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发布时间:2021-07-17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第1辑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关于环境噪声现状监测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B.铁路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C.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答案:D
解析:
D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执行《GB/T 9661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而不是《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A错误。铁路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B错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GB14227—2006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C错误。


(2016年)某火电厂粉煤飞灰比电阻率为2×10^12Ω·cm-2×10^13Ω·cm,采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需要对烟气进行的预处理措施是( )。

A.提高烟气流速
B.降低烟气流速
C.对烟气进行调质处理
D.调整三室之间烟气量的比例

答案:C
解析:
电阻率高于5×1010Ω·cm时,应采用三氧化硫或氨气等进行调质,提高导电性能;《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6.1.2.5:当粉尘比电阻过高或过低时,应优先选用袋式除尘器。由于条件所限必须采用电除尘器时,应对烟气进行调质处理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满足电除尘器的使用条件。


下列( )属I类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防治措施。
A. 提出不同区域的地面防渗方案
B. 划分污染防治区
C. 给出具体的防渗材料及防渗标准要求
D. 建立防渗设施的检漏系统

答案:A,B,C,D
解析:


依据《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关闭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B: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
C:落实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
D: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

答案:A
解析:
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 "合理引导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
A 推广清洁能源
B 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C 限制损害区域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
D 禁止在重要防风固沙区发展沙产业

答案:D
解析: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第2辑


城市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为( )。
A. 氨气
B. 二氧化碳
C. 硫化物
D. 氨气
E. 甲皖

答案:B,E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下列活动中属于固体废弃物利用的是( )

A.甲厂利用2厂的副产品生产合格产品
B.甲厂利用乙厂废弃的下脚料生产合格产品
C.甲厂对乙厂生产的污水处理污泥进行焚烧
D.甲厂利用乙厂产生的余热对本厂污水处理装置生产的污泥进行脱水干化

答案:B
解析: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 根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 )的活动。
A 建设单位要求
B 环境保护要求
C 主管单位要求
D 审批单位要求

答案:B
解析:


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 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囷( )的影 响,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
A.生产环境 B.生活环境C.生态环境 D.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答案:B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环境噪声影响的对象。答案比较明显。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属于风险防范设施的是()。

A:水泥厂窑尾布袋除尘器
B:化工厂污水处理站
C:高速公路两侧的声屏障
D:油库区的围堰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管理应在风险识别、后果分析与风险评价基础上,为使事故对环境影响和人群伤害降到可接受水平,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事故频率和影响的措施。例如对重点环境风险功能单元(设备、管道等)采用遏制泄漏和消除危险性物质扩散的措施(例如水幕、防护堤、事故池,控制排放条件等);又如切断泄漏源,减少和降低风险概率的措施。ABC三项均不属于环境风险功能单元;D项,油库区具有危险性。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第3辑


硫黄回收装置尾气焚烧炉排放硫化氢应执行的标准是()。

A:《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B:《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C:《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A
解析: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其中列了8种恶臭污染物,即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在防洪规划或者防御洪水方案中划定,并报请()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批准后予以公告。

A:当地人民政府防洪主管部门
B: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在防洪规划或者防御洪水方案中划定,并报请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批准后予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 )分解落实。
A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 )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所成土地沙化,形成主要原因?

答案:
解析:
人类不合理活动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第4辑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 总纲》,推荐的规划方式或方法不包括

A.检查表
B.情景分析
C.专家咨询
D.事件树分析

答案:D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5.5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核查表(不选A)、叠图分析、矩阵分析、专家咨询(如智暴法、德尔斐法等)(不选C)、情景分析(不选B)、博弈论、类比分析、系统分析等。


(2014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是()

A.总银
B.总铜
C.苯胺类
D.硝基苯类

答案:A
解析: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除了环境质量底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外,还应包括()


A、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

B、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容量上线

C、生态空间管控红线,资源利用上线

D、生态空间管控红线,环境容量上线

答案:A
解析: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
"三线一单”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撞准入负面清单"约束。
详见教材P30/3970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判定依据是()。
A.行业特点、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杲以及环境敏感程度
B.环境敏感程度、贮存危险性物质数量以及物质危险性
C.环境敏感程度、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物质危险性
D.物质危险性、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贮存危险性物质数量

答案:C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的判定依据。答案显然。


20世纪80年代末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两项标准中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 ),排放标准则根据( )确定分级排放限值。

A.功能分类、保护水域功能 B.功能分类、保护水环境质量
C .区域综合、治理水域功能 D.区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


