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5篇

发布时间:2021-07-01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5篇 第1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A:生产、流通和消费等
B:生产和消费等
C:生产和流通等
D:生产加工和消费利用等

答案:A
解析: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发生重大变动,根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属于重大变动的是( )。

A.设计车速增加20%
B.线路长度增加20%
C.线路横向位移超出200米长度累计达到原线路长度的20%
D.项目变动导致新增声环境敏感点数量累计达到原敏感点数量的20%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性质B.性质、规模C.性质、规模、地点D.性质、地点

答案:C
解析:


依据《土地管理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是( )

A.国务院
B.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


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应与()相同。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现状评价
C.环境预测评价
D.环境结果评价

答案:B
解析:
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应与环境现状评价相同。


(2014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在确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后,才能开展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评价
B.在确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后,就可以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C.在完成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基础上,才能完成声环境影响预测
D.再完成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基础上,才能开展新建项目噪声部分工程分析

答案:A,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A.大中城市规划 B.城市规划
C.城市规划、镇规划 D.城乡规划

答案:C
解析: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A.生态背景调查 B.水土流失问题调查
C.区域污染源调查 D.生物入侵问题调查

答案:C
解析: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①生态背景调查。根据生态影响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特点,调查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才目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②主要生态问题调查。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下列关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B:一级标准是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C:二级标准是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D:某铁矿附近的农田土壤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答案:C
解析: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共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其中: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属于Ⅲ类土壤,应执行三级标准。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5篇 第2篇


噪声预測需调查影响声波传播的参量有( )。
A.常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 B.大气稳定度
C.各种地形遮挡物及其体形 D.风向、风速
E.地表覆盖情况

答案:A,C,D,E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噪声预測需调查影响声波传播的参量。答案显然。


(2019年)关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产生噪声的管理
B.标准适用于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产生噪声的管理
C.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D.标准不适用与农村地区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答案:C
解析:


(2017年)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 3/s。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

A.2.0m3/s
B.3.5m3/s
C.5.5m3/s
D.6.5m3/s

答案:C
解析:
根据《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河道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即工农业用水)(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即生态系统用水)(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即稀释净化用水)(4)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即河道输沙用水)(5)水面蒸散量;(即蒸发用水)(6)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即地下水平衡用水)(7)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即航、景、娱乐用水)(8)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即河道外用水——河岸植被、相连湿地)其中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时按5%取用)。故该电站最小下泄的水量为::工业取水量++农业用水量++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2.5+1+200*10%=5.5m3 3/s。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泊站、加气站除外),与( )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A、学校、医院
B、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
C、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
D、工业园区

答案:A,B,C
解析:
见教材P17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可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包括( )。

A.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
B.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人海河口
C.遭受破坏且经保护不能恢复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
D.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答案:A,B,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①典型的海洋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②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或者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③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滨海湿地、入海河口和海湾等;④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⑤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


对于新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确定渗滤液中污染物通过填埋场底部垂直向下迁移到达含水层的时间,需要确定渗滤液()。

A:在底部衬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B:在底部衬层和其下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C: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D: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和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平运移速度

答案:B
解析:
对于新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确定渗滤液中污染物通过填埋场底部垂直向下迁移到达含水层的时间,需要确定渗滤液在底部衬层和其下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适用范围是( )。
A.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
B.生活垃圾污染陆域环境的防治
C.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D.放射性废液污染环境的防治

答案:B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适用范围。A适用于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C D追用于放射性废污染环境的防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的需要。

A:生态环境用水
B:农业用水
C:重点产业用水
D: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需要。


(2017年)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150m和3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dB(A)和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m范围内。

A. 150m
B. 200m
C. 360m
D. 400m

答案:C
解析: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1)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站场等)
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200m 为评价范围;
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 200m 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2)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 200m 以内为评价范围;
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 200m 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3)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 LWECPN 为 70dB 的区域;
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 5-12km、侧向各 1-2km 的范围为评价范围;
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5篇 第3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关于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活动的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安置移民
B.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
C.未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同意,不得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修建铁路、公路等建设活动
D.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尚未迁出的农牧民,由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主管部门有计划组织迁出并妥善安置

答案:D
解析:
D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安置移民。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的农牧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迁出,并妥善安置。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尚未迁出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由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主管部门妥善安排。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分为()等。

A: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B: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C: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D:环境风险评价
E: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A,B,C,E
解析:


某工业企业装卸货物产生突发的撞击声,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该企业厂界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对各测点的昼间最大声压级进行评价
B:需对各测点的昼间最大A声级进行评价
C:需对各测点的夜间最大声压级进行评价
D:需对各测点的夜间最大A声级进行评价

