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6节

发布时间:2021-07-18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6节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6节 第1节


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严控恶化地下水质。

答案:错
解析:


以下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有( )

A. 含隶废物填埋
B. 含放射性废物填埋
C. 卤化物溶剂填埋
D. 含氟化物填埋

答案:B
解析:


某露天矿山开采项目位于非生态敏感区,战地面积25km,矿山开采将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改变。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生态影响》,改矿山开采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

A.—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表1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结合题干信息,非生态敏感区、25km2占地,属于二级评价;根据4.2.3在矿山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因此本题为一级评价。


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HJ 2035-2013) ,适用于处理成分复杂、热值较高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焚烧炉型是( )。
A. 炉排式焚烧炉
B. 流化床式焚烧炉
C. 回转窑焚烧炉
D. 固定床

答案:C
解析:


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禁止向农用地排放的物质包括( )。

A、含重金属超标的污水、 污泥
B、含其他有毒有 害物质的污水、污泥
C、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D、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完成后,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再次办理备案手续。( ) 。
A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前发生变更的
B 法定代表人在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前发生变更的
C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投入生产运营后发生变更的
D 法定代表人在建设项目投入生产运营后发生变更的

答案:
解析:


影响吸附法处理废气效率的主要因素有( )。

A.吸收剂种类
B.吸附设备结构
C.吸附剂再生方式
D.吸附塔人孔直径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6.3.3.3吸附设备的选型设计,设备性能结构(B)应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处理能力大、效率高、气流分布均匀,具有足够的气体流通面积和停留时间。6.3.3.4,选择吸附剂(A)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吸附容量大;b)吸附选择性强;c)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d)易于再生(C)和活化;e)原料来源广泛,价廉易得。人孔是安装和检修人员进出塔器的唯一通道,与处理废气效率无关。故选ABC。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6节 第2节


某生产车间产生含金属Ni废水,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A.应在车间内处理达标后排出
B.调节pH为酸性去除金属Ni
C.拟采用物化处理工艺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
D.与其他车间废水混合后集中处理

答案:A,C
解析:
Ni属于第-类污染物,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浪》必须在车间内处理达标后排出;另外,
一般都是在碱性比除金属。


重金属在包气带中也存在迁移的过程,迁移形式主要是( )。
A. 物理迁移
B. 化学迁移
c. 生物迁移
D. 自然迁移

答案:A,B,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农业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秸秆、落叶等进行( )综合利用。

A、肥料化
B、饲料化
C、减量化
D、无害化

答案:A,B
解析: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8.6%,距离排气筒2km有一风景名胜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应不低于(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题中风景名胜区属于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某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量不得少于()。

A、1 个
B、3 个
C、5 个
D、7 个

答案:B
解析:
2) 一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3-5个。原则上建设项日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 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 点不得少于3个。


在污染型项目清洁生产分析中,表征建设项目资源、能源利用水平的指标有 ( )。
A.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量 B.单位产品新鲜水耗水量 C.烟气粉尘去除率 D.单位产品原料消耗量

答案:B,D
解析:


(2015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A. 评价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
B. 评价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
C. 评价范围内人口流动情况
D. 评价范围内产业结构特征

答案:A
解析:
收集评价范围内 1:(2000-50000)地理地形图,说明评价范围内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地貌特征、地形高差及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6节 第3节


分析工业污染型项目总图布置方案合理性时,应考虑()。

A:项目选址
B:周围环境敏感点位置
C:气象、地形条件
D:污染源的位置

答案:B,C,D
解析: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工作内容包括: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某敏感点处昼间前8个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55.0dB(A),后8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65.0dB(A),该敏感点处的昼间等效声级是( )。

A.60dB(A)
B.62.4dB(A)
C.65dB(A)
D.65.4dB(A)

答案:B
解析:


为降低厂房外噪声,可选用的降噪措施有( )。

A.厂房内安装吸声板(或垫)
B.重质砖墙改为等厚轻质砖墙
C.减少门窗面积
D.安装隔声门窗

答案:A,C,D
解析:
对以振动、摩擦、撞击等引发的机械噪声,一般采取减振、隔声措施。如对设备加装减振垫、隔声罩等。有条件进行设备改造或工艺设计时,可以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如将某些设备传动的硬连接改为软连接等,使高噪声设备改变为低噪声设备,将高噪声的工艺改革为低噪声的工艺等。对于以这类设备为主的车间厂房,一般采用吸声、消声的措施。一方面在其内部墙面、地面以及顶棚采取涂布吸声涂料,吊装吸声板等消声措施;另一方面通过从围护结构,如墙体、门窗设计上使用隔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或是减少门窗面积以减低透声量等措旋,来降低车间厂房内的噪声对外部的影响。B项,降噪措施为等厚轻质砖墙改为重质砖墙。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要求不包括()。

A: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B: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
C: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
D:着力削减重点行业和区域重金属排放量

答案:D
解析: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要求包括: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②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③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减排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下列关于公众参与时机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
A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
B 建设单位应当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报送审批时,向公众公告报告书有关内容
C 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机构后7 日内,向公众公告有关信息
D 对公众意见较大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后, 可以再次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答案:B
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在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内,禁止的活动有( )。

A.参观旅游
B.教学实习
C.采挖草药
D.繁殖珍稀野生动物

答案:A,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B项,第二十八条规定,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采用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计算海水营养指数时,下列条件可以判定海水富营养化的有( )。

A.营养指数<1
B.1<营养指数<4
C.4<营养指数<8
D.营养指数>8

答案:C,D
解析:
富营养化压力评价采用海水营养指数,营养指数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①考虑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当营养指数大于4时,认为海水达到富营养化。②考虑化学耗氧量、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当营养指数大于1,认为水体富营养化。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6节 第4节


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其现状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其监测季节分别为( )。
A夏季、冬季
B夏季、秋季
C春季、夏季
D春季、秋季

答案:A
解析:


(2018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关于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B.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
C.一级评价利用已有生物量资料时,需实测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验证
D.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或其他特殊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开展专题调查

答案:C
解析:
调查要求
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电磁辐射的监测频次是在正常工作时段上,每个监测点监测 ( )次。
A. 4
B. 3
C. 2
D. 1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设置陆源污染物深海离岸排放排污口,应根据( )的有关情况确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A.海洋功能区划
B.海水动力条件
C.海底工程设施
D.海岸防护设施

答案:A,B,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有关规定,经科学论证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设置入海排污口之前,必须征求海洋、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将排污口深海设置,实行离岸排放。设置陆源污染物深海离岸排放排污口,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海底工程设施的有关情况确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不属于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基本要求的是()。
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性质
B.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
C.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
D.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答案:A
解析:
现行总纲规定,工程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答案: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在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对于3级评价项目,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不应小于( )。

A.2~8km
B.30~40km
C.8~30km
D.1~2km

答案:D
解析: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确定。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6节 第5节


下列废物中,适用于《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 。

A. 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废物
B. 生活垃圾
C. 易爆的危险废物
D. 低热值的危险废物

答案:D
解析: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已知某污染物Ⅰ、Ⅱ、Ⅲ、Ⅳ类标准值分别为0.001mg/L、0.001mg/L、0.002mg/L和0.01mg/L,某处地、下水该污染物分析测试结果为0.001mg/L,采用单项组分评价,该处地下水质量应为()。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答案:A
解析:
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按《地下水质量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5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即水质分析结果与Ⅰ、Ⅱ类标准值均相同(0.001mg/L),应定为I类。


对于污染型项目,一般从其厂区总平面布置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A. 采用的工艺流程
B. 建(构)筑物位置
C. 主要环保设施位置
D. 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位置

答案:B,C
解析: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中能标明临近的环境敏感目标位直,教材中也要求总图布直要标识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但要把"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位直在平面布置图中都标明,不符合实际,还需要用其他图件另外标明。