答案:A
解析:
关于这两项标准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功能分类保护,排放标准则根据水域功能确定了分级排放限值,即排入不同功能区的废水执行不同级别的标准,强调区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排放限值,对行业排放标准进行了调整,统一制定了水质浓度指标和水量指标,体现了水质和排污总量的双重控制。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第5辑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项目属于高耗能行业,有两个污染源,对于其评级等级的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级
B:二级
C:一级或二级
D:三级

答案:D
解析:
D项错误,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直角坐标网格的布点原则是()。
A.网格等间距 B.径向等间距 C.近密远疏法 D.近疏远密法


答案:A,C
解析:
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角坐标网格或极坐标网格,预测网格点设置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预测网格点设置方法


SO2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个日均值。

A:19216
B:24020
C:14412
D:14416

答案:C
解析:


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 )次的连续观测资料。

A.6 B.12 C.24 D.36

答案:C
解析:
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24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于每日实际观测次数不足24 次的,应在应用气象资料前对原始资料进行插值处理。


某建设项目向海湾排放污水量为14000m3/d。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下,该项目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为( )。

A.≤3.5km2
B.3.5~15km2
C.15~40km2
D.40~100km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对于污水排放量≥10000m3/d且<20000m3/d的海湾,其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半径应为1.5~3km,调查面积(按半圆计算)应为3.5~15km2。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第6辑


全封闭声屏障隔声效果可能达到()dB。

A:10~20
B:20~30
C:25~35
D:30~35

答案:B
解析:


某拟建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出现距离Dmax和地面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时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如下表所示。根据大气导则,大气评价范围边长为()

A:32km
B:36km
C:50km
D:56km

答案:C
解析: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当甲污染物最远距离D10%=28km>25km,则大气评价范围边长为50km。


在固废填埋场中,控制渗滤液产生量的措施有().
A.防止雨水在场地积聚 B.将地表径流引出场地C.最终盖层釆用防渗材料D.釆取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渗入

答案:A,B,C,D
解析: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dB(A)。
A.10 B.15 C.20 D.25


答案:B
解析: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B: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C:强化监管,适度开发
D:避免重复,互为补充

答案:C
解析:
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①统筹规划,分步实施;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③保护优先,限制开发;④避免重复,互为补充。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第7辑


通过分析和预测一个或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项目可行性指标的变化幅度,判断该因素变化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程度,此种分析法是( )。
A. 敏感分析法
B. 环境价值法
c. 影子工程法
D. 反向评估法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污染源源强核算过程中,需要核算()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

A.有组织排放
B.无组织排放
C.正常工况下
D.事故工况

答案:A,B,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恶臭气体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产生恶臭气体的企业单位,应当科学选址,设置( ) ,并安装净化装置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气体。

A、环境防护距离
B、卫生防护距离
C、合理的防护距离
D、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C
解析:


《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对于在()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A: 噪声敏感建筑物附近
  B: 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
  C: 噪声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内
  D: 生产、运营过程中

答案:B
解析:


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禁止露天焚烧秸杆的区域有 ( ) .
A.机场周围 B.基本农田
C.人口集中地区 D.交通干线附近

答案:A,C,D
解析:
A C D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大气污染防治法》,题有问题。在基本农田区域内露天焚烧秸杆是允许的,作肥料用。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8辑 第8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禁止使用的()名录。

A:燃料
B:原料
C:设备
D:产品

答案:C
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禁止使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设备名录。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征求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的单位是( )。
A.专项规划的审批机 B.专项規划的编制机关C.专项規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B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专项规划公众参与的主体。答案显然,“谁编制, 谁主持”。



输变电工程(20分)


某500 kV输变电工程项目包括A~B高压送电架空线路和C 500 kV变电站。A~B送电线路地跨甲、乙、丙三个区,拟建的C 500 kV变电站位于甲区地域内。本工程送电线路路径由乙区500 kV变电站出线至规划建设的C 500 kV变电站和由丙区500 kV变电站出线至规划建设的C 500 kV变电站两条线路组成。线路全长96 km并从E村部分居民楼上方通过,拟建变电站在E村正北600 m,E村西南700 m有一个乡村医院,除此之外,项目沿线外及变电站外无其他敏感点。项目占地现状为部分林地和一般农田用地,临时占地120 hm2、永久占地17.6 hm2。线路采用单回路;塔型采用全线单回紧凑型的DCZ、DCJ系列塔型(DCZ指单回路直线塔;DCJ指单回路转角塔或单回路终端塔)。变电站内安装1 200MA主变压器3组,进出线分别为500 kV进线两回;220 kV出线一期1 0回。


【问题】


1.该项目主要电磁影响因子为哪些?其执行标准值如何选定?


