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答案5章

发布时间:2021-07-18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答案5章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答案5章 第1章


某环评工程师于2016 年1 月申报注销专业类别, 拟打算2020 年底重新申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从业情况管理规定》, 该环评工程师需提交( ) 。
A 2016年至2020年接受继续教育的证明
B 2017年至2020年接受继续教育的证明
C 20 1 8年至2020年接受继续教育的证明
D 2020年接受继续教育的证明

答案:C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中报注销后可重新申报, 重新中报时应当提交首次申报或者最近一次再次中报至本次申报期间接受继续教育的证明。距首次申报或者最近一次再次申报超过3 年重新中报的,仅需提交近3 年接受继续教育的证明。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所列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有( )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A.矩阵法、类比调查法
B.矩阵法、专业判断法
C.网络法、专业判断法
D.矩阵法、网络法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中有关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规定指出,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基本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数据来源,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错误的是()。

A. 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中的数据或结论
B. 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
C. 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 3 年的监测数据
D. 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 1 年的监测数据

答案:C
解析:
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编制机关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的说明。

A:意见采纳情况
B: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
C:未采纳意见
D:公众参与情况

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一律禁止进行挖掘、钻探等作业
B.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处理
C.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
D.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答案:A
解析: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八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第十九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国家限制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B.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运资源
C.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D.兴建跨流域引水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引出和引入流域的用水需求,防止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A
解析:


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当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分析方法没有明确规定时,应首选()。

A: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B: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C:环境监测等效分析方法
D:《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中推荐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若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未做明确规定,应首选国家或行业标准监测分析方法,其次选发达国家的标准方法或权威书籍、杂志登载的分析方法。


预测某发声源在10m处的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为70dB,而该预测点的背景值为60dB,则该处的预测等效声级为()。

A:65dB
B:67.3dB
C:70.4dB
D:72dB

答案:C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答案5章 第2章


依据《矿产资源法》, 关于矿产资源开采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耕地因采矿受到破坏,当地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措施今
B.矿山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开采回采率
C.对同时采出而尚无综合利用途径的含有有用组分的尾矿可以暂时予以丢弃
D.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

答案:D
解析:



西南某山区A河流长约420km,流域面积5万km2,河床坡降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某省政府拟对区内A河流进行水电梯级开发,并制订了水电开发专项规划。根据资料查阅和初步现场踏勘,已知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交通不发达。 A河流中经济鱼类较多,流域内山丘植被丰富,均为人工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流域内有1处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规划文本设计了2个开发建设方案,并从工程经济技术角度推荐了自上而下建设“一库六级”水电站方案,开发方式有引水式、堤坝式2种。规划方案实施后需迁移人口4万人,涉及2个县的8个乡镇1 5个村。规划文本认为,水库淹没对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影响不大。


问题:


1.简述本水电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2.该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与不确定性主要有哪些?


3.本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根据本水电规划内容,阐述水电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主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1.(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及拟开发河流水文特征调查。


(2)陆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现状问题及原因演替趋势调查分析。


(3)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重要经济鱼类的“三场”(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调查,重要饵料生物的调查,洄游性鱼类特性调查。


(4)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的等级、功能区划、保护对象及其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的生态现状调查。


2.(1)流域整体规划的不确定性。规划环评是早期介入,流域的整体规划除开发建设梯级电站外,还有其他相关规划,各规划实施均存在不确定性,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也存在不确定问题。


(2)工程建设内容的不确定性。由于该水电开发规划规模庞大,涉及的建设地点和工期较长,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所以规划工程建设的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变数。


(3)减水河段与下泄流量问题。减水河段的生态需水量具有不确定性,下泄生态流量的联合调度可能存在分歧。


(4)环评的时效性和技术问题。如环评批复后5年未实施,则需要重新报批环评报告。


3.(1)陆生生态。主要从A河流域的生态完整性,流域生物多样性,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环境敏感对象和局地气候的影响方式、程度与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对规划方案可能影响的珍稀、保护陆生动植物进行评价。


(2)水生生态。分析评价区域内水域生态条件、水生生物组成特点、种群数量,以及下游河段中水生生物及鱼类的影响,重点是对重要经济鱼类“三场”及珍稀、洄游性鱼类的调查及影响评价。


(3)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各建设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水库建成导致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施工区特别是渣场布置的环境可行性。


4.(1)与A河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鱼类资源、旅游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的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2)与当地省、市及该水电开发规划涉及的地区政府能源发展规划和水电开发规划的协调性。


(3)与国家水电及能源开发规划的协调性。


(4)与该省、市等地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规划的协调性。


(5)与流域内存在的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发展和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内容不包括()。

A:影响噪声传播的建筑和地形分布情况
B: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
C: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调查结果
D: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结果