答案:C
解析: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应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测量环境噪声。当夜间有频发、偶发噪声影响时,应同时测量最大声压级。


以下风险事故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甲醇罐爆炸
B:液氮罐爆炸
C:天然气田井喷
D:炼油厂污水处理厂输送管道断裂

答案:C
解析:
环境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如A、B项)和泄漏(如D项)3种类型。


环境影响预测之预测时期: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以水质状况相对较差或对评价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不利时期为重点预测时期。

A.水量
B.水温
C.水生生物
D.水文情势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下列资料中,属于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所需的基础资料有( )

A.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

B.声源和预测点间的高差

C.室外声源周边建筑物门窗设置隋况

D.室内声源所在建筑物门窗设置情况张

答案:A,B,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8. 1.3.2 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应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取得,各类参量如下:
a) 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年平均风迫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
b) 声源和预测点闸的地形、高差(A、B 正确)。
c) 声源和预测点间障碍物(如建筑物、围墙等;若声源位于室内,还包括门、窗等(D 正确)的位直及长、宽、高等数据。
d) 声源和预测点间树林、灌木等的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如草地、水面、水泥地面、土质地面等)。



第三题 铅酸蓄电池厂改扩建



某铅酸蓄电池企业拟对现有两条生产能力均为25万千伏安时/年的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 -1)实施改扩建工程。





现有工程生产工艺废水经混凝沉淀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地面冲洗水、职工浴室和洗衣房排水等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旋风+水喷淋”或布袋除尘处理含铅废气,采用碱液喷淋洗涤处理硫酸雾。制板栅工段的铅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结果见表3 -1。



改扩建方案为:保留一条生产线。拆除另一条生产线中的熔铅、制粉、制铅膏、制板栅、涂板、化成、切片等前段工序,将其配组总装工序生产能力扩大为50万千伏安时/年。



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铅排放浓度限值0.70mg/m3,排气筒高15m时排放速率限值0.004kg/h;《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铅排放浓度限值0. 10mg/m3



【问题】



1.分析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



2.说明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焦点。



3.指出生产工艺流程图中W2和G7的主要污染物。



4.通过计算,评价保留的生产线制板栅工段铅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确定技改后制板栅工段铅尘的最小去除率。



答案:
解析:

1.分析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


答:根据题中所给项目相关信息,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有:


(1)废水。现有工程生产工艺废水经混凝沉淀处理达标后排人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合适。现有工程生产工艺在不同工段产生的废水均含铅,属《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仅混凝沉淀难以使重金属铅达标,而应在车间单独预处理达标后,才能和其他废水合并处理达标后排放。


(2)废气。现有工程生产线制板栅工段含铅废气处理不达标,其废气排放速率经计算为:0.34*10-6*4.0*104=0. 0136kg/h,大于0.004kg/h(标准限值)。


(3)地面冲洗废水、职工浴室和洗衣房排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可行。地面冲洗水、职工浴室和洗衣房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铅,应该单独处理排放。


(4)采用“旋风+水喷淋”除尘不可行。理由是处理效率低,不能保证铅的排放达标。


2.说明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焦点。


答:工程分析应该分析的内容有:


(1)原项目环评及验收情况分析。


(2)原项目各种污染物治理措施及达标排放分析并说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原项目与改扩建项目的工程组成、建设内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产品方案及产能、原辅料种类及用量、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的对比比较。


(4)原项目与改扩建项目的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污染源及强度、污染物排放方式、产排污量的估算。


(5)“三本帐”的核算,说明污染物的增减情况。


(6)改扩建方案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7)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8)改扩建项目完成后前段工序与配组总装和充电清洗工序的配套合理性。


(9)卫生防护距离的达标分析。


(10)技改后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


3.指出生产工艺流程图中W2和G7的主要污染物。


答:根据项目相关信息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图


(1)W2的主要污染物有:pH、SS、COD、LAS、铅、硫酸盐。


(2) G7的主要污染物有:铅烟、硫酸雾。


4.通过计算,评价保留的生产线制板栅工段铅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确定技改后制板栅工段铅尘的最小去除率。


答:(1)制板栅工段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铅排放浓度限值0. 70mg/m3,排气筒高15m时排放速率限值0.004kg/h。根据已知,该工段排放浓度0. 34mg/m3,低于标准限值,浓度限值已经达标了。


排放速率=4.0*104*0. 34*10-6=0.0136kg/h>0.004kg/h,排放速率不达标,因此,制板栅工程铅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2)制板栅工段铅尘的最小去除率计算


初始排放速率=4.0*104*4. 26*10-6=0. 1704kg/h;


最小去除率= (0.1704-0.004)/0.1704=97. 65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 )。
A应当公开报告书的简本
B应当全文公开, 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除外
C应当公开报告书的提纲
D应当书面公开报告书的全文