有关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B.以将来草原为基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C.保护为主、加强建设、分批改良、合理利用;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主要内容一般不包括()。

A:环境现状描述
B:拟议规划的概述
C:开展公众参与
D:具体项目的工程分析

答案:D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至少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总则、拟议规划的概述、环境现状描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推荐方案与减缓措施、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监测与跟踪评价、困难和不确定性、执行总结。



道路改扩建项目


【素材】


拟对某一现有省道进行改扩建,其中拓宽路段长16 km,新建路段长8 km,新建、改建中型桥梁各1座,改造段全线为二级干线公路,设计车速80 km/h,路基宽24 m,采用沥青路面,改扩建工程需拆迁建筑物6 200m2。该项目沿线两侧分布有大量农田,还有一定数量的果树和路旁绿化带,改建中型桥梁桥址,位于X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边缘,其下游4 km处为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新建桥梁跨越的Y河为宽浅型河流,水环境功能类别为Ⅱ类,桥梁设计中有3个桥墩位于河床,桥址下游0.5 km处为某鱼类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公路沿线分布有村庄、学校等,其中A村庄、B小学和某城镇规划住宅区的概况及公路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



【问题】


1.给出A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和评价量。


2.针对表中所列敏感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说明理由。


3.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应对跨X河桥梁采取哪些配套环保措施?


4.列出Y河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


5.可否通过优化桥墩设置和施工工期安排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答:(1)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为昼间和夜间。(2)评价量分别为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级[Leq,dB(A)]Ld和Ln


2.答:(1)A村应搬迁。因为该村超标较高,且处于4a类区,采取声屏障降噪也不一定能取得很好效果,宜搬迁。(2)城镇规划的住宅区,可采取以下措施:a.调整线路方案;b.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以及绿化;c.优化规划的建筑物布局或改变前排建筑的功能。因为该段为新建路段,可以通过优化线路方案,使线路远离规划的住宅区;也可以采取设置声屏障并安装隔声窗、建设绿化带的措施达到有效的降噪效果;当然作为规划住宅区,也可以调整或优化规划建筑布局或改变建筑功能。(3)B小学。不必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因为营运中期昼间达标,夜间虽然超标,但超标量较小,且夜间学校无人住宿。


3.答: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针对跨X河桥梁可采取如下环保措施:(1)提高桥梁建设的安全等级;(2)限制通过桥梁的车速,并设警示标志和监控设施;(3)设置桥面径流引导设施,防止污水排入水中,并在安全地带设事故池,将泄漏的危化品引排至事故池处置,防止排入水中;(4)桥面设置防撞装置。


4.答:(1)关注拟建桥位下游是否有饮用水水源地及取水口;(2)关注桥位下游鱼类保护区的级别、功能区划,主要保护鱼类及其保护级别、生态特性、产卵场分布,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及保护要求等;(3)调查尖嘴流的水文情势,包括不同水期的流量、流速、水位、水温、泥沙含量的变化情况;(4)调查水环境质量是否满足Ⅱ类水体水质;(5)沿河是否存在工业污染源,是否有排污口入河。


5.答:(1)可以。(2)减少桥墩数量(甚至可以考虑不设水中墩),这样就减少了对河道的扰动,降低对水质的污染,由此可以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保护区的影响;施工工期安排时,避开鱼类繁殖或洄游季节施工,既可避免对水文情势的改变,也可以减缓对保护区鱼类的影响。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举一反三:对于水、气、声、土壤、生态的现状监测与调查方案的制订应该十分熟练,尤其今年颁布了新的地下水导则,其对现状采样点位数、采样时段、采样频率、采样深度均有详细要求,请考生注意。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此题的考点简单,而且在历年案例分析考试中反复考到,请引起注意。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此题在近几年的案例分析考试中重复出现多次,请考生引起注意。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此题的考点与20 1 3年案例分析考试第八题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中“3.为分析工程对A河的环境影响,需调查哪些方面的相关资料”基本一致。但是20 1 3年的真题考点不仅包括河流涉及的现状调查资料,还包括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时需要的相关内容和参数,考点扩大了,但出题角度大同小异,复习时注意总结。


