(5年以上)的垃圾填埋场,二者渗滤液组分的区别(表1)。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该题考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的分析。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外乎就是从水、气、声、渣、风险、生态、景观、土壤、地质这些方面来考虑,并逐条分析。
举一反三:
大家在分析一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时,首先分析该项目会产生水、气、声、渣、风险、辐射中的哪些污染,然后逐个分析这些污染因素对水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生态、景观和人类安全健康的影响。从这些角度入手,基本可以做到分析全面,没有遗漏。
总而言之,该案例重点考查的是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有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希望诸位考生能以此题为例,仔细研读《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石油化工项目(20分)


某石化厂将原有3.9万t/a的丁基橡胶生产能力扩大为4.5万t/a,对现有的生产装置进行改造。生产单元在乙烯、丙烯和氯甲烷压缩机不动的前提下,增加1台聚合釜及其配套设施。尾气处理单元配套建设1套氯甲烷处理设施。改扩建工程的主要原料为异丁烯和异戊二烯,年运行时间为8 000 h。丁基橡胶是在很低的温度(-1 00℃)下操作和半连续生产条件下由异丁烯和异戊二烯聚合得到,催化剂为无水三氯化铝的氯甲烷溶液,生成的含丁基橡胶粒的聚合液进入脱气釜,经汽提分离、脱水后,挤压膨胀干燥、压块、包装出厂改扩建前后的物料平衡和公用工程如表3和表4所示。



【问题】


1.完成表3中的合计量(入方与出方的合计量相同)与出方的无组织排放量。


2.从聚合单元的脱气釜出来的未反应的单体和氯甲烷蒸汽经分离、干燥,再进入氯甲烷精馏塔。在回收过程中,氯甲烷精馏废气及干燥剂再生时产生的废气进入与改扩建配套的尾气处理的热氧化装置/急冷塔/洗涤塔处理系统,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氯甲烷去除率为99.9%。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产生量分别为654.83 t/a和792.34t/a,改扩建前不加处理直排大气,改扩建后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试计算改扩建前后排入大气的氯甲烷量及氯甲烷减少率。


3.氯甲烷回收单元有3个氯甲烷干燥塔,干燥塔的再生每30 h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工况,依次为再生初期、再生中期、再生末期、稳定阶段,操作时间分别为1.5 h、6 h、8.5 h、14 h。改扩建前后热氧化器尾气的排放如表5所示。试计算改扩建后各工况下氯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浓度(以mg/m3计)。



4.热氧化装置/急冷塔/洗涤塔处理系统是一种不带蓄热装置的热氧化器,将氯甲烷在近1 000℃的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氯甲烷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氯化氢,分解产物经冷却和碱洗后,通过冷火炬系统排入大气,可将废气中的氯甲烷和氯化氢去除99.9%。由于焚烧废气中存在卤素氯,则焚烧过程中可能存在什么样的二次污染物?在此燃烧条件下产生这种污染物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为避免二嗯英的产生,应注意些什么?


5.在表3的出方中,有哪些危险废物?应如何处置?


6.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计算改造前后能耗变化情况(清洁生产水平),完成表6 。




答案:
解析:

1.根据表2中给出的数据,现分别计算改造前、后入方原辅料的合计量,然后减去改造前、后出方7种物料的量,即得到无组织排放量(表7)。改造前后物料总量分别为45 548.72 t/a和52 701.6 t/a。改造前后无组织排放量分别为179.36 t/a和218.4 t/a。



2.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产生量分别为654.83 t/a和792.34 t/a,改扩建前不加处理直排大气,改扩建后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处理率为99.9%。则改扩建后氯甲烷排放量为792.34*(1-99.9%)=0.79 t/a改扩建后比改扩建前减少654.83 -0. 79=654.04 t/a减少率= 654.04/654.83*100%=99.88%


3.氯甲烷回收单元有3个氯甲烷干燥塔,干燥塔的再生每30 h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工况,依次为再生初期、再生中期、再生末期、稳定阶段,操作时间分别为1.5 h、6 h、8.5 h、14 h。改扩建前后热氧化器尾气的排放如表5所示。试计算改扩建后各工况下氯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浓度(以mg/m3计)。如表8所示。