答案:A
解析: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内容包括:①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②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评价厂界(或场界、边界)超、达标情况;③分别评价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达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④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的要求包括()。

A: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执法检查
C: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D: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答案:A,D
解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的要求包括:①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③强化环境执法监管;④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B、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大型工业企业
C、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
D、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统筹安排风景名胜区及周边乡、镇、村庄的建设

答案:A
解析:
见教材P16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 ),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A 环境影响报告书
B 环境影响登记表
C 环境影响报告表
D B和C都可以

答案:C
解析:


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建设用地有()。

A、经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地块
B、经土壤污染监测或现场检查表明有 土壤污染风险的地块
C、用途变更为住宅用地的地块
D、用途变更为公共服务 用地的地块

答案:A,B,C,D
解析:



【素材】


某公司拟投资1 4亿元,计划花2年时间铺设从河南省到湖南省的成品油管道工


程,可研设计管道干线长800 km,设计压力8 1\4Pa,管径采用Φ508 mm。设计最大


输量为700万t/a 。项目共有支线6条,总长3 5 km。沿线设分输站、泵站共8座(包


括1座分输阀室)。项目主要工程量见表1 。




初步现场踏勘表明,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的地形地貌单元主要有


豫西黄土丘陵、黄淮平原、桐柏山一大别山山地、江汉平原。本工程沿线经过湿地


自然保护区A(部分穿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附


近经过)。距站场距离100~300 m附近有村庄8个。


【问题】


1.简述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2.列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3.管道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有哪些?


4.如何采取措施减缓工程临时占用基本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
解析:

1.答:针对本工程特点和所经过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沿线的敏感保护目标,确定本项工程的环评重点为:(1)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本项工程对植被、动植物资源、土壤侵蚀、土壤环境、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保护对策与措施。(2)沿线河流湖泊等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对于管道沿线涉及的敏感区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在做好该生态敏感区域的现状调查工作的同时,重点评价管道穿越该区域的影响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减缓和预防措施,使其影响为最小。(3)运行期的环境风险评价。对拟采用的环保措施进行论证,提出改进措施及制订环境管理计划。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为管道破裂、油品泄漏对周围环境(土壤、植被、水体等)的影响、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评价重点区段为管线穿越的饮用水源。


2.答:(1)工程正常施工和运营环境下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沿线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因本项目而恶化,均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2)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包括:穿越的大江、大中型河流、湿地自然保护区A、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基本农田、林地和8个村庄。


3.答:(1)清理施工带、开挖管沟、建设临时施工便道。①临时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②扰动土壤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③植被遭到破坏,农业遭受损失、林木被砍伐等。④弃土处置不当会产生水土流失。(2)河流穿越。①采取大开挖方式穿越中型河流时,可能会污染水体或因弃土不当而堵塞河道。②采取定向钻方式穿越大型河流时,将临时占用土地,并将产生弃土和废弃泥浆。③盾构形式穿越大江时将产生弃土和碎石。(3)站场建设等永久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使耕地面积减少或影响其他功能。(4)管道试压、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废水可能污染地表水体。(5)施工机械、车辆使用将产生噪声、扬尘、汽车尾气、施工机械废气。(6)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4.答:(1)划定施工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尽可能少地占用耕地。(2)管沟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即挖掘管沟时,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即表层耕作土与底层耕作土分开堆放;管沟填埋时,也应分层回填,即底土回填在下,表土回填在上。(3)清理施工作业区域内产生的废弃物。(4)施工应尽量避开作物生长季节,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要保护农田林网,使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5)施工结束后做好农田的恢复工作,应按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复垦。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植被(自然的、人工的)破坏应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来年予以恢复。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5)确定评价重点;(6)设置评价专题”。环境影响评价重点的选取,应根据项目的排污情况、对生态的影响大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环境敏感程度来选定。一般情况下,管道输送项目的评价重点包括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营期的风险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要注意的是环境保护目标一般包括“环境敏感目标和环境要素不因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而恶化”的环境功能区划保护要求。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一般情况下,管道施工(输油管线与输气管线类似)一般可分为线路施工和站场施工,整个施工由具有相应施工机械设备的专业化队伍完成。其过程概述如下:(1)在线路施工时,首先要清理施工现场,并修建必要的施工道路(以便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管材等进入施工场地)。在完成管沟开挖、铁路、公路穿越、河流穿越等基础工作以后,按照施工规范,将运到现场的管道进行焊接、补口、补伤、防腐,然后下到管沟内。(2)建设工艺站场时,首先要清理场地,然后安装工艺装置,并建设相应的辅助设施。(3)以上建设完成以后,对管道进行试压,然后覆土回填,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恢复地表植被;对站场进行绿化。


4.生态类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涉及临时占用和永久占用大量土地。对此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永久占用基本农田,必须遵守“占一补一”“总量平衡”的原则。如果临时占用基本农田,则需要遵守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而对于表层土的处理必须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举一反三:临时占用耕地要求对表层土先行保存,很多时候都要求等恢复时再利用,比如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可以出如下一个问题:


取、弃土场一般应如何恢复?