2.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考虑的评价范围包括哪些?要对哪些敏感点的受影响情况进行预测?重点预测哪些内容?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3.假如在丁市有一条类似线路和变电站,其设计电压等级和导线截面积、分裂形式、线间距、线高与拟建项目一样,且其目前输送电流为设计最大负荷电流的50%应如何布设类比监测点位?


4.如果该类比监测项目输变电走廊外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点监测最大值分别为3.447 kV/m、5.296*10-3 mT和5 3.7 dB,按照拟建项目输送电流为监测项目的2倍来考虑的话,用监测值来类比拟建项目是否超标?


5.该建设项目还应考虑哪些方面的环境影响?其线路下E村拆迁范围如何确定?可采用什么方式减少其对居民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项目对环境的电磁影响因子分别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其执行标准分别为4 kV/m、0.1 mT、0.5 MHz的晴天条件下不大于ss dB(μV/m)。


2.送电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以变电站址为中心的半径500 m范围内区域为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 000 m带状区域、变电站围墙外2 000 m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预测敏感点主要包括线路经过的E村,以及E村西南的乡村医院,预测因子包括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E村应重点预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医院重点预测无线电干扰场强。预测可采用数学计算和类比监测。


3.类比监测点位布设:送电线路距中央导线弛垂(导线弛垂或弧垂是指在平坦地面上,相邻两基电杆上导线悬挂高度相同时,导线最低点与两悬挂点间连接的垂直距离)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间距为5m布设测量点,测至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m处止;测点高度15 m;变电站高压进线处,以围墙为起点,间距为5m布设测量点,测至500 m处为止,测点高度分别为0m(地表面)处和离地15 m处;测量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无线电干扰场强的测量布点应分别在送电线路、变电站测试路径上2 nm处测量。其中n=0,1,2,···,11等正整数,可监测到接近背景值止。线路经过E村,工程完成后,距离线路一定距离存在居民楼,还应考虑在类比线路送电走廊两侧同样位置设垂向监测点,可考虑按居民楼每层高度布设一个,监测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


4.按照计算模式,工频电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与电流强度无关,均不会发生变化,而工频磁场强度与输送电流二者呈正比关系。根据类比监测结果,输变电走廊外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最大值分别为3.447 kV/m、5.296*10-3 mT和53.7 dB推算拟建项目设计输送功率情况下,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最大值应为3.447 kV/m、1059 2*10-2 mT和53.7 dB,其工频磁场强度超过了标准限值0.1 mT,其他都可以满足标准要求。


5.项目塔基和变电站占地范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临时占地对生态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变电站变压机组、GIS高压电器设备、导线电晕放电以及变电站内冷却风机噪声对居民区的声环境的影响;线路经过E村上空,拆迁人员的社会影响;架空线路对周边景观的影响;变电站工作人员排放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变电站内变压器油产生环境风险的影响。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文件,500 kV输电线路的防护距离是边线外20 m内,因此基本按照20 m拆迁距离,但预测电磁工频磁场强度超标,应扩大拆迁范围,以保证居民区内电磁影响达标,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可采用线路摆动减少拆迁范围,并用提高经过居民区线位的方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1.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电磁类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和执行标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首先电磁项目(输变电及广电通信类)主要包括输变电工程、通讯基站、微波发射站、广播通信塔等类型项目,其中输变电工程因其运行频率为50 Hz,故属于工频(一般指市电的频率,在我国是50 Hz,其他国家也有60 Hz的),而其他几种类型项目发射频率都在1 MHz以上,属于高频。因此该项目对环境的主要电磁影响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其因子分别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而在高压线和输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由于开关设备、GIS设备以及线路电晕可以发射出0.15~30 MHz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因此也将标准频率下,即0.5 MHz下无线电干扰场强作为影响因子。高频项目的主要因子是功率密度,单位是W/cm2。影响因子的执行标准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8年发布、1 999年实施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该标准“推荐暂以4 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 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即高压输变电工程在居民区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不能超过4 kV/m;磁感应强度不能超过0.1 mT。对于高压送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限值根据国家标准《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规定: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 m处、测试频率为0.5 MHz的晴天条件下不大于55 dB(μV/m)。