4.由于焚烧废气中存在卤素氯,应考虑焚烧过程中存在二噁英的可能,因为含卤素氯的化合物在焚烧时会形成二噁英,但产生二噁英的适宜温度为200~450℃,本项目废气处理装置的燃烧温度近1 000℃,因此燃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的可能性不大。必须注意的是,当开始升温或急剧冷却时,要求时间尽可能短(本项目从600℃降至200℃所需时间约为0.5 s)。


5.在表3的出方中,废胶液和废胶粒是危险废物,属于HWO6有机溶剂类危险废物,应交由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并签订协议,附在环评报告书后。6.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计算改造前后能耗变化情况(清洁生产水平),完成表6 。如表9所示。





1.该题要求环评人员利用物料平衡计算无组织排放量,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对于计算卫生防护距离是十分重要的参数,没有这个数据是无法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可以通过经验数据判断、类比调查、物料衡算进行推算,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最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来确定。


2.题中给出了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产生量,且改扩建前废气不加处理直排大气,改扩建后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需要根据采用直接燃烧法时氯甲烷的去除率计算氯甲烷的排放量,然后比较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排放量的变化,本项目丁基橡胶的产量由3.9万t/a增加到4.5万t/a,而氯甲烷的排放量却从654.83 t/a下降到0.79 t/a,充分体现了改扩建过程中采用直接燃烧法去除氯甲烷增加的环境效益。


3.本题给出了改扩建前后4种工况下氯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量及排气量,要求计算它们的排放浓度,需要注意排放量的单位是kg/h,排气量的单位是m3/h,而污染物浓度的单位是mg/m3,根据公式:排放浓度=排放量/排气量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如改扩建后工况1的情况,氯甲烷浓度= 1.044 4 kg/h*106(mg/kg)/52 745(m3/h)=19.8 mg/m3,其余类推。


4.由于该项目的催化剂为无水三氯化铝的氯甲烷溶液,这使得焚烧废气中存在卤素氯,含卤素的有机物燃烧过程中就可能产生二噁英,这是在有类似情况的化工项目环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又由于产生二噁英的适宜温度为200 ~ 450℃,本项目废气处理装置的燃烧温度近1 000℃,因此燃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的可能性不大。必须注意的是,当开始升温或急剧冷却时,要求时间尽可能短(该项目从600℃降至200℃所需时间约为0.5 s)。大气环境中的二噁英大多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含铅汽油、煤、防腐处理过的木材以及石油产品、各种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在燃烧温度低于300℃时容易产生二噁英。聚氯乙烯塑料、纸张、氯气以及某些含卤素类农药的生产环节,钢铁冶炼,催化剂高温氯气活化等过程都可向环境中释放二噁英。二噁英还作为杂质存在于一些农药产品如五氯酚、2,4,5-T等中。城市工业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形成机制仍在研究之中。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①在对氯乙烯等含氯塑料的焚烧过程中,焚烧温度低于800℃,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二嗯英。燃烧后形成氯苯,后者成为二噁英合成的前体。②其他含氯、含碳物质如纸张、木制品、食物残渣等经过铜、钴等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不经氯苯生成二噁英。③在制造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卤素类化学物质,像杀虫剂、除草剂、木材防腐剂、落叶剂(美军用于越战)、多氯联苯等产品的过程中派生。这类物质由于存在多个共轭芳香环而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噁英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此,环境中的二噁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目前,在源头控制二嚼英的产生是大气环境保护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5.该题考查环评人员在进行工程分析时,要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正确判断危险废物,并标出其类别。对属于危险废物的固体废物不得就地填埋,需提交具有资质的专业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且要签订处理协议,附在环评报告书后。从表2中可以看出,废胶液和废胶粒是危险废物,属于HW06有机溶剂类危险废物。有机化工生产中的废胶液和废胶粒属于HW06有机溶剂废物中的261-005-06“有机溶剂的合成、裂解、分离、脱色、催化、沉淀、精馏等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残余物、废催化剂、吸附过滤物及载体”。