答:取土场:首先在取土时应该分层进行,开挖前先将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并保存好(遮挡,草帘、聚乙烯布覆盖),用于覆土复耕或植被恢复。在取土完成后,进行边坡整修(一般应修成缓坡,以利于雨水汇入),最后将原来的表土填回摊平,这样取土坑内就有了土壤层,加上从边坡汇来的雨水,就产生了一种洼地效应。当然取土场也可恢复为农田、鱼塘或者植树种草,但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降水等气象情况考虑。干旱区与湿润区就有所不同。弃土场:弃土场一般选择在地势较低处,在弃土前也应挖出表层土壤层,并保存好;“先挡后弃”(对弃土堆容易发生坍塌的一侧设置拦挡设施)。在弃土作业结束后,将原表层土覆盖在弃土堆上,进行人工绿化(植树、种草);在弃土堆外围设置排水沟,以防洪水冲蚀。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答案5章 第3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 )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A、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B、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行政管理部门

答案:A
解析:
见教材P122 。


以下不属于危险废物的有()。
A.电镀厂污泥 B.热电厂粉煤灰
C.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渣 D.自来水厂净水沉渣


答案:B,C,D
解析:
危险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08年第1号)的危险废物共分为49类。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30 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 )。
A 60% 以上
B 70% 以上
C 75% 以上
D 80% 以上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时限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后三至五年内开展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后三至五年内开展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后三至五年内开展
D.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要素变化特征,确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限

答案:C
解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或者运营后三至五年内开展。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要素变化特征,确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限。详见教材P61。选项D很具干扰性.


在固体废物填埋场中,控制渗滤液产生量的措施有()。
A.防止雨水在场内积聚 B.采取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渗入 C.防止地表径流进入场区 D. 最终盖层采用防渗材料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关于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包括( )。
A、我国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C、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
D、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

答案:A,C
解析:
见教材P200 。



某市拟建一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填埋场、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及生活办公设施等。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降雨充沛。


拟选场址一: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及沟谷区,某村东北侧(直线距离1. 8km),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 0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选址区场地外东北侧为地势最高点,场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沟谷,在沟谷西部有一个人工土石坝,沟谷汇水在此形成一个人工鱼塘。场地外南侧池塘为最低点,场地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入南部沟谷向南流出。选址区南侧5km处有一处森林公园,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选址区西边界(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穿过。


拟选场址二:位于某村庄北面山谷(距离该村1. 5km),地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一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选址区临近森林公园(约1km),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非饮用水)。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距最近变电站1km。


问题:


1.分析评价新建公用工程在厂内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2.指出本项目大气和水环境现状调查中应考虑的特征污染因子。


3.识别本项目贮存设施中重大危险源和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保护目标(苯、苯乙烯、液氨贮存设施临界量分别为50t、100t、100t)。


4.确定排污口上游河段水质现状监测断面位置。


5.根据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C河的管理要求,分析本项目的环境可行性(选择COD作指标给出定量结果,计算新增污水量时不计损耗)。




答案:
解析:

1.两个场址对比分析见表5-1。



与场址二相比,场址一优点: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小;电力设施距离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200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垃圾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垃圾场选址的合理性以及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


(2)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作一定的现场调查。


(3)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


(4)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系分布、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等。


(5)地下水环境。


(6)气象与气候。根据现有大气环境资料,简单说明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大气环境容量等。


(7)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等。


(8)生态调查: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和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野生动物、植物。


(9)声环境: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监测布点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工作。


(10)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


(11)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主要是与项目临近的森林公园情况,并调查选址区是否有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景观。


4.(1)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pH、COD、BOD、SS、石油类、氨氮、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 Cd、Zn、As等。


(2)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pH、总汞、总氰化物、Cr、Cu、Zn、 Cd、As。


5.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6.(1)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内容:①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应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②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③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④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对植被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⑤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2)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3个时段。





制定植被样方调查方案时,应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合理确定()。

A:样地的面积
B:样地的数量
C:样地的分布
D:样地的物种数量

答案:A,B,C,D
解析:
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地大小,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其次须确定样地数目,样地面积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一般可用物种与面积和关系曲线确定样地数目.样地的排列有系统排列和随机排列两种方式。样方调查中“压线”植物的计量须合理。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答案5章 第4章