答案:B
解析:
环保法并没有规定全文公开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公开,也可以电子数据公开。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二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错误的是()。

A:SO21h平均浓度限值为500μg/m3
B:PM1024h平均浓度限值为100μg/m3
C:PM2.524h平均浓度限值为75μg/m3
D:NO21h平均浓度限值为200μg/m3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PM10二级标准24h平均浓度限值为150μg,/m3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5篇 第4篇


根据《关于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的意见》,关于重点重金属的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铅
B.汞
C.铜
D.镉

答案:C
解析:


某地产商拟在已建成的城市快速路旁一侧新建居住小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该地产商采取的下列行动中,错误的是( )。

A.在居住小区临路边界布设隔声屏
B.与快速路间隔一定距离布设居住小区
C.对居住小区临路的房屋安装通风隔声窗
D.要求快速路建设单位采取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采取措施的应为以地产商为首的建设单位而非快速路建设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列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应予以防治的环境污染和危害的有()。

A:废气
B:粉尘
C:放射性物质
D:振动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规划总体目标包括()。

A: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4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B: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3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C:到2020年,生态脆弱区3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D:到2020年,生态脆弱区4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答案:D
解析:
依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规划目标中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脆弱区4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新增治理面积达到30%以上。


下列关于焚烧厂选址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功能区
B: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GB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
C: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区
D: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答案:C
解析:
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而不是下风向地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禁止( )。

A.在幼林地内砍柴
B.在薪炭林内砍柴
C.在母树林内放牧
D.在风景林内放牧

答案:A,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条规定,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第二十三规定:①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②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③进入森林和森林边缘地区的人员,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坏为林业服务的标志。


下列水域的水质质量标准不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有()。

A:渔业水
B:江河
C:海水
D:农田灌溉水

答案:A,C,D
解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A、C、D三项分别按《渔业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管理。


某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现有化工厂、印染厂、风景名胜区、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大气评价预测点应包括()。

A:化工厂
B:印染厂
C:风景名胜区
D: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答案:C,D
解析:
风景名胜区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为环境敏感点。


下列选项中,关于生态现状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专家和公众咨询应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同步开展
B:遥感调查过程中必须辅助必要的现场勘查工作
C:当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潜在的或长期累积效应时,可考虑选用遥感调查法
D:生态监测法应根据监测因子的生态学特点和干扰活动的特点确定监测位置和频次,有代表性地布点

答案:A,B,D
解析:
当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潜在的或长期累积效应时,可考虑选用生物监测法,排除C项。


20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5篇 第5篇



原油输送管道(20分)


为缓解当地油品外运问题,某省拟投资1 2亿元,从A市到B市拟铺设成品油管道工程,可研设计管道干线长750 km,设计压力10 MPa,管径采用φ457 mm。设计最大输量为400万t/a 。项目共有支线3条,总长30 km。沿线设分输站、泵站共6座,其中有2座分输阀室。管线以定向钻方式穿越大型河流C河1次,以大开挖方式穿越中型河流D河2次,穿越铁路1次,公路1次。工程修建施工便道50 km。本工程永久占地(主要是站场、管线桩位、阀室)35 hm2,临时占地(主要是施工作业带、施工便道)2 00 hm2,其中临时占用基本农田120 hm2、林地200 hm2。初步现场踏勘表明,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的地形地貌单元主要有垄中高原黄土丘陵区、关中平原。本工程沿线经过湿地自然保护区E(部分穿越)和陵墓群F(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站场距离100~300 m附近有村庄3个。


【问题】


1.确定本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并说明理由。


2.列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3.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管道施工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4.简述项目临时占用的基本农田的主要影响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5.简述管道事故状态的环境影响因素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答案:
解析:

1.根据导则,线路长度在100 km以上,经过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一级。本项目线路长度750 km,沿线经过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本项目生态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2.(1)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工程沿线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地下水质量、声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应确保各要素环境质量均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包括:大型河流C河、中型河流D河、基本农田、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区E、陵墓群F和3个村庄。


3.(1)清理施工带、开挖管沟、建设临时施工便道,包括:①临时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②扰动土壤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③植被遭到破坏,农业损失、林木被砍伐等;④弃土处置不当会产生水土流失。(2)河流穿越,①穿越中型河流D河时采取大开挖方式,可能污染水体、弃土不当堵塞河道;②穿越大型河流C河时采取定向钻方式,将临时占用土地,并将产生弃土和废弃泥浆。(3)站场建设等永久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使耕地面积减少或影响其他功能。(4)管道试压、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废水可能污染地表水体。(5)施工机械、车辆使用将产生噪声、扬尘、汽车尾气、施工机械废气。(6)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管理不当会污染环境。