6.清洁生产是环境报告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章节,本题通过可研报告给出的数据,要求计算出改扩建前后能耗变化的情况。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产品的产量从3.9万t/a增加到4.5万t/a,增加了15.4%,能耗从89 507 MJ/t产品降到80 321 MJ/t,降低了0.9%,充分体现既增产又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根据表2给出的产品丁基橡胶的产量和表3给出的公用工程用量,循环水、新鲜水和3.0 MPa蒸汽的单位是t/h,丁基橡胶的产量单位是t/a 。要用上年工作小时数8 000 h这个数据。如改扩建前后循环水的用量都是5 500 t/h,则年用量就是5 500t/h*8 000 h/a =4.40*107 t/a,改扩建之前产量为3.9*104 t/a,改扩建之后产量为4.5*1 04t/a,则改造前循环水消耗量为4.40*1 07(t/a)/[3.9*104 (t/a)]=1 128.2 t/t,改造后循环水消耗量为4.40*1 07(t/a)/[4.5*1 04( t/a)]=977.8 t/t,降低了13.3%。新鲜水、3.0 MPa蒸汽和电的消耗量以此类推。在化工项目中,常将水、电、气等公用工程统一折算成能量以便对比。只要将公用工程消耗量的数据乘上表中所列系数,就得到吨产品耗能数据了。如改造前后循环水消耗量分别为1 128.2 t/t和977.8 t/t,折能系数为4.19MJ/t产品,则改造前后循环水能耗量就分别为4 72 7.2 MJ/t和4 097.0 MJ/t,其余类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包括( )

A.事故引起环境质量的恶化

B.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

C.事故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

D.导致事故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方案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的r ( 场)界外人群的伤害(B 不选)、环境质量的恶化(A 不选)及对生态~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C 不选)作为坪价工作重点。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严格管控类耕地管理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试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B.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农产品
C.研究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
D.对威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严格管控类耕地,有关县(市、区)应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

答案:B
解析:
考前押题,瑞牛题库软件考前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


(2015年)石化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源有( )。

A.反应釜搅拌轴密封点
B.有机固体物料仓库
C.废水生物处理池
D.含油废水储罐

答案:A,C,D
解析:
详见《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排放源包括设备动静密封点、有机液体的储存调和、有机液体的装卸、废水集输储存与处理处置等。石化企业常见的有机固体有乙烯、丙烯等,在常温下不会挥发,故B不选。


北方某内陆城市建设一地下水集中开采供水水源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可能有()。

A:岩溶塌陷
B:海水入侵
C:土壤沼泽化
D:地面沉降

答案:A,B,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开发建设及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识别包括:①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对区域(或调水工程沿线)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②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③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其中,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可引起土地次生荒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等。


布袋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 )。

A.重力分离
B.惯性分离
C.离心分离
D.过滤分离

答案:D
解析:
袋式除尘器具有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能够满足极其严格排放标准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冶金、铸造、建材、电力等行业。电袋复合除尘器是在一个箱体内安装电场区和滤袋区,有机结合静电除尘和过滤除尘两种机理的一种除尘器。过滤分离为布袋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重力分离、惯性分离为惯性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离心分离为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章 第4章


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 (HJ 203 4-2013) ,关于隔振的一般规定,说法正确的有( )。
A. 当机器设备产生的振动可以引起固体声传导并引发结构噪声时,也应进行隔振降噪处理
B. 若布局条件允许时,应使对隔振要求较高的敏感点或精密设备尽可能远离振动较强的机器设备
C. 隔振设计仅适用于防护机器设备振动或冲击对操作者、其他设备或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
D. 应根据污染源的性质、传播形式及其与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关系,采用不同的隔声处理方案

答案:A,B,D
解析:
选项C的正确说法是:隔振设计既适用于防护机器设备振动或冲击对操作者、其他设备或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也适用于防止外界振动对敏感目标的千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企业在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说法正确的有( ) 。
A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B资源利用率适中的设备和工艺
C 污染排放量适中的设备和工艺
D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