(2015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A. 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
B. 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
C. 长期的生态监计划
D.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答案:A,B,C
解析:
生态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
(2)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
(3)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在紧邻某污染物场地(500m×500m)下游有一平行于污染场地边线且垂直地下水流向的排水渠,该排水渠切割浅层地下水深度2.5m,地下水水力坡度为0.5%,渗透系数8m/d,则受污染场地污染的地下水排入渠道的水量估算值是()

A.25m3/d
B.50m3/d
C.100m3/d
D.200m3/d

答案:B
解析:


(2015年)下列关于河口混合类型与纵向离散系数Ex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口垂向盐度梯度越大,Ex越小。
B.河口垂向盐度梯度很小时为充分混合河口,Ex很大
C.河口垂向盐度梯度较大时为部分混合河口,Ex较大D河口垂向盐度梯度很大时为盐水楔河口,Ex较小

答案:A,B,D
解析:
2019版教材P67-68,在潮流发达的河口,或者在秋季、冬季降温期,垂直对流发展,混合增强的情况下盐水楔被破坏,按垂直向的混合程度强弱和盐度分布的特征部分混合型和充分混合型。再根据《环境水力学基础》(槐文信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中P67中描述纵向离散系数的公式可为



其中u tmax为最大潮汐速度,可知纵向离散系数与最大潮汐速度正相关,潮汐速度越大,潮流越发达,其更容易形成混合型和部分混合型,故盐度梯度越大,潮汐速度越小,纵向离散系数越小,反之为纵向离散系统越大,故选ABD。


(2018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类别的是()。

A.PM 10
B.TSP
C.NO X
D.氟化物

答案:A
解析:


根据《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下属于海洋工程的有( )。
A、海底物资储藏设施
B、造船厂、修船厂
C、海底管道工程
D、海水淡化工程

答案:A,C,D
解析:
见教材P173 。


下列可作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依据的文件是( )。
A.《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
B.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
C.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 批、第二批、第三批)》
D.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产品 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

答案:A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依据的文件。当时,原三项已取 消。现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展改革委令2011年第9 号,2011年6月1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 )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级人民政府
C.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D.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

答案:D
解析:


某工厂冷却塔外 1m 处,噪声级为 100 dB (A) ,厂界值要求标准为 60 dB(A) ,在不考虑屏障衰减的情况下,厂界与冷却塔的最小距离应为( )。
A. 80m
B. 100m
C. 50m
D. 60m

答案:B
解析: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答案5章 第5章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
D.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答案:D
解析:


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厂,在排放前常采取消毒处理,最经济的消毒处理方法是( )

A.臭氧法
B.紫外线法
C.双氧水法
D.二氧化氯法

答案:D
解析:
是否需要消毒以及消毒程度应根据废水性质、排放标准或再生水要求确定。为避免或减少消毒时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最好采用紫外线或二氧化氯消毒,也可用液氯消毒。在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液氯,故最经济的消毒处理方法是二氧化氯法。臭氧消毒适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如脱色、除臭等)。在臭氧消毒之前,应增设去除水中SS和COD的预处理设施(如砂滤、膜滤等)。


(2018年)某企业生产车间生产周期为10h,排放含砷废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物控制方式及采样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企业总排放口采样,每4h采样一次
B.在企业总排放口采样,每2h采样一次
C.在生产车间排放口采样,每4h采样一次
D.在生产车间排放口采样,每2h采样一次

答案:C
解析:
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 8h 以内的,每2h 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 8h 的,每 4h 采样一次。24h 不少于 2次。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地表水预测中,水体自净能力最小的时段通常在()。

A:枯水期
B:平水期
C:丰水期
D:凌汛期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规定,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水期)。通常可将其划分为自净能力最小、一般、最大三个时段(如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海湾的自净能力与时期(水期)的关系不明显,可以不分时段。


2017-36.某地区因重点水污染物氨氮指标未能完成总量削减要求而实行“区域限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该地区下列建设项目应实行限批的是( )

A.城市河道改造项目
B.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
C.新建玉米深加工项目
D.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项目

答案:C
解析:


在实际工作中,判别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的因素有()。
A.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B.社会关注程度
C.长期的科学实验或观测结果 D.生态脆弱程度


答案:A,B,C,D
解析: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重点关注的是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生态因子的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的识别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考虑:①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②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③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④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⑥生态脆弱区;⑦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对象;⑧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⑨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深>10m且分层期>()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

A:20d
B:30d
C:35d
D:40d

答案:B
解析:
水深>10m且分层期较长(如>30d)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


根据《海洋水质标准》,关于各类海域适用水质类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海上自然保护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水质类别
B.人工水产养殖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水质类别
C.海水浴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三类水质类别
D.海洋开发作业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水质类别

答案:C
解析: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3.1海水水质分类,选项C海水浴场适用于第二类水质,因此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