4.(1)项目临时占用的基本农田的主要影响为管沟开挖扰动土体使土壤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


(2)环境保护保措施如下:


①划定施工范围,尽可能少地占用耕地。施工结束后做好农田的恢复工作,应按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复垦。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植被(自然的、人工的)破坏应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来年予以恢复。②管沟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即挖掘管沟时,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表层耕作土与底层耕作土分开堆放;管沟填埋时,也应分层回填,即底土回填在下,表土回填在上。分层回填前应清理留在土壤中的固体废物,回填时,还应留足适宜的堆积层,防止因降水、径流造成地表下陷和水土流失。回填后多余的土应平铺在田间或作为田埂、渠埂,不得随意丢弃。③清理施工作业区域内产生的废弃物。④施工应尽量避开作物生长季节,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要保护农田林网,使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


5.本管道输送的成品油属易燃易爆物品,管道输送具有一定的压力,并且管线要穿越一些大中型河流,易受到洪水、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威胁,再加上人为破坏等因素的作用,本工程存在一定的事故风险性。


(1)对穿越湿地段的管线,应尽量进行线路调整,能避绕尽量避绕。(2)增加穿越湿地段的管道壁厚。(3)增强穿越河流和湿地地段的管道防腐级别,将上述穿越段管道及两端各500 m线路的防腐级别由原先的普通级防腐提升为加强级防腐。(4)保证埋深。建议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定向钻施工方式。(5)穿越湿地保护区段的管线增设警示牌,警示人员不要破坏管道。(6)增加穿越湿地自然保护区地段管道的内检测频率,及时掌握管道的壁厚及破损点数据,并对破损点进行及时修复。(7)加强对穿越湿地自然保护区地段管道的巡检力度,防止人员蓄意破坏,及时调整阴极保护电压、电流参数,使管道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有明确的评价工作分级,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个级别,线性工程经过生态敏感区、长度在100 km以上即为一级评价。


2.本题要注意的是环境保护目标一般包括环境敏感目标和区域环境要素,应确保环境质量不因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而下降,从而达到保护各类环境要素的目的。


3.管道施工(输油管线与输气管线类似)一般可分为线路施工和站场施工,整个施工由具有相应施工机械设备的专业化队伍完成。其过程概述如下:


(1)在线路施工时,首先要清理施工现场,并修建必要的施工道路,以便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管材等进入施工场地。在完成管沟开挖、铁路、公路穿越、河流穿越等基础工作以后,按照施工规范,将运到现场的管道进行焊接、补口、补伤、防腐,然后下到管沟内。(2)建设工艺站场时,首先要清理场地,然后安装工艺装置,并建设相应的辅助设施。(3)以上建设完成以后,对管道进行试压,然后覆土回填,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恢复地表植被;对站场进行绿化。


4.对于基本农田,如果永久占用,必须遵守“占一补一”“总量平衡”的原则。对于临时用地,则需要遵守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而对于表层土的处理必须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


5.输油管道的风险主要为油品泄漏,那么防范措施自然要从尽量避绕、增加壁厚、保证埋深、加强管理等方面考虑。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可以模拟复杂化学反应的模型包括()

A.CALPUFF
B.区域光化学网格模型
C.AUSTAL2000
D.ADMS

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规划中,属于应当在 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 是( )。

A.某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B.某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
C.某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某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答案:A
解析: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关于强化空间布局管控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
B、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
C、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要严格环评审查
D、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士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

答案:A,B,D
解析:
见教材P218。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下水污染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液体物料成分等进行识别
B.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进行识别
C.地下水环境影响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周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进行识别
D.对于随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初,中,后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5.1.1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在初步工程分析和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C错误),识别其“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5.3.2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HJ/T2.3)、液体物料成分(A正确)、固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5.2.2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识别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B正确)。5.1.2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D正确)。


针对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下列预测情景中,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B.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C.网格点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D.网格点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针对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其预测情景为:①排放方案,是指现有方案或推荐方案;②预测因子,是指主要预测因子;③计算点,是指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④常规预测内容,是指小时浓度。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的要求。


可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的固体废物是( ) 。

A 油泥
B 危险废物焚烧飞灰
C 医疗废物
D 粉煤灰

答案:D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 )应当及时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A.规划编制机关
B.规划审批机关
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

答案:A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将评价结果报告规划审批机关,并通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下列关于工矿企业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要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极坐标法
B. 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网格法,每间隔1O~50m 划分长方形网格
C. 大型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采用每间隔 50~100m 划分正方形网格法
D. 采用网格法调查时,在交叉点(或中心点)布点测量

答案:C,D
解析:
网格法布点按正方形划分。