答案:A,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级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可从事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B:建设单位作为建设项目主体,对其上报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负责
C: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D: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答案:D
解析:
甲级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评价范围中应至少有一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取得甲级资质。甲级评价机构可在甲级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范围内承担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并可在乙级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范围内,承担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九条规定:“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第二十条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2016-139.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的选址应当远离()

A.交通干道
B.水源保护区
C.居(村)民居住区
D.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

答案:A,B,C
解析:


某项目占地面积35km2,评价区域内无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其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尺不应小于( )。

A.1:100000
B.1:50000
C.1:10000
D.3.51388888888889

答案:B
解析:
该项目占地面积35km2,且评价区域内无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所以该区域的生态影响评价属于二级评价。根据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要求,可知项目面积为20~100km2时,二级评价的成图比例尺要求为≥1:5万。


(2014年)下列固体废物的处置,适用《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A.危险废物的暂存
B.石化污水处理厂污泥填埋
C.生活垃圾填埋
D.医疗废物填埋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所称工业噪声,是指( )。
A.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B.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生产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C.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声音
D.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并超标的声音

答案:A
解析:
注意声音与噪声污染在概念上的差异。噪声污染是超标了的声音。


(2015年)某建设项目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厂界噪声级增量在5dB(A)以上,敏感目标处噪声级增量为3dB(A),且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不定级,进行相关分析

答案:B
解析:
划分基本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5章 第5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设置陆源污染物深海离岸排放排污口,应根据()的有关情况确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A:海洋功能区划
B:海水动力条件
C:海底工程设施
D:海岸防护设施

答案:A,B,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将排污口深海设置,实行离岸排放。设置陆源污染物深海离岸排放排污口,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海底工程设施的有关情况确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 ),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限制开发
D.禁止开发

答案:C
解析:
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禁止开发,依法实施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任何开发活动。


某工厂一设备产生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声 环境》,其噪声源评价量为( )。
A.最大A声级及持续时间 B.等效连续A声级
C.倍频带声压级 D. A声级

答案:A
解析:
【参考答案】:A
【点评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突发性噪声的评价量。答案显然。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在抽查、考核评价机构过程中,环境保护部可根据抽查、考核结果给予评价机构降低资质等级处罚的情形是评价机构( )。

A.存在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的行为
B.达不到规定的业绩要求
C.超越评价范围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
D.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结论不明确

答案:D
解析: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评价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3~12个月、缩减评价范围或者降低资质等级,其中责令限期整改的,评价机构在限期整改期间,不得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出现较大失误的;②环境现状描述不清或环境现状监测数据选用有明显错误的;③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存在较大疏漏的;④环境标准适用错误的;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不正确的;⑥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不全面、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或不足以支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⑦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不充分、不合理和不可行的;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的。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能代表食品工业所排污水特征水质参数的是()。

A:高锰酸盐指数
B:氰化物
C:石油类
D:粪大肠菌群数

答案:D
解析:
食品工业排污水特征水质参数包括:COD、BOD5、悬浮物、pH、溶解氧、挥发性酚、大肠杆菌数。


(2015年)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条件中,不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要求的是()。

A.位于100年一遇洪水标高线以上
B.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C.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源主要补给区外
D.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

答案:B
解析:


依据《环境保护法》,企业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揸自拆除或闲置,确有必要 拆除或者闲置的,企业( )
A.须征得上一级行业主管部门同意
B.须征得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同意
C.须征得所在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D.须征得所在地上一级环保部门同意

答案:C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新建和技米改造的工业企业防治污染和公害的有关 规定。答案比较简单,一般遵循专业属地管理。


依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关于建立"三挂 钩"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现有工程已经造成明显环境问题,应提出有效的整改方案和"以新带老"措施
B.对未达到环境质量目标考核要求的地区,依法暂停审批该地区排放相应重点污染物的项 目环评文件
C.对环境质量现状超标的地区,项目拟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的,依法不予审批其环评文件
D.对于现有同类型项目环境污染严重,致使环境容量接近承载力的地区,在现有问题整改 到位前,依法暂停审批该地区同类行业的项目环评文件

答案:B
解析:
选项B的正确说法:对未达到环境质量目标考核要求的地区,除民生项目与节能 减排项目外,依法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排放相应重点污染物的项目环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