2.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电磁评价范围、其电磁影响因子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以及预测的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根据《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以送电走廊两侧30 m带状区域、变电所所址为中心的半径500 m范围内区域为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 000 m带状区域、变电所围墙外2 000 m或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 000 m内区域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因此预测敏感点主要包括线路经过的E村,以及E村西南的乡村医院,预测因子包括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包括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和0.5 MHz下无线电干扰场强。因考虑无线电干扰主要影响电子设备,现在的家用电器抗干扰能力增强,居民楼一般都安装有线电视,因此重点预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对居民环境的影响;而医院尽管距离线路和变电站比较远,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影响较小,但医院通常有一些电子医疗设备,因此重点预测无线电干扰场强。预测可采用数学计算和类比监测。数学计算参照《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附录A、B、C推荐的计算模式进行。类比监测按照《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中推荐的类比监测方法进行。


3.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电磁影响因子、监测方法、监测设点原则等的掌握和实际应用情况。根据《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和《辐射环境管理导则一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类比监测布点应符合以下要求。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的监测:送电线路的测量是以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5m,顺序测至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 m处止。分别测量离地1.5 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变电所的测量应选择在高压进线处一侧,以围墙为起点,测点间距为5m,依次测至500 m处为止。分别测量地表面处和离地1.5 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以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或以变电所高压进线处一侧围墙为起点,是因为在此位置,评价因子对环境影响最大)无线电干扰场强的测量应分别在送电线路、变电所测试路径以上2nm处测量。其中n=0,1,2,···,1 1等正整数,可监测到接近背景值止。由于线路经过E村,其送电走廊两侧一定范围区域需要拆迁。拆迁后,由于距离线路一定距离处存在居民楼,架空输电线路对中高层住宅影响会大于地面,因此还应考虑在类比线路送电走廊两侧同样位置按照居民楼高度不同设垂向监测点,可考虑按每层高度布设一个,监测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


4.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电磁影响因子计算预测的掌握程度,因此预测模式和计算方法要考虑三相导线,同一时间其电流方向不同,并要考虑矢量叠加计算,比较复杂。因此这里只考查了环评人员对公式基本计算原则的掌握情况。按照《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附录的计算模式,在线路运行电压恒定,导线截面积、分裂形式、线间距、线高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频电场和无线电干扰强度均不会发生变化,仅工频磁场强度将随着输送功率的增大,即运行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基本呈正比关系。如根据类比监测结果,输变电走廊外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最大值分别为3.447 kV/m、5.296*10-3 mT和53.7 dB推算拟建项目设计输送功率,则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最大值应为3.447 kV/m、1.059 2*10-2 mT和53.7 dB,其标准分别为4 kV/m、 0.1 mT和55 dB。可见,仅工频磁场强度超过了标准限值0.1mT,其他都可以满足标准要求。


5.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输变电工程项目其他环境影响的掌握情况。项目塔基和变电站占地为部分农田和林地,项目建设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性质,使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而临时占地主要是施工临时道路、临时取弃土场等,破坏了原有土地植被,扰动了地表,由此雨季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在输变电工程运行中,主要噪声源是变电站变压机组、GIS高压电器设备、导线电晕放电以及变电站内冷却风机,其对线路沿线和变电站围墙外居民区的声环境有一定影响。由于线路经过E村上空,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500 kV输电线路的防护距离是边线外20m内,范围内居民应当拆迁,拆迁人口及安置会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另外,由于线路从住宅楼前通过,因而架空线路对居民居住景观有一定影响;变电站常驻工作人员的生活会产生和排放废水,从而对水环境有一定影响;变电站内变压器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会产生环境风险影响。拆迁范围基本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文件,500 kV输电线路的防护距离是边线外20 m内,因此基本按照20 m拆迁距离,这属于工程拆迁范围。但因为预测线路两侧电磁影响因子出现超标,还应考虑扩大拆迁范围以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属于环保拆迁范围。采用线路摆动,尽量避开密集居住区和中高层住宅,以减少拆迁范围和受影响民众;提高经过居民区线位可使导线距离地面的距离增大,从而减少电磁场对地面居民的影响。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依据有()。

A:评价等级
B:评价因子
C:评价方法
D:环境功能区划

答案:B,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时限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后三至五年内开展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后三至五年内开展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后三至五年内开展
D.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要素变化特征,确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限

答案:C
解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或者运营后三至五年内开展。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要素变化特征,确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限。详见教材P61。选项D很具干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