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举一反三:环保措施不仅包括常说的废水治理措施、废气治理措施、隔声减震措施、固废填埋措施等常规措施,还包括施工期避开敏感时段、施工布置优化以避开敏感地区和施工方法采用先进工艺等方面。




2016-1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源监测的有关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

A.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
B.保护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依法公开排放信息
C.将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D.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运行管理

答案:A,B,C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经典例题6节 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

A: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B: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C: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D: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 )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
臭气体的物质。
A、橡胶
B、塑料
C、皮革
D、秸杆

答案:A,B,C
解析:
见教材P108。


(2016年)下列各类噪声中,可用最大A声级评价的是( )。

A.突发噪声
B.稳态连续噪声
C.道路运输噪声
D.风机运行噪声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3.1:根据GB3096,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 A声级。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在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内,已建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A、应停产治理 B、应搬迁到控制区外
C、应限期治理 D、需安裝自动监测装置

答案:C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的有关规定。限期治理是一项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的基本制度。


第四题 水利枢纽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3/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
  工程永久占地80hm2,临时占地10hm2,占地性质为灌草地。
  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
  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种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段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的环境用水需求主要包括:   (1)下游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需水量,特别是下游10 km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下游河道内生态用水需求(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用水需求,特别是某种保护鱼类生境条件和急流习性的用水需求等)。   (3)维持下游河道水质、泥沙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下游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需求,防止下游区域土地盐碱化。   (5)维持下游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   (6)下游河道外的生态用水需求(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7)维持下游河流景观用水需求。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及理由如下:   (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入库支流河水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综合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库周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库区清理不当等),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2)水质污染问题   施工期管理不当废水排放可能会造成污染外,运营期还存在一定的面源污染影响,特别是库区清理不当,库区水质将很差,而本工程具有供水功能,需严格保持库区水环境质量。   (3)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   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的污染、景观影响等问题。   (4)下泄低温水影响问题   由于本工程水库具有为多年调节性能,可能存在库区低温水下泄影响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农灌取水及低温水灌溉影响农作物等问题。   (5)下泄水流的气体过饱和影响问题   在大坝泄洪时,周边空气与泄流水体充分掺混,容易产生下泄水流的气体过饱和,进而影响下游的水生生物、特别是对鱼类的伤害影响。   (6)库区鱼类产卵场受淹没影响的问题   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鱼类产卵场的水深加大、水文情势改变(如流速变缓),会影响鱼类的产卵和孵化。   (7)移民安置不当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如果移民安置及土地开发不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也会加剧库区及河道的水环境污染。(1)可能对保护鱼类产生影响的改变包括:   ①大坝建设阻断了该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②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③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④库区较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境。   ⑤由于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⑥高坝下泄水,使库区水体容易产生氮气过饱和现象。   (2)针对以上问题相应的保护措施有:   ①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消除库区次生水质污染隐患。   ②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   ③采取工程与调度措施,确保生态流量下泄,满足水生生物生存基本用水需求。   ④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措施、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   ⑤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⑥分层放水。应采取的陆生植物保护措施主要有:   (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种子库等有关措施。   (5)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6)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7)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拦挡等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8)施工期间,水库淹没的植被需要进行异地补偿。   (9)对占用的林地进行补偿或生态补偿。


(2019年)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统计污染物年排放量应包括( )。

A.非正常工况有组织排放
B.非正常工况无组织排放
C.正常工况有组织排放
D.正常工况无组织排放

答案: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18》8.8.7.4,年排放量包括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源正常排放条件下排放量之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有()。

A: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B: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C:采用资源利用率高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D: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答案:A,B,D
解析:
